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看过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朋友一定还记得男主人公的功夫师傅武艺高强,怀揣一块“钜子令牌”,号令天下,好不威风。所谓“钜子”其实是古代墨家的最高领袖。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即使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00年),是墨家的创始人,也就是墨家的第一个钜子。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学者,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但他却又自称是“北方之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位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
可以一令统帅天下数以千计门徒的墨子思想上自然有卓越之处。墨子思想共有10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就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这个“墨子巧辩救宋”的故事记载于《墨子·公输》中。
公输班也就是鲁班,是当时最出名的能工巧匠,他被楚惠王请去制造了一种攻城器械——云梯,准备攻打北方的小国宋。墨子一生主张“非攻”,得知此事后尽管当时已90高龄,仍经过10天跋涉赶到楚都郢劝说。他径直去说服公输班,首先他故意以赠千金为条件让公输班为他杀一个人,公输班非常恼怒,说:“义不杀人”(我讲仁义,从不杀人)。墨子知公输班已经上钩,就一路责问下去:楚国本来地广人稀,你们却要动用稀缺的人口去打仗攻占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之举;并且宋国并没有什么罪过,这样兴师讨伐不能算是仁义;你公输班标榜仁义连一个人都不愿意杀,却要帮助楚王杀害无辜的宋国人,怎么能说得过去呢?公输班无言以对,彻底折服了。但是要想救宋国,关键还得说服楚惠王。面对楚王墨子故伎重施,他先问楚王如果一个人不要自己的华车、锦衣、佳肴,而非要去偷别人的破车、布衣、粗茶淡饭,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楚王不明就里,顺口答道:那肯定是个偷窃狂。墨子见楚惠王落入圈套,紧紧逼问:楚国地方5千里,而宋国只有5百里,可比华车与破车;楚国有云梦大泽,渔产丰富,而宋国连野兔、鲫鱼都没有,可比佳肴与粗茶淡饭;楚国产楠等名贵木材,而宋国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可比华衣与布衣,由此看来,强大的楚国去攻打弱小的宋国岂不是偷窃狂之所为?如果楚国一定要攻宋,也只能失去道义,得到失败的下场。楚王自知理亏,但是仗凭有云梯,以为一定可以攻下宋国。墨子为了说服楚王,以衣带围成城池,用筷子模拟攻城器械,与公输班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演练,结果公输班穷其所有,仍无法攻下城池,楚王的野心被墨子彻底挫败了。就这样墨子不费一兵一卒,“止楚攻宋”,被传为佳话。
但是令人伤心的是墨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当时人所理解。书中曾记载他从楚国胜利返回时,“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冒生命危险立下神功的墨子,居然不能在宋国里巷的大门内避雨!简直是莫大的悲哀。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他还反对侵略战争,为被侵略的国家奔走呼号,主持正义。他还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互爱互利,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与压迫的心声。然而墨子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明显带有空想的色彩,其崇尚平等的精神更不能为统治者所接受,这恐怕就是墨子不能为人们理解的根本所在。所以曾经同儒家实力相当的墨家,在汉初就销声匿迹了。
《墨子》文字朴实浅显,过于强调说理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重质轻文、重理轻事,缺少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缺少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大概也是《墨子》失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