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 第一章:朝廷照我去做官

第一章:朝廷照我去做官

  1.笨鸟飞得好辛苦

  如果说,笨也是一门专业的话,那么曾国藩就是这门专业的顶尖高手。

  有关曾国藩其人之笨,已是海内外共识。有一个传统老笑话,专门说曾国藩的笨。

  故事说,早在曾国藩苦读发愤之时,有一个小偷,趁夜潜入曾国藩家,躲在梁上,看下面的曾国藩背书,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行偷窃。可是不曾想,曾国藩拼命努力,就是背不下来,小偷在梁上等啊等啊,终于等得抓狂了,跳下来吼道:“你怎么这么笨呢?不就是一篇文章吗?我在梁上听得都记住了!”然后小偷呱唧呱唧把那篇文章背了一遍后,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一张呆若木鸡的脸。

  这个故事真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材料的。

  据曾国藩本人回忆:“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划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

  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曾国藩小时候,笨就一个字,笨到没脾气,我自打八岁时由父亲开蒙读书——他实际上是五岁开蒙读书,他真的好笨,笨到连这事都弄不明白的程度——我父亲对我讲课,我就是听不懂,害得那可怜的老头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走在路上会突然重复,睡在床上会突然重复,重复到了不能再重复的地步,唉,没办法,笨鸟就是这样可怜……

  可见,曾国藩之笨,是经由他本人权威性认定,并获得业界广大人士共同认证的结论。

  小偷夜讽曾国藩的故事,流传甚广,是一篇超级给力的心灵鸡汤,用以教导广大不务正业的熊孩子。意思是说,你看这个小偷,他比曾国藩更聪明,但人生的成就止于小偷,而笨蛋曾国藩却成了布衣圣人。倘小偷能发愤走正路,人生成就必然会大于曾国藩……诸如此类。

  但心灵鸡汤这东西,多是些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就拿故事中的小偷来说,他再聪明,也比不过曾国藩——而且,他越是聪明,输得就越惨——皆因曾国藩跟他玩的不是比聪明,而是比谁更笨!

  人生有些项目,比的是聪明,是临场的急智反应;而另外一些事,比的却是夯实基础,比的是稳扎稳打,比的是脚踏实地,比的是纯粹的笨功夫。曾国藩在前一项上比较吃亏,但在后一项上却是笨得实实在在,笨出了真情实意,笨到了世人不好意思跟他较劲的程度。

  没人笨得过他,所以他赢了。

  但细数曾国藩生平,早年的他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笨孩子,而是一个惹是生非、心理阴暗、挟仇记怨、睚眦必报的熊孩子。

  而且,终其一生,曾国藩也未能改变他的不良脾性。但由于他在笨的领域造诣较深,无人能出其右,这多少也算是人生的“蓝海战略”了。而在这世界上,比曾国藩坏的人无以计数,比他更笨的人却再也找不到,而人生事业比的是笨而非坏,最终让曾国藩荣耀胜出,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大笨圣。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曾国藩本人是绝不认同的。事实上,他至少有两次,曾想从清冷的圣坛上下来,寻欢逐艳,追猎美女——据曾国藩本人的日记透露,最合他老人家胃口的美女,是苏州小妹妹,苏州小妹妹皮肤白嫩,眼睛大而明亮,还有就是说话时吴侬软语,是圣人曾国藩最渴望的人生享受。奈何人在圣坛,身不由己,恢复了色相本身的曾夫子,惨遭他的家人、门人、学生的围殴,又被驱逐回了圣坛上——时代需要圣人,人民需要圣人,无论熊孩子曾国藩是何等不情不愿,只能眼含热泪蹲在圣坛上,看着坛下的美女往来,而无缘染指。

  曾国藩其人,从一介普普通通的熊孩子,通过笨的捷径误入圣人之坛,这是人类社会中一桩绝大的异事。正因为此,曾国藩其人其事,引发了世人的长期关注。

  人们渴望知道,曾国藩小时候是怎样一个祸害,是如何从熊孩子转型为笨孩子的,又是如何通过笨而成为天下无双的圣者的,这诸多事件之中,仿佛有点什么隐秘的联系,但细究起来,却又充满了疑问与困惑。

  而要解答这些困惑,我们就必须从曾国藩的熊孩子生涯开始。

  2.蟒蛇娃出世

  国藩虽笨,却有家承。这个家承就是撒谎摞屁不说实话。

  不太清楚曾家是怎么传染上撒谎的怪毛病的,但这个谎言却是板上钉钉、有据可查的:

  公生十月十一日亥时,时竟希公在堂,寿几七十矣。是夜梦有巨蟒盘旋空中,旋绕于宅之左右,已而入室庭,蹲踞良久。公惊而寤,闻曾孙生,适如梦时,大喜曰:“是家之祥。曾氏门闾行将大矣。”宅后旧有古树,为藤所缠,树已槁,而藤日益大且茂,矫若虬龙,树叶苍翠,垂荫一亩,亦世所罕见者。

