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李兆基博士传记

一一

  李兆基沉实低调,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在百德新街的平凡居室内,绕着饭桌一边团团转漫步,一边细心思量,认真策划将他刚创立的一间永泰建业有限公司(后易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上市。

  果如所料,永泰在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六日上市,当时股市畅旺,上市股票面值一元,发行价为一元五角,李兆基于是紧捏着这笔充裕的发展资金,静待时机运用,把资产和业务再推上另一个高峰。

  一九七二年的股市一直雷厉上扬,市民盲目跟风,把恒生指数推至一千七百点。直至一九七三年四月,股市承受不了炒风压力,骤然疯狂下泻,直线下降至四百零一点。

  这个市场巨变对李兆基的地产业务并无负面影响,李兆基一本过去在永业和新鸿基企业年代经营地产的宗旨,认定了这个股票与地产市道低潮,正正是搜购地产工业原料——土地的黄金时期。

  有过一九六七、六八年趁低吸纳而终于捡了大便宜的经验,李兆基更是信心十足。

  他且在一九七三年七月十日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全心全力发展地产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地产买卖、发展计划、楼宇租售、图则设计、建筑营造、旧楼重建、物业交换等。恒基兆业并持有永泰股份百分之五十以上,成为其控股公司。

  李兆基掌舵的恒基兆业首重控制成本,有了山崩地裂都不易于动摇的根基时,才眼望四方,耳听八面,着力开源不迟。

  李兆基锐意购入价廉物美的土地,作为原料储备,他有两个大方向。

  其一,是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购入大量“乙种换地权益书”,或称Letter B。

  香港政府当年征收新界农民的耕地作各种发展用途,交换条件是先收耕地,然后拨出可建房屋的土地给他们交换,通常是二呎半耕地换一呎屋地。农民拿着一纸换地权益书,将来才可换地发展,眼前要套现实惠的活,基本上是无计可施的。

  李兆基留意到这种情况,于是跟农民商议,以现金购入他们手上的换地权益书,普遍受到农民欢迎。

  恒基兆业购入换地权益书,比起政府拍卖官地便宜得多,只要耐心等待换地宣布,便有一大块平价买入的土地可供建楼之用了。

  其二,李兆基死心塌地,苦心搜索旧楼改建。

  香港早期开发的地区,自然是现今的黄金地三地点,充塞此间的楼宇很多已经破旧。如果可以游说到业主出售旧楼,将土地重建,最大的好处是在地王之上耸立起面貌一新的巍峨建筑物业来,地产发展商既有厚利可图,心脏地带的市容又焕然一新。旧业主更可把现金袋袋平安、自由运用,真是一举几得之事。

  于是,李兆基的策略是布下天罗地网,分别通过香港以至海外经纪,重金报酬,务求物色旧楼,诚意搜购。

  李兆基在六十年代到温哥华探望冯景禧时,启发了他不可忽视向那些已移居异邦的华侨着手,让他们手上持有的香港物业套现。因而在恒基兆业创立不久,就已在加拿大设立恒基温哥华分行及在美国设有恒基三藩市办事处,刊登广告,专门联系收购华侨的物业。因此获得甚多廉价土地,为公司增加不少土地储备。

  当时,协助推行收购地产原料计划的恒基同事陈华兴,亦不负所托,为公司作出相当贡献。

  还有,李兆基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业务宗旨,经历了一九七三年香港股市大崩溃和一九七四年的石油危机,都没有丝毫改变。

  一九七四年的恒生指数下跌至一百五十点,楼价从一九七二年最高峰的港岛住宅每平方呎平均价二百二十元跌到一百七十六元,跌幅大之外,成交相当淡静,市面极端萧条。

  李兆基的基本策略是:实行“地照买、楼照起”,同时“制成品照卖”。

  除了把推出的楼盘悉心包装,大卖广告,大搞宣传之外,最主要是李兆基只要有些少利润就放手卖出去。

  始终是薄利多销的政策使恒基兆业维持着货如轮转。

  李兆基的业务宗旨是:从来不会自私地只顾自己盈利,而不照顾业务对手。他认为信誉最要紧。

  在一九七四年底,住宅下跌百分之二十而毫无起色之际,初在李兆基身边打理财务的何永勋,自然是战战兢兢地管账管得万二分小心。

  身为老板的李兆基也慎重地对何永勋面授机宜,道:

  “现今好比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在这种险境下领军,最重要粮饷充裕,切勿无端扣军粮,影响军心,折损士气,反而就因小失大了。”

  李兆基不住提点着何永勋留意那些跟恒基兆业承做建筑的判头,务必要准时结账给他们。建筑行业的尾数往往是最难追讨的,有些地产公司为了种种原因,下意识把尾期建筑费拖得遥遥无期。这是李兆基最反对的,认为是破坏招牌的大忌。他说:

  “尤其是时势不好,自己担心,别人也担心。自己手紧,别人也手紧。千万别鼓励恶性循环。”

  因此,恒基兆业在香港建筑业内是最受包工建筑的判头欢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二 匠心独运 沙田奇迹

  (一九七五年)

  李兆基的做生意原则和手腕真是与众不同,另有一套。

  他的上乘功夫在乎定力。

  李兆基非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且在逆境中依旧有闲情去计划未来和留意机会。

  在一九七四年香港人都对地产没有信心时,不动产有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时,李兆基已经准备在地产发展上有大作为。

  这决非他的感情用事,而是他静心观察到通货膨胀相当厉害,这早晚会刺激市民的置业保值意欲,楼产复苏在望。

  李兆基认为只要香港有一两宗大型的基建工程带动社会经济,前景就会立即呈现曙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