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沙汀传

  ※小引 通向大山的门

  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土地,丰饶而贫瘠,寥阔而仄小。在过去的年代里,它曾经以出产红苕、鸦片、黄金、棒客、袍哥闻名。当然,也世世代代生息着无数质朴、强悍、极富机趣的乡民,为他们提供了偌大一个悲喜交集的人生舞台。

  正是这块古老荒僻的四川西北部土壤,滋养了它的现代之子沙汀。沿着这里的每一条山沟垄脉走去,你都能探到他漫长的文学历程,他的文化性格形成的轨迹和整整一部心史。

  不妨就从寻访睢水刘家酱园的陈迹开始。睢水,是连接沙汀故乡和西北崇山峻岭的一个关隘。背靠黑森森的大山,前有绵延不绝的丘陵。从场口曲尺形的正街径直走进去,左手转弯再行百十步,昔日街市的印痕依稀可见,酱园,已不复存在。如果一头钻入临街的一个铺面房子,穿过幽暗深长的夹道,顺势爬上坡去,眼前渐次明亮,便会见到一块菜地和地坎下的断头卧牛石。这块菜地占据了一个废弃已久的房址,在残垣颓壁之中,更显得碧绿生青,蓬蓬勃勃,仿佛便是这整个穷荒与丰腴交相错杂的缩影。

  旧的房院余下一堵后墙,令人触目的是大墙左侧赫然开着的一扇门洞。

  “这座院落很深,后院经常无人居住,而它最大的优点是,打开后门就上山了。”这扇门连接的小径,通往茂汶、北川、绵竹、松潘的大山区!

  打开这扇门,就走进莽莽的山岭,把平直单调的丘壑留在身后。

  有谁能知道这门的真实来历呢?不经人指点,又有谁知道这门前的房址便是写作并完成《淘金记》的那间供神堂屋呢?

  据说这间堂屋曾有“狐仙作祟”,半夜更深,周围能听到那里传来一片碗盏叮劼作响和嘁嚓低语声,还夹杂几句脆生生的笑音。人说,鬼们在请客吃饭哩。沙汀并不特别胆大,他当时有不能不住进去的理由,而且他读过《聊斋》,知道狐鬼不足怕。

  他最看中的是那扇门,看中堂屋所在的这条能以生命相托的逶迤岭脉。它叫玉洞山。现在,山岗上安葬着沙汀的爱妻,她曾伴随沙汀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十年,替他生儿育女,替他担惊受吓,……在这里,他以一个现代隐士的身份,在各式各样的农舍柴屋,于米柜、木墩和小学生用的作文本的格子间,奇迹般地写下了他的大部分代表作品,使得散布在苦竹庵、刘家沟、秀水镇、永兴乡、邹家抱房、板栗园的那些简陋荒凉的小房,个个如同得了魔力,支撑起他一生中最贫穷时刻的创作大厦!

  这时,你站在刘家酱园的后山上不禁陷入沉思,恍惚跨上了一条历史的脊背,听断墙、柴门,和着山林发出飒飒声响,与你耳语:如果沙汀不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或者不幸却是永远滞留在这块土地上,他能成为沙汀吗?假如他走出这里,东出夔门,而忘记重返这块土地,那么,他能够成为今日之沙汀吗?

  我神往于一个三十年代作家的艰难跋涉,意识到他对川西北土地和人物的历史性的巨大描摹能力。他是现实地生活过,创造过,眷恋过了。人们惊异沙汀与艾芜这两个四川作家的不同,艾芜的文字明明白白,不像沙汀那样,满篇土语土情。除了家乡的偏远程度和乡居的时间多少不同外,恐怕还是沙汀执拗的专注一点的本性所致吧。

  他的深沉的“恋乡情结”,他的“与其广阔而浮面,倒不如狭小而深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诚朴和易感的素质,他的对人的“性格”和乡土语言、风土人情的高度敏感及特殊才情,给他带来了成功,同时,也紧紧地束缚住他。这是一个真正的“原乡人”的文学选择,一个文学淘金者的艰辛劳动。

  我十分相信,历史再也不可能由后人完整无缺地重述出来。历史的无限丰富性永远使我们眩目,并激发起后辈再创造的雄心。面对沙汀,我一部分是尽量地运用当时、当地人们耳闻目睹的材料,包括他自己的口述、手写、身感的各种回忆,一部分却无可奈何地要带着一个传记作者身处时代的观念、感受和心理,深深切入到历史的叙述中去。

  传记是历史的造山运动的记录,是自然、社会对一个“人”的形成的诉说,也是传主本人外在行为与内在性格、心灵的生长,对自然、社会的“反抗”,或“顺从”,或又“反抗”又“顺从”的写照。这之间,传主和传记作者,不免会有心的交流和撞击。从这种意义上说,传记必然是以往的人与当今的人,彼此进行的一场关于“那个人”的历史性对话。只要你能够找到那扇门。

  一扇门可以通向一个世界!

  你对你的生命有最初的记忆么?

  对我的记忆,首先是我对乡土的记忆。还有我对身边迅速筑起的“人造”乡镇社会的早期反应。

  ※第一章 四围皆山

  【安昌古镇】

  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的12月19日,旧历甲辰年冬月十三日,一个男婴在四川安县城关安昌镇西街的杨家老宅,呱呱坠地。

  这一天极平常。平常得留不下任何痕迹。只是城东的钟楼,照例执行它每日报时的使命,这天凌晨时分敲响了十五下,震荡着、加深着方圆二十里内外各乡场的呆板沉寂,给周围百里的山岭带来一种神奇莫测的气氛。据说,这钟声一直到七十年代才停止,持续时间之长,令外面进去的人咋舌。这个婴儿生下来就有“表现欲”。

  杨二哥的母亲爱摆龙门阵。她说杨二哥还是奶娃的时候,吵夜吵得好凶。害她半夜一次一次地起来跑到床上抱他、哄他,棉裤都跪烂了三条。爱哭的孩子行二,取名杨朝熙。他前面已有个哥哥叫杨朝绶(印如)。他家的祖籍原是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明末张献忠杀狠了蜀人,清代“湖广填四川”,他的太祖杨启梁千辛万苦携家迁到安县西南的河清乡龙湾子。传到祖父杨仁和,才搬进安昌镇城关居住,在河清留下了祖坟和田产,留下了杨家先辈的足迹。

  悠悠江河载着千年的时光流逝。安县在先秦时,本是个牦牛出没的羌族部落国,名冉马龙夷(包括今之茂汶、理县、北川等地)。汉武帝统一后设郡,自此汉人迁入,各民族逐渐融和,但仍是地广人稀。近代实行的移民,使外籍人氏陆续进入,给它带来了生气。仅小小的河清一处,镇上就汇聚五省的会馆:大西街的福建馆,小北街外的江西馆,十字口的广东馆,陕西街的陕西馆和大南街的湖广馆。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五方杂处的情景。这是一片开发中的蛮荒之地。

  安县得名于龙安山,即今大安山。正处在山地与川西平原交接的边缘。境内百分之八十二为山陵地带,与紧邻的成都地区的富庶恰成对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