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一章、英雄莫问出处 第六节、鹣鲽情深

第六节、鹣鲽情深

  1.喜结港澳良缘

  曾荫权太太鲍笑薇是澳门人,所以有人称曾是“澳门女婿”。鲍笑薇家族经营的“元记饼家”在当地历史悠久,而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一向备受宠爱。

  说起来,曾荫权和鲍笑薇颇有渊源,两家是远房亲戚。后来,她离开澳门来到香港读书,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一起回澳门探亲及拜年。所以他们从很小的时候起,便相互来往频繁,真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一次,曾荫权到澳门祝贺外父寿辰,他恭敬地奉上香茶给外父,梪得外父大人十分高兴。由于频繁的来往,彼此时,很快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如果谁要找彼此都是初恋,并且恩爱一生的典型,曾荫权和鲍笑薇便是。

  当年,他们恋爱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学生,年龄尚小,加上有亲戚关系,这段恋情,面临巨大的阻力,双方的家人,强烈反对。如果总结一下家人反对的理由,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当时的香港,早恋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两个中学生开始恋爱,自然会受到家人的阻挠,这是原因之一。彼此是亲戚,虽然没有血缘,毕竟这种恋情,差不多是颠覆了亲戚间原有的关系,使得某种秩序需要重新组合,有些人难以接受,也可以想象。此外,曾荫权虽然是个“叻仔”,毕竟曾家太穷。养女儿的人,谁不愿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一生衣食不愁?如果嫁给曾荫权,他是否能做到这一点?真的是没有把握。

  何况,青春少女时的鲍笑薇,绝对是大美人一个,要想找个比曾家更富裕的人家,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何必这么快就将自己的终生定下来?

  然而,鲍笑薇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女性,她认定了自己这一生只爱曾荫权,就算是有更好条件的男人,也丝毫不能打动她。就算是家人反对再强烈,她也丝毫不为所动。当时,曾家还住在警察宿舍,那房子确实不怎么样。她丝毫不嫌弃这一点,一旦有时间,便往曾家跑,替曾家做各种各样的事。

  曾荫权的母亲身体不是太好,她便像女儿一样,帮助曾母干家务活。后来,曾母去世,不久曾云娶了续弦,曾家几个孩子和后母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只是碍于父亲的关系,才会对她比较尊重。在调和这种关系方面,鲍笑薇也曾出过不少的力。

  因为曾荫权考上了公务员,鲍笑薇要和未来的丈夫共同战斗,便也就非常努力地参加公务员考试,结果如愿以偿,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名秘书。

  两人认定了这段感情,不以任何外力而改变。而两人分别成为公务员之后,生活相对稳定下来,阻力也就逐渐减小。六九年,曾荫权担任政务主任才两年光景,便决定与她共谐连理,在中环某酒楼摆了十多围酒席,宴请亲朋,这在当时已甚具排场。最终,他们还是得到了家人的祝福,顺利地组成家庭。

  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曾荫权与太太的新婚生活,并非大家想象中舒适惬意。当时他初进官场,收入不多,两口子租住上环西摩道一个六百余尺单位,每天的家常便饭只是炒菜、煎蛋和香肠,生活简朴得可以。鲍笑薇婚后也没有即时放弃蚬壳石油公司的秘书工作,到七六年诞下长子庆衍,三年后再产下幼子庆淳,才正式辞职,专心留在家中相夫教子。

  婚后的一段时间,鲍笑薇一方面继续工作,一方面照顾丈夫,在各方面给丈夫以全力支持。

  “澳门女婿”经常到澳门探亲,还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在澳门街头品尝美食。有时食肆店铺没有座位,曾荫权夫妇就像其它人一样,在门口排队等位。常去澳门,自然与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建立了私谊。在澳门所见所闻及同何厚铧交往,曾荫权对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经验,以及澳门推动与台湾关系的好做法,必然有所感悟。代理行政长官后,一些从澳门经验中获得的启发,有助于他处理好香港事务。

  2.夫唱妇随

  在政圈中曾荫权伉俪是公认的恩爱夫妻。曾荫权与太太鲍笑薇结婚20多年,至今恩爱如昔。不论曾荫权出席立法会公布财政预算案或酒会等公开场合,两人都形影不离,是政圈中公认的恩爱夫妻。

