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六章、敢说敢做真英雄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

  曾荫权衣食住行讲究,总是西装笔挺,衣领上结一个与西装颜色格调相配的煲呔(领结)。据称曾荫权家里放置了超过一百个领结,分布在衣柜内三个架上。他的“煲呔曾”形象,被认为是营造个人风格极为成功的例子。

  公众场合的曾荫权,从来都是西装革履。与众不同的是,他穿西装不打呔(领带),而是戴煲呔(领结)。用呔还是用煲呔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活选取的态度,是积极进取,还是庸碌猥琐、苟且偷安。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时可以从着装中体察到。曾荫权喜欢的服饰令我们揣度他可能属于这样的人: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勇往直前,即便是寒风扑面、冷雨浇头,都不会轻言改变航向。这种执着中,含着一股霸气。

  一位曾经给曾荫权当过秘书的公务员告诉记者:“曾司长人很真率,对工作要求很高,如果他认为可以做好你却没有做好的时候,就会铁面无私横眉怒目骂你一顿,让人寝食不安。曾司长不会阳奉阴违,今天拍着你的脖头(肩膀)说‘不错’,第二天就把你炒了。他平时多是关心、爱护部下,我们跟他出差去外地,他总要想办法给我们留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比如买买东西等。”

  香港著名时装设计师邓达智说,曾荫权的领结抢眼而不刺眼,有幽默的卡通图案,甚至有六十年代兴起的意大利名牌的迷幻色彩图案,“打破了高级官员的沉闷,有胆量。”

  另一位时装设计师文丽贤对曾的衣着也有很高评价,认为他很懂英国人的穿衣文化,在正式场合都穿得很醒目,有教养。

  1.提倡“驳嘴”

  在统领19万公务员时的曾荫权,谈论做公务员不是“应声虫”,提倡“驳嘴文化”,有意见便向上司表达。曾荫权曾早前在官邸与记者会面鼓励公务员要勇于发表意见。他指出,驳嘴文化早已在公务员体系内存在,“记得我入行时,是70年夏天,我的上司副布政司MicheslClinton教我,‘后生仔,你记得一定要有自己意见,与上司有不同意见便要说出来。’”

  曾荫权认为公务员“驳嘴要驳到尽,但驳完要听话。”他认为这是本港政务官最大的美德之一,现仍保存得很好,并要继续下去。

  他以自己为例,“我的上司都知道我的性格,我会驳嘴,我亦鼓励同事驳嘴……我相信真理是愈辩愈明。”“上司不听,你要将意见写下来。如果最后证实你对、上司错,你要记紧,一定不要说:‘我都话咗你啦!’”

  曾荫权升任政务司司长后,针对有人问及如何避免有人挑拨他与特首董建华的关系时,曾荫权预期未来三年与董建华合作将一如以往般“做得很开心”,至于如何防止有人“挑拨离间”?

  他说:“香港是一个开放社会,一定有很多人做是非……这是香港的特色,也是香港强项……大家不用那样紧张,我们做公务也是一样,要‘厚些面皮’,能面对这些事实。”

  他指出,与董建华一起工作已3年,共同走过无数风雨,虽然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也是难得的诤友。他还严辞斥责了那些制造是非的人:“香港是个开放社会,虽然有很多人制造是非,但以港人的素质,未必每个人都买你账,这是香港一个特色,也是一个强项。”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荫权表示:“我了解社会内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我要强调,我们若要向前迈进,各方各派不同意见的人士及组织,必须坐下来,进行对话,互相尊重,更好了解彼此的忧虑和关注;而不是将时间虚耗在硬碰,敌对,或任何超离人大常委会已做出的决定的争论之上。通过理性的讨论寻求共识,是政制发展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径。”正因为曾荫权具有这样一种性格,所以,他在香港是一位受人们普遍欢迎的人物。

