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抗日战争书籍

血肉长城战役

第五章 不绝的尾声

  两个中国通兔死狐悲。

  百团大战后,日本原第1军司令官退出了现役。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也被调任关东军第3军12师团长。看着自己的属下退的退,走的走,多田骏的心情十分沮丧。

  让多田骏不顺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1940年11月14日,参谋总长对中国派遣军传达御前会议决定的“中国事变处理纲要”,同时,指示中国派遣军根据本纲要做出具体研究。两个星期后,中国派遣军第一课高级参谋真田穰一郎大佐进京,向多田骏汇报了中国派遣军对今后工作的方针。

  其中有一条让多田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方针中认为,占领区的治安现状,按优劣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华北。最后还特别提到一句,“而以华北为最差”。多田骏很是不服气。

  唯一让多田骏感到欣慰的是方针中开始对华北有所重视了。方针中明确提出中国派遣军1941年度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巩固华北。为此,中国派遣军由华中抽调了两个师团增援华北。

  真田汇报到这里时,多田骏甚至有些得意了。

  多田骏认为自己虽败犹荣。此次华北的失败只是从反面进一步验证了他在一年前就已预言了的事情。中国派遣军现在的指示也不过刚刚与他一年前的思想相一致。

  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四课高级参谋有末精三大佐的一些看法使多田骏如遇知音。有末精三认为,1939年到任的多田方面军司令官是日军中屈指可数的中国通,熟悉中国情况,关心民生,深体民心,充分理解政治战略的要谛,深得中国方面的信赖。这些话说得多田骏轻飘飘的。他心里想到,知我者,此人也。“充分理解政治战略的要谛”,正是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末精三接下去所说的话仍使多田骏频频点头。他说,很多军界人士口头上都喊剿共第一,但对共军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作战与政务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在“百团大战中之所以受制于共军,其原因即在于此”。

  特别是他的最后一句话更是说到了多田骏的心坎上。他说,中国派遣军与华北方面军在作战思想尤其是有关政治谋略上的意见分歧,和对共军认识不足等问题,使方面军司令官以及有关人员大伤了脑筋。

  多田骏并不认为他的思想仅仅是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他认为,刚刚卸任参谋次长的他已经形成了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习惯。要解决中国事变,没有稳定的华北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派遣军不但不增兵华北,反而从华北抽调兵力,实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当1941年7月多田骏接受大将军衔并调任日本军事参议院时,他并没有一个败将的感觉。

  日本的军事参议院是军务的咨询机构,有名无权,有点像个敬老院,一般都是在第一线任职的军官,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再继续任职了,而退到军事参议院任参议官。

  他可能感到了是华北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他这次明升暗降,但他觉得做为一名军人,凭着他对战争的认识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晋升大将应是理所当然。

  他甚至觉得这个荣誉他应该更早地得到。比他晚一期毕业的冈村宁次早在同年4月份就已经升为大将,而老大哥却晚了几个月,想到这他心里总是不痛快。

  7月9日,多田骏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

  华北方面军命令

  一、各兵团、各部队应遵照晋察冀边区作战计划做好统一作战准备。

  二、作战开始时,关于兵力的调转及其它前项计划以外的必要事项,另行下达命令。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事务处理者多田骏

  7月9日北京

  就在多田骏在北平卸任的同一天,日本东京正在举行新任华北方面军的任命仪式,新任司令官正是让多田骏忌妒的又一个中国通——冈村宁次。

  提起杉山元、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多田骏可能没人知道,但提起冈村宁次,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九一八”事变后,冈村宁次就到了中国。1936年他就已经是日本关东军第2师团中将师团长了。1938年他出任华中派遣军第11军军长,一直是对国民党军作战的主力军。虽然中间在军事参议院赋闲几月,但并没有消磨掉他重返前线的信心。

