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船王卢作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卢作孚一路骚歌抵达船票上的目的地——宜昌。

  宜昌位于长江北岸,地处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素有“川鄂咽喉,西南门户”之称。宜昌古名彝陵,古代著名的吴蜀彝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兴兵数十万,进攻吴国。吴将陆逊仅有5万人,退入彝陵一线,等蜀军“兵疲意沮”,反攻条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营,大火烧了40多座营寨,蜀军大败,刘备连夜退入白帝城。这就是陆逊火烧连营700里的故事。

  卢作孚发现自己从上海到宜昌的一路上,已写了满满一本沿途随记。

  从秋天出发,卢作孚到达合川时已是初冬。他在上海时与合川县立中学校长刘极光联系的一个数学教师职位,由于他迟迟不归,学校等不及,另聘了他人。这时,卢作孚的哥哥卢志林正在合川县的福音堂小学教国文。好心的校长刘子光为照顾卢作孚家里的困难,为其在自己手下谋了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位,暂以栖身。

  不久,卢作孚的哥哥惹发了一起祸端。

  卢作孚的哥哥卢志林当时任成都的《群报》特约通讯员,1916年初春,合川县发生一起人命案,在审理此案时,合川县长贪赃枉法,激起全县民众义愤。卢志林打抱不平,将此事诉诸报端,虽未指名道姓,但文中影射了姓田的县长。《群报》报道了这一事件后,引起这名赃官盛怒,蓄意陷害,妄图置这卢家兄弟二人于死地。

  一天,卢作孚兄弟俩的好友胡伯雄来合川,正在家中吃饭,忽然一群士兵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就将三人带走,投入县府监狱,还定了个“通匪”罪名。

  1916年3月,卢作孚在监牢里关了一个多月,他愤愤不平,写了一封长信,托狱卒将信转出,交给了卢作孚上小学时的老师。

  很快,这封信传遍了合川县城。凡读到此信的人,无不为信中道理所诚服,如此良才,竟蒙不白之冤,决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全县各界知名人士联名上书作保,将卢作孚、卢志林和胡伯雄从狱中救了出来。

  卢作孚出狱后,感到再也无法在合川呆下去了,遂通过哥哥卢志林的一位好友力荐,到成都《群报》去担任了记者兼编辑。

  这时,卢作孚刚满23岁。

  他在担任记者一年中,如鱼得水,写下了大量抨击黑暗势力,针贬时弊的檄文,很快便在四川小有名气。直到1917年夏初,杨鸿皋接任合川县立中学校长,写信给卢作孚,热情邀请他到县立中学担任监学兼数学教师,卢作孚的记者生涯才暂告结束。

  〖第4章 几度浮沉〗

  卢作孚用文章奠定了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当权者纷纷重金相聘,每日聘客盈门

  1917年秋天,卢作孚结婚了。新娘叫蒙淑仪,是个独生女,早年父母双亡,一直随兄弟生活。蒙淑仪是位典型的东方旧时代女性:贤惠、善良、勤劳、深居简出,极少抛头露面。她缠着足,不识字,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卢作孚结婚之前,与新娘并不相识,是经同事刘灼三作媒娶过来的。

  文化上的差异,并没造成什么感情上的障碍,相反,夫妻恩爱无间,相敬如宾。卢作孚常常是早出晚归,蜜月中的新娘从无半点怨怪。日子虽然艰难些,平淡清苦,但异常和睦。

  1918年的新年钟声敲过,著名的史学家张石亲先生踏着钟声的余音来到卢作孚家。张先生开门见山地说:

  “早已仰慕卢作孚先生文笔和才华,今特地登门造访,诚请卢先生编写合川县志。”

  张先生的一片盛情和著县志之拳拳之心,卢作孚无法推诿。于是参加了合川县志的撰写。

  1919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格外地早,惊蛰刚过,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衣。一场春雨,洗落了一冬的尘埃,山川叠翠,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

  邮差送来一封信。信是从成都发出的。卢作孚小心翼翼地打开信,轻声阅读着:

  “……久慕卢作孚先生在新闻界和教育界之名望,故致函恭请前来省府出任编辑、主笔和记者……”

  落款是:成都川报社。还有社长龙飞凤舞的草书签名。

  《川报》是成都一家独立的民间报纸,只有30来人,但在成都和四川的新闻界极负名望。卢作孚感到“在这样一家报纸工作,在社会上所起的教育作用显然比在一个中学里教育少数学生更大,更能达到唤醒民众的目的”,于是辞去了在县立中学任教师和兼写县志的工作,携妻带弟赴成都。

  卢作孚刚刚放下行李,“五四运动”爆发。他即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之中。

  卢作孚劝妻子放了脚,自己脱下了长衫,以一身灰麻色学生服代之。

  在这场运动中,他认识了张秀熟先生。张秀熟在回忆中称卢作孚:“他本身就是学生,青年”;“《川报》成了成都唯一替学生说话的报纸”。

  张秀熟回忆说:“当时,他身兼《川报》的编辑、主笔、记者三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他将《川报》作为斗争工具,以犀利的笔锋连续发表了许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社论和专文;同时,积极报导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抗议反动政府镇压人民的激动人心的消息,使《川报》成为成都的一家不畏反动政府恫吓,敢于投入‘五四运动’斗争的报纸。”

  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卢作孚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社会的本质,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首先在《川报》进行了改革,摒弃了古文的腐朽之风,以白话文代之。

  他在《川报》上创辟《省议会旁听录》专栏。每当省议会开会,他列席旁听,对议会提出批评和建议;对违背民众愿望的举措一一给予无情的抨击。

  一时,卢作孚声名大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