  在香港,盛传着鲍笑薇的一句名言:“我先生做乜,我都支持。”———先生无论做什么,她都支持。这句话,并不仅仅表现她对丈夫的无限信任,也同时说明婚后的几十年间,他们亲密恩爱的夫妻情分。自从第二个儿子出生之后,鲍笑薇便辞了公务员的工作,一条心当她的曾太,为丈夫和孩子做好总后勤。

  身兼要职,工作繁重是自然不过的事。幸好在曾荫权身旁,有个和他相知逾三十多年的妻子相伴,令他能免却“家务”后顾之忧,处理“公务”勇往直前。

  别看曾荫权是那种看上去说一不二的男人,但在对待家庭生活方面,却是一个极其细心体贴的丈夫。他非常讲究生活质量,也很会制造夫妻间的生活小情调。当他的职务还没有这么高,工作还没有这么忙的时候,他常常会亲自下厨,做点小菜什么的。这一点,他和他的弟弟曾荫培非常相似,完全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曾荫培当上警务处处长以后,成了公众人物,有几次,媒体的记者看到他竟然亲自下厨做菜,大为惊讶,甚至有媒体推测说,他这不过时作秀,是为了给人一种亲民形象。其实并非如此,做菜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觉得这件虽小,而且也琐碎,却可以让自己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乐趣,体会到更多的亲情。

  曾荫权也同样如此,即使是当了高官之后,因为家里常常要招待客人,他也都要利用这种机会,和妻子亲近。每逢假期,曾荫权伉俪常到湾仔街市买菜兼拍拖,每逢有大包小袋,丈夫总是争着拿,曾太不时抿嘴微笑,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他刚当上财政司司长时,媒体开始注意到他了,曾有许多次,记者们发现他拉着妻子曾鲍笑薇的手,一起前往湾仔的街市买菜。

  最初,香港市民看到这样的镜头时,都是一句话:“作秀”。是啊,都已经20年夫妻了,这个世上,还有几对手拉着手的?别说是走在大街上时早已经不拉手,就算是在家里,也难得有这样温馨的小情趣了。

  内地不是流利一句顺口溜吗?拉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既然是自己的手拉着自己的手,那还能拉出个什么感觉来?没有感觉也去拉,不是作秀,那还能是什么?

  没多久,香港市民发现,原来世上还真有特例,还真有夫妻愿意这么拉一生一世。

  那时,曾荫权还是财政司司长,没有像后来那么忙,也不是那么引人注目,遇到节假日,他最开心的一件事,便是和太太一起上街买菜或者购物,无论有没有人看到,身边有没有记者,他们一直都手拉着手。一些人看到了他们,只当他们是和自己一样的平常人,也不理会他们,他们也乐于这小小的私人空间不受打扰。有些市民,对于曾荫权为市民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看到他们之后,特意走上前去,和他问好。此时,曾荫权绝对不会因为拉着太太的手觉得有损形象或者其他,他会非常平和地向别人问候,就像是不经意间遇到相熟的朋友或者同事一样。

  随着这一对夫妻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他们也因此成了所有香港家庭的楷模,夫唱妇随的样板。

  全香港人都知道,这一对夫妻,如今都成了名人,丈夫成了代理行政长官,而妻子自从1995年曾荫权担任财政司司长之后,便荣任了女童军总会副会长一职。这是一个义务职务,不拿钱只干事,而且,事务还特别繁忙。这一职务有利于香港的女童,曾鲍笑薇一直干得非常认真投入。但是,这并没有使得她因此放弃家务。尽管后来家里请了佣人,但有一件事,她是不肯假他人之手的,即处理她和丈夫的伙食。她觉得,一个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健康问题,她是绝对的一丝不苟。

  A、曾太的求子路

  曾荫权曾表示:“妻子和两个儿子,是他的最爱。长子曾庆衍,已于英国UniversityofBristol医科毕业回港,任伊利沙伯医院实习医生;次子曾庆淳,二十二岁,于牛津PembrokeCollege修读工程科学。

  曾太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言行举止从来都是很低调的,因此不被公众所熟悉。她是那么爱静和打理园艺,甚至极少出席公开场合。

  谈到两个儿子,曾荫权禁不住一脸的自豪,且听他怎么说:“我最开心的,是他们都很好学,很规矩。”然后又补充说:“当然,如果谈去教堂,他们便不及我主动了。”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熟悉曾荫权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家都是虔诚的教徒。但原来曾太在结婚前还未与这个信仰结缘。婚后六年,曾氏夫妇虽然很希望有小孩子,但都未能如愿,甚至到放弃阶段,还计划到社会福利署领养一个小孩回家。

