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老舍传

第二十章 文人的抗战(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了,这次成立大会,把老舍等人千辛万苦募捐来的一笔钱花光了。而如今指着“爬格子”吃饭的写家们几乎个个捉襟见时,可要把“文协”支持下去,处处都需要钱。

  要开“文协”的理事会了,老舍、老向、何容、适夷几人找到了冯玉祥将军。

  “要开会?”冯玉祥问。老舍点头做答。

  “没有开会费用,缺钱使?”冯将军一箭中的。几人都笑了。“那就尽管开口吧,由我来支应。”

  由于有冯先生的大力相助,理事会第二天便在千户街的冯公馆召开了。四十五名理事届时到会,首先推定了老舍、郁达夫、胡风、楼适夷、姚蓬子、老向、华林、王平陵、盛成、沙雁、穆木天、冯乃超、胡绍轩、胡秋原、吴组湘十五人为常务理事。老舍、华林为总务部正、副主任,王平陵、楼适夷为组织部正、付主任:姚蓬子、老向(王向辰)为出版部正、付主任;郁达夫、胡风为研究部正、付主任。

  在开会的理事中,有一位并不讨人喜欢的“热心人”。每次“文协”的活动,他都会借机冒出来四处张罗,八方许愿,倒好像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他的独家买卖似的。此人来头大,后有“委座”撑腰,动不动就会说,鄙人是代表党国云云。这位臭名远播的先生就是刚刚发表为教育部常务次长的张道藩先生。张先生在“文协”成立之前曾风风火火地四处游说,并选好了馆子摆了几十桌酒席,给文艺界的名流们撒了二百多帖子,拉拢人们为他捧场,并想借此捞个“文协”的头头干干。如意算盘固然打得不错,可没承想,这帮好打“牙祭”的文人墨客楞是没一个领情的,几十桌酒席都给搁那儿了,张先生吃了个大窝脖,现了大眼。

  张先生从来对左派人士,对共产党恨之入骨,他猜想这次坐蜡,肯定也是那些文艺界的赤化分子背后捣鬼,可他又不敢和众人都撕破脸,树敌八方。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假装没有这回子事儿。

  这次开理事会,张道藩又开始上审下跳地活动开了。他先是坚决反对象楼适夷那种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左派人士当什么部主任,接着又拐弯抹角地策动旁人为他提名当“文协”的主任理事。可他完全没想到,等部主任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全填满了之后,主持会的冯乃超先生忽然话锋一转,宣布一项建议:本协会不设主席,不设主任理事。

  把一心想争权的张道藩先生甩了!

  象是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在座的理事都齐刷刷地举手表决通过了。张道藩气傻了眼儿,当着冯玉样付委员长的面他又敢怒而不敢言,也不敢说什么鄙人代表党国之类的屁话了。可从此,在他那九九十八弯的肠子里,便生出了日后要把“文协”往死里整的歹念。

  会还没开完,被人称为“虎痴”的张善孖先生推门进来了,说是闻讯而来,定要加入抗敌的“文协”。自有新任的组织部主任王平陵向善孖先生解释,写家的抗敌联合会为什么没有请他。但张善孖不依不饶,振振有词:“文艺自然是指文学与艺术,而艺术便理所应当包含丹青之作了。”善孖来了痴劲,自有自己的一套解释。

  诸位理事,候补理事也提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虎痴”先生便做了“文协”的会员。

  为了省钱,“总理会务”的总务部主任决定以九十元的租金与中国文艺社合租了汉口中山路永康里的一处房子。有道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老舍临危受命,无米也要开饭。一阵紧锣密鼓地忙乎后,几百会员就四处散开,各干各的去了。而“文协”这个摊子就交给了舒舍予。除此之外,还有住会干事一名,文书一名,工友一名。帐目上记着捉襟见肘的几笔小帐:

  教育部补助:二百元(自1938年4月份领到)

  宣传部补助:五百元(自1938年6月份领到)

  政治部补助:五百元(自1939年1月份领到)

  这几笔小钱虽不够大扑腾,但生性幽默的老舍先生并没有皱一下眉头。会员们虽个个都日子过的不富裕,但张罗着大家咬牙凑凑,仁瓜俩枣,积少成多,便也解决了印刷信封、信纸、刻图章、备笔墨等日常的杂务费用。

  出头露面的交际,为“文协”的事务奔彼接洽的茶资车费,便都由热心抗战工作的诸君自己掏腰包了。

  工作虽然很忙很累,老舍却心甘情愿,同时也很兴奋。因为大家团结抗敌的精神使他看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由于众心一致的抗日所奠定的胜利基础。

  出版部设在了交通路四十号姚蓬子的家中。老舍最关心的就是《抗战文艺》的早日出版。“文协”自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活动,但是《抗战文艺》是“文协”的门面呀!人们要从这本小书上去了解,去熟悉抗战的生活呵。

  隔三差五老舍就一定来出版部一趟,进门头一句话准是:“我给各位请安了。”而第二句就直截了当地冲着姚蓬子先生去了,“您倒是给说个准日子,这《抗战文艺》咱们这辈子还瞅见瞅不见了?”

  姚蓬子不好再提困难了。说缺钱吧,人家老舍先生一趟一趟地四处去给奔。说人手不够吧,这不除了老向之外,又添了孔罗苏、锡金、以群、何容诸君吗?再说,连稿子有时都靠老舍先生跑来跑去地去取去送,怎好总麻烦他呢?

  老舍说过这句玩笑话后,直盯着姚蓬子,他当然看得出来,出版部的诸位仁兄都在卖着膀子地拼命于,没一个藏好耍滑的,许多事确实办得不容易,可他还是要逼一逼诸君。

  “就定在‘五·四’怎么样?”姚蓬子鼓了鼓劲,从咬紧的牙缝中迸出了一句硬话。

  “真格的!”老舍认真起来。“咱们击掌为定吧!”

  “啪”。姚蓬子和老舍像孩子似地拍了一下巴掌,算是订下了合同。此时,前线也打得热闹,李宗仁、白崇禧在徐州前线指挥作战,在台儿庄一举围歼了几万日本鬼子。台儿庄大捷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文协”也特派郁达夫、盛成率队前往台儿庄慰劳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官兵。出版部印了大批“慰劳前线将土书”,“文协”总会还特意绣了一面“还我河山”的锦旗,着盛、郁二位带着文艺界诸君的愿望,奔了前线。

  为扩大抗敌宣传,“文协”又制作出版了一批特刊、小册子、传单,姚蓬子接了“活儿”后,硬是在三天之内全部赶制出来了。

  五月四日,三日刊的《抗战文艺》创刊号如期出版,刊头题字是丰子恺的手笔,梁白波的封面设计,而《发刊词》是由楼适夷撰写的,大吼,“笔的行列应该配布于枪的行列,浩浩荡荡地奔赴前线而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