  冈村宁次比多田骏更为老练,也更为毒辣。他经常到华北各地进行现地调查,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冈村宁次吸取了多田骏的经验,他把多田骏的“囚笼”政策加以改进,一方面继续强化“囚笼”政策和军事进攻,同时又吸收国民党军队对苏区五次反“围剿”的经验和在其统治区内实行的保甲政策。

  冈村宁次上任后,在9月初开始的第二期肃正作战中就开始推行他自己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将军事进攻与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宣传报道等各项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剿共肃正的目的,要把这次的军事进攻与7月初开始的治安强化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军事打击的效果。

  他反对单纯军事进攻。只有军事,而无政治、经济手段,军事行动是徒劳的,甚至政治、经济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军事所起的作用。为此,他在1941年秋季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中实行了以经济战为主体的治安强化运动。

  冈村宁次的治安强化运动,使华北根据地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1941年10月统计,根据地的人口,只剩下1300万,达到了最低点。很多根据地就只剩下一二个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走了一个中国通,又来一个中国通。

  新来的更加凶狠。

  硬仗之三——关家垴之战

  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阶段最大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斗至今仍使参加过它的老战士不能忘怀。

  这场战斗至今仍有很大争议。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很多资料在记述百团大战时或是回避关家垴战斗,或是轻描淡写地将其一笔带过。

  但是历史留给参加过关家垴战斗的老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是挥之不去的。它是百团大战中,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最惨烈的一次攻坚战斗。

  通过这场战斗,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彭德怀性格的一个侧面。因为,在战斗中,彭德怀曾经说过:“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

  对于这场战斗,刘伯承、陈赓虽然有意见,但他们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战斗发生在1940年10月下旬,太行军区腹地。

  百团大战第1、2阶段战役结束后,日军开始了疯汪的报复“扫荡”。

  破称为中国通的多田骏在八路军的连续打击下,似乎刚刚有些自知之明。他不得不承认,要想认识华北的老百姓,认识华北的八路军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要想彻底弄明白中国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多田骏原以为中共在华北的正规军只能分散成小股的游击队,借助于青纱帐出来活动,没想到八路军竟然集中了一百个团,在背后桶了他一刀,搞得整个华北条条铁路起火,一半炮楼冒烟。多田骏咽不下这口气。

  多田骏调集了110师团、36师团,第1独立混成旅团、第9独立混成旅团以及第4独立混成旅团,共2万余人,于10月6日开始,对太岳、太行军区进行“扫荡”。

  日军一上来就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扑去。多田骏要来个先里后外。先中心开花,后外围结果。先把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捣烂,使整个华北共军群龙无首,然后再分区清剿。

  日军认为以129师为主体的共军,经过再次采取攻势后,将主力盘踞于从武乡以东到黎城以北的山岳地带,另一部盘踞于沁源一带,对辽县一榆社一武乡道路及东潞铁路进行顽强袭击。

  日军的判断是正确的。

  1940年10月14日,刚从砖壁村转移到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部,又返回了地形隐蔽的砖壁村。但在砖壁村只待了一天,又在绵绵秋雨中向黎城县栓马、宋家庄一带转移。

  日军分几路扑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

  第37师团由沁县、南关镇,第16独立混成旅团由平遥、介休、霍县一带,第41师团的一个大队由洪洞以东地区向沁源及郭道镇一带压缩进击。

  第4独立混成旅团这次充当了报复性“扫荡”的急先锋。10月2日,第4独立混成旅团的两个大队刚刚结束对榆社、辽县的“扫荡”,10月6日就又随旅团开始了新的“扫荡”。

  10月下旬,第4独立混成旅团的冈崎大队窜到了黄崖洞。

  日军无意中的瞎打乱撞,就在八路军总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黄崖洞是八路军的一个军事重地。八路军总部的水腰兵工厂就设在黄崖洞山谷之中。这里的地形十分险要,四面险峰环抱,只有南面绝壁上开有一道天然裂缝,当地人叫它翁圪廊,可以容人出入。1939年,朱德、彭德怀、左权亲自察看地形,认为这里的地形十分隐蔽,轻易被敌人发现不了,即使被敌人发现,又可以凭险据守,十分安全。水腰兵工厂当时的月产量已经达到400支枪,成为八路军敌后抗战的重要补给基地。

