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黄克诚

七九

  不久,毛泽东作出决定:调不在庐山的政治局委员马上上山,参加会议。

  毛泽东在彭德怀信上加了个题目:《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并加了一句批语“印发各同志参考。”

  7月16日,彭德怀的信发给了与会人员。

  北京。庐山会议开了半个月,黄克诚还在中央军委守摊子。陈云、邓小平、彭真和林彪也都未去庐山,似乎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黄克诚没有在意。

  他在北京准备了两个有关工业工作的文件,打算送给中央考虑。

  一个文件是关于钢铁工业的,主要是讲我国现已有一千多万吨钢的产量,目前应着重质量,不要只追求数量。苏日两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钢的年产量都不甚高,但在战争中都显示了很大的威力。

  另一个文件则是关于无线电工业的,军委开会时,陈毅、聂荣臻、贺龙等几位元帅都主张不能削弱对军事工业的领导,于是黄克诚起草了一个加强对无线电工业领导的文件。此时,国内情况开始出现混乱。河北、山东发生饥荒,青海也在闹饥荒,云南逃亡缅甸的人相当多。

  看了内部参考,黄克诚感到问题严重,非常不安。“报告总长,中央急电。”一位参谋递过来一封电报。黄克诚一看,是中央通知他立即到庐山参加会议。黄克诚拿着电报,陷入了沉思。

  黄克诚已经得知,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看来凶多吉少,很可能要遭到批评。

  他意识到会议分歧严重。

  黄克诚想:我对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确有很多意见,和彭总的看法基本相同,趁此机会向中央提出也好。黄克诚接彭真电话,让黄克诚和他一起上山。

  7月17日,黄克诚到达庐山。

  上山后,黄克诚住进安排好的住房,碰巧正在彭德怀对面。一会儿,彭德怀便拿着他给毛泽东的信给黄克诚看。“克诚,我给主席写了一封信。”

  耿直的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

  黄克诚接过彭德怀的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他沉默良久。

  “彭总,这封信的意见我赞成,但信的写法不好,语言中有些提法有刺激性,你为什么这样做?”

  彭德怀看了黄克诚一眼,爽朗他说道:“实际情况那么严重,会议上没人敢说尖锐的话,我就是要提得引起重视!”“彭总,你总是感情用事。你和主席共事多年,应该互相了解较深,这些话你何不与主席当面交谈?”黄克诚说。“他不见我啊!”彭德怀叹了一口气,说道。

  建国后,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很少见面。彭德怀很有感触。第二天清晨。

  庐山云雾缭绕。

  庐山的雾,时聚时散,时疏时密,迷蒙变幻,景色万千。这给那以奇峰异石、青松碧水而著称于世的匡庐,增加了一层奇幻的色彩。

  周小舟、周惠和李锐来到黄克诚住处看他。寒暄之后,他们又谈到国家形势。

  二周和李锐意见一致,认为不改变“左”的方针不行。

  “会议上有压力,不能畅所欲言!”有人谈道。

  黄克诚同情他们的观点。

  “我在书记处会上谈过,现在讲话很难,我黄克诚还算一个敢发表意见的人,现在也不敢说话了。”

  不过黄克诚刚来,不了解情况,就说:“不要急,先看一看。”

  随后,黄克诚和李先念谈了话,李先念也认为当时的做法太过了,一定要改变才行。

  接着,黄克诚又找谭震林谈了谈。谭震林是激进派,意见就完全相反了,黄克诚和谭震林意见不一致。

  谭震林对黄克诚说道:“你为什么不先来找我,却先去看李先念?你受先念影响了。”

  “我和先念有些看法不相同,不能说是受他影响。”黄克诚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谭震林争吵起来。

  黄克诚和谭震林一向关系很好,知道谭震林性格直爽,态度鲜明,有话当面争吵,不会存在心里,所以丝毫没有顾虑,和他争论得非常激烈。

  “你是不是吃了狗肉,发热的,这样来劲!你要知道,我们找你上山来,是搬救兵,想要你支持我们。”谭震林发了火。

  “那你就想错了,我不是你的救兵,是反兵。”黄克诚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这“反兵”二字,黄克诚是针对谭震林说的“搬救兵”而言,说明他与谭震林的意见相反,不料,后来成为黄克诚“蓄意反党”的证据。

  彭德怀的信发给与会人员后,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本来不很平静的湖水,激起了层层波澜,成为小组发言的中心议题。

  会议气氛活跃起来,会议一开始就蕴含着的两种意见分歧,转向了公开争论。

  多数人是基本同意,只是个别文字值得斟酌。对这封信完全赞成和基本反对的,都只有个别人。还有相当多的同志没有发言,他们的意见不得而知。

  在赞成的发言中,最重要的要算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三人了,后来,他们因此被列入“反党集团”。

  19日,黄克诚在小组会上作了发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支持彭德怀的意见。

  黄克诚首先表示“同意主席对形势估计的三句话”,认为对三句话现在争论的主要点可能是中间一句,两头是一致的。黄克诚把茶杯往旁边挪了挪,说道:

  “《会议记录(草稿)》中所提的三条缺点,我同意。再补充以下几条:

  第一,对农业生产成绩估计过高;第二,比例失调;第三,1959年计划指标过大。”

  “作风上的问题是,只讲成绩,不讲缺点;讲好的高兴,讲坏的不愉快。

  缺点造成的影响是:第一,紧张,粮食紧张是解放以来没有过的,基建原材料、市场副食品也紧张;第二,党与群众的联系受到影响;第三,党在国际上的威信受到影响。”黄克诚谈了自己对人民公社问题的看法。

  “人民公社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去年搞好还是不搞好?我想搞也好,不搞也可以。从长远说搞了好,从短期说不搞更主动些。”

  他在别的场合还向中央领导同志呼吁:再不要搞运动了,民主革命胜利了,社会主义改造也完成了,还要搞运动干什么?这个“台风”再也刮不得了。

  黄克诚最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几亿人缺粮吃可不得了。会议上把粮食产量调整为七千亿斤,说是六亿人口,人均产量过千斤,粮食过了关。

  黄克诚说:“不对,这个数字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是谁说的?”有人质问黄克诚。

  “是我说的,而且你也说过。”黄克诚坚持原则,态度非常强硬。

  当时,组里大多数同志似乎都对黄克诚表示同感。有两个人批评他,他反驳他们,争论了一通。

  7月23日上午。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