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 > 第10节:银灯的诱惑--电影篇(1)

第10节:银灯的诱惑--电影篇(1)

  ……她下楼去拎了两桶水上来,打发主人洗了澡。门铃响,那新的女人如约来了。阿小猜是个舞女。她问道:"外国人在家么?"一路扭进房去。脑后一大圈鬈发撅出来老远,电烫得枯黄虬结,与其他部分的黑发颜色也不同,像个皮围脖子,死兽的毛皮,也说不上来这东西是死的是活的,一颤一颤,走一步它在后面跳一跳。

  《浮花浪蕊》里有个"叶太",叶太"显然是个外室,也许本来是舞女"。这使人想起胡兰成在结识张爱玲前,把比张爱玲还小几岁的上海百乐门的一位红舞女应嫫娣,长包在大酒店里做外室。有了张爱玲,他才冷落了应嫫娣。后来他与应嫫娣分手,还到张爱玲面前伤心流泪,而张爱玲"亦不同情"。张爱玲对应嫫娣应不止印象深刻,爱说话之如胡兰成,一定会将应嫫娣的故事说给张爱玲听。而后来竟演成张爱玲与一个舞女"抢"男人。再后来,胡兰成又因有周训德、范秀美而冷落了张爱玲,置张爱玲于当年应嫫娣之同样地位;而张爱玲最终又像应嫫娣一样主动提出分手……这位下笔爱情如踢挞舞的才女,在现实的爱情中却焦头烂额、几乎要与舞女纠缠不清了。

  银灯的诱惑--电影篇

  无非是借了水银灯来照一照我们四周的风俗人情罢了。

  --张爱玲《借银灯》

  电影的门徒

  张爱玲在散文《私语》中写道,她8岁那年随父亲从天津迁回上海,母亲与姑姑从国外回来,父亲暂时告别了荒唐,与母亲和好,家庭呈现出昙花般的幸福欢乐气氛。其中一个场景是:"我母亲和一个胖伯母并坐在钢琴凳上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我坐在地上看着,大笑起来,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张爱玲的"电影教育"至少由此开始。

  差不多同时期,张爱玲已经进影院看电影了,她在《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中写道:"我七八岁的时候看电影,看见一个人物出场就急着问:'是好人坏人?'"

  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上高三时,在校刊《凤藻》上发表过一篇《论卡通画之前途》,专谈卡通影片。当时卡通影片从国外引进还不到10年,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免肤浅。因为常被影院用来在正片之前放映一小段卡通片以娱乐观众,因此它的作用也就被人们误以为仅此而已。在人们眼里,它不过是为了取悦孩子们以活动画面代替书中呆板画面的小玩意儿。而看低卡通影片的不仅仅是国内观众,这使得一味以童话、神话为目标的好莱坞的卡通画家们一度陷入题材枯竭的苦闷中。张爱玲正是有感于此,用她稚气未脱的雏音疾呼:

  "卡通画是有它的新前途的。有一片广漠的丰肥的新园地在等候着卡通画家的开垦。未来的卡通画决不仅仅是取悦儿童的无意识的娱乐。未来的卡通画能够反映真实的人生,发扬天才的思想,介绍伟大的探险新闻,灌输有趣味的学识。"

  以卡通影片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再来回味近70年前张爱玲的话,不能不赞叹那个中学生前瞻的眼光。张爱玲之所以对卡通画的前途能下此断言,凭的并不仅仅是少年的热情,而是电影给她的启示。在文中她这样写道:

  "也许有人会怀疑。然而,不看见电影的榜样吗?电影在新发明时代,不是同样被认为是引儿童发笑的东西吗?然而现在有些影片的严肃的态度却可以做学校里课本的补助品了,并且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是公认为足以永垂不朽的。"

  可见张爱玲对电影很早就没有停留在"爱看"的水平上,她已经注意到电影的发展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了。

  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写道:"看了电影出来,像巡捕房招领的孩子一般,立在街沿上,等候家里的汽车夫把我认回去(我没法子找他,因为老是记不得家里汽车的号码),这是我回忆中唯一的豪华的感觉。"这应是在她的中学时期。

  张子静曾回忆说张爱玲性格内向,一向话很少,但是一谈起电影等话题,"她就逸兴飞扬,侃侃而谈"。进入中学直到离家之后,张爱玲每次与弟弟见面,也只愿意谈电影与小说,不愿谈家庭和个人生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