  如果八路军防守翁圪廊的一个连不主动撤离,日军恐怕插翅难进。

  当听到翁圪廊丢了,日军已经进入黄崖洞以后,据特务团长欧致富回忆,“彭德怀大怒”。彭德怀当即下令要严加追查擅自撤离的责任者,以军法论处。

  特务团守卫连的不战而退所引起的气愤和早已就有的要打个大仗的想法使彭德怀有些不冷静了。

  在百团大战开始后,在彭德怀签发的命令中就已经可以看出在他心中酝酿着歼敌数百人或一个大队的想法。

  8月23日,在总部下发的《各线出击部队积极阻滞敌增援正太》的电报中,有这样的文字:尽量争取战役时间之延长与战果之扩大,对于敌寇以数百人或一个大队来授之兵力,应有坚定决心,集结很优势兵力消灭之。电报进一步解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敌不敢轻易出援,即使敌敢于来援,亦必须集结更大的力量,这便能延长时间与增加敌之空隙,均有利于我之破坏作业。

  同样的意思又在以后的几封电报中频频出现。在8月27日的《正大线破坏愈彻底则我愈主动》的电报中有如下电文:特别应对出击或来援敌一个大队以内之兵力,集结最优势之兵力歼灭之。只有歼灭敌一二个大队,才能顺利的扩张战果。8月29日电报《正大线作战集团的行动方针》中同样意思的电文是:坚决打击增援出扰之敌,对增援出扰之敌在一个大队以下之兵力,务必予以歼灭。10月19日电报《百团大战后反“扫荡”计划》中部署晋察冀边区任务时电文提到:准备坚决的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在关家尬战斗后的11月11日的电报《动员起来作坚决的反“扫荡”》中又出现了同样的想法:集中主力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一两个大队。

  敌人的肆无忌惮和自己部下的临阵脱逃成了一根导火索,又激发了彭德怀打个歼灭战的想法。

  打,坚决要打,彭德怀的决心已不容更改。

  冈崎大队在386旅一部的打击下,企图经武乡退回沁县,28日在关家垴宿营。同时,进入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崛田大队,在我抗日军民的袭扰下,在疲惫中经左会、刘家嘴,企图取道蟠龙以东之关家垴西退。两股敌人在关家垴会合,共有五六百人。

  29日下午,彭德怀火速从黎城赶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当时正好攻打榆社城的129师的部队正在关家垴附近休息。当晚,彭德怀召集128师的师、旅干部口述了战斗命令:以129师之386、10旅各一部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以129师386旅之一部和决死一纵队的25团、38团各一部归陈赓指挥,于30日晨4时,对冈崎、崛田大队发起攻击。具体攻击部署如下:386旅的772团部署在关家垴的东北和东南侧;385旅的769团,部署在关家垴的西北;决死一纵队部署在关家垴的南侧,准备由南向北攻;新10旅一部,部署在关家垴西侧。彭德怀亲自掌握山炮连。

  四个方向,四只拳头,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

  日军两个大队被这四只拳头给逼在中间动弹不得。

  关家垴位于大行区的中心。它南边十几公里处是砖壁村,再往南是黎城,西南是王家峪,西边是武乡县,西北是榆社,北边是辽县。这里群峰起伏,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关家垴垴顶有一块小小的平地很适于布兵,只有南坡比较平缓,适于进攻,山坡上有一个小村子。晋西北的老百姓住的都是窑洞,一孔窑洞连着一孔窑洞。再往南就到了另一个高地柳树垴。柳树垴的海拔高度比关家垴还高,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她的小路。