  直到有一天,曾太忽然对丈夫说:“如果我们能够有自己的孩子,我便一定去接受洗礼。”当时二人都没有认真看待这番话。怎料翌日曾太去检查身体时便发现自己有喜了。他们都无法解释究竟这是巧合还是上帝所行的奇迹,只有感恩和欣喜。曾太便时常去教堂参加慕道课程。今天,曾荫权两个儿子都念了大学,一个学医科、一个学工程。

  B、曾太为夫亲手打的花领结

  在曾太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传统女子的优良品德,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的衣食住行。在香港,曾荫权有“煲呔曾”之称,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场合,他系的都不是领带,而是花领结。

  曾荫权一次开玩笑地给自己偏爱花领结找了几个理由,他说:“一是领带比较长,而他的身材不够高,打长了,相比之下很不协调;如果打短了,自然地重新再打,很浪费时间。作为政府官员,常常会参加各种宴会,如果是打领带,站起来夹菜什么的,稍不留神,领带便可能拖到菜碗里,惹来不少笑话。领结就少了这些麻烦,打起来容易,形象感觉也好。

  据曾荫权介绍说,他家里有100多个领结,这些领结,全都是由太太精心为他挑选的。

  曾太不仅对丈夫体贴入微,就是对那些采访她的记者,也是平易近人。当她面对镜头的时候,她常常会很不自然,腼腆中带有端庄,显然,这是一个不爱张扬个性的女人。一位记者说,每年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候,记者们便会云集在他家门外,苦苦地等待。曾太知道这些记者很辛苦,到了快吃饭的时候,她会亲自出来,给他们送上一些曲奇饼以及汽水什么的。并且像大姐姐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叫他们找避荫的地方,别在太阳下曝晒……

  C、贤妻拔掉心中刺

  曾荫权1967年跨入政府大门,是少数没有大学学位的高级公务员之一,多年前接受《明报》访问时他坦言到:“心里总是有条刺,担心会影响前途,这种担心萦绕在我心里十多年了,就像一根刺扎在心上。”

  曾荫权自从投身公务员之列,仕途一片光明,屡受上司赏识,从而扶摇直上。有人说:“一个男人的前途是好是坏在于他找的女人是好是坏。”在曾荫权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一根拔之不掉的刺,就是不能与其他同僚一样,取得一纸大学证书。幸运地走进公务员行列,虽然曾荫权一心想把工作干好,但来自周围同行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各种压力应运而生。

  此时,他才意识到,在这个圈子里有一个大学证书对一个人升职、加薪等发展有多么重要。这是恰逢“崇尚文凭”的年代,高学历者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相反,低学历者似乎到了穷途末路,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打拼一条成功之路,真是何其难也!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上的不足,曾荫权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正是这种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努力,和不达目的誓不言败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鲍笑薇。

  曾荫权回忆说:“初到政府工作时,同事们总是互相询问,你是哪个大学?问到我,我只能说:‘我未读过大学。’别人自然反应:咦,很棒呀!没读大学都考得进来!”曾荫权回忆起昔日情况,毫不讳言当时身边多数同事都戴过“四方帽”,的确令自己觉得自卑,以后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学历。

  不过,曾荫权的自卑与遗憾,终能在他不断努力下,得到弥补。那时候,世界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首次招收香港政府高官入读一年制培训课程。曾荫权虽没有学士学位,却经上司推荐报读。初时,校方质疑他的入学资格,直至看过他的工作履历后,让他顺利入学。这一年正是1981年,绝对是曾荫权毕生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他生平追逐的大学梦终于变成现实,他开始踏入大学门槛,念学位课程。这一年,曾荫权获政府保送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也许是担心回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加倍努力进修,他说:“我很怕不及格,不敢有半点松懈。” 首次出国远渡海外,曾荫权十分兴奋。

  为了方便照顾丈夫,曾太和两个儿子一起赴美,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

  香港的公务员制度,延用的是英国式,公务员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一级是行政官,职务就是协助长官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相当于内地所说的办事员,或一些低级负责人。内地的公务员,如果获得上级的赏识,可以得到提升,从低级到高级。但香港的高级公务员,必须参加考试,这个级别,被称为政务官,也就是管理行政官的官员,已经属于真正的官员了,具有相当的权力。

