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青少年时代的赵超构

7、而是他人生的开始

  十多岁的赵超构,离开瑞安农村第一次来到“小上海”之称的浙南沿海城市温州。他是来上中学的。这是1924年的春天。他第一次听到孙中山、国民党、共产党……这些新名词,还有个新的国家名叫“苏联”。听说他们的代表都在广州开会。

  实际上,赵超构这次到温州来,远远不止于读中学,而是他人生的开始。因为这时候,正是大革命的前夜。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普及各地,温州是上海、宁波、杭州之外开通较早的沿海城市。利兼水陆,商贾辐辏,消息灵通,不但东南内地商业繁荣,海外贸易也有了较大发展。有科学、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启迪,新的时代潮流无时无刻不在冲激年轻人的心胸。

  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在广州举行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发出了反帝反封建宣言。北京、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人民纷纷集会响应,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游行示威群众还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收回旅顺大连。与此同时,军阀间的战争不断,北方是直奉大战,南方是江浙军阀混战,英国人又在广州支持商团叛乱,也在打仗。全国各地,烽烟四起,炮火连天。对城乡老百姓来说,退了位的宣统皇帝被冯玉祥赶出了宫廷,逃往天津。这是街谈巷议中的大新闻。赵超构在屿头乡下时,闻所未闻。在温州,因为学校里有书报可看,视野开阔了,时时感触到社会的脉动,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

  赵超构读的是教会办的艺文中学。这是他们父祖三代人计议再三的一个选择。他立下一个志愿:学好英文。目的是将来好在洋行、海关和盐务局这样的机关找一个铁饭碗。当时这些机关都是在洋人控制之下的,待遇优厚,考进去不容易,进去了就不会失业。考试科目第一是英文。

  进艺文中学,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教会学校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虽然优于一般学校,但读书费用也贵,一般人家读不起。那些以“城里人”自居的洋派学生,最看不起乡下来的“山头人”。“山头人”就是住在山里的人,类同畲客。赵超构小时候也的确在山头生活过,吃畲客的奶长大,出身私塾,比起别的山头人来,更显得土气,走在路上常常受城里学生白眼。一举一动都要被人讪笑。有时城里人还恶作剧,仗着人多势众,拦路挑衅。但真打起架来,懦弱的城里大少爷不是山头人对手,打了几次,结了许多冤家,彼此不相往来。

  赵超构后来回忆这个时期的学校生活时,还说:“就这样,我孤独无伴地在温州读了五年书。直到今天,我还记不起有什么中学时期的老同学可供回忆的。”赵超构内向、孤傲、独来独往的性格,是这样造成的。

  第二年五六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南京、北京、汉口、广州等地学生、工人罢课罢工,商人罢市,声援上海反帝运动。温州的学生、工人也响应上海“总同盟罢工”号召,上街游行。艺文中学学生在英文教员谷寅侯等人领导下,举行罢课。正要上街,遭到教会和校方制止。校长命令全校立即复课,“不得参与外界闹事”。校长恫吓爱国师生说:“违反规定者,一律斥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