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华秘史全集

第十六回 武承嗣遍询祥瑞兆 授宝图煽起迷信风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四月,郝象贤之死确实给武后想称帝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赶快消除这个负面影响,让全国吏民的思想扭转到拥护武后称帝上来,这确实令武承嗣大伤脑筋。

  他知道太后为此搞得寝食不安。如能乘此机会,献上一条妙计,那对他武承嗣今后的命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武承嗣知道,要继续制造和控制舆论,必须要找到令人信服的论据,要让这种舆论蒙上来自天意的色彩,又要合乎历史故事,才可能动摇人心,影响其向背。

  但象武承嗣这样不学无术的人,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子,也想不出个好名堂。

  有一天,他突发灵感:何不向那些有学问的宿儒耆旧请教呢?

  于是,他吩咐摆了一桌家宴,专门请了几个有学问的幕僚来做客。

  请来的人得此隆宠,当然喜出望外,但是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宰相武大人为什么对他们这几个人发生了兴趣。

  席间,山珍海味杂陈,甚为丰盛。觥筹交错其间,武大人才提出让大家讲历史上改朝换代时出现的祥瑞故事。于是,在座的人约略地心领神会了今天设宴的主题。

  但大家一听说“改朝换代”就紧张起来,因为这在当时是最敏感的政治话题,要是失了口,那是会掉脑袋的!

  武大人当然善于察言观色,立即解释说:

  “列位不必多虑,只是近来我心中烦闷,只想听听历史故事,消遣消遣,希望大家只谈古,不涉今,绝无干碍的。”

  这些幕僚当然也不至于迂腐到愚蠢的程度,已经感到武大人是在征询一些历史材料,好和太后去做文章。也许自己谈得好了,将来还可成为晋身之阶呢。

  一位幕僚先发言道:

  “历代历朝,肇始之初,往往有祥瑞出现,此天意也。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黄河清而圣人出。黄河变清,必有圣人临世。”

  另一位幕僚说:

  “河清海晏,则岁和年丰,必有圣人临世。海晏,谓大海潮平也。”

  一位老幕僚说:

  “孔子之世,有麒麟出。”

  武承嗣听着就想,这些历史故事都不错。但是让黄河清起来,让海潮平下去,谈何容易!麒麟嘛,还可以考虑。可是要制造一个麒麟,还要是活的,头似龙,蹄似马,让人们看着是那么回事儿,恐怕也不那样简单。除非是有赵高的本领,指鹿为马。可是让天下人都相信这明明是鹿却都说成马,也难做得来。于是就说:

  “诸公所言甚好,是不是还有别的呢?”

  一位幕僚似乎明白了武大人的意图,就说:

  “大人一定知道‘河图洛书’的历史故事吧。”

  武承嗣一听什么“洛书”,就竖起了耳朵,说:

  “小时候好像听说过。不过未闻其详,请您细说周详。”

  那位幕僚说:

  “河图、洛书者,乃是河出图、洛出书之简说。河,指黄河;洛,即指咱们神都洛阳南面的洛水了。”

  武承嗣一听“洛水”,当然正中下怀,迫不及待地说:

  “好,好!请您快说。”

  那位幕僚摆出一副学究的样子,慢慢地说:

  “古昔伏羲氏王天下,有龙马由黄河驰出,驮有宝文。故伏羲据图画成八卦图,以治天下。到了大禹治水成功时,洛水中突现出现一个硕大无比的神龟,背负着一张奇文,献给大禹,名之为洛书。大禹于是画成十二地支图,以安天下。舜帝看到大禹功成名就,又得神龟祥瑞,知道天意已经将天下归禹,于是就把天下禅让给禹,是为夏朝之始也。”

  武承嗣一听,眉开眼笑。

  一位幕僚说:

  “说洛书是十二地支图还不够周全。古书上说,禹得神龟献书后,遂编了本书叫《洪范》。洪、范,乃大也、法也。其书言天地之大法,故《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不管河图也好,洛书也好,都是昊天颁给圣人皇上,让他们来用做化育万民的法则的。”

  另一位幕僚又补充说:

  “洛水本来就是神水。我大唐太后定洛阳为神都,真是顺应天意。相传洛水之神名曰宓妃,乃古宓牺氏之女。她一次在洛水边游玩,溺死河中,天帝封其为洛水之神。这位水神,时时出现。相传才高八斗的曹植曾见过洛神,还描写其容貌举止,其形也翩容惊鸿,婉若游龙……”

  又有一位幕僚接着说:

  “所以嘛,《诗经·周颂·清庙序》中不是说‘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吗?故洛邑,乃帝王所居之宅也。太后将东都洛阳定为神都,实开帝王之基也。”