  上面这段文字,一笔一画地写在《曾国藩编年大传》之中,文中的公,说的就是曾国藩。而寿几七十的竟希公,就是曾国藩爸爸的爷爷,也是曾国藩爷爷的爸爸——总之就是曾国藩的祖爷爷。

  文字的大致意思是说:蟒蛇娃,蟒蛇娃,空中盘旋来我家,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当咚咚当当,蟒蛇娃,叮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啦啦啦,蟒蛇娃,蟒蛇娃,本领大,本领大来本领大,你说你敢不害怕……诸如此类。

  曾国藩竟然是个蟒蛇娃,这太出人意料了。而且,曾氏年谱中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同样是经过曾氏家人权威鉴定的。

  诸如,曾国藩死后,其子曾纪泽悲伤之下,作《祭文正公文》,正式以文字的方式确认这一说法:“昔我高祖,夜梦神虬……怖骇未终,诞降吾父,卜云大吉,为王室辅。苍藤献瑞,重荫终亩,大逾十围,其占贵寿。”

  总之,曾国藩是个蟒蛇娃,这是史有定论的,不是你后人想否认就能否认得了的。而且,我们没证据表明曾国藩的祖爷爷没有做过这个梦,凭什么说曾家人满门都在撒谎呢?更何况,动画片中有葫芦娃,为何不能有蟒蛇娃?曾国藩的本事这么大,岂是寻常动物可比肩?为什么他不可以是蟒蛇娃?凭什么?

  这个……我们知道,蟒蛇这种动物,凶是凶,可怕是可怕,却吃了智商不给力的亏,根本就不是人类的对手。否则的话,为何地球上的生物竞争,最终是人类占领了地球,而蟒蛇的生存空间,却被挤压到了形同于无呢?

  总之,蟒蛇跟人类比拼,结果必然是被人类关进笼子里,做一盆热气腾腾的蛇羹端上桌。

  由此观之,曾国藩肯定不是蟒蛇娃——如果是的话,那他就惨了!蟒蛇娃是玩不过人类的。但实际上曾国藩在人类世界玩得超爽,这就有力地证明了曾国藩是蟒蛇娃的虚妄性。

  明明是虚妄之说,曾家人却信之不疑,甚至煞有介事地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因为蟒蛇的智力固然靠不住,但晚清时的国人认知,同样也靠不住。当时的中国人弄不大明白智商与体形的差异,见蟒蛇这东西身体如此之粗,就误以为其智商必然也是粗大无比,所以这曾国藩,颇以自己是蟒蛇娃而自豪,并处心积虑地向广大人民群众推介这一点。

  曾国藩的推介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附会,第二部分则是强烈的心理暗示。

  先说附会,曾国藩患有严重的蛇皮癣,睡觉爬起来,被窝里白花花的一片皮屑。和人下棋,一边思考一边搔头,哗哗的皮屑漫撒棋盘,对手被恶心到了无以复加,只好宣布认输,所以曾国藩痴迷于下棋。

  这个蛇皮癣,牢牢地把曾国藩和蟒蛇娃捆绑在了一起,从此他坚信自己不是正常人,而是一条蟒蛇转世。这个想法是如此瓷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导致曾国藩的自我认知越来越和人类拉开距离,而向蟒蛇类靠拢。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并影响到思维认知。一件事情未必有什么依据,但如果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件事——表现在曾国藩这里,就是一旦当他深信自己是条蟒蛇娃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次向正宗的蟒蛇靠拢。

  当然,曾国藩是个文化人,他不可能做出像蟒蛇一样穴居爬行的蠢举(也许他真的干过,发现没效果,又或是被穴中的其他蛇类驱逐了出来,就改弦易辙了也未可知)。曾国藩是文化人,玩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品位,但无论怎么个玩法,都是在处处向人暗示:我不是人,是蟒蛇娃,蟒蛇娃……

  这种暗示法,主要表现为曾国藩特爱吃鸡肉——蟒蛇爱吃鸡肉——偏又特别害怕鸡毛!

  蟒蛇特别爱吃鸡肉又害怕鸡毛,这个说法也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清才子袁枚的《随园随笔》,书中称:“焚鸡毛,修蛇巨虺闻气即死,蛟蜃之类亦畏此气。”——这个是不是科学,还需要逮条活蛇,弄堆鸡毛来烧烧看。但曾国藩时代的文士学人没什么科学精神,对这个说法信之不疑。

  为了证明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蟒蛇娃,曾国藩以袁枚的《随园随笔》为蓝本,脚踏实地地打造自己爱吃鸡肉怕鸡毛的风格。这种心理暗示久了,终于把曾国藩自己折磨成了一个不正常的异类。

  曾国藩的事功,是摆平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起义军。当时军务紧急,最艰难的就是军务书信往来,由于交战双方的地盘犬牙交错,送信成了最危险的工作,一旦信使落入敌军之手,有死无生那是必然的事。据记载,曾国藩的家书军务,信使凡死者超过千人之多。

  这是血染的书信,可是当这些书信送到曾国藩面前时,他却大喊大叫着跳起来向后躲,不敢拆启。

  为什么呢?

