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 > 第34节:世象的临摹--绘画篇(7)

第34节:世象的临摹--绘画篇(7)

  "太郎"在日语里是"男孩"的意思。因为日本是一个弹丸岛国,人民又渴望强大,所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故事,以小胜大的主题不少,"太郎"出现的频率也就较高。金太郎是日本的民间故事《金太郎》中的主人公,据吉林大学于长敏于1996年在日本土浦市阿见中学所做的一项调查,由100名该校中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5个日本民间故事,结果金太郎名列第四。因此说金太郎的故事家喻户晓应不为虚。可是奇怪的是我国国内出版的几种日本民间故事集,不约而同地都只有一个"桃太郎"的故事,而未见金太郎的故事;张爱玲对金太郎的来历居然也不清楚,所以才有"大约是民间传说"之猜。而她是与胡兰成同看这画的,胡兰成也可以向借画给他的日本人池田询问,看来对此都不很清楚。

  关于金太郎的身世,有的说他生于一个山民家中,有的说他母亲本是天皇的侍女,因与一名侍卫产生了私情,后来在山中生下了他。若抠起字眼来,也可以说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并不矛盾,因为生于山民之家也不一定就代表他是山民之后。

  金太郎孩提时就力大无比。故事之一是他把黑熊高高举起来又重重摔下,被他打败了的黑熊从此俯首贴耳听命于他,每天把他砍下的柴禾驮到他家里去;故事之二是有一次山林着火,金太郎无处可逃,竟把一棵参天巨树推倒,搭在两个悬崖之间,使他和他的母亲可以从上面走到安全的对岸去。

  金太郎力大无穷的"神性"的来源,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他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可以设想,假如他与长臂猿一同练习攀缘,自然臂力是可以过人的;而假如他与羚羊为伍,跑跳一定是无人能及的。二是张爱玲所说,是山灵(山姥)抚养的结果。

  综合来看,金太郎有两位母亲,一是生身的母亲,一是养育他的母亲(山姥)。而在所有的画作里,画的都是他与养母在一起的情景。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母亲在给儿子喂奶的过程中,是有性的意味交流的,何况养母养子。所以张爱玲说:"这里有母子,也有男女的基本关系。"她真的是目光敏锐,连画中的暧昧与微妙意味都读得出来。她又觉得山姥与金太郎有"一种开天辟地之初的气魄",而果真金太郎后来当上了源赖光的武士,取名坂田公时,成为源赖光打天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中写道:"我从池田处借来日本的版画、浮世绘,及塞尚的画册,她看了喜欢。"而日本的版画是也包括浮世绘的。浮世绘中,也不只一位画家一幅作品以金太郎为题材,所以张爱玲见到的那幅《山姥与金太郎》很可能也是浮世绘作品。

  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画有《金太郎与野兽》,喜多川歌(麻 吕)画的金太郎则有多幅,可是没有一幅完全符合张爱玲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幅,虽然有"金太郎偎在她胸脯上,圆睁怪眼,有时候也顽皮地用手去捻她的乳头",也可以说金太郎有"强凶霸道之外,又有大智慧在生长中"的表情,但是没有山姥"不介意地潇潇笑着,一手执着描了花的博浪鼓逗着他",眼色里也似乎没有诸如"诱惑,卑贱,涵容笼罩",而只有专注与享受,乳房也不是所谓长长地下垂的"口袋",而是坚挺鼓胀的浑圆。尽管如此,我们由此已经差不多可以感受到张爱玲所描绘的画中人物的神情了。

  张爱玲之所以喜欢《山姥与金太郎》,是因为她觉得此画面中的母与子神情自然,真实地存在于天伦之中。而欧洲诸国的圣母画则不然,张爱玲觉得画外总有一圈看客,使得圣母对圣子所有的动作表情都成了表演:"有时候他身上覆了轻纱,母亲揭开纱,像是卖弄地揭开了贵重礼物的盒盖。有时候她也逗着他玩,或是温柔地凝视着怀中的他,可是旁边总仿佛有无数眼睁睁的看戏的。"而圣母之所以做戏,张爱玲认为除了"当众"的缘故外,还与圣母平凡的出身有关:她因平凡而被推为皇后,所以不禁要保持平凡,于是要做戏了。

  显然张爱玲对"浮世绘"这个词颇有感觉,六十年代她将《十八春》改写时,在取名"半生缘"之前,曾考虑用"浮世绘"作题名,后因觉得不大切题而放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