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宣战并不符合慈禧本意,只是部分廷臣的压力和时局的迫不得已,她只好同意。
坏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8月3日,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2天之后,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持续5小时之久。结果,北洋水师经远、致远、超勇、扬威4舰被击没,牺牲官兵600余人。李鸿章眼见自己一手操办的北洋海军损失惨重,便采取“避战保船”
方针,下令北洋水师避匿威海,放弃制海权,结果造成坐困之势。
此后,日本凶焰大长。9月24日,号称“东亚第一塞”的旅顺口沦入日军之手。9月26日,日军由朝鲜义册渡鸭绿江来犯,守江清兵3万余人,却毫无斗志,一触即溃。11月中旬辽东重镇相继失守。
同一天,日军还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守将弃炮台先逃,日军不费一炮一弹,垂手占领大连湾。
辽东半岛得手后,日军又转向山东半岛。12月,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分兵围攻匿驻于威海卫的北洋水师。第二年1月,威海卫南北炮台失守,日军将沿海大炮调转头,向停泊在港内的北洋水师轰击。日海军则封锁港口,北洋水师在日水陆夹击下,全军覆灭。
日军攻陷威海卫后,进一步向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第二年3月2日攻陷澎湖。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失陷了,北洋水师覆灭了,台湾失守了。光绪接到这些令他坐立不安的战报,五内俱焚。他时而仰天长叹,时而伏案落泪。他痛恨,他悲哀。可是群臣中那些本来不主张对日宣战的人又开始多嘴多舌了,他们的冷嘲热讽,刺耳又刺心。太后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规劝更令他寝食不安。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下,他不得不对日妥协了。不久,便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与日本议和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
1895年3月,光绪接到《马关条约》奏本,不由傻了眼,那一条条一款款是那般触目惊心:一、承认朝鲜为自主国;二、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诸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兵费三亿两;四、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长沙等为商埠。这正是“甲午风云北洋覆,我为合肥是应哀。马关签约添国辱,挪款修园少人知。”
光绪不由放声大哭。他自入宫以来的辛酸苦辣都在这哭声之中,这哭声中有身为一国之君却像木偶一样只在台前听人指使的心酸;有为当朝文武百官却不为国家思虑而只为自身打算的气恼;也有为清朝军队的腐败不堪而痛心。痛苦之余,深感中国之腐败,他怎能不思考着为大清朝的前途找一条出路呢!割地赔款,一次又一次,“破屋又遭漏雨袭”,3亿两白银!
这是倾尽国库也无法拿得出的!
去年,正当黄海风云突起,正当清兵节节败退,正当百姓惨遭屠杀之时,慈禧在庆祝她的六旬万寿节,那隆重的场面,他还记忆犹新。自颐和园至西苑按段分设景点,入夜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宛若太平盛世。那时他的心在滴血。他贵为天子,却不敢说一句反对慈禧的话,只得由着她的性子。想到这里他不禁吟道:“别殿排云进寿觥,慈怀日夕轸边情,诸州点景皆停罢,馈餫频闻发大盈。”这分明是一首讽刺诗。此时想起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他想起那些白花花银子筑起的富丽堂皇的颐和园,他想起万寿节那些奇珍异宝。倘若将这些钱用于海军建设,中日之战的历史也许会重写吧。可是时局到了这份上,他无论怎样的痛心疾首也只是一江愁水。
2.光绪的抱负
这天黄昏,光绪心情烦闷。他信步踱到紫禁城后花园。后花园并不大,只有一些假山石点缀在奇花异草之中,并无飞阁流丹的水榭楼台和曲径通幽的雅致。
因而来的人并不多,于是这儿便成了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一块安静的绿地。
光绪愁眉不展,近年的割地赔款,使他觉得自己有了亡国之君的暮气。他反剪着手,低着头走在石铺的小径上。
“给皇上请安!”突然他听到一阵清脆的说话声。
抬头一看,原来是一身穿束腰洋装的苗条女子站在他面前。这便是德龄,如今为慈禧作翻译。
德龄施过礼,光绪脸上露出笑容,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德龄,好久没见到你了。这一阵子又没有人和我说英语了,我的英语水平大概又退了不少了。”
“这阵子老佛爷把我留在颐和园,不时有外国使节夫人来拜见老佛爷,我没法脱身。”德龄说话直率,一点也不拘束。她很喜欢这位勤奋好学的皇帝,每次见面,都要向她请教英语。她实在不明白,这位长住深宫,又有国事缠身的皇帝怎么记住了那么多英语单词。
“德龄,有空多教我些英语,这些日子把英语都扔下了。”
“皇上,以你聪颖的天资是不用过于担虑的。”
德龄安慰道,她心里也正是这么想的。
“是吗?”光绪反问了一句,眼睛亮亮的,一会儿又黯淡下去,他的目光越过德龄的头顶,投到远远的地方,又说了一句:“亲爸爸从不曾赏识我。”语气里饱含委屈。
“亲爸爸”这个怪称是慈禧让光绪从小就这么称呼自己的。她极愿意人们把自己看作男人,因而不愿光绪叫她“阿玛”,而光绪称她为“亲爸爸”时,她便觉得自己的确有一种像男子一般的强力,从中她得到了满足感。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