  因为凡是军令紧急的,都是鸡毛信,上面粘有鸡毛。而曾国藩最害怕鸡毛,这类书信坚决不敢拆。

  连书信都不敢拆,还怎么指挥打仗啊?

  好办,由幕僚代拆就是了。

  这种已经异化为表演型人格的自我暗示,越来越严重,终于发展到了严重影响曾国藩正常工作的程度——他已经不能见鸡毛了,见到就会发飙发疯、大呼小叫,精神状态明显偏离正常范围。

  幸好曾国藩已经是级别足够高的领导了,自有警卫员替他清除所过之地的鸡毛,但百密一疏,倘有遗漏总难免惹出一场乱子。

  比如说,同治十年时,六十一岁的曾国藩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上海阅军。阅兵台上一切齐备,偏偏就是不知谁在后面放了支鸡毛掸子,幸亏勤务兵——那时叫戈什哈——发现了,急忙将这支鸡毛掸子移藏,这才免了让曾国藩担惊受怕。

  如果说,年轻或年幼时的曾国藩,以蟒蛇娃自居,那时还是有意的自我心理暗示的话,那么,到了六十一岁之年,他对此已经是深信不疑,久成痼疾了。

  一句话,自打曾国藩出生之时,家人就有意识地向他灌输一种离奇的观念:

  他不是个正常人!

  是不是蟒蛇娃另当别论,总之他就是不正常。而曾国藩笨则笨矣,却不可救药地接受了家人的观念传导,从此以笨立身,成就不世之功——而这一切,同样也牢牢地锁定在他的熊孩子时代的往事之中。

  3.河南有个传说

  其实吧,曾国藩这个人,在他出生之后,很长时间以来并不存在。

  确切地说,他刚刚出生的时候,按家族谱系,到他这一辈是排“传”字,正式的名字叫曾传豫。而他的第一个弟弟,名叫曾传晋。

  由此我们可知,他出生时,家族对他全部的寄托,就是他能够在河南这个地界上,多多少少闯出点小名气——山西就不要去了,山西被家族划为他弟弟的领地,而且事先也没和河南人、山西人打过招呼。

  霸占河南山西两地,却不和当地人打声招呼,这个名字明显有点不妥。

  所以,曾国藩从未用过传豫这个名字——但也没想到国藩这个大气磅礴的称呼,只是暂时起了个乳名宽一,所以他是曾宽一同学,而非曾国藩。

  曾氏年谱称,这孩子生下来就比较奇异。

  怎么个奇异法呢?

  公幼小时状貌端重,自初生至三岁,庭户不闻啼泣声。母江太夫人勤操作,不恒顾复。每日依祖母王太夫人纺车之侧,花开鸟语,注目流眄,状若有所会悟。王太夫人尤奇之。

  这段文字,见之于清黎庶昌、王安定之《曾国藩编年大传》中,说得煞有介事,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厮就是个十足的笨孩子,脑子不够用,智商是硬伤,连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都不知道,所以三年没琢磨出哭的道理来。

  细说起来,曾氏虽是标准的农家,但到曾宽一出世的时候,其家已经正式转型为书香门第。首先,他父亲曾麟书,虽然在读书上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是当地有名的笨书生,但他娶了好妻子。

  曾麟书的妻子是当地书痴江良济之女。江良济这个人,没别的特点,也没别的追求,就是喜欢读书。其人嗜书到了失去理性的程度,茶不思饭不想,只要有书读,一切无所谓。他就是这样读书读到老,又读到死,不务农不做工,终老于乡村私塾先生的神圣岗位上。临终时抓住女婿曾麟书的手,喃喃地道:“读书,要读书,人生不读书,不如一头猪……”原话是:“吾人为学,苟能不以外物移其志,不以世不录用而迁其业,但优游渐渍,自能得乎?古人深造之义,吾知汝固能力学者,汝后嗣昌大有成,足以重吾道之光,勉乎哉!”

  曾宽一同学的姥爷,就是这样一个怪人,他视读书为人生目标,没有目的也不求之于应用,读书就是全部的目的了,有书读一切足矣。这种莫名其妙的人生态度,必然会对曾家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到了曾宽一同学身上,就是他打小视读书为正常事体,人生不读书,不如一头猪,读书若功利,不如去养鸡。而读书恰恰需要的是笨功夫,这可真是铆上了这孩子的胃口。

  五岁那年,曾麟书带儿子来到孔子神像前,让儿子跪下,认识一下孔老夫子,从此发蒙开始读书了。但曾麟书在读书上太过于缺少天分,就请了当地名师陈雁门做儿子的发蒙老师。

  陈雁门来到,问:“这娃叫啥名呀?”

