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斋学派 〖止斋学派〗南宋陈傅良所创学派。傅良,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止斋学派”。傅良少有重名,曾于僧名讲学授徒,“士子莫不归敬”。后师事艮斋学派创始人薛季宣,聚书干余卷,每日考古咨今于其中,又从游七八年,尽得其事功之学,并有所发展。又曾以郑伯熊为师,受业于国子祭酒芮煜。与张□、吕祖谦、陈武、陈谦、黄度、徐谊、薛叔似、郑鉴友善,频繁交往,切磋学术,以义理为本,文章制度为用,本《周礼》以考王道之经制,缘《诗》《书》以求文武之行事,遂确立其功利之学思想。又在瑞安林家应聘授徒,“一州文士毕集”,因形成“止斋学派”。此派弟子甚多,著名者有蔡幼学、曹叔远、吕声之、章用中、陈端己、林颐权、沈昌、朱黼、胡时、高松、倪千里、吴琚、沈体仁、胡大时、沈有开、赵希□、周端朝、李元白、木天骏等。此派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无事无物不详尽考究,认为历史上思想变化的脉络为“三代以上不过曰天而止,春秋以来,一变而为诸侯之盟诅,再变而为燕秦之仙怪、三变而为文景之黄老,四变而为巫蛊,五变而为灾样,六变而为符□,人心泛然,无所底止,而后西方异说(主要指佛教),乘其虚而诱惑之”。当今急务,为恢复“圣学”,圣学重仁义教化,仁义之本在君父,君父应“以爱惜民力为本”,认为“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对朱、陆“理在事先”提出疑问,认为“道”(理)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离开具体的客观事物就不可能有抽象的“道”的存在。他们特别提倡经世致用,“一争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认为“六经之义,兢业为本”,讲究立论“要与时务合,不为空言”,反对理学家心性之说和浮文虚论。(《宋元学案》卷五十三《止斋学案》)主要著作有陈傅良《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旨》、《止斋文集》,蔡幼学《文题公集》、《春秋解训》,曹叔远《周官讲义》,吴汉英《归休集》,虞复《成己集》、《告蒙集》、《告忠集》、《远斋集》等。此派继承并发展了薛季宣的事功之学,使永嘉学派占得地步,成为与朱学、陆学相鼎立的一大学派。清人全祖望曾评论说:“永嘉诸子,皆在艮斋(薛季宣)师友之间,其学从之出,而又各有不同。止斋最称酵恪,观其所得,似较艮斋更平实占得地步也”(《宋元学案》卷五十三《止斋学案》)。此派为朱熹“晦翁学派”所不喜,目为功利之辈。
|
|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