  日军崛田大队进到关家垴附近,被129师包围后,迅速抢占关家垴,构筑了工事,并派兵占领了柳树垴。

  日军要在关家垴固守待援。

  一场恶战就要开始了。

  左权考虑到进攻路线狭窄,大部队展不开,决定总部特务团于凌晨3时提前发起攻击。他命令欧致富道:“凌晨3时前,以你团2营向关家垴发起攻击,以3营插向关家垴和柳树垴中间地带,将敌人拦腰截断,不让敌人会台,柳树垴的敌人留给决死第一纵队去消灭;其它两个营从西侧插上,防止敌人西窜武乡和沁县。”

  部署完毕,他又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要在3时前发起攻击,是因为敌人在我们的围困下已经疲惫不堪,特别是这两股敌人刚刚构筑完工事,现在是最疲劳的时候,我们就趁敌人酣睡的时候来个偷袭。”

  这一夜,进入战斗状态的八路军指战员都没有睡觉,大家都在考虑如何完成这次战斗任务。

  在关家垴东北韩登坡中心位置的一孔破窑洞里,彭德怀双眉紧锁,他在思考着如果在反“扫荡”阶段,不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八路军的日子就会更不好过。如果能消灭敌人一两个大队,日军就不敢轻易地出来骚扰根据地了。想到这里,彭德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最欣赏狼的战术的刘伯承也在思考着。由于日军已经抢占了有利地形,这次战斗一定会打得很艰苦。在抗战初期连续打了4次漂亮的伏击战、有游击专家之称的刘伯承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形成“牛抵角”的局面,从而出现对我不利的形势呢?能不能围三厥一,欲留生路,从而引蛇出洞,将其歼灭在运动之中呢?

  黄埔一期的陈赓是个文武全才。他眼望着关家垴方向,在思考着打法。

  386旅772团进攻方向的地形对于进攻一方非常不利。进攻方向只有一条小路,从日军防守的前沿到进攻出发阵地虽然只有三四十米,但这条路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凿出来的,只有几十厘米宽,仅能容一人通过,只要有一挺机关枪架在路的那头,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直到发起进攻的前一刻,他的眉头仍然是紧锁着的。

  不到夜里3点,特务团2营首先向山顶进发了。其它几个营都已进入了预定位置,等到2营拿不垴顶的机枪阵地,他们就开始行动。

  2营的突击队干得很出色。

  突击队员在夜暗中接近了垴顶,没发出任何响声。敌人的两个哨兵连连地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来回巡视着。虽然中队长亲自交待,谁要是站岗时打瞌睡,谁就要和垴顶的山石一样永远留在这里,但这两个哨兵实在太困了,走着走着,眼睛就不自觉地闭上了,他们真恨不得自己打自己两个嘴巴。他们也知道,今天不比从前,现在八路军在山下围得铁桶一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摸上来,不等中队长枪毙了他们,恐怕已经先被八路军给结果了。就在他们迷迷糊糊说不清是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两个黑影扑过来,刺刀一闪,两个哨兵就悄无声息地倒下了。

  突击队员迅速接近垴顶。垴顶的日军虽然反应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几十颗手榴弹从不同的方向同时甩上了垴顶,日军的机枪还没来得及叫唤,突击队员已经冲上去了。没死的日军纷纷向山下退去。

  特务团长欧致富一声令下,埋伏在山下的部队迅速向各自的目标冲去。

  在攻打半山腰的小村子时,特务团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日军经过白天的修筑,以窑洞为依托构筑了完整的工事体系。每孔窑洞既可独自构成一个火力点,又可与其它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网。窑洞前还挖有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扔到位,掉到防弹壕里,就难以对日军构成威胁。

  日军还将相连的窑洞凿通,形成了网状的工事体系。

  特务团与日军逐窑洞的争夺。每攻下一孔窑洞都要会出相当大的代价。

  欧致富看到日军有窑洞作依托,火力又猛,这样打下去,就是把特务团都赔上也不一定打得下来,必须停止攻击,研究新的办法。

  特务团在艰难地攻下不到半数的窑洞后,停止了攻击。

  很多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人都记得彭德怀在关家垴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对陈赓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把这股敌人消灭,要你的脑袋。”