  曾麟书答:“大号传豫,乳名宽一。”

  陈雁门:“曾传豫?河南是豫,这名字的意思是不是说……河南有一个传说?”

  曾麟书:“……大概是这样吧?我也总觉得这名字不太正常,要不咱们给孩子起个正常点的名字?”

  起个啥名字好呢?

  俩乡下老夫子蹲古书堆里,淘弄了良久,终于拍案而起,找到了,曾子城!古人云,子城风暖百花初,谁不读书不如猪……就它了!

  由是曾传豫告别河南人民,曾子城横空出世!

  但出世之后,麻烦就来了。这个麻烦首先表现在曾子城同学脑子比较迟钝,比正常人慢上三五圈不止。曾有一次,曾麟书带儿子曾子城、女儿国蕙外出,见到路边青草摇曳,曾麟书立即给儿子出了个上联:“狗尾草。”曾子城的妹妹立即接道:“凤冠花。”曾麟书急切地看着儿子,想等儿子来个更精彩的,可只见曾子城同学两眼迷瞪,一副呆样,只好摇头叹息道:“这个凤冠花对得好,虽然简易,却也工整。”

  再往前走,前面有一座桥,曾麟书再给儿子出上联:“观风桥。”这次妹妹国蕙没有答上来,曾子城同学更是毫无表情,让曾麟书好不失望。

  事情过了几天,曾麟书在家中,看到儿子从书架上拿起本《月旦评》,然后目视着他,缓声说道:“听月楼。”

  啥玩意儿?曾麟书听不明白,只是看儿子的眼神不对劲,心里好不害怕:“不要过来,你要过来,你想干什么?”

  “你出上联观风桥,我对下联听月楼呀。”曾子城同学解释说。

  “什么?你对的是几天前的一个对联?”当时曾麟书就抓狂了,“拜托儿子,咱们反应慢点没关系,能不能别慢到这种登峰造极的程度?你这神经反射的速度,怎么比蜗牛还要慢?”

  曾子城同学的思维特点就是这样,蜗牛般的缓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敏感,简单说来就是一根筋式的迟钝,这也将他的少年时代锁定在一个心理阴暗、睚眦必报的暗黑少年的定位上。

  4.传统必有道理

  曾子城这个人,生了张标准的坏人脸,三角眼似闭非闭,遇事不吭气,只在自己心里揣摩。这么一张脸,上电视演坏人都不需要化装——如果当时有电视的话——所以当地人对这个孩子,真的没什么好感,送给他一个江湖绰号:闭眼蛇!

  小小年纪,却享受到了乡人赠送江湖绰号的待遇,可知这曾子城绝不是盏省油的灯!

  九岁那一年,阴暗少年曾子城,跟随父亲赴桂花塘。那里有户有钱人,诚聘曾麟书为私塾先生,于是曾麟书就把儿子捎上了。可不知怎么回事,曾子城跟主人家的小朋友打起来了,打就打吧,孩子嘛,就是要在游戏中学习人际交往,通过打架掌握人与人的合适距离。但主人家可不这样想,听到儿子的惨叫声,主人冲出来替儿子主持公道,痛骂曾子城。曾子城的父亲曾麟书不敢保护儿子,不停地向主人家鞠躬赔罪,小小的曾子城在一边看着,正所谓阶级苦、民族恨,激发了他大脑中的强烈仇恨,于是他的智商迅速地向前推进——推进到了秘密斗争的阶段。

  散学后,曾子城偷偷把主人家的金鱼缸底部砸破,水流干了,可怜的鱼儿干死了。曾子城同学仰天长笑:“哈哈哈,谁让你家主人骂我来着?正所谓主家骂人,殃及缸鱼,活该算你倒霉!”

  可怜那条金鱼,没招谁没惹谁,沦为了阴暗少年曾子城的仇恨祭品,真是没处说理去。

  此后三年,曾子城同学的行为越发不堪,俨然已成当地一害。到了他十二岁那一年,神王庙事件终于爆发。

  神王不知何许神也,但此神不幸与曾子城同学结怨,从此无宁日矣。神王庙事件之初,是曾子城和小伙伴们戏耍,不小心把神王像弄翻了。

  想神王像这么个怪东西,多半是由泥塑而成,必然是沉重无比。曾子城同学竟然能将其弄翻,可知这玩耍的规模也比较宏大。此次事件,对于曾子城的心理影响是决定性的。要知道,他未来的人生对手是创建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曾子城是在十二岁这一年大闹神王庙,而洪秀全是在他三十二岁那一年,才突然想起应该砸座庙练练手。两相比较,洪秀全在砸庙这个专业上,明显落后曾子城二十年,玩的都是人家曾子城玩剩下的,可知洪秀全遇到曾子城,必然要吃瘪。

