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艺海无涯——袁世海回忆录

一八

  更糟的一次是盛章改武丑后演《三岔口》,高盛虹演焦赞。然后是李世霖演的《珠痕记》,我的中军李仁。前边提过,我平日不管演什么角色,都爱挑略整洁的服装。这天,看见高盛虹演焦赞带的黑扎(胡子)很整齐。他完戏后,我接用这口黑扎,时间紧些也还来得及,就私下和他订好。他也是一片好意,认为我比他脸胖,为了我戴着合适,他下场后,特意将胡子的口面弯大,谁想我挂在耳上手一离开它就掉下来,条又很硬,我弯不动,立时浑身冒出汗珠。“有请二爷!”台上的二差役念词了,我马上就得上场,心中暗暗叫苦、只好哭笑不得地硬着头皮用手揪着嘴边的二络胡子出场了。我在台上念词,给朱春登拿香,撩褶子,总有一只手在揪着那绺胡子,可谓狼狈之至。直等朱春登“二黄倒板”接唱回龙转反二簧时才能赶紧下场到后台重整“容装”。可巧,师傅在台下看戏,应我这个样子很生气,追到后台,劈头就说:“你这个孩子什么毛病,为什么用手揪着髯口不放?”最后,又回头补充一句:“唉!没多大出息!”我是哑巴吃黄连,师傅哪里知道我的苦衷啊!

  “吃一堑,长一智。”舞台经验就是在这些小挫折中逐渐积累的。

  没多久,杨盛春等人排演《四杰村》,派我饰廖须冲。我的个子小,箭衣太长,挑选几次都不合适,只好将就。在和鲍自安、花振芳对打时,花振芳踢我一脚,“双过河”,“接鼻子”,鲍自安一个“抓头”,花振芳也一个“抓头”,我要两个转身,两个低头,然后一退,不料这一个退步踩在了过长的箭衣上,身子一歪,就坐到台上,师兄和先生们为之一惊,准备着听倒好。意外的是,我一点也没慌乱,随着“啊”的一声,煞有介事地站起来将胡子一甩,“通条”亮相跑下,观众丝毫未看出破绽,以为我的戏就是这么编排的,刘喜义师兄称赞我能化险为夷,安然弥补被箭衣绊倒的大漏洞。给我又长了一小枚小份。

  【八 勇上阵 一波三折】

  科班的饭食很差,师傅有时也去伙房看看尝尝、督促将伙食搞得好些,但始终没多大改进,好在允许学生家长来看学生,家长们都带些饭菜,略微调调口味。母亲经常给我送雪里蕻熬豆腐等菜,我们都将自家送来的饭菜跟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搭着吃。刚改花脸的这个阶段经常和高盛虹、陈世鼎勾着吃饭。世鼎为吃饭还落下个笑柄。他家生活较宽裕,那年春节,家里给他送来了炖肉、丸子,还有“驴打滚”(北京的一种小吃),我们都已吃过饭了,我就劝他别吃。他便将吃的都放在过道的生活箱子里。哪知他夜里忍不住,借起夜为名把凉炖肉、“驴打滚”等统统吃光,后半夜就胃疼、呕吐,将所进之物全“请”了出来。直到现在,有时见面我还要开他一句玩笑的。后来我常和盛虹勾着吃饭。饭后,排戏前我就穿上“厚底”,带上髯口,和盛虹一起打把子玩。他演武二花。利用这个机会,他给我说会了《河间府》的侯七,《淮安府》的蔡天化,《霸王庄》的黄龙基,《取金陵》的赤福寿,《珠帘寨》的周德威等角色。出科后和盖(叫天)老演出,都用上了。