  2.与富商保持距离

  曾荫权与商界打交道经验丰富,但相交平淡,平日也罕有与富商巨贾公开来往。政界人士分析,曾荫权没有明显偏帮个别富商,有能力摆平各方利益,是促成他迅速跃升的原因之一。

  一名已退休的民政处官员说,政府当年委派曾荫权担任地方官(沙田政务专员),其中一个任务是宣传新界卫星城市规划成功,曾荫权成功拉拢日资百货公司“八佰伴”合作造势。“当年‘八佰伴’是新城市广场开的第一间铺,很想打响头炮,曾荫权知道后,亲自同‘八佰伴’谈,建议他们在沙田放烟花,结果大受欢迎。”在沙田表现出色,曾荫权从此在官场平稳直上。

  有政界人士指,曾荫权与长江实业李氏家族及新地郭氏家族都有交往,但关系并不密切,曾荫权没有明显侧重某一利益集团,相信是他获棒接班的主要原因。“其他人做特首,都会引起地产商的不满,曾荫权做,各方都可以接受。”当香港各方人马都有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而政务官出身的曾荫权给人操守人格零污点的印象,实在是一大优点,至少人们不会怀疑他当初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当下一届特首。

  3.“微服出巡”

  作为尽责的公务员,曾荫权不以九八年击退国际炒家为虚荣,要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他第一个打破先前港府高官与市民保持距离的传统,亲自去社区了解民情民意。

  据财政司司长新闻秘书蔡洁如说,曾荫权在九八年大除夕之夜,和助理容伟雄及房屋署署长苗学礼一块,到沙田禾峰及马鞍山恒安巡视,探访店铺为主,普遍受当地居民欢迎,甚至有市民有感“财爷”到访意头好,高呼“财神到,财神到”,在他们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事实上,根据港府以前一贯的做法,过去只有港督或行政长官才会安排“出巡”,曾荫权此举实属罕见。虽然这次去社区以了解民情为主,也有人认为他是为将于三月公布的预算案作准备,听取市民意见。

  不仅直接与市民面对面的沟通,曾荫权也是首位主动接触公务员团体的政府高官。这位财政司司长曾乘咨询预算案意见之便,会晤众公务员团体,包括公务员协会、华员会及纪律部队评议会等,双方除就预算案和经济前景交换意见外,也有谈论与公务员有关的热门话题,例如公务员形象、士气、改革与工作压力等。

  参与会议的公务员团体均认为,与曾荫权见面气氛良好,有助加强双方沟通,有别于以往只透过公务员事务局徵询公务员意见的做法,是一个好开始。

  4.满足现状无野心

  一九九三年,刚获英女皇颁授OBE官佐勋衔的曾荫权,晋升为库务司,变成荡政府管钱的“小掌柜”,专责政府内部财政,重要性仅次于“大掌柜”财政司。对工作忠诚负责的他,早在担任副常务司时,已表明自己对官位不存野心,愿意追随政府安排,做好份内工作。但他决想不到,出任库务司会成为他爬向更高官职的重要里程碑,也造就他打开港英政府一百五十多年管治以来的创举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

  从港英政府顺利过渡到特区政府,曾荫权一直得到上司赏识和信任,仕途一片光明。能够获委任为财政司司长,谦虚的他表示自己已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九八年三月初,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刚渡过五十八岁生辰,两年后便会正式退休,官场中人都在热烈讨论哪位高官会是继任人选,其中呼声最高的,正是曾荫权。

  然而,曾荫权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自己无意再升官:“做了三十多年公务员,我已对自己的仕途很满足。大家也知道我的出身,让我有机会担任财政司,再过渡成为财政司司长,我已没有他求。”

  待人处事一向谦虚的曾荫权,尽管一再表明满足于任职财政司司长的现状,无意更上一层楼,不过,在往后的日子,他还是攀上了仕途的颠峰—成为政务司司长,乃至代理特首。

  5.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令人尊敬者,是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曾荫权代理行政长官,是传媒紧追不舍的人物。上任翌日,香港气温骤降。清晨他推门而出,发现寒风中守候在官邸门外等待采访的记者。他朝着记者方向,抱拳行礼打招呼,随后吩咐官邸工作人员,送来热茶西饼,犒劳记者,没有位尊权重不可一势的派头。