  把神像弄翻了,这在乡下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笨爹曾麟书如飞赶来,再三再四地向当地群众道歉,并出资替神王重塑金身,以息神王之怒。

  曾麟书狠狠地批评了儿子曾子城。然后曾麟书发现,儿子之所以弄翻神王像,是因为他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要想让儿子从弄翻神像的错误道路上迷途知返,就必须要切断儿子与小伙伴们的关系。

  于是,曾麟书每天带儿子去离家六里之远的一座古庵读书,早出晚归,这就彻底切断了儿子与小伙伴们的往来。

  对于孩子来说,不需要考虑赚钱谋生,全部的人生内容就是与小伙伴们的往来,因为神王庙事件而导致他与小伙伴们疏离,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尽毁。悲愤的曾子城思前想后,发现这全都要怪神王,于是来找神王的麻烦。

  据记载,每天当曾子城路过神王庙时,就会走进去,把被他当马骑的竹棍系上绳子,放在神王肩上,呵斥道:“我要去山里读书了,你好好地把我的马看着,如果我的马走了,哼,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可怜神王一介泥胎,在这个蟒蛇娃的威胁之下,只能是一声不敢吭。

  已经说过了,当时是民智未开的迷信时代,敢于拿神灵当对手,一较高低的,只有曾子城和洪秀全两个人。而洪秀全比曾子城晚了二十年才想起这茬——而且是在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的情况之下,这表明曾子城远比洪秀全更凶悍。

  眨眼工夫,神王庙事件过去七年,曾子城同学十九岁。这一年,背伞事件应时而发。

  说起这个背伞门,目前至少存在着两个不同版本。1989年第3期的《湖南地方志》所刊熊贤、蔡非一文《曾国藩的童年和就学之年》认为,背伞门的悲催老师,是衡阳唐氏学塾的汪觉庵汪老师。而《曾国藩家世》一书则一口咬定,背伞的悲催老师不是汪觉庵,而是曾子城的开蒙恩师陈雁门——甭管是哪个老师,反正有个老师要遭蟒蛇娃的黑手了。

  事情的起因,是十九岁的曾子城和弟弟曾传晋——后来改名叫曾国潢了——去书院读书,曾国潢虽然比哥哥年龄小九岁,但智商发育正常,聪明伶俐,有问必答。而曾子城同学的神经反射速度比正常人类慢上好几天,上课时只能一声不吭,望着老师发怔。老师提一个问题,要过几天他才会站起来回答。

  曾子城同学的反应如此迟钝,终于把老师的耐性消磨殆尽了。于是有一天,老师愤怒地发火说:“曾子城,你这个生成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这个外貌描述绝对贴切到位)!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

  完喽,可怜的老师,这句话他真不该说!

  曾子城同学反应虽然慢,但对于这种羞辱性的低评价,感受却是极端强烈。他默默无言地看着老师,心里说:“这话可是你亲口说出来的,过几年如果不让你给我背伞,我不是蟒蛇娃!”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这种事,如果没点强烈的刺激,是不会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冲击的。老师的劣评令曾子城怒不可遏,发誓报复。此后八年,他二十八岁那一年,在北京城第三次冲击会试成功,由凡鲤一跃而入龙门,高中进士,授业导师就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大奸臣穆彰阿。穆彰阿看了曾子城的名字,顿时笑了,曰:“这什么破名字,乡里乡气的,一看就是没见识的乡巴佬起的。过来过来,曾子城,你以后不要再叫曾子城了,这名字忒丢人!”

  曾子城恭敬地回答:“穆老师,我老早就不叫曾子城了,现在叫曾涤生。”

  “曾涤生?”穆彰阿大诧,“听起来好像是蛔虫的意思……为啥要叫这怪名?”

  当时的曾涤生同学回答:“穆老师,是这样,所谓涤者,涤也,就是涤其旧染之污,生者,生也,就是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个新名字,表示我要涤除旧习,焕然新生的意思。”

  穆彰阿冷笑道:“你有病啊?旧习好端端的,你涤除它干什么?以后再有旧习就留着,不许乱涤了。”

  曾子城恭敬地答道:“是,是……可是穆老师,那我以后叫啥子名呢?”

  大奸臣穆彰阿想了想,道:“嗯,你呀,我看就叫曾国藩吧,国藩国藩,国之藩城,这个名字表示你是专门保护旧习的。什么叫旧习?旧习就是传统,传统必有其道理依据,是你可以随便乱涤的吗?”

  “是,是,”曾国藩点头不迭,告别奸师出门来,顿时仰天长啸,“那乡下的私塾夫子,你竟然敢骂我是一脸戳牛屁股相,这次我有了大奸臣做靠山,回来报仇啦!”

