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尔烈全传

九六

  这些翰林院出身的老翰林及友人们,对于王尔烈的这个生日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在上三年朝廷所举办的“千叟宴”上,开始时竟然将这个关系至重的老臣、乾隆的老友、嘉庆老师,被誉为“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著名翰林院学士王尔烈给忘掉了,实属不应该。虽然在他们的提示下,使得王尔烈得以参加,并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是他们也觉得不对味;特别是他们在王尔烈的身后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凄清冷落的影子;再者,王尔烈是翰林院老翰林,近三十年来,除短期外任外,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翰林院,直到现在还在翰林院供职领衔。为此,他们决议要好好庆贺一番,以弥补前时事情之不足。

  那么,怎样庆祝呢?

  他们想来思去,得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那就是在王尔烈70寿辰时,以翰林院名义为他办寿庆。办寿庆的办法是:

  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关的朝廷友人,亲笔为王尔烈写一个“寿”字,制成“百寿图”屏风,以此相赠。这个“寿”字,以篆书体出现,且不重复,一字一样。

  说办就办,他们很快地将“寿”字写好,将“百寿图”屏风制成。这张“百寿图”,一共写了124个“寿”字,有124名翰林参加。

  这124名翰林是:刘纶、舒赫德、阿桂、于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蔡新、裘日修、王际华,梁国治、曹秀先、刘墉、纪昀、王杰、董诰、金简、彭元瑞、钱汝诚、曹文埴,沈初、德保、周煌、庄存与、汪廷玙、逵椿、胡高望、汪永锡、金士松、吴省兰、尹壮图、李绶、窦光鼐、倪承宽、李汪度、朱圭、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梦吉、祝德麟、刘锡嘏、王文治、百龄、张焘、宋铣、萧际韶、德昌、黄瀛元、曹城、瑞保、陈崇本、五泰、运昌、戴衢亭、彭绍观、查莹、刘柄之、彭元珫、吴裕德、关槐、周兴岱、汪如藻、程晋芳、李潢、梁上国、刘跃云、陈昌图、励守谦、蓝应元、邹玉藻、王嘉曾、庄承棻、吴寿昌、刘湄、吴典、黄轩、闵思诚、陈昌斋、孙辰东、俞大猷、李尧栋、戴震、朱筠、朱钤、金榜、秦大成、邵晋涵、陈初哲、钱篯、石韫玉、汪如洋、汪学金、茹棻、邵瑛、邵玉清、陈云、陈希曾、王以衔、潘世璜、潘世恩、顾皋、苏兆登、王引之、庄通敏、黄寿龄、余集、周永年、杨昌霖、莫瞻箓、戴心亭、范衷、许兆椿、于鼎、王春煦、陈万青、翁方纲、裴谦、方炜、朱绂、孙昭、高鹗、以及程伟元。

  这124人中,仅状元、榜眼、探花就有88人。

  程伟元,字小泉,原籍江苏苏州。平生科甲不意,屡试不第。但是,由于他协助朋友高鹗完成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并与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十回合为一本构成一百二十回全本书。这便是程伟元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的贡献。正因如此,便也成了大名人。因此,在翰林院诸翰林书制“百寿图”八扇屏风时,将他也列入其中了。

  这些翰林院学士和友人,深知王尔烈一生洁身自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廉洁秉正,从不收无义的银钱,不取无义的礼品,如今赠送这个“百寿图”屏风作为贺寿礼品,王尔烈自然是由衷地感到高兴的。

  其实,他平生中也有过发财的机会,而且是皇上暗示要他去发财改善一下生活的,只是由于他本人不肯那样做,才未得走上荣华富贵之路。

  那是嘉庆元年的事。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上,嘉庆发现他的老师王尔烈,还是那样穷困潦倒和寒酸,便非常同情。于是,他心里便有了要为王尔烈找到一个肥缺的想法。不久,这个机会便来临了。

  一日,嘉庆召王尔烈到上书房,说道:“朕要过问一下,老爱卿家境如何?”