  这一桌宴席没有白费,真让武承嗣大开眼界,长了见识。他后悔过去总是找几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商量,要不就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这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不过,武承嗣肚子里虽没有几两墨水,却很有溜须拍马的怪才。于是,一条妙计就在他的肚子里酝酿成熟了。

  他先找来一个刻石的名手,让他在一块白色石头上刻上八个大字,然后用紫石研磨成末,杂以药石填涂在刻痕上,使之既防水又不褪色。刻好后,他就命令手下人,秘密地把刻石人杀了。

  随后又找了一名亲信小官雍州人唐同泰,教他如此如此,并许以高官厚禄。随后,在一次上朝时,他就面奏太后说:

  “臣奏太后:现有雍州人唐同泰,欲奉表献瑞石于阙下。事关重大,请太后圣鉴。”

  太后听后,微微一笑,命值班太监宣唐同泰入宫晋见。

  不一会儿,康同泰及跟随其后的两个仆人抬着石头进殿,跪在丹墀下。

  “小臣唐同泰,叩见太后万岁!”

  “平身。康同泰,你有什么要奏明的?”

  “小臣近日得一瑞石于洛水岸边泠泉,今献呈陛下。”

  “来人呀,将瑞石抬近点,待朕观看。”

  四个太监即走下陛阶,将瑞石抬上来,放在太后面前。

  太后一看,即面露喜色,原来白石上镌刻着八个大篆体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太后用眼瞥了武承嗣一眼,看到的是武承嗣得意而有所期待的目光。

  太后问:

  “康同泰,你是怎么发现这块瑞石的?”

  康同泰不紧不慢地说:

  “启禀太后,小臣前日晚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小臣由两位金甲力士引路来到一条大河处。大河上雾气蒸腾,河水一平如镜。忽然见一女神踏雾走来。

  “小臣惶惧,扑地叩头,不敢仰视。

  “女神突然说道:

  “‘康同泰不必惊慌。吾乃洛神也。命你明日凌晨到洛水边泠泉,我有一物相赠当今太后,由你代呈,勿误天机!’说罢金甲力士即将小臣一推。小臣自觉蹬空,霎时坠入万丈深渊,打了一个冷战,睁开眼睛,发现乃南柯一梦。

  “小臣当然不敢怠慢。其时已交二鼓,即带着几个下人,一起到洛河边泠泉处寻找。果然发现此石正在泉眼处,当即抬回家中。昨日先向武大人禀告,武大人嘱我今日面谒圣颜。”

  武后当然是耐着心听完这个蹩脚故事,又看了看石头刻得也不甚高明,不过还是体恤武承嗣用心之良苦,也就假戏真做,笑着说:

  “康同泰,难为你了。此石乃天降祥瑞,由你发现,并送至朝堂,朕应予以褒赏。

  “朕命名此石为‘宝图’。现在提升你为游击将军,从此要好好为朝廷办事。你先下去吧。”

  太后真是绝顶聪明,古代“河出图”,现在又“洛出图”,这不是天降祥瑞吗?

  太后即命太监将“宝图”放在殿中,令满朝百官列队观看。于是一片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百官看后,一齐跪倒,齐呼万岁,祝贺太后得此“宝图”,看来国家是大喜临门了。

  这场滑稽戏也就这样收场了。

  当年五月,太后正式下诏,庄严宣布她当亲拜洛水,接受宝图,并将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典礼,告谢昊天;礼毕,将要在新落成的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

  诏书还命令,全国诸州的都督、刺史以及宗室、外戚在拜洛水前十日在神都集合,等候参加盛典。

  过了几天,又下诏书:

  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六月,制成神皇三玺,即镌有圣母神皇字祥的国家最高印信。

  七月,大赦天下囚徒。将“宝图”改名为“天授圣图”,洛水名为永昌洛水,封洛神为显圣侯。明令禁止在洛水打鱼。将产生瑞石的泠泉改名为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神岳大都督,明令禁止在山中割草放牧。又把以前得到的那块有凤凰、太阳花纹瑞石的汜水改名为广武。

  这巨大的宣传攻势,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涛,冲向全国每一个角落,掀起了一股对太后的狂热崇拜之风。

  不是吗?天授“宝图”给太后,说明太后早就是圣母,是执行天意治理天下的半神半人之体了。而要使天下永昌,只有拥戴太后的帝业了。语虽含胡,但明眼人不难看出个中机关:圣母不要做代子称制的太后,而要做“神皇”了。而将大唐传国玉玺束之高阁,颁行神皇三玺,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新的朝代即将来临了。

  天下沉浸在一场暴风骤雨袭来前的闷热和沉寂之中,而在大地的边缘,已传来阵阵的雷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