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思考,快与慢

首页 ›› 心理学书籍 ›› 思考,快与慢 ›› 结语 · 1

思考,快与慢

结语 · 1

上一章:
下一章:

  我在本书的开头引入了两个虚拟的人物,随后讨论了人类的两种存在形式,最后又介绍了两种自我。两个虚拟人物分别是运用直觉、进行快速思考的系统1和需付出努力、运行更慢的系统2。系统2进行的是慢思考,能监督系统1的运作,并在其自身有限的能力下尽可能地占据控制地位。两个物种分别是活在理论世界的虚拟经济人以及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两个自我指的是感受当下的经验自我以及记录并作出选择的记忆自我。最后一章是对这三组概念的某些应用,我将逆序进行讲解。

两个自我

  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相抗争的可能性问题比我最初想象的更加复杂。在早期的冰手实验中,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的结合会使人们作出明显荒谬的选择。为什么人们愿意承受没有必要的痛苦呢?这是受试者的记忆自我作出的选择,更愿意去回忆那些给他们留下更好记忆的体验,尽管这些选择会使自己承受更多的痛苦。或许在一些极端例子中,以记忆的质量为标准进行选择是恰当的。例如,创伤后产生压力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手冰凉的体验并不是一种创伤。客观的旁观者在为别人作选择时,肯定会选择受创期短的那一个,会更加考虑别人经验自我的感受。但人们为自己作的选择,有一半都可被认为是错误的。在像茶花女的歌剧和对简的生活判断的故事中,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都经不起推敲。以某个生命的最后时刻来评估整个生命,或在判断哪种生命更为理想时,完全忽略其过程都是没有道理的。

  记忆自我是系统2的一部分。系统2评估生活中某些情节及生活本身的方法有着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我们记忆的特征。由系统1产生的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并不一定与系统2的评判标准相符合。我们相信过程是重要的,但记忆却告诉我们,过程并不一定重要。规定评估过去事件的原则对决策制定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因为时间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人类的存在有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时间最终还是有限的资源,但人类的记忆自我却忽略了这个事实。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这种偏见是由结合了峰终定律的过程忽视造成的。与这种偏见相反,另一种偏见使我们更为害怕短期、强烈的疼痛,而对于长时间但较轻微的疼痛却更容易接受。过程忽视还使我们容易接受长期但轻微的不愉快,因为其结局会更好;若某件事的结局不好,即使其过程是长期且快乐的,我们也会忽略掉。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不适,请考虑这个普遍的警告,“不要这样做,否则你会后悔的”,这个建议听起来很明智,因为其所能预见的后悔出自于记忆自我的判断,我们也倾向于将这个判断看做是最终结论。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记忆自我的观点不总是正确的。一个测量快乐的客观观察者会更注重经验自我,会提供不同的建议。记忆自我对过程的忽略、对峰终和结局的重要性的夸大,以及对后见之明的怀疑共同作用,歪曲地反映着我们真实的体验。

  相反,对过程加权的幸福观使我们将生活中的所有时刻都看做是相似的,其将生命中所有时刻都分为值得纪念或不值得纪念两种。有些时刻最终会比其他时刻得到更多的权重,并不是因为它们值得纪念或是很重要。人们花在思考某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的时间应被考虑在内,增加这个时刻的权重。通过改变某个时刻之后时刻的经验也能增强这个时刻的重要性。例如,练习拉一个小时的小提琴可能会增强多个小时的演奏经验或几年后听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样,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短暂且可怕的事件应该通过其引起的长时间的痛苦来权衡。从过程加权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能在事情发生后才能决定某个时刻是值得纪念的还是毫无意义的。“我会一直记得……”或“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的说法可以被看做是承诺或是预测,但即使我们在说这些话时是百分之百真诚的,我们还是常常无法实现这些承诺或正确进行预测。我敢打赌,10年后,许多我们曾经说过想要一直记住的事都会被忘记。

  过程权重的逻辑具有强迫性,但我们并不能将其视为关于幸福的完整理论,因为人们只认同记忆自我,而且只关心自己的故事。忽略了人们想要的关于幸福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另外,忽略了真实发生的事并只关注于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想法的理论同样也站不住脚。我们必须将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都考虑在内,因为它们对生活的诠释不总是一致的。哲学家可能会长时间在这些问题上纠结。

  对于这两个自我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需要考虑的。这个问题对于某些领域的政策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医药和福利领域。请考虑对治疗不同的病应该作的投资,包括失明、耳聋和肾衰竭。这些投资应该受人们对这些疾病的恐惧程度的影响,还是该受病人真实的痛苦体验的刺激?是受病人想要恢复健康的愿望的强烈程度还是病人为了健康而愿意付出代价的大小来决定?关于失明和耳聋,或结肠造口术和透析的投资意愿强度,可能会因为对痛苦严重程度评估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前对此问题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但这个问题却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最近,用对幸福的测量来引导政府决策的可能得到了包括学者和欧洲几个政府机构在内的关注。将来,社会痛苦总量指数可能会和失业、残疾和收入指数一起包含在国家统计数据中。比起几年前,这个想法在现在看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经济人和人类

  如果我们能与某个人进行理性讨论,此人的信念能顺应现实,而且他的倾向也与其兴趣和价值观相符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通情达理的。在说到理性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审慎、深思熟虑且缺少热情的人物形象,但在日常用语中,一个理性的人肯定是通情达理的。但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理论家来说,“理性”这个形容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判断某个人是否理性的唯一标准并非是看这个人的信念或是偏好是否合理,而是看它们是否一致。一个理性的人可以相信鬼,只要他的其他信念也与世界上有鬼存在这个信念相一致。一个理性的人可以有好恶,但他的偏好要前后一致。理性指的是逻辑上的一致,即合理与否。根据这个定义,经济人就是理性的,但有很多证据表明,人类并不理性。经济人不会受启发式、眼见即为事实、窄框架、内部意见或偏好逆转的影响,但人类却无法避免这些影响。

