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军旅小说

首页 > 军旅小说 > 大失误

  不能说斯大林的想法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斯大林的想法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斯大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希特勒的心理,这才有了德苏之间两年的合作。这种合作,只有沙皇俄国与普鲁士的合作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而其成果,却远非沙俄与普鲁土的合作可以与之比肩。但是,形势是在变化着的。作为哲学家的斯大林虽然值得这一哲学道理,但是在实际思考国际问题时,他却把这个苦通的哲学常识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不知道,虽然时间仅仅过了两年,但德苏合作或者德苏维系和平的先决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

  1939年的形势是,如果希特勒不能取得斯大林的谅解,那么,他贸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而1941年的情景则完全不是这样。希特勒的德军已经征服了整个西欧,英国事实上困守在英伦三岛,无法对欧洲大陆形成威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他将面临一个对手,也是唯一的对手,那就是苏联红军。而且,斯大林也不理解,正是由于苏军的衰落,才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侵苏欲望。希特勒认为,苏联是个内部分裂、外部孤立的泥足巨人,经过大清洗后的苏联军队像一尊无头的泥塑雕像。苏联虽然在改组军队,但是,苏军的战斗力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低潮,它们将经不起强大的德军的突击。虽然德国的装甲兵专家古德里安在一本书中称,苏联拥有一万辆坦克,但希特勒认为他在夸大其辞。很明显,希特勒既低估了苏军的坦克数量,也看不起苏军的坦克质量。他预料,1941年8月15日德军就会进入莫斯科,10月1日对苏战争即可结束,在一年内英国也会屈服。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也认为,“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如同一个猪尿脖,只需一触就会把它捅破”。

  在1941年2月3日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哈尔德估计,苏联共有155个师,这个数目同德军差不多,但是,他认为,德军的“质量要优越得多”。苏军经过大清洗后元气大伤,这是任何一个稍具头脑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但是,苏军正在逐步恢复元气。因此,希特勒也想在苏军恢复元气之前消灭苏联。至于说两线作战问题,希特勒也考虑到了。在希特勒看来,通向伦敦的道路必须绕道莫斯科。英国之所以在德国的狂轰滥炸下还拼命抵抗,是因为它还可以指望苏联。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最后的希望就会被粉碎。在1940年7月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谈到:“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破灭,那么它对美国的希望也将破灭,因为消灭俄国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千头万绪,全部归结到苏联问题上来了。

  因此,必须消灭苏联,越快越好。由此可见,在两线作战以及对苏作战问题上,斯大林的考虑与希特勒的想法全然相反,这就不能不产生一种失误。由于斯大林认为德国将力避两线作战,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当时的英国战事上去了。挑起德苏之间的战争只会对英国有利,苏联参加世界大战,必将减轻英国的压力。尽管当时苏联情报人员搞到很多情报,证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但斯大林都认为这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阴谋。

  1941年6月13日,斯大林为再一次向世人尤其是希特勒表明他对德苏“友谊”的信任,特别发表声明,说“德国同苏联一样,也在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条款。苏联人士认为,关于德国企图撕毁条约并准备进攻苏联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并说“这些谣言是反苏反德力量的笨拙的宣传伎俩,他们希望战争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苏军情报部长戈里科夫也附和斯大林,说“关于今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传说和文件,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是德国情报机构散布的假情报”。殊料,这正好中了希特勒的诡计,成了德国战略欺骗的牺牲品。

  斯大林之所以认为战争将在1942年爆发,实际上同当时苏联军队的实际情况有关。“大清洗”后红军大伤元气,已经不堪一战。对此,斯大林也是清清楚楚。他知道, 红军的装备正在更新,大量的新式武器,如 T-34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都已经研制出来,但还来不及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更不可能立即产生战斗力。通过营建“东方战线”,苏联的边界线大大向西推移,但是边境地区的防务却没有能及时跟上。

  装备新式武器需要时间,培训军官需要时间,建立新的防御工事需要时间。时间太宝贵了。斯大林深知,拖延时间,延迟战争的爆发对苏联有利。而如果此时就开战,那么,战争的天平,十有八九会倾向德国一边。因此,拖延时间成了斯大林的最高选择。慑于德军摧枯拉朽的战斗力,斯大林产生了畏战心理。他希望把战争拖到1942年以后再打,那时苏军可以多少恢复一点元气。来可夫在其回忆录烟忆与思考》中证实,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穿着这个愿望,并且相信他会成功。

  斯大林指望战争能拖到1942年以后再打,这实际上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希特勒也知道苏军的实际情况,知道苏联国民经济正在向军事化转轨,时间对德国不利,而且,“俄国的覆灭将促使英国放弃战争”,因此,他认为,“击败俄国,越快越好”。斯大林的主观思维与现实世界脱节,突然袭击不可避免了。

  斯大林不仅对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时间判断失误,对希特勒发起进攻的方式,也陷入一厢情愿的假设。他认为,如果德国要侵略苏联,那么,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将首先从边境挑衅开始,然后才会大规模地入侵。只要不给德军以发动进攻的口实,战争或许就打不起来,起码还可以再拖一段时间。于是,他竭力满足德国的要求。德国所需要的原材料,苏联竭力满足;报纸上连篇累续地歌颂德军战绩,大唱德苏友谊。

  5月7日,为了抚慰希特勒,莫斯科甚至驱逐了比利时、挪威和南斯拉夫三国的外交使团,理由也很简单,这些国家现在都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它们的合法政府已经不复存在,再让这些国家的使节留在苏联,那不是有意与德国为难嘛!因此,斯大体干脆将他们驱逐了事。至于说苏联与南斯拉夫政府之间的友好条约,那就顾不得了。两天后,《真理报》又发表文章,针对德国报纸上散布的苏联将侵略德国的谣言, 否认苏联将采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

  对于西方国家不断提供的有关“巴巴罗萨”行动的情报,斯大林一律斥之为“帝国主义的阴谋”,旨在挑拨。离间德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斯大林还担心如果苏联对德国的边境挑衅作出“过度”反应会进一步刺激希特勒,引起全面战争的爆发。斯大林在军事上摆出一副防御架势,不让情报机构在德国领土上活动,对飞越苏联领空进行侦察飞行的德军飞机禁止开火,不允许边防部队进入进攻阵地。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以及各边境军区都得到警告,要对由于苏军行动不慎而引起的后果负责。

  1941年6月中旬,基辅军区司令基尔波·诺斯建议将居民从边境地区撤出,军队进入阵地,但他被告知,“不给德国人留下对我们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至关重要”,要求被拒绝。6月13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要求下令让边境军区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但斯大林拒绝了。他说:“你们要进行全国动员,立即把部队调往西部边境吗?这就是战争!你们懂不懂?”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