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沙汀传

  从成都到安县三百多里,杨朝熙青少年时代的传统走法,是先乘汽车到绵阳南三十里的新店子,下来再转乘马拉车或黄包车。共计三天的路程。路上的客栈,多半是鸡毛店,破旧得像用猪圈楼板装修的,檐口挂长方白纸号灯,上写“鸡鸣早看天”。像样点的有官店,比较的干净一些。从新店子到安县,途经界牌、花荄、黄土,都是一些有名的乡镇,一路上爬过一处山坡,便是一片平坝,再上一级高地,又是一片平坝,人不知不觉已进入高原山境。直到远远地看到城南山上的一座塔身,才能为结束颠簸之苦长吁一口气。安昌镇自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作为安县县城建立,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安邑乘岷山之脉,环境皆山,县城尤居四山之中,东有金山,南有五云,西有圣灯,北有大安。杨朝熙从小看着县城周围的山长大。近处的绿山,蓝莹莹的远山,都充满了神秘。那里该有一个别样的世界,有数不尽的宝藏,讲不完的能人奇事,要不,怎么会有炭、柴胡、木通、山金这些东西源源运出来?他也对山充满敬畏。它平时静穆庄严,转眼间,在大风呼啸或山岚雾瘴升起的幻影中显身,就像看到盘旋飞舞的龙。整个绵长起伏的山岭不就是这样一条巨龙吗?那么,被这条龙隔断的山外的世界,是更大,还是更小?

  山的中央立着这座四闭的小城。如果说四川盆地整个形成一个大的圆圈,安县这座山城自己又成为一个小的圆圈。

  城下苏包河仿佛要冲破这个山的包围,迤逦而来,紧贴着城关的西门,到城南突然横折,与桑坪河汇合成汶江,为涪江的一条支流。除了夏天,河面并不宽广,但江水便是在枯水季节也足够让竹木筏子驶过。只见船夫跨着身子,用力拿篙竿向就近的岩嘴上锵地一戳,筏身阁咯阁咯快要擦着河滩底似地发出响动,竹筏已箭也似地穿过去了。

  城镇南北稍长,只有一条正街。由城内十字口做为中心点,出西街便是西门,慢慢地踱步,由西门走到东门,大约用不上十分钟!

  街面是石头铺的。中间是红花石板,两边是饭碗大小的鹅卵石。年岁久远,这些铺石被踩得通体油光发亮。雨后,小朝熙蹒跚地走在这街石上,看到阳光照射下满街的五色石子放出瑰丽的颜色。

  (你喜欢这个小城?对自己的生命孕育之地,谈什么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过于轻率了。至少,这个城的样子,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的一部分的样子)

  西街中段的路南,正是杨朝熙祖父经手置办的房院。祖父杨仁和,一名清廷小吏,官至重庆都钦部(一说是粮房或户部典吏)。他在家乡小有名气,是因了他的书法。家里的神匾、楹联,都出自他的手笔。朝熙幼时见到过他写的“册页”,是杜甫的名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据说他给李森林当过代笔。李的儿子李岷琛是安县唯一的翰林,书法远近驰名,也给杨家老屋写过对子,记得上联是“闲中立品无人觉”,异常的潇洒。杨宅大门的对联很气派,“国泰家庆”、“人寿年丰”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也是爷爷的手书。配合着这套大房子,倒真是标志了杨家的一个显赫鼎盛时期。

  大西街二十二号杨朝熙的出生地,现在紧缩为一个小小的中院,已经面目全非。原来的规模只能在他的几篇小说里找到一些影子:

  我们住的是一座三进的院子,五开间阔。当街的一进,其中有四间是店铺形式,只是没有人居住;剩下的一间便是我们的八字龙门,门堂很深,夜里要是没有人伴送,我一个人是不敢进出的。我们的房子相当大,前后三进,座后还有一座荒废的庭园。

  这个庭园实际是菜园、空地,其间挺着两棵硕大的皂角树,到了杨朝熙的童年,临街的房子经常被部队驻扎占用。这件事实无疑在日后激发了《祖父的故事》的创作动机。原先还招过一个住客,是个土粮户,便是《老太婆》这篇小说里写的狗老爷。后来,一个哥老出身的著名旅长张凤梧的侄子张绍武,南充人,副官,带着新娶的姨太太来住了。本地有句口号,叫“宁肯让人停丧,不能让人成双”,意思是自己的房子叫别人夫妻在里面作爱,想想便是晦气、不吉利的。而那些带冲犯了这一条。朝熙家里自然忌讳,又不便得罪,他母亲便出面商量,供一个神位好不好?于是写了个“天地国亲师”的牌牌放上了。民国了,所以把“君”字改成“国”字。

  这种避邪的方法没使有势力的房客生气,倒也稀奇。

  这个细节从来没能写进他的小说里,而且实际上,杨朝熙根本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祖母。杨仁和是死在重庆任上的,由家人将灵柩运回河清杨家坟园,与妻子合墓。他身后把不多不少的遗产传给了五个儿子。这些儿子很快便面临家道中落的困境。

  杨朝熙的父亲杨义质(模斋)居长,一介书生,笃信礼教,毫无生财、理财的能力。在他五六岁上便郁郁离世了。(你还能记起父亲?他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我家堂屋神龛上的那张画像:穿清代袍褂,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我觉得父亲迷迷蒙蒙的,离我既近又远)

  这种纯粹由画工们制造的作品,总是匠气十足,是很难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的,仅剩下一堆服饰和满幅的肃杀之气。

  杨义质生前从不理家政。自己的父亲一死,便将家业让给二弟经管。他是个廪生(清代凡经岁科两试在一等前列的,算是补了廪的秀才,其职责是保证本乡应试童生无身家不清或冒名顶替之弊),每月可从官府领到钱粮(廪米)。他一生读书,家里有许多藏书,等到朝熙有能力读这些书时,大部已经散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