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思考,快与慢

首页 ›› 心理学书籍 ›› 思考,快与慢 ››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2

思考,快与慢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2

上一章:
下一章:

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很多选择都是喜忧参半的:既有损失的风险也有获利的可能,我们必须要决定是接受这个风险还是拒绝它。对新成立的企业进行评估的投资商,思忖是否上诉的律师,定夺是否出击的战时将军,以及必须决定自己是否参加竞选的政治家们,都要面对胜利或失败的各种可能性。如果要找一个前景喜忧参半的例子,请看看你对下面问题的反应。

  问题5:现在,用抛硬币来打赌。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美元。

  这个赌局吸引人吗?你想参加吗?

  为了作出选择,你必须平衡得到150美元时的满足感和失去100美元时的失落感。你有何想法?尽管这个赌局的预期值显然是有利的,因为你坐收的赢利铁定比你可能遭受的亏损小,但你可能还是不愿下这个赌注—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这样做。拒绝这个赌局是系统2的行为,但那些关键的输入信息是由系统1产生的情感反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失去100美元的恐惧比得到150美元的愿望更强烈。我们从众多此类观察中得出结论,即“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因此人们往往会规避损失。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就能测量出自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规避损失,这个问题就是:要想平衡100美元的可能损失,我需要得到的最少收益是多少?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约为200美元,是损失的2倍。有几个实验曾对“损失厌恶系数”作出估计,这个系数通常在1.5~2.5之间。当然,这是个平均值。有些人规避损失的能力比别人更强。金融市场中的专业风险投资者更能容忍损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会对每一次经济波动都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吧。当实验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像商人那样思考“时,他们对损失的规避感就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对损失的情绪反应(通过情感激励的心理指数来测量)也大大减弱了。

  为了检测你对不同风险的损失厌恶率,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忽略所有社会因素,不要试图表现得胆大无礼或者谨小慎微,只关注可能的损失和抵消盈余的主观影响即可。

  ·来看一个赌局,在这个赌局中你有50%的可能性会损失10美元。你最少需要得到多少钱才会觉得这个赌局能吸引你呢?如果你说10美元,那就说明你对风险根本就不在意;如果你给出的答案不到10美元,那就说明你在寻求冒险;如果你的回答超过10美元,这就说明你有损失厌恶的概念。

  ·要是在抛硬币的赌局中你可能会损失500美元,又会怎样呢?你需要多少钱才能抵消这一损失?

  ·要是会损失2000美元,又会怎样呢?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损失厌恶系数在风险增大时也会提高,但并不是急速提高。当然,如果这种可能的损失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或者你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威胁,所有的赌注也就荡然无存了。在这些情况下,损失厌恶系数会非常大,甚至也许会无穷大—如果你很幸运,非常有可能赢钱,但不管赢得几百万美元,

  你总有不想承担的风险。

  再来看一下图10,也许它能帮你避免常见的困惑。在第1章中我曾两次断言,有些读者也许会认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在得失都可能出现的赌局中,损失厌恶会产生极力规避风险的选择。

  ·在肯定会有损失和有可能会损失更多的选择中,降低敏感度会引发冒险之举。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在得失都可能出现的赌局中,可能的损失是可能的获利的2倍,从比较得失的价值功能线形图的倾斜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肯定会有损失的情况下,价值曲线(降低敏感度)的弯曲度会导致冒险之举。必定损失900美元的痛苦比有90%的可能失去1 000美元的痛苦要强烈。这两种见解是前景理论的精髓。

  图10显示出价值功能曲线的突变,在这个曲线图中,获利变成了损失,因为即使相对于你现有的财富而言,风险系数很小,但它引起的损失厌恶数目却是很大的。对财富状态的态度可以解释人们对小风险的极端规避,这样的说法可信吗?伯努利理论这个明显的缺陷在250多年里都未能引起学者的注意,这的确可以算做理论导致盲目性的典型案例了。2000年,行为经济学家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最终从数学角度证明了通过财富效用来解释损失厌恶是荒谬的,注定会失败,他的证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拉宾的原理显示,从数学角度来看,任何拒绝低风险的有利赌局的人,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赌注从而坚决将风险规避推向一个荒谬的水平。例如,他注意到大多数人都排斥下面这种赌法:

  有50%的概率损失1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200美元。

  他之后表明,根据效用理论,排斥这种赌法的人最终也会拒绝下面这种赌法:

  有50%的概率损失200美元,有50%的概率得到20000美元。

  当然,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拒绝这种赌法!在某篇文章中,马修·拉宾和理查德·泰勒记录了这些证据,他们评论说,这个更大的赌局“有9900美元的预期收益—损失绝对不会超过200美元。如果你拒绝了这个赌局,即使是最差劲的律师也会认定你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

  也许是被热情冲昏了头,他们竟然以回顾著名的“巨蟒”小组的幽默短剧作为文章的结束语,短剧中一位倍感挫败的顾客想把一只死掉的鹦鹉送回宠物店去。顾客用了一长串短语来描述这只鹦鹉的状态,高潮部分说的是“这就是那只前鹦鹉”。拉宾和泰勒继续说道:“经济学家应该认识到预期效用是一种‘过气的假设’。”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草率的说法颇有些亵渎神明的意味。然而,认为财富效用可以解释人们对小损失的态度堪称受伯努利理论引导的盲目做法,这种盲目做法正是幽默评论理所应当抨击的目标。

