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大宋天子赵祯传奇 > 第二十一章 美人张妃

第二十一章 美人张妃

  皇佑六年正月八日,仁宗痛失爱妃张贵妃,伤悼不已。张贵妃是宋仁宗赵祯一生最宠爱的妃子。

  张贵妃原名张氏,系河南永安人,父亲张尧封为进士,不幸的是张尧封早逝,留下三个年幼的女儿,以及年龄尚轻的妻子曹氏。

  曹氏想携三个女儿投奔在四川为官的张尧佐,张尧封的堂弟。不料这位丈夫的堂弟并不同情她们的处境。无奈之下,曹氏只好带着三个女儿到赵祯的姑母大长公主府当歌女。

  后来有一次,大长公主将着年幼的张氏带入宫中,在酒宴上,16岁的张姑娘出众的姿容,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仁宗。张氏不仅集青春美貌和艺术气质于一身,而且聪慧善解人意,深得仁宗宠爱,从此留在宫中。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十月十七日张氏被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张氏短短几年内由妃嫔最低等级的才人升至最高级的贵妃,距皇后仅一步之遥。

  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氏出身将门,却熟读经史,知书识礼,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书(书法字体之一)。她性慈俭,重稼穑,曾经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就是这位看似文弱的皇后,在关键时刻却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充分显露出将门之后的风范。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正月元宵节过后的一天,宋仁宗留宿在曹皇后宫中。半夜时分,殿外突然传来奇怪的踏步声和呼喊声。

  宋仁宗听见有异,就想逃出寝宫,却被曹皇后阻止,她说:“宫寝中有此怪声,一定是内侍谋变,现在天黑难辨别,陛下切勿轻出,请立即传旨,召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宋仁宗派人去召都知守王守忠。曹皇后又吩咐近侍紧闭门户,将大殿所有入口通通堵死。

  此时殿外怪声此起彼伏,还不断有喊杀声和惨叫呼救声。有个宦官猜测道:“会不会是宫中太监殴打小宫女,所以有此哭声?”

  曹皇后大怒,呵斥道:“奸贼就在殿外杀人,你还敢胡说八道!”曹皇后聆听殿外的动静,估计乱兵一时无法撞开殿门,定然会放火焚烧宫门,便命宫人去准备冷水,同时,号召所有太监剪下一截头发交到她的手中,大家一起拼命围攻叛军,凭此发立功领赏。

  太监们纷纷操起武器,抵抗叛军,不久后,乱兵果然放火,宫人早有准备,立即泼水浇灭。这时候,都知王守忠援兵赶到,擒杀了乱兵,平息了这场血腥的兵变,参与平叛的太监都得到重赏。

  经审问,这场兵变是侍从官颜秀等人发起,想借机杀死宋仁宗,抢夺宫中财物。幸靠曹皇后应变有方,宋仁宗才化险为夷。然而,事后宋仁宗却未给曹皇后任何奖赏。

  不仅如此,他因为宠爱张美人,便借口说张美人在平乱中有功,要升张美人为贵妃。一时间,朝野上下怒气难平,翰林学士张方平说:“舍皇后而礼尊美人,古来没有此礼。”

  群臣也都上书力谏。可宋仁宗不听,他之前两次立后都不能自作主张,这次无论如何他要为自己宠爱的张美人争口气了。于是皇帝力排众议,立张美人为贵妃。反而曹皇后大度,没有计较。

  张贵妃虽然深得宋仁宗宠爱,也不能为所欲为,不但封后没有希望,就连她希望宋仁宗封其伯父张尧佐官职的事也是一波三折。

  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家人一把。张贵妃唯一的亲人就是伯父张尧佐还算争气,虽然关系疏远了一点,但毕竟是娘家人。

  张尧佐担任地方官多年,名声还不错,被顺利调到中央。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一般都是由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兼任。

  张贵妃虽然深得宋仁宗宠爱,也不能为所欲为,不但封后没有希望,就连她希望宋仁宗封其伯父张尧佐官职的事也是一波三折。之前,宋仁宗想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掌管京城各衙门的首领),结果遭到台谏官的猛烈攻击,不得已而作罢。但张贵妃不死心,宋仁宗也决心一定要任命张尧佐官职。

  有一天,宋仁宗上朝,张贵妃送宋仁宗到殿门口,嘱咐说:陛下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宋仁宗不要忘记下诏封张尧佐为宣徽使。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三司使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包拯这番进谏还不是几句话了事,他滔滔不绝,雄辩不已,说到激动处,唾沫都溅到了宋仁宗脸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宋仁宗一边用袖子擦着脸,一边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这件事便因此而作罢。

  宋仁宗就是要告诉张贵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实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绝对不是骗人,有口水为证。

  他还借题发挥,说:“包拯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言下之意,我这么受辱,完全是为了你啊。