  王尔烈见问话的是以前自己的学生太子颙琰。现在已是皇帝了,当以君臣之礼鉴之。于是,他回答道:“启禀皇上:微臣家境,并无改观,还同先前。所在京居,只是四壁典籍,两榻光床。辽阳故里,也是几间茅屋,几亩薄田,过的是‘半仓农具半仓书,一望春雨一望秋’的平民浅淡生活呀。就拿微臣身上所着,也是圣上所恩赐的朝服,别无其有。”

  “那么,你生活之资何来?”

  “回禀皇上:生活之资,皆为本人俸禄和挂单售字的收入维持。”

  嘉庆听了,长叹一声,说道:“这就难为你了。今有一职,朕念你为官清廉,要你前去授任。自父皇禅位、称为太上皇帝,朕即位登极,启元嘉庆,天下臣民,始用新宝。朕欲御制铜宝‘嘉庆通宝’。安徽铜山,为历朝铸钱之重地。那里有铸钱炉,且铜质优良,为铸钱佳所。您老人家在京城呆着也是呆着,就到安徽铜山铸钱去吧。在那儿住上几年,也就不会错了,总比你挂单售字要强。”

  那时候的安徽铜山,为朝钦御定的制铜宝场所。铜山上每年出多少铜,便铸多少钱。那铜钱既有数,又无数,只凭铸钱官呈报。因此,出任铸钱炉元局丞职,是个朝野上下众目睽睽的“肥缺”。嘉庆放王尔烈到安徽铜山铸币,言外之意,是让他多捞一把,以便改善一下本人生活和家境。

  王尔烈领旨,即赴安徽铜山铸币。

  一晃二年过去,王尔烈任期满归京。

  嘉庆再次召见王尔烈,关切地问道:“老爱卿,这回可度余年了吧?”

  其言外之意:你总算捞到点实惠吧,下半辈子够过了吧。

  然而,王尔烈听了这话,一笑,道:“禀奏皇上:臣还是一无所获。”

  嘉庆有些不信,问道:“老人家,难道你什么也没捞到,此行白走了,不能吧?”

  王尔烈道:“不,也有些所得。”

  “什么?”

  “铜宝。”

  “在哪?”

  “在我手中。”

  嘉庆听了,有些惊奇,说道:“在你手里?拿来我看。”

  王尔烈闻声,向袍袖里一掏,掏出三枚铜钱,交到嘉庆的御案上。

  嘉庆拿起一看,见这三枚铜钱是:一枚“当十”钱,一枚“五铢”钱,一枚“嘉庆通宝”钱。所不同的是:每枚铜钱只磨得又薄又亮。

  嘉庆看过后,有些不解,便盯盯地望着王尔烈,那意思是要王尔烈回答。

  王尔烈道:“这三枚铜钱,是我铸钱时使用的钱样子。我掌管铸钱炉二年,这钱在我手中攥了二年。我每天用它来检查铸钱质量,看合乎要求和有偷工减料否。正因如此,它才被磨得这样亮薄,还望皇上能有所理解。”

  “此外,再没有了吗?”

  “此外再没有了。在我手中的,只有这三枚御制铜宝。”

  嘉庆听了,深为感动。心想,像这样的老臣,当今到哪里去找!于是,他频频点头,说道:“老爱卿,真可谓是个老实王也。”

  王尔烈听了,马上回话道:“臣为民(汉),不为旗(满),只能称臣,不能为王。”

  嘉庆望他满头白发,年逾花甲,遂问道:“老人家,你下步生活有何打算?”

  “微臣已想好,还是到书院去挂单卖字。”

  嘉庆愈加垂怜,说道:“已如此年庚,当荣归故里,颐养天年去了。”

  嘉庆说完这话,还未等王尔烈作答,便又接着说道:“朕念你清廉一世,并授业于我一回,特赐你白银一千两,带回去养家度日吧。”

  王尔烈听了,即刻叩头谢恩,说道:“微臣万谢圣恩,并铭记在心,世代莫忘。”

  王尔烈收下御赐一千两白银,便回辽阳老家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