  正因为政务官手中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在能力以及人品方面,均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这种考试,要比考我们现时普通的公务员难得多。

  尽管留学路途不易走,但支持他的挚爱――家人始终在他身边,正是由于太太鲍笑薇和两个可爱儿子支持,令曾荫权的海外求学经历没有遭遇孤独。

  妻子的爱没有白白付出,她得到的回报是曾荫权的爱护与关心,夫妇感情经年不变,而且日渐情深。他要出外进修,鲍笑薇始终紧紧相随,带着两个儿子一起赴美,照顾丈夫起居饮食,默默付予无限的支持和鼓励。

  当年一个小记者难得有机会听他诉说在哈佛进修的经验,他谈到:“在哈佛读书时十分痛苦,幸好有太太在身边才能捱过那段日子。”

  得到贤内助的关怀,曾荫权更能集中精神于学业方面,最后取得九科优的超卓成绩,成为哈佛的公共行政硕士,也是首位毕业于哈佛的政府高官。至于他那根自卑的刺,在妻儿陪读期间,在家庭的欢声笑语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根刺早已消失,早年回顾这件事时曾荫权亦有所感:“我觉得有剌也不是坏事,正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加倍努力,人家做六本档案,我做够七本。”

  毕业回港后,曾荫权被派往出任沙田政务专员,即当时的理民官,度过了他事业上最开心的日子。

  3.和睦幸福一家人

  曾荫权的事业和家庭是双丰收的。

  曾荫权与太太曾鲍笑薇育有两子。曾太太在儿子出世后辞去原来的秘书工作,专心做“全职”家庭主妇。每次当曾荫权在立法局宣读预算案时,曾太太除了到公众席上旁听外,还会刻意穿上和预算案封面颜色相近的衣服,默默为丈夫打气。

  除太太外,曾荫权最珍爱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时至今日,曾荫权的两名儿子业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学医,已经毕业,正在英国一家医院工作。幼子庆淳则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工程,也很好。妹妹则在律政署担任律师。

  曾荫权自有一套“教子理论”。他做成功父亲心得是:切忌打骂。

  零一年父亲节前夕,这位常忙得透不过气来的政务司司长,将繁重的工作放在一旁,与记者畅谈“教仔心得”。他说:“我不赞成打孩子,最重要是以身作则。”他认为教育子女之道,决非在于要儿子挨打,不主张采取强迫与勉强的手段:“打儿子不会有用,所以我与太太从不会这样做,只会偶尔轻力‘打手板’,或是不理睬他们一阵子,他们就会知道害怕。”

  被问到对父亲节的感受,这位成功的父亲坦言没甚麽特别感受,但能够令儿子们成为心地善良兼对社会有贡献的楝梁,已是他最大的安慰。

  曾庆廉坦言:“上一代有这么高的成就,鞭策着下一代更要庄敬自强,努力奋发,要以上一代为好榜样,就算下能超越他们,也要建立一些成就,向长辈交代。”

  “庆幸长辈对下一代的培育很严格,让我不至变成游手好闲,如今也有医生资格。”他说正努力考取心脏专科资格。

  曾家是传统中国家庭,外界都知曾荫权的父亲对子女很严格,影响到曾荫权和曾荫培教育下一代’也要求子女脚踏实地,选种时专业为首要考虑,故曾家大多是专业人士。

  在曾庆廉眼中,曾为本港高官的曾荫权,与家人相处时其实很幽默,并没有因为位高权重而变得难于亲近。他们大约每个月便相约饮茶,虔诚的伯父每次都会去完教堂再上酒楼:过时过节家人也会团聚,关系紧密。他说伯父平常与家人只谈家事,下谈公事。

  警务处处长曾荫培与儿子口径一致,回复记者书面提问时说,“非常恭喜”哥哥升任政务司长,以他对兄长的了解’曾荫权定必会全情投入新岗位,尽心尽力为香港人及整个公务员系统,做好新工作。

  “一哥”曾荫培之子曾庆廉医生现职伊利沙伯医院,一向极为低调,多番婉拒传媒访问,也不肯多谈曾荫权任政务司之事。早前透过电话与明报记者闲谈时说:“我们家族习惯低调,伯父一直不肯Connrm(证实)是否做政务司长,问他只笑笑口不答,传媒报道他说曾三次推辞不做政务司长,我还以为不是他。”虽不肯多说,但言谈间还是看得出他对伯父与父亲的成就充满敬佩及欣赏之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