  果然,看到宋仁宗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明明他并没替自己办成事,可张贵妃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主动迎上前去向他道歉。面对大声嚷嚷、一脸愤然的宋仁宗,张贵妃小心翼翼,很久都不再提给家人封官的事情了。

  张贵妃身为大宋帝国的最受宠爱的贵妃,自然少不有人来巴结。宋仁宗富有天下,他的宠妃自然也啥都不缺。

  大臣王拱辰因为反对庆历新政,刻意打压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定州瓷本就是宋瓷中的珍品,红瓷更是定州瓷中罕见的变种,据说颜色犹如朱砂,晶莹剔透又如美玉。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宋仁宗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

  有一天宋仁宗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被宋仁宗发现了。宋仁宗一看大怒,生气地问:“此物从何处来?”张贵妃看到仁宗大怒,也不敢隐瞒,供出了王拱辰。

  宋仁宗更怒: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他不但是嘴上说说,还抄起柱斧一下子把珍贵的瓷器砸碎了。张贵妃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可是,就算张贵妃宣扬自己绝不收礼,还是有许多人想破脑袋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身名门、位高权重的名臣文彦博也不能免俗。张贵妃的父亲和文彦博的父亲早年相识,文彦博想借张贵妃之力拜相,就费尽心思找了一匹珍稀的用金线编织的蜀地灯笼锦献给张贵妃。张贵妃大喜,做成一件华丽的礼服,并在元宵节宫廷大宴时穿上,一时艳惊四座,连宋仁宗都频频注目。

  可是,当宋仁宗听说这匹灯笼锦是文彦博所献,宋仁宗顿时沉下脸来,非常生气。

  王拱辰献上定州红瓷,宋仁宗一斧砸掉;文彦博献上灯笼锦,宋仁宗只是给点儿脸色。关键在于,王拱辰是因为反对朝廷新法、且恶意陷害朝臣而被贬的,这种人绝对不能轻易赦免,所以宋仁宗态度强硬,而文彦博和张贵妃毕竟算是世交,互相有点人情往来,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一个是后妃,一个是朝廷重臣,并且是呼声很高、即将拜相的朝廷重臣,两人一旦勾结,很有可能操纵朝政,所以宋仁宗必须防患于未然。于是,按照正常程序,宋仁宗仍然任命文彦博为宰相,但当御史提出,文宰相曾经献给张贵妃灯笼锦时,宋仁宗趁机发难,将文彦博罢相。

  有一年,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非法携带一批珍珠进入,被官府抓捕充公。珍珠运到京城,宋仁宗带着后官嫔妃集体观赏。张贵妃一看到硕大且无瑕的珍珠,就走不动了。看到心爱的女人如此喜欢,宋仁宗自然大方地将珍珠赏赐给她。

  可是其他嫔妃不干了。平时皇帝就经常赏赐一些好东西给她,现在又给她珍珠,实在太偏心了!宋仁宗也怕烦,就答应让人去集市上购买类似的珍珠,结果搞得京城的珍珠价格暴涨。宋仁宗听说后很是担忧,当时国家多难,西北不宁,又长年给辽国和西夏支付岁币,国库并不充裕。若是因为购买珍珠这样的奢侈品,耗费大量钱财,实在不划算。

  可是,也不能无视其他嫔妃,后官不宁,朝廷也难安啊。怎么办呢——众位嫔妃之所以要珍珠,其实不是为了珍珠本身,只不过是不忿唯独张贵妃得到珍珠罢了。如果张贵妃能够主动放弃,其他人自然就不会纠缠了吧?

  几天之后,皇帝召集众位嫔妃观赏牡丹,皇后和嫔妃都到了,唯独张贵妃最后到,头上戴满了前两天宋仁宗单独赏赐的名贵珍珠。众位嫔妃一看张贵妃那神气活现的样子,都很忌妒,曹皇后更是脸如寒冰。

  这次,宋仁宗没有像以往一样迎上前去,而是站立不动,等张贵妃自己走过来。不但如此,他还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说:“满头白纷纷,很是难看?”听到宋仁宗这么说,所有嫔妃都哈哈大笑。张贵妃羞愧难当,急忙回去换了寻常的装扮。

  宋仁宗看了很高兴,亲自上前给张贵妃头上插了一朵鲜艳的牡丹花。从此,所有嫔妃都不戴珍珠头饰,改插牡丹花了。自然,京城的珍珠价格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由于见朝中大臣反对,眼见封后无望,郁郁寡欢的张贵妃,忽然暴病身亡,时年仅31岁。美人已去,令宋仁宗赵祯悲痛不已,追忆张贵妃的柔情与善良,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张贵妃一生都梦想着登上皇后之位,终于在死后让她穿上了皇后的衣服,受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谥号温成皇后。

  后来有人作诗怀念张贵妃的美丽容颜:

  昔闻海上有仙山,烟锁楼台日日闲。

  花下玉容常不老,只应春色胜人间。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