  有分教,曾国藩误入权奸门,蟒蛇娃必报睚眦恨!此番他衣锦还乡,头一桩事,就是逼迫八年前批评过他的老师替他背伞。

  5.把女儿赔给曾国藩

  记载表明,回乡报仇的曾国藩,并不是如现在影视剧所表现的那样,手操家伙,率一众手下冲入老师家门,乒乒乓乓一顿狠砸。这样的场面虽然动作感极强、收视率极高,但犯了个智商太低的毛病,陷入了暴力主义的泥坑中,绝非如曾国藩这种阴沉型人物的首选。

  曾国藩报仇,走的是智力路线。或者说,性格阴沉的曾国藩,采用的是极阴的报复手段。

  他先准备好一把伞,带伞来到老师家门前,把伞放在老师家的神龛侧,然后进门与老师寒暄,接受老师的祝贺。聊了一会儿,曾国藩告辞走人,老师兴奋不已地送出门外,然后曾国藩停下来,说:“噢,老师,我把伞忘你家了。”老师一拍脑袋,说:“你等等……”老师转身回去,把曾国藩的伞拿出来,双手送还曾国藩,半开玩笑地说:“请曾大人接伞。”曾国藩却不接,只是满脸阴笑,看着老师:“老师,今天你终于给我背伞了。”

  啥玩意……老师先是茫然,想半晌终于醒过神来,差点没气死在当场。曾国藩,老师耳提面命,教你那么多东西你都没记住,就记住老师批评你的这句话了,这是什么破学生?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也是个大奸臣……

  总之,曾国藩的阴沉个性与人生际遇,都把他推向一条大奸臣之路,可是谁能料得到,阴差阳错的,他竟然在这条奸臣的不归路上一路狂奔,莫名其妙地冲到了圣坛上,岂非咄咄怪事?

  导致曾国藩偏离奸臣之道,误登圣者之坛的原因,有许多具体而微的小细节。比如说,在他十四岁那年——这时候他还叫曾子城——跟随父亲到长沙府参加童子试。有一天,遇到了他父亲曾麟书的好友、衡阳廪生欧阳凝祉。当时欧阳凝祉也不知哪根筋不对,要看看曾子城的文章,看了后觉得还行,忽然间突发奇想,收曾子城为学生,还承诺一定要替曾子城说个好媳妇!

  现在如果哪家男孩才十四岁就结交小女生,父母就会痛心疾首,斥之为早恋。但在曾子城的时代,中国社会还处在农耕状态,农耕社会没有早恋这一说,连吃奶的娃娃都有童养媳,曾子城这时已经十四岁,称得上是标准剩男了。

  于是欧阳凝祉就替弟子去找当地的名门闺秀,隆重推介剩男曾子城。但当地名门闻听曾子城之名,顿时大骇:“什么?你想让我女儿嫁曾子城那个闭眼蛇?那个蟒蛇娃?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我家女儿还是嫁给人类比较妥当……”居然是避之唯恐不及。

  这下子欧阳凝祉傻眼了,在老朋友面前说了大话,却办不成事,这可怎么办呢?闷闷不乐地回到家,正看到自己九岁的女儿,趴在曾子城同学身边写写画画。当时欧阳凝祉一琢磨,嗯,我女儿虽然脑子笨笨的,没什么灵气,可说起来也能写能画,多少沾点才女的边,如果把我女儿赔给老曾家,谅老曾家也说不出什么来。

  就这样,欧阳凝祉一念之差,最终是阴差阳错、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曾子城同学。

  就这样,曾子城同学成功脱光——脱离了光棍行列,成为一名懵懂的小丈夫了。

  此后又两年,曾子城同学十六岁,再赴长沙府应试。这次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考了个第七名。

  但这个名次让曾子城勃然大怒。他虽然脑子反应超级之慢,但对自己的呆文章却自视甚高。但实际上,他的文章真的是一般般,成年后的他颇有自知之明,不太敢沾文章这活,但因为他彻底消灭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获得朝廷感激涕零的褒奖,被誉为一代理学大家,但他在理学上并没有丝毫成就,勉强算是个没有理学著作的理学家。

  但当时的曾子城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的文章非常棒,无人可比,而考官居然只给他打个第七名,这是对蟒蛇娃的极大侮辱。

  受侮辱了,那就不客气地展开报复,这是曾子城同学鲜明的做人风格。于是曾子城专门给考官买了副老花镜,送了过去。考官收到这礼物,感觉很不对劲,这似乎是在骂自己有眼无珠,不识好文章,可曾子城同学惯用阴招,这种感觉纯粹是考官个人的心理感受,人家曾子城可是连一句不恭敬的话也没说过。

  眨眼工夫又是六年过去了,曾子城二十二岁。这是他一生中到死都无法忘记的一年,这一年他遭受了奇耻大辱,却连报复的胆子都没有。

  是谁,竟然让曾子城这种无法无天的蟒蛇娃都不敢吭声?