  由于我当初有许德义老师教的一点基础,这些武二花的戏,学起来就较容易。其中《珠帘寨》是一出表现镇压农民起义的坏戏,在三十年代很流行。剧中的周德威,是武生、武二花两门抱的角色,既可采用武生俊扮,也可勾红三块瓦的脸谱由武二花来演。科班中,虽派杨盛春、高盛麟、孙盛云三个武生和高盛虹一个武二花四个人轮演,因在《珠帘寨》的前边总安排一出武戏,他们几个人又往往全都扮演角色,武打吃重,戏演完已很累,不容休息就得赶扮周德威。天气炎热时就更加辛苦了,你推我让谁也不愿意赶这个角色。见此情景,我便和盛虹商量,能不能将周德威的表演、念白、武打、唱词都给我再说说,将来我、替你们演,免得你们为这个吵架。盛虹欣然同意,热心地给我念周的台词,我用笔记下来背熟,然后他一场一场的都详细地教会了我。我满怀信心,耐心等待。机会来了,广和楼又演《珠帘寨》,他们四人赶周德威都很紧张,盛虹使个眼色说:“今儿你上,洗洗脸我给你勾!”我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脸刚刚勾了一半,听到背后有人问我。

  “今天你的什么活呀?”

  我回身见李喜泉师兄,背着手站在我身后,紧绷着脸问我。我赶快站起来说:“他们都不愿意来,让我替……”

  “谁让你来的?”

  我没回答。

  “我给他说……”盛虹看阵势不对,连忙替我说话。话没说完,喜泉师兄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将他的话截了回去。

  “把脸卸了,不看看你来了几天,都学会什么就想演周德威!”

  我感到十分委屈,眼泪几乎涌出来,又竭力控制住了。我急中生智央求他:“我脸都快勾好了,不来周德威,就让我替他们来个太保吧!”

  李喜泉师兄那时是执事,即舞台监督,专管监场、催场、龙套以及一般角色的分派。我们私自换着演周德威,师傅不知道。万一台上出差错,他也吃罪不起。演大保,不会出大漏洞。他就说:“这还差不多,你把鼻窝擦了改嘴叉子来六太保吧!”

  《珠帘寨》剧中的太保,是扎靠的龙套,但有个特点,他头场起霸站门,再就是最后“收威”有个过场,中间将近一个小时空闲着。过去,科班只有演赵云等极重要的角色才可以扎靠练功,哪象现在艺校学生可以随便扎菲练功呢。这段空闲时间不正是我利用起来练习靠功,为演周德威作进一步准备的好时机吗?

  广和楼后台有个不大的院子,夏天有棚,冬天是空场,我偷偷地在那里练“翻身”、“枪下场”、“大刀花过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练。有时被师兄发现,就会被骂进来:“扎上靠还不老实,外边那么冷,快进来,看你误场师傅不揍你!”回到后台,我就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看戏,周上场,我也随着锣点,在后台“响排”一遍。

  没多久,同兴堂饭庄(前外取灯胡同)堂会和广和楼同时演出。肖先生正在南屋“分包”——即分派两边戏码的人员。同兴堂的。珠帘寨。和广和楼中轴戏。河间府》演出时间极相近,盛春等人在。河间府。中都有事,周德威无人演,肖先生无计可想。我们许多人都站在一旁看,我忍不住地说:“先生’周德威我能来广

  “我们早就给他说了,他也用了不少私功,能成!”盛虹他们替我帮腔。

  “砸不了?”

  “砸不了!”我的语气很坚定。

  “好,就你的了。”肖先生拿起笔,在派戏单上周德威的下面填写上“袁世海”三个字,如同给我吃了一粒定心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天才得到批准,有了用武之地。

  顺便提一下,我最初起名袁盛钟,怎么又改名袁世海呢?前边说过,科班入新生,都是内行人推荐,不断地单个录取。我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又陆续添了不少新生。“盛”字科人太多,便开了“世”字科,人又显得略少,因此就将“盛”字科中最小的拨入“世”字科。我,世霖、世源都在其中。当时“世”字科中还有两个人姓袁。一个叫袁世涌,一个叫袁世泉,都带水。肖先生顺“水”推“舟”,给我起名袁世海。后来,我在舞台上有了点小名气,世字辈人太多,让我们重回“盛”字科。又是肖先生说:“别再叫盛钟了,人家使‘剩’下的‘钟’没人买,哪有叫‘世海’响亮呀!”于是袁世海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