  如果陈赓的脑袋被彭德怀搬家,那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但历史并没有把这个“如果”变成现实。

  陈赓的脑袋是不容易搬家的。蒋介石曾经仔细地打量过陈赓的脑袋,但他没敢动它。

  1929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捕,随后经南京被送往南昌,蒋介石要亲自“争取”他。在这次谈话中,陈赓好几次使蒋介石“十分难堪,几至无法下台”。但蒋介石最终没敢动陈赓的脑袋。

  “要你的脑袋”的话,彭德怀也不是轻易说出口的。坚定、自信的彭德怀在战争中很少像这次这样向自己的部下发火,以至如此失态。

  大家对彭德怀的印象往往是和毛泽东赠彭德怀的一首诗相联系的。红军翻过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后,胜利到达吴起镇,并在吴起镇打退了尾随红军的马鸿宾、马鸿逵部。随后,毛泽东赠诗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

  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彭德怀在其自述中抄录的,后来在1959年第一次发表时,经过整理加工后变为:

  山高路远坑傈,太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中的彭德怀应该是自信和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而不应是要砍陈赓脑袋的彭德怀。

  虽然陈赓听到要砍他脑袋的话后,心里很不舒服,但他还是率领队伍坚决地出发了。

  拂晓4时整,各攻击部队纷纷向日军发起猛攻。

  385旅769团两个营沿关家垴北侧村子杨李枝由北向南攻击,另以13团3营两个连从右翼攻击。因攻击方向上山势陡峭,攻击路线狭窄,攻击部队只能分为若干个波次,轮番向上攻击。一个波次攻击失败,又上去一个波次,虽经数度猛攻,但收效甚微。

  这时彭德怀出现在769团战士们的面前。

  彭德怀问769团团长郑国仲:“部队情况怎么样?伤亡大不大?”

  “部队伤亡不小,主要是地形对我不利,现在部队正准备发动新的进攻。”郑国仲答道。

  “一定要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把这股敌人消灭掉。你们的任务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高地拿下来。”

  “是。”郑国仲答道,随后他转向正在准备冲锋的战士,问道:“彭总的指示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

  “有信心没有?”

  “有信心!”喊声震得地动山摇。

  彭德怀满意地点点头,带着警卫员离开了769团阵地。

  攻击柳树垴的部队是决死第一纵队。30日凌晨2时,部队就到达了指定位置。在决死第一纵队的38团和25团调整部署的时候,早已占领制高点的一股日军突然向38团和25团发起猛攻,夺占了阵地。柳树垴阵地被日军占领后,直接威胁到了从南坡进攻关家垴的部队。

  负责指挥决死第一纵队的陈赓,深知柳树垴阵地的分量,也深知自己脑袋的分量。他立即组织了16团、38团、25团各一个营,同时进攻柳树垴。

  连续组织了4次冲锋,都没有成功。25团团长觉得阵地是在自己手里失去的,又单独组织了3次冲击,也未成功。冲击了几次后,各营损失都非常大。

  看到各部队损失都很大,刘伯承打电话给彭德怀,建议他暂时撤围,另拟战机。

  彭德怀又一次发火了,他对着听筒,冲他一向尊敬的战友咆哮:“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你129师的番号。”

  一个要掉脑袋,一个要撤番号,看来彭德怀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

  有人说,关家垴战斗,彭老总来了犟劲。中国字就是这样有意思,“犟”字下半部就是一个牛字,就有用牛也拉不回来的含意。

  天一亮,各部队又开始攻击,白天攻击比夜晚还要困难。白天战斗,日军有飞机配合作战,八路军的攻击部队一面要和正面的日军斗智斗勇,一面还要防备天上飞机的轰炸和扫射。

  天一亮,彭德怀也在指挥所里呆不住了。他来到距关家垴垴顶500米处作近距离观察。当他一身戎装,足抵壕沿,手握望远镜,在凝神观望时,战地记者徐肖冰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一照片,被广泛地转载,成为人们所熟悉的彭德怀的形象。