  是曾子城自己的年龄!

  他已经长大成人,再不像以前那样冲动而不计后果了。

  6.洞房独坐读史书

  二十二岁那一年,曾子城的笨爹曾麟书老先生,还在不屈不挠地继续参加府试。这可怜的老家伙,他出生在书香之家,早已接受了读书是人生必然之事,偏偏他老人家没什么天分,这儿子都二十二岁了,他仍然是个发奋落榜的自考生,继续奔波在赶考的路上。

  这一次考府试,他带了大儿子曾子城一块考。可最终的结果,让这爷俩哭也不是,笑也不妥,说不出来的别扭,说不出来的不自在。

  考试结果,笨爹曾麟书一举夺得府试第一名,这对曾家来说是大喜之事。

  可还没等曾麟书欢天喜地,里边却又扔出一张试卷,一个姓廖的学官满脸怒气冲了出来:“哪个叫曾子城?出来!你个浑蛋东西,会写文章吗?文章也不会写你跑进来撒什么欢?这里是考场,不是野猪林!”

  曾子城文理不通,发充佾生!

  后面这个佾生,是指当时文庙举行祭祀活动时担任服务生的小角色,服务生倒没什么关系,问题是当时考试制度极苛,被列为劣等的考生,照例是以挂牌通告的方式加以羞辱。曾子城同学以其文理不通,大名就被学台悬牌,让这个蟒蛇娃沦为了世人讥讽的笑柄。

  笨爹勇夺第一名,儿子却被悬牌羞辱,这可给曾家人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这事,家里是应该庆贺呢?还是应该庆贺呢?还是应该热烈庆贺呢?

  这起诡异事件,也导致了那名姓廖的官员成功地逃脱了蟒蛇娃曾子城的阴险报复——遇到这种事,曾子城真的没心思报复别人了,快想想自己是怎么弄到这种丢人现眼的份上的?

  这次羞辱对曾子城伤害极大,时隔三十五年,五十七岁的曾国藩剿捻失利,自请辞职,并写信给弟弟曾老九曾国荃说:“老弟呀,你哥哥我真可怜啊,这辈子吃了不知多少亏,第一次就是二十二岁那年,被学台悬牌羞辱,说你哥文理不通——‘余生平吃数大堑……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不通’。”

  可问题是,曾子城脑子是慢人一拍或多拍,可是他在学习上占尽了脑子慢的便宜,比别人更能够用功,怎么会落得个文理不通的评价呢?

  会不会是考官弄岔了?

  要不,明年咱们再试试?

  实际上,到了学台悬牌之时,曾子城已经连续六次冲击府试了,而他的笨爹曾麟书,参加府试的次数已经没法细数了。笨爹曾麟书考了整整一辈子,如果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在儿子身上,那曾家人可真没咒念了。

  没咒念也没办法,次年,曾子城二十三岁,硬着头皮重返长沙,去进行他的第七次府试冲击。

  嘿!这一次,曾子城竟然闯关成功,顺利过关,一举拿下府试,跟他亲爱的笨爹同入县学,从此父子改同学啦!

  虽然曾子城闯关成功,但他并不是第一名。而七次连闯,六次失败的惨痛,却从此牢牢地蛰伏在他的心里,让他终生难以摆脱。日后他深情地回忆道:“我这一辈子,科举是非常顺利的,就是这个开端,这个府试,竟然连考了七次,而且最后的结果还不是第一名,这让我老曾丢老脸了,夜里回想起来,犹如钉芒在背,坐卧不安呀!”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府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曾子城总算对得起等他整整九年的老婆了。于是这一年,欧阳凝祉把女儿送了过来,让他们小夫妻大婚,而后曾家人亢奋不已,枕戈待旦,为曾子城冲击京试做准备。

  次年,曾子城顺利拿下中试——这大概相当于高考资格通过,然后去找他的堂叔曾大启借银子。

  不好意思,曾麟书全家一门心思闭门读书,不事治产,连曾子城的赶考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麻烦曾大启了。

  曾大启慨然允诺,借给曾子城二十两银子,二十五岁的曾子城顺利抵达京师,进入考场,并迅速地落榜了。

  第二年,皇太后六十大寿,例加一次科举考试,于是曾子城二度冲击,并再次成功落榜。

  当时朝廷是三年一次大考,这次落榜,再考就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曾子城也不在京中恋战,而是走清江,下扬州,绕金陵,溯长江西上,狠狠地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抵达睢宁,发现书摊上有部二十三史,于是向同乡借了百金,还不够买书,又把衣服也给卖了,捧着这套二十三史,兴冲冲回家了。