  曾荫权祖籍广东南海九江镇龙口新基村,一九九七年回乡时,因为条件有限,当地无法用充裕物资款待他,陪同官员只好准备矿泉水和其它饮料,以备曾荫权水土不服之用。但是当曾荫权见到村民手捧浓茶欢迎他时,说:“第一次返乡,当然要饮一口家乡水啦。”说罢接过村民手中的浓茶,一饮而尽。这个情景给新基村村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至今仍然夸奖曾荫权“很纯、很友善”,“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荫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课程。一天凌晨,突然醒来的曾荫权对太太鲍笑薇说,很想念香港的云吞面,即使是100美元一碗也愿意买。多年后曾荫权回忆此事谈及当时的心情,“我发觉我最挂记的其实是香港,香港的气味、人,以至污染,我都很挂记。”挂记香港的情愫,伴随曾荫权度过了大半人生,他曾经发誓:我“饮的是香港水,流的是香港血,永远不做对不起香港市民的事”。

  曾荫权一直与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位香港报纸的主编告诉本刊,曾经常就某个特定的议题,主动请媒体朋友喝茶沟通。曾荫权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司长任命当日,曾荫权在政府总部会见记者,发表讲话前先向在场每位女记者派一支玫瑰花,笑言是“见面礼”,希望她们日后“手下留情”。从此,曾荫权成为香港政坛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

  6.“香港家书”

  《香港家书》是一个请香港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以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述个人感受的节目。

  2001年2月13日,曾荫权出席香港青年协会的活动,与900多名中学生对谈,当有学生问他,如董建华邀请他出任政务司司长,他会否婉拒时,他道出了一个小“秘密”:董建华找他商量政务司司长人选时,自己三次表示希望留任财政司司长现职。

  两天之后,董建华正式宣布,中央政府任命曾荫权出任第二任政务司司长。

  事后有人指责曾荫权事前的声明“口不对心”。但曾荫权否认说,“过去34年,做过20个职位,经过19次调动。每次调动,从未试过老板叫我调任,我会拒绝、婉拒或者反对。”曾认为这是公务员最重要的守则。

  一位香港资深政治新闻记者告诉本刊,在三十多年的官场沉浮中,从不违逆上司,是曾荫权的一个特色。他秉承政治中立的政策,忠于上司的施政方针和理念。媒体对他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官僚”的人:即谙熟公务员体制的行事规则,又公事公办。

  但政务的处理上,曾给人的一贯印象是作风硬朗,不会议而不决。在西九龙娱乐区单一招标事件中,虽然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非议,曾仍强力推行,并多次对文化界代表表示,西九龙问题,谈不拢不如“一拍两散”。

  香港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就是政制改革。去年5月1日,曾荫权透过香港电台《香港家书》节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曾荫权在这个节目中说,“面对当前的局面,我们最要紧的,不是只顾各自为自己的政治见解呐喊,而是冷静下来,清晰及认真地考虑,如何在社会意见纷纭当中,理出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头绪来,建立共识,好让香港政制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7.与“星爷”惺惺相惜

  在2005年1月17日晚,他与周星驰接受电台访问时,两人互送高帽,曾荫权更认为星爷的经历,与港人有共鸣。

  星爷与曾荫权做电台节目时,两人惺惺相惜甚为投契,迟到五分钟的星爷,抵达后即马上冲入直播室,一番寒暄后,曾荫权就大赞星爷,连赠送高帽,笑指得知要与星仔做节目,随即谢绝一切应酬,以免错失机会。

  曾荫权还透露数年前曾看过星爷一个访问,谈及当年在儿童节目《430穿梭机》中学会耐性及耐心,所以时刻也在等候机会,曾荫权认为这些与港人很有共鸣,当时已开始欣赏他,所以才看了看他的《少林足球》及近日的《功夫》。   谈到现正上映的《功夫》,曾荫权大赞片中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相当成功,星爷闻言即笑不拢嘴,指影片仍有不足之处,要求指点,曾荫权便说:“缺点就不敢讲,不过能做到抽离现实,不断回味就已经不错。”对于获曾荫权赞赏,星爷事后表示深感荣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