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三七

  军事方面:

  敌人占领了一批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更便利其继续向我们进攻,特别是控制了交通线和掌握了交通工具,往来顺畅通行,毫无阻碍。但敌人兵力不足,在交通线上相距五六十里地才有一个据点,每个据点多则20余人,少则仅3人或4人。但他们的兵器及技术条件都占了优势。江南的(江)宁镇(江)丘陵地带也有利于敌人机械化部队和骑兵展开。粟裕分析我们各方面所处的暂时劣势,着重汇报了江南人民的情绪,指出:京、沪、杭、芜等地相继失守,给江南人民的抗日情绪以极大的打击。南京失陷以后,江南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人民感到无所依恃,政府的抗日国策也无法传达到人民中间。江南老百姓已有半年多没有见到中国军队了,渴望有一支能打日寇的军队。而那些留在沦陷区的所谓“游击队”,其成份最大部分是流氓、地痞、土匪,还有吃了败仗的散兵游勇。他们不仅不抗日,还和日寇互相默契,互不侵犯,却对新四军先遣支队百般阻碍,不让通过;对老百姓敲诈勒索,奸淫抢掠。群众恨之入骨,咒骂他们是“小日本”。有些地方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武装自卫,和这种“游击队”对抗。江南人民不了解新四军,看见他们穿和国军一样的军装,误认为也是这种“游击队”。这样增加了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侦察和发动群众的困难。

  粟裕在报告中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在苏南敌后广泛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当前至关重要。他说,上海、南京失陷后,中共江苏省委虽然在群众中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仅仅局限于上海周围一些地区。对老百姓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时也很难使他们得到信服的答案。如不少老百姓提出:“既然你们说抗战一定会胜利,敌人力量在削弱,为什么徐州又撤退了呢?”这些都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去解决。

  粟裕还详细汇报了先遣支队在苏南敌后开展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做法和已经取得的效果。

  粟裕率先遣支队走到哪里,就把宣传工作做到哪里,全体指战员人人都是宣传员。先遣支队在乌溪镇召开群众大会,粟裕站在一张方桌上对乡亲们说:

  “我们新四军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来到敌后南京城下,为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解放江南人民而战斗到底!新四军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队伍,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收复失地,希望各界人士大力配合。”在小丹阳、薛镇,粟裕召开地主士绅、民主人士座谈会。在亭头,粟裕接见了安徽当涂青年抗日救亡团负责人朱昌鲁。救亡团成员主要是学生和小学教员。朱昌鲁向粟裕详细汇报当涂青年抗日救亡团的情况,并提出参加新四军的要求。粟裕赞扬救亡团的抗日举动,接受了他们的要求,派政治处干部陈雨笠负责指导救亡团的工作。薛镇地区的刘一鸿是当涂县采石镇邮电局长、国民党员,毅然决然带了队伍投向新四军。他激动地对粟裕说:“我为何要投奔共产党,道理很简单,蒋介石不抵抗,国民党太腐败!我是中国人,不甘忍受日寇的蹂躏欺侮。我要抗日,所以我到新四军来了。我要把鲜血洒在疆场上!”

  粟裕率先遣支队在敌后作战略侦察,特别强调部队一定要严格执行铁的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新四军是民众的队伍,取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江南群众不了解共产党、新四军。先遣支队初进江南时,群众不让他们进村进屋,队伍一靠近村庄,群众自卫组织就开抢。粟裕命令大家不准回击。有时无法进村做饭,便以干粮充饥,在野地露宿。有时还饿肚子。遇到下雨,没有地方躲避,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但是从支队司令粟裕开始,大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粟裕反复强调,对群众不能直呼“老百姓”,要亲切地尊称“老乡”。先遣支队终于以秋毫无犯的模范行动赢得了江南群众。长久以来,江南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出门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现在大家把这句话改成“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

  新四军的美名很快传遍江南。乡亲们把战士们请到家里作客,协助先遣支队送信、带路、打探消息、捕捉敌探、破坏敌人交通,还出现了牺牲自己生命救护新四军伤员的动人事迹。先遣支队与江南人民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

  粟裕率先遣支队深入江南侦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向新四军军部的汇报有事实有分析,既充分看到了在敌后活动的种种困难,又提供了怎样在不利条件下做好工作、开创局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电示新四军:“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5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人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20页。)5月中旬,陈毅率一支队由皖南东进,沿着先遣支队开辟的路线向敌后挺进,通过宣(城)芜(湖)路封锁线,6月3日抵达苏南的高淳。粟裕闻讯立即赶去。8日,一支队与先遣支队在石臼湖东的溧水会师。粟裕根据敌后侦察20天的情况,向陈毅汇报了长达5个小时。陈毅对粟裕卓有成效的工作极为满意。

  陈毅向粟裕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向敌后进军,发动广泛的游击战的“五四”指示精神。粟裕结合亲身的实践,更深刻地领会了十共中央的战略意图。粟裕还同陈毅就江南形势、新四军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二人看法完全一致。

  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的任务至此已圆满完成。粟裕在新四军波澜壮阔抗日战争历史的开卷,就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章。

  二、韦岗处女战。陈毅赋诗称赞:“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来嘉奖电:所属粟部,殊堪嘉尚。

  粟裕考虑问题从来都是走一步、想几步,预作谋划。深入苏南敌后的所见所闻,引起粟裕许多思考,一个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国民党正规军节节败退,老百姓对抗战胜利缺乏信心。粟裕和先遣支队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江南人民逐渐了解了新四军,但他们心中仍在嘀咕:“新四军好是好,可是队伍少,武器差,能打败鬼子吗?”江宁铜山镇叶家庄一个叫叶文明的士绅,有一次直言不讳对粟裕说:“你们讲的抗日大道理非常正确,你们这支部队作为抗日宣传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你们真要同日军交战,就不那么简单了。国军百万大军,还有飞机、大炮、坦克支援,在上海、南京都遭到惨败,何况你们……”

  粟裕认为,苏南的形势和群众的情绪已向先遣支队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问题:尽快打一个胜仗!江南百姓需要用打胜仗来激发抗日热情,鼓舞胜利斗志;新四军指战员们渴望用胜仗来煞一煞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他们的不可战胜神话,同时显示自己的战斗威力。几天来,粟裕一有空闲就对着作战地图凝思:新四军深入江南敌后的第一仗必须打胜,不许打败!这一仗怎样打,选在哪里打呢?粟裕的目光渐渐停留在地图上一个名叫“韦岗”的地方,前几天他率领先遣支队侦察敌情到过这里,他随手拿起一根火柴棒,在地图上量出韦岗到南京、镇江的距离,计算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最快时间。利用韦岗有利地形出敌不意打一个伏击战的方案在粟裕脑海里愈来愈清晰。

  恰在此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6月11日下达命令,要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3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4个连,携带电台一部,由现地出发,务于3日内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的任务。

  任务来得突然、急迫。经过短促动员和紧张准备,当日下午4时粟裕便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由溧水县李家山出发了。同时,陈毅率一支队向东到竹箦桥,再向北折宝堰、白兔,相机策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