  苦战中,彭德怀得到消息,辽县,黎城方向的2000多日军正在向关家地方向运动。彭德怀看了一下表,下了命令:

  “下午4点,发动总攻。”

  下午4点,总攻开始。772团、16团、38团、25团各以一个营,协同385旋一部,向关家灿上的敌人连续攻击18次,肉搏多次,敌第一线阵地被攻击部队占领。残敌60多人退守垴顶的一个狭小地域,固守待援。

  3日上午,增援的日军已经逼近关家垴。为了避免与日军决战,八路军围歼关家垴之敌的部队,适时转移了。

  这次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冈崎大队、崛田大队大部破歼。

  八路军攻击部队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陈赓旅772团1营3个连伤亡过半。

  彭德怀在其自述中谈到关家垴战斗时说:

  “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的一个加强营附以伪军为一路,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因部队大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彭德怀所说的营指的就是日军的大队。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后来回忆道:彭老总坚持要打这一仗,还有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

  当时任决死一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回忆道,彭老总向我调决死队两个团参加战斗,我是很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华北治安战》一书的作者在书中写道:

  “在此次作战中,虽未查明彼我全面的损失,但在第1军方面损失最大的是第4独立混成旅团。”

  挫而愈坚

  彭德怀在10月29日上报中央军委的《配合蒋冬季攻势》的电报中描述了日军“扫荡”的情形:敌此次进攻较前更残酷,主要的见人即杀,见屋即烧。所有粮食一概烧尽,我各后方机关及兵工厂受相当严重损失。

  他在40年11月11日下发各军区的《动员起来作坚决的反“扫荡”》的电报中又一次描述了日军此次“扫荡”的情况:此次敌“扫荡”实行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一切牲畜粮食均全部烧完。

  日军对晋中几个县“扫荡”后,据不完全统计,被害死的约在1000人以上,房屋被焚烧的约有1万个村子。

  对于百团大战后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局面,彭德怀是有思想准备的。

  彭德怀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高干会议上的讲话中在分析百团大战的胜利影响华北情况的两个可能时,认为其中一种可能就是使华北战局更加严重。其表现为:

  1.可能调动敌人增援,从华南、华中及日本国内调三个至五个师团到华北来。这虽然将增加我们的困难,但可减轻敌人对我大后方的压力,减少投降的危机。今天的小的牺牲可以免掉将来大的困难,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2.敌加强铁路线的严密封锁,由一般的分区“扫荡”进行分区清剿。

  3.敌人加强对于山岳基本根据地的残酷摧毁与屠杀。

  彭德怀在8月底和记者的谈话中也预测到更严酷的形势到来的可能。

  “但是敌寇决不会就这样死亡下去的,敌寇在我们的严重打击之下,必将更疯狂的组织新的进攻,新的‘扫荡’,向我进行更残酷、更毒辣的报复。”

  “因此在百团大战胜利之后,华北抗战必将进入更尖锐、更激烈,更紧张的环境中。”

  10月初,日军首先对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所在地进行,“扫荡”。11月中旬又将矛头对准了太岳区。日军对晋察冀军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北岳区的“扫荡”,比太行区要晚一些,到11月上旬才开始。

  日军在“扫荡”中采取了很多新招术,像“捕捉奔袭”、“辗转抉剔”、“铁壁合围”、“梳篦战术”等等。大有不置八路军于死地而不罢休的架式。日军更狠毒的一招是要彻底毁灭八路军的生存之地。多田骏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个参加过这次“扫荡”、以后被俘的日本士兵,曾经供述这次“扫荡”

  中敌人的作战目的,“当这个作战开始前,第222联队第一大队长桥木正少佐,于山西襄垣县夏店镇的车站前,集合全体士兵,传达了方面军的命令:

