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韩愈

  §第四章 谏阳城作《争臣论》 黜无因求仕难成

  韩愈登进士第的同年六月,兵部侍郎陆贽以取士得人而被拜为宰相,古文家梁肃被任命为左补阙,作为古文作家独孤及的弟子,他提倡古文、改革骈体。

  韩愈与崔群、李观尽游其门下,每日谈古论今,以诗文会友。

  当时德宗朝的名臣阳城由于李泌的推荐做了谏官。

  阳城曾隐居于中条山(位于西永济县),不问世事,与青山绿水为伴,与花鸟虫兽为友,性情恬淡,为人正直。入朝为官,众人因此以为他定能直言陈书,不偏不私,从而整朝风,肃朝纪。

  然而,让众人失望而又痛心地是,阳城并没有针砭时弊,尽到一个谏官的职责。相反,他日夜痛饮,对改革毫不关心,成了一个黑白不分、昼夜颠倒的酒官。

  韩愈一向仰慕阳城。贞元二年他第一次入京时途经河中府,见到中条山,向往德宗名臣阳城曾在山中隐居的风节,作诗《条山苍》,借山河之美,称颂阳城,并寄寓了他不寻常的抱负,诗文是这样的:

  条山苍,河水黄。

  浪浪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因此,当他看到自己敬仰的高士自甘堕落、如此颓废时,自感劝谏阳城,义不容辞。于是韩愈提笔作了一篇《争臣论》来批评阳城,希望他“能受尽言,闻而能改”。

  三年后,奸臣裴延龄意图夺取宰相的职位,诬陷正直、贤德的宰相陆贽,阳城上疏痛诉裴延龄的罪过,慷慨为陆贽申辩,置生死于不顾。结果裴延龄奸计没有得逞,未能入相。而阳城也因此被降为国子司业。宋代韩醇认为阳城能以如此胆识论奏裴延龄,是由于韩愈的文章所激励。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韩愈中进士后,并不能立即入朝为官,究其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唐代的选官制度了。

  进士擢第,要想在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必须通过吏部考试或制举,否则就只能等待藩镇聘用,做幕府僚属了。

  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等科,但制举不是每年都有,机会较少。

  吏部考试每年定期举行,通常是在一月份。有拔萃、平判、博学宏辞等科。其中以博学宏辞科最受人重视,应试的人也较多。一旦入选后,初任官职多是秘书郎或校书郎之类职位,是为正九品。

  因此,贞元九年,韩愈参加了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辞科考试。试题为“太清宫观紫极舞赋”“颜子不贰过论”。当年参试的共有32人。经初审,录取了张复元、李绛、韩愈三人,然而,当名单送到中书省审核时,不知是何原因,韩愈被黜落了。

  在迷惑与苦闷中,韩愈上书崔元翰,探问原因,并请崔元翰“援之幽穷之中,推之高显之上”。然而,书信如石沉大海,再也没了消息。

  时间一天天地过着,吏部考试未能通过,那就只靠有藩镇来聘用了,韩愈的心情很是郁闷。六月,为了散散心,更重要的是打开仕途之门,韩愈离开京城,西行到了凤翔。

  凤翔是陇右节度使刑君牙的辖地。韩愈到达后,无心游山玩水,整日拜会朋友,企图有人能从中引见,能被刑君牙任用。然而,10多天过去了,没有合适的人能够为他引见。情急之中,韩愈修书一封,向刑君牙自荐,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任何回音。

  万般无奈,韩愈回到了长安,再次参加吏部的考试。

  这一年的试题是“朱丝绳赋、冬日可爱诗及学生代齐郎议”。说起这试题,还有一番来历。

  齐郎,是唐代离郊庙祭祀时负责洒扫和奉礼器的仆役,当时朝廷有意要用国子监学生代齐郎执役,以精简人事。主考官出这一试题,无非是应应景罢了。

  然而,韩愈不识时务,洋洋洒洒数千言反对“学生代齐郎”之说,他认为,“郎是“七之贱者”,太学生修的是德与义,不该代郎去做“宗庙社稷之小事”。

  如果要“君子服小人之事”,就不是“国家崇儒勤学,诱人为善之道”。如此与朝廷之意相悖,韩愈的第二次落选就不足为奇了。

  这年二月,韩愈决定回河阳扫墓。自从14岁避乱宣城,13年间,韩愈一次也没回过家乡,父母、兄长的坟墓也不知怎么样了,想来已杂草丛生了吧。

  他一路的感慨。

  到了河阳,他买了果品纸钱,前往韩家的祖坟。

  人还没到,就远远地听到一片哭声,他的心一紧,加快了脚步。

  “四叔——”人群里跌跌撞撞地跑过一个人。

  “十二郎!”韩愈扶住了老成,看着他一身粗布孝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你这是?”

  “四叔,我娘她,她过世了。”老成哽咽了。

  “嫂嫂?!”韩愈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你娘怎么会过世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