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八卷。旧题春秋齐晏婴(前?—前500)撰。晏婴字平仲,继承父位任齐卿,连位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正卿,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本书所述均为婴遗事,当为后人摭集而成,非出晏子本人之手。书名最早见于《史记·晏婴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八篇,题《晏子》,人儒家类;《隋书·经籍志》亦作八篇,人儒家类,书名作《晏子春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仍《隋志》。因柳宗元以为此书当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所撰,其内容亦稍涉墨家,故宋人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将其列入墨家,并作十二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在归类上因袭《读书志》。《四库全书总目》则将其并入史部传记类。今本八卷,与《汉志》等相符,可算完帧。凡内篇六卷,外篇二卷。内篇中分深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分上、下。从学派关系上看,《内篇》多孔子称许晏子之语,而《外篇》则多晏子抨击孔子及儒家之语,故宋以前诸家书目将其列入儒家类,自有其一定的根据;宋以后又入他类,亦不失为有据。书中所述的主要内容,在认识论方面,晏子提倡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他承认事物相成相济,指出“内外皆坚,无以为久”;又承认地动说、事物的可分性,认为“天下有极大”、“天下有极细”。在社会观方面,晏子则主张尚同、兼爱、非乐、节用之说。上述为本书精华所在。综合而言,此书对研究晏子的思想、对待孔子的态度及当时儒学在社会上的影响等等,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清经训堂刻本,道光二十五年(1845)扬州汪氏翻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本。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