  看到儿子落榜归来,却买了这么昂贵的一套书,不能吃又不能穿,扔灶里生火却又不够用,当时笨爹曾麟书轻微叹息一声,说:“乖啦,我的好儿子,你为了买这套书,让家里欠下一屁股的债。你爹我呢,尽量想办法还人家钱。可有一样,如果你能把这套书圈点一遍,就算对得起你爹辛苦还债了。”

  曾子城说:“安啦老头,一言为定,你还债,我读书,咱们开始吧……”

  曾子城的一根筋精神展现了出来,此后整整一年,他基本上没出屋门,就坐在桌前读这套二十三史。

  这世上带给人最大智慧的,莫过于历史!读史让人明智,让人洞悉人性。因为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演绎的是人性的规律。倘能够洞悉人性之律,自然也就跨过了智慧的门槛。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明白,但又有谁能耐得住寂寞,在洞房里枯坐一年而读尽古来史书呢?

  即使是现在,也没几个人肯干这笨事。

  但曾子城肯。

  因为他笨!

  他笨到了找不到个不读书的借口——而聪明人有着无数不读书的借口。但当曾子城读过这套二十三史之后,他已经完成了从笨蛋到智者的逆袭。除非有谁也像他这样下一番笨功夫,否则,在智慧领域就无法与曾国藩相比。

  他仍然是那么的笨,却已经拥有了智慧。

  二十八岁那年,曾子城再赴京师。但由于他这两年只是一味读书,他的笨爹曾麟书也是只读书不做事,此时的曾家已经是家徒四壁。幸好亲戚们凑了三千吊钱给他当路费,他一路上节省着用,到了京师只剩下三吊钱了。

  这一年,他金榜题名,成了主考官穆彰阿的记名弟子,并改名曾国藩。

  本来他是没资格进翰林院的,但御史劳崇光——他也是湖南人,就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替曾国藩主持公道,要求当时的道光皇帝给点面子,把曾国藩的名次往前挪一挪。道光帝从谏如流,把曾国藩的名次往前一挪,于是曾国藩就混入了翰林院庶吉士之列。

  这个庶吉士,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读研,就是在翰林院深造,深造三年,而后还有一轮大考。考得最差劲的,就可以外放做个县官之类。考得好的,那就有可能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中国读书人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曾国藩身上竟尔成真。

  人生得志,曾国藩的蟒蛇娃习性,终于肆无忌惮地显露了出来。

  他开始欺压良善。

  7.操蛋的时运

  如果说,清道咸之年,真的有个人适合做圣人的话,那绝对不是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的长相就是个标准的坏人,阴沉沉的三角眼,看人时皮笑肉不笑。而且他的品德也大有问题,在京师拜的老师又是举世闻名的大奸臣穆彰阿。再历数他的所行所为,可证他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会成为一个大奸臣。成为圣人的理由却一个也找不到。可最终,阴差阳错地,他竟然登上了圣者之坛,月白风清之夜,曾老汉回顾自己的一生,那是何等凄凉啊!

  时也,运也。

  造化弄人!

  人生啊,就是如此操蛋!

  至少,在曾国藩被点了翰林之后,他是冲着成为一个大坏蛋的不归路发足狂奔的。但导致他途中跑岔了道,误入圣人之坛,这事却是因为他太笨。

  推究起来,曾国藩之所以笨,脑子比正常人慢上一拍或数拍,那是因为他的大脑发育出现了障碍,初期的世界观迟迟无法形成。而别人却是早早就形成了对这世界的基本认知,有主见,有主心骨,也知道如何讨取成年人欢心。而曾国藩由于发育迟误,世界观未成形,导致他由笨而傻,无论成年人怎么忽悠他,他老兄都信之不疑。

  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读书吧,孩子,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钞票哗哗嘀。乖啦,快来读……”听了这话,世界观已经形成的孩子冷笑,骗哪个呢?身边这些老书呆子,无一不是穷得连短裤都没得穿,哪来的什么美女钞票?信了你才怪!

  可把这话说给蠢笨孩子曾国藩听,因为他世界观没有形成,对周边事物缺乏最起码的观察能力,根本意识不到身边都是些因为读书而沦落社会底层的穷酸书呆子。所以他会听了就信,哇,读书有美女?有钞票?那别拦着我,快让我读书,我读读读读读……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读书拼的就是这股子狠劲,只有笨人才会狠到这份上,聪明人目迷五色,断不会跟曾国藩比笨。结果就是,聪明人拒绝人生的苦工,结果人生事业统归于零,最终还得扛着锄头下地种田,只能是汗流浃背,满脸绝望地骂老天:“老天,你怎么这么不公道呀?我这么聪明,却落到这份上,这还有没有天理啦?”而笨人曾国藩却占了一根筋的便宜,长驱直入径扑京师,点了翰林开始为所欲为。如此这般的人生,细想起来真是让人无语凝噎。

  曾国藩奔着坏人的康庄大道发足狂奔,却误入圣者之坛,细说起来还是因为他太笨——这厮最大的生理特点,就是逮什