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三九

  全歼黄百韬兵团虽然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是黄百韬全军覆没则是确定无疑的了。

  粟裕把他的指挥重心转向对徐州东援之敌的阻击作战上,决定前进到西线指挥。毛泽东接到他的电报以后,来电指出:“粟到韦(国清)吉(洛)处指挥极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33页。)。

  杜聿明奉蒋介石命令于11月10日到达徐州,与刘峙等人反复磋商,直到12日晚上才发出作战命令,命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主力,从13日开始,沿陇海路南北两侧,向东攻击前进,目的是击破华东野战军一部,解黄百韬兵团之围。杜聿明估计,邱、李两兵团集结位置距离碾庄圩不到40公里,一周之内即可达到目的。

  与杜聿明的估计相反,邱、李两兵团遇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顽强阻击。他们每攻占一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激战两天两夜,仅仅前进三四公里到六七公里。

  华野担任阻击的3个纵队打得十分顽强,也十分艰苦。第十纵队的1个团据守徐州通往碾庄的要道寺山口。敌人用2个团的兵力,在6辆坦克掩护下,整营整连地向十纵部队据守的山岭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十纵部队指战员们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打,用刺刀戳,高呼“把敌人消灭在寺山口外”的口号,仅12日一天就打退敌人10余次冲锋,毙伤敌军500多人,牢固控制了寺山口要道,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华野指挥所的电话里不断传来前线指挥员的战况报告。张震放下话筒,对粟裕说:“粟司令,前面紧张,营长以下全拼刺刀了!”

  参谋处长夏光把手里的文件夹一丢,向粟裕请示:“粟司令,我去想点办法,把我们机关人员的弹药收集起来,给他们送去。”

  “能收多少?”粟裕眼睛一亮。

  “不会少。”

  “好!”粟裕点点头说,“这里面还有精神因素哩。先集中我们警卫员的。”

  虽然子弹不过三千,手榴弹不过五百,可是前线指挥员感动得在电话里直叫:“粟司令,你放心好了,我们决不准他杜聿明前进一步!”

  粟裕在地图前踱步沉思。他在考虑,怎样给增援的邱、李两兵团更有力的打击,以改变徐东阻击战的形势。他的目光注视着徐州东南的潘塘。

  潘塘,位于徐东战场的南端,是徐州机场的门户,陇海、徐淮两条陆路交通干线的咽喉。津浦铁路徐蚌段被切断以后,这里就成为徐州国民党军队的惟一交通命脉。绕过潘塘,向西可以迂回邱清泉东援部队侧背,向东也可以迂回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侧背。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地段。

  粟裕在组织指挥部队围攻黄百韬兵团的同时,除了部署3个纵队正面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外,还部署苏北兵团的3个纵队于徐州以南和东南的宿迁、睢宁一带,担任钳制、堵截徐州之敌东援.南逃的作战任务。现在他决定使用这支部队,要他们前进到潘塘、房村一线,从侧背攻击邱兵团东援部队后路,用攻其必救的战法,迫使邱、李兵团西顾徐州,不敢放胆东援。

  杜聿明也对潘塘发生了兴趣。11月14日,向东增援黄百韬的蒋军,由于受到华野的猛烈阻击,邱兵团日进只有两三公里,李兵团只攻占两三个村庄。蒋介石特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督战,一见杜聿明就责问:“敌人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个兵团还打不动?”严令督促邱、李两兵团攻击前进。当天,杜聿明就向邱清泉下令:“即日以有力部队不顾一切牺牲,钻隙迂回,向大许家突进。限在一日内确实占领大许家,以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否则军法从事!”

  杜聿明与邱清泉商定,将第二线部队第七十四军星夜调往潘塘镇附近集结,然后从潘塘顺双沟公路迂回攻击大许家,在华野阻击部队侧背猛戳一刀,以打开正面攻不动的僵局。

  既然战争双方都看中了潘塘,于是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潘塘之战。

  11月16日凌晨3时,两支对向开进的部队在潘塘东南的张集遭遇,遂即展开激战。天亮了,双方将领都大吃一惊:在以潘塘为中心的纵横约5公里的战场上,交战双方部队犬牙交错地纠缠在一起。国民党第七十四军阵地几度被突破,第一〇七军二六一师被击溃。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难以想象的是,在他面前出现了解放军四五个纵队的番号,其中一个团离它的指挥所只有3里。华野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发现,国民党的一支部队离他的司令部只有一沟之隔。

  邱清泉闻报大吃一惊,急令在徐州以西的第七十军增援潘塘,又令在第七十四军右翼的第十二军一一二师参加战斗,同时向南京请求空军派飞机支援。

  经过一天一夜激战,6次反复较量,双方各有伤亡,战事呈胶着状态。

  粟裕密切注视着战场态势。11月17日,他发现敌人援军到达潘塘一线,立即下令主动撤出部分阵地,让敌人放胆东进,诱敌深入到大许家而后歼灭之。

  18日凌晨,蒋军前线指挥员报告:“潘塘镇东南共军有撤退模样”。蒋军空军侦察也发现解放军部队后撤。邱清泉、杜聿明和刘峙都判断“共军是在总溃退”,下令部队追击。刘峙大喜若狂,立即向蒋介石和各省主席发电报,通报“潘塘大捷”,布置开会庆祝,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上演了一出自欺欺人的闹剧。

  正当“潘塘大捷”闹剧紧锣密鼓的时候,黄百韬兵团的丧钟敲响了。

  11月17日,华野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迅速攻克碾庄圩外围五六个村庄的蒋军阵地,歼灭第一百军、第四十四军全部和第二十五军一部,黄百韬的兵团部和残余部队乱作一团。李弥兵团的增援部队,被华野阻止于离碾庄圩不到15公里的地方,不能再前进一步。黄百韬爬上屋顶,引颈西望,只闻炮声隆隆,不见援军踪影。他垂头丧气地说:“如果李弥有邱清泉的力量,解围还有点希望。现在是无望了!”

  11月19日,华野向碾庄圩发起总攻,只用3天时间就全部彻底干净地消灭黄百韬兵团的兵团部及其第二十五军,第六十四军残部,黄百韬在逃窜时毙命。

  黄百韬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败在粟裕手下的国民党兵团司令官。据说他临死之前发出“三不解”的哀叹:“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四十四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等了两天,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然而,他至死也不明白,这是他坚持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立场,执行错误的战略方针的必然下场。

  至此,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有力配合下,超额完成了中共中央军委赋予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任务,不仅全部歼灭黄百韬兵团5个军12万人,而且争取了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的第三绥靖区2.3万余人起义,给邱、李两兵团以沉重打击,解放了徐州以东直到海州、连云港的广大地区。中原野战军一部攻占宿县,隔断了徐州与蚌埠的联系,使徐州蒋军处于孤立地位,为完成南线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给淮海前线指挥员并告华东局、中原局等的电报,指出“这是一个伟大胜利”,并说:“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指示:“你们及各级干部必须认识这一伟大胜利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63页。)。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是粟裕喜爱的名言。在全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指挥中,他把这句名言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