  将理性定义为一致性是会受到限制的。理性要求人们遵守逻辑原则,但我们有限的大脑却不能够实现这一点。从这个定义来看,通情达理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理性的人,但也不能因此就被认为是非理性的。“非理性”是一个较重的词,包含了冲动、感情用事以及对合理辩护的顽强抵抗等含义。当我与阿莫斯的研究成果被认为证明了人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时候,我总想要退缩。因为事实上,我们的研究仅仅表明了人类不应该被描述为处于理性代理模式中。

  尽管人类不是非理性的,人类仍然时常需要帮助才能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好的决策。有时,相应的政策和机构就能够提供这种帮助。这样说虽然没什么不对,但实际上却颇具争议。正如比较权威的芝加哥学院派解读的那样,对人类理性的信心和防止人们作出错误选择是没必要甚至不道德的这一观念联系紧密。理性的人应该是自由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院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在他的一本畅销书的标题上得到了体现—《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经济人是理性的这一设想为用自由主义的方法制定公共政策的观点提供了思想基础:不要干涉个人选择的权利,除非这些选择对他人有害。将物品分配给愿意付钱最多的人是市场效率的体现,对市场效率的赞叹是对自由主义政策的支持。有一篇《理性成瘾理论》支持芝加哥学院派的这一观点,它解释了对强烈且即时满足有极度偏好的理性代理人会做出理性的决策,把对未来的沉迷当做一个结果。加里·贝克尔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也是芝加哥学院派中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曾以轻松但不失严肃的口吻说过,我们应该考虑通过某种信念,即人们能很快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来解释所谓的肥胖流行病的病因。他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当我们观察那些行为看似怪异的人时,应该考虑到一种可能—他们这样做有合理的理由。只有当理由变得不合理时,才会引发心理学上的解释。其中,贝克尔对于肥胖症的解释可能就是不合理的。

  在经济人的国度里,政府应该让经济人在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自己作选择,不横加干涉。如果骑摩托车的人选择不戴头盔,那么自由主义者就会认为这是他的权利,并支持他这么做。无论是决定不存养老金还是选择吸食毒品,公民们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不过,往往难以界定这种情况:没有存够养老金的老年人并不会比在餐厅吃完大餐后抱怨价格太高的人得到更多怜悯。因此,在芝加哥学院派与行为经济学家的辩论中,有许多理论都是相互矛盾的。行为经济学家抵制极端的理性代理人模式。辩论的所有参与者都认为自由不是争辩而来的价值。但是相比人类理性的真正信徒,生活对于行为经济学家来说更加复杂。没有行为经济学家会赞同强迫市民均衡膳食,以及只看有益电视节目的规定。然而,对于行为经济学家来说,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做了不明智决策的个人以及认为有义务帮助这些人的社会都需要付出代价。因此,该不该帮助个人避免错误的决策就成为了行为经济学家的两难。芝加哥学院派的经济学家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理性代理人不会犯错。对于这个学派的人来说,自由是免费的。

  在2008年,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和法学家卡斯·桑斯坦合著了《助推》。这本书很快成为了全球畅销书,还被视为行为经济学的《圣经》。书中引入了几个新的词语,包括经济人和人类,还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来解决在不剥夺人们自由的前提下帮助人们做出良策的难题。泰勒和桑斯坦主张自由家长制的做法,即允许国家和其他机构“推动”人们做决策,并使这些决策服务于该国或该机构的长远利益。将参与养老金计划指定为默认选项就是助推的一个例子。不可否认,人们会因为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个计划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少了,因为他们在当初填表时,只需确认一个复选框,就可以退出这个计划。在之前已经提过,个人决策的框架(泰勒和桑斯坦将其称为选择架构)对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助推基于坚实的心理学,我在之前已阐述过。默认选项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普通选项。而偏离普通选项是一种委任的行为,需要考虑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比什么都不做更有可能让人后悔。如果某个人不确定该怎么做时,就会有强大的助推力来引导这个人做出决策。

  与经济人相比,人类同样需要保护,以免受那些蓄意利用他们弱点的人的危害—特别是系统1的怪异模式以及系统2懒惰的弱点。理性代理人被认为能谨慎地作重要的决定,并充分利用知道的已有信息。经济人会在签署一份合约之前,阅读并理解所有条文,但是人类通常不那样做。某家不道德的公司设计出的合约在显而易见的地方隐藏着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能使公司在法律范围内有回旋的余地,但人们不经阅读就签下了合约。对理性代理人模式有害的极端解读是:除了确保相关信息公开外,顾客被假定为不需要保护,合约中字体的大小和语言的复杂程度不被认为是相关信息,但是一个经济人知道如何处理小字体的信息。《助推》这本书给出的建议是要求公司提供足够简单的合约以供人类客户阅读和理解。因为顾客得到了更详细的信息,这可能使一些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一些建议遭到了这些公司的强烈反对,但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公司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来提高竞争力要比公司独自赢利更为可取。因此,通过提供好产品来提高竞争力的公司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就是说更受青睐的公司往往是提供的信息不明确的公司。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下一章:

· 推荐小说:思考,快与慢  拖延心理学  逃避自由  乌合之众  少有人走的路  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性的弱点  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社会性动物  重口味心理学  克服恐惧感和恐惧症  心灵正能量  正能量  教育心理学教材  每天学点怪诞心理学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  CIA超级攻心术  怪诞心理学  59秒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书籍  生命的重建  宽恕就是爱  心理学导论


思考,快与慢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小说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