子午坊(ziwufang.com)

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

  在本书这一部分中,我已经赞扬了前景理论的优点,批评了理性模式和期望效用理论。现在应该平衡一下两者了。

  大多数经济学研究生都曾听说过前景理论和损失厌恶,但在经济学书籍的索引中不会出现这些术语。有时候,这种缺失让我有些伤心,但事实上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中理性扮演着主要角色。那些研究生学到的大多数标准概念和理论在经济人不会犯下愚蠢错误的前提下很容易理解。这个假设的确没有什么必要,而且也会随着人们对前景理论的逐渐了解而瓦解,它对各种结果的评估总是太过目光短浅。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都是重要的智力工具,这些工具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即便是利用那些简化了的且不切实际的假设(这些假设都是关于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经济动因的本质的)来解释这些概念也是很困难的。在引入阶段就对这些假设提出种种问题的做法的确令人费解,也许还会使人泄气。把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工具作为首要任务才是硬道理。此外,前景理论中的理性缺失通常与经济理论的相关预测并不相干,这些预测在某些情况下会很精确,在其他许多情况下还会提供令人满意的近似值。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有所区别变得很重要:在前景理论的描述中,对人类产生直接情绪影响的是得与失的情绪,而不是财富和普遍效用的长期前景。两个多世纪以来,在我谈到伯努利理论的缺陷并强调其中因理论诱导而产生的盲目性之前,没有人质疑过伯努利理论。当然了,因理论诱导而产生的盲目性并不仅限于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自身也有缺陷,而且这些缺陷中存在的因理论诱导而产生的盲目性使得这一理论成为效用理论的主要攻击对象。

  试想前景理论的假设(即参照点),通常就是现状,其价值就是零。这个假设看来是合理的,但它却导致了一些荒唐的后果。请看下面的各项预测,有了这些预测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A.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赢得100万美元。

  B.有90%的概率赢得12美元,有1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C.有90%的概率赢得100万美元,有1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什么也得不到”在三种情况下都是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前景理论在这三种情况下给这种结果分配了相同的价值。“什么也得不到”是个参照点,且其价值是零。这些说法和你的经历相符吗?当然不是。“什么也得不到”在前两种情况下是被期望但未能实现的事,没有给其分配价值也是讲得通的。相反,在第三种情况下,没能获利就会让人非常失望。这就好比私下里向你保证会给你加工资,赢得一大笔钱的可能性那么大,这就建立了一个新的暂时参照点。相对于你的期望而言,“什么也得不到”无异于一种巨大的损失。前景理论无法应对这种情况,因为在结果(在这里是指“什么也得不到”)出现的可能性很小或另外一种选择很有价值时,前景理论是不会允许这种结果的价值发生改变的。简而言之,那就是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失望和对失望的预感都是真实的感觉,而人们不能承认这种感觉的情形正好印证了我在批判伯努利理论时提出的那些反例。

  前景理论和效用理论没有给我们留下回旋的余地。这两种理论都有这样的假设,即某种选择中选项都是分开的,需要独自评估的,价值最大的选项就会被选中。这种假设显然是错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问题6:选择有90%的机会赢得100万美元,还是选择肯定会得到50美元?

  问题7:选择有90%的机会赢得100万美元,或者选择肯定会得到15万美元?

  请比较一下两种情况下选择赌一把却赢不了的痛苦孰大孰小。在两种情况下,不能赢都会带来失望,但在问题7中,潜在的痛苦是多重的,因为知道如果选择赌一把又输了的话,你会后悔自己“贪婪的”决定,后悔放弃了拿到15万美元的机会,后悔这种体验依赖于你本应该采取却没有采取的意见。

  有些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依据对后悔和失望的情感提出了决策制定的模式。如果说这些模式没有前景理论那样有影响力的话也是说得通的,且其中的原因也很有启示意义。后悔和失望的情感是真实的,做出决策的人当然在做决策时会预测到这些情感。问题是后悔理论会产生一些惊人的预言,使得前景理论中这些情绪的作用变弱,这也就使问题变简单了。前景理论的复杂度在与期望效用理论进行对比时容易被大家接受,因为它确实预言了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

  更丰富且更切实际的假设还不足以使一种理论获得成功。科学家把理论作为工具,但他们很难接受新的工具,除非这个新工具非常有用。前景理论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不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是因为它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概念,比如说参照点和损失厌恶等,这些都值得大家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它们产生的新预测最后都被证实是真实的。所以说我们是很幸运的。

  示例—前景理论

  “他是损失厌恶的典型例子,因而连非常有利的机会也被他拒绝了。”

  “她非常有钱,因而她对微不足道的所得反应那么强烈着实让人费解。”

  “他把损失看得比所得要重一倍。不过这也很正常。”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下一章:

· 推荐小说:思考,快与慢  拖延心理学  逃避自由  乌合之众  少有人走的路  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性的弱点  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社会性动物  重口味心理学  克服恐惧感和恐惧症  心灵正能量  正能量  教育心理学教材  每天学点怪诞心理学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  CIA超级攻心术  怪诞心理学  59秒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书籍  生命的重建  宽恕就是爱  心理学导论


思考,快与慢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小说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