  ‘这次作战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人民,因此凡是敌人区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并要一律埋死或投下毒药。……’于是,在大队中,新编了二十放火队,一个撒毒小队,……在作战中一见老百姓,就不问男女老幼,或用刺刀或用枪、机枪,甚至在窑洞中发现了藏起来的老百姓时,就用炮来轰击,这样足足杀死了有3000群众。沿途的房子也都被烧光。……”

  冈村宁次上任后,在多田骏肃正作战的基础上对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他把华北分为二类地区,治安区、准治安区、未治安区,对治安区,他加强政治、经济奴役;对准治安区,则加强统治,严防八路军在其中活动;对未治安区,则以军事打击为主。彻底破坏根据地,使八路军失去生存条件。

  在中国的土地上,日军的残暴只能激起中国人民更大的仇恨。对付日本鬼子,八路军有的是办法。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兵学就很发达,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学中就有“避其精锐,击其情归”、“示形于敌”、“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极其丰富的战术原则,八路军以主力跳出包围圈,以小股部队在民兵、游击队和群众的掩护、配合下,带着敌人在根据地内转圈,疲惫来犯之敌。主力则在有利时机,主动出击。

  继太行区关家垴一战,歼灭日军两个大队后,北岳区从12月8日起,集中主力,积极出击,分别对阜平、东庄、党城和灵山之敌发起攻击和围困,将这几个地点敌人重新修建的碉堡予以摧毁,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迫使日军全部从阜平城和东庄据点撤退。至12月初,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为配合北岳区的反“扫荡”,冀中区开展了破击德石路的作战行动,再次给敌以重创。

  与日军在前线作战的同时,还要防着国民党的小动作。

  在百团大战连续取得胜利的日子里,随着一封封贺电到来的同时,却传来了彭德怀家中亲人被害的消息。国民党一面向彭德怀发贺电,一面派遣特务,在1940年10月4日,半夜闯入彭家围子,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彼当场杀害,三弟媳龙国英被打伤。二弟彭金华被抓,于同月11日被害。一个多月后,彭德怀获悉噩耗。

  国民党又乘八路军根据地之危,停发了八路军的薪饷和武器弹药供应。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突然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11月1日清晨,初冬的第一场雪后,彭德怀和左权并辔,沿着清漳河耀眼的白石河滩徐徐而行。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总结,他们心中对今后的斗争方针,已是胸有成竹。

  转过河湾,彭、左一行策马进入一个村庄——北方局所在地下南会村。

  这是八路军敌后抗战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彭德怀、杨尚昆外,还有北方局委员邓小平、李大章,八路军总部左权、罗瑞卿,129师刘伯承、蔡树藩,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等。

  彭德怀代表北方局作题为《敌寇治安强化运动下的阴谋与我们的基本任务》的报告。

  针对日寇的治安强化运动,彭德怀指出:“我们的许多机关未能及时识破敌寇这一新阴谋的严重性,因而在斗争中表现出许多缺点,甚至犯了一些错误,使某些地区遭受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他说:“今天组织这个会的意思,就是针对着敌寇的新阴谋,根据中央指示,重新考虑我们的对敌斗争政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日寇的阴谋,彭德怀提出了三个基本任务。他在讲到第三个基本任务时指出:“由于敌人的封锁、切割,运动战的机会己大大减少,甚至在平原地区成为不可能。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成为最基本的战争形式。要求大家把武装建设的重心放在地方武装的建设上,建设数百支脱离生产的、强有力的游击队和百万不脱离生产的有战斗力的民兵。”彭德怀还设想,根据地边沿区的游击队和正规军,可以有计划地到敌占区去开展游击活动。利用乡村的散漫性,在新伪化的地区,组织起秘密的抗日武装。

  从这第三点任务中可以看出,这篇报告,实际上标志着八路军在敌后作战任务和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形的、看得见的战线将被无形的、看不见的战线所替代。从此之后,将有成百万的秘密武装活跃在日军周围,与日军的蚕食、强化治安进行一场没有战线的斗争。

  此后,华北敌后抗战开始了更加残酷的“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的斗争。

  百团大战,震惊中外。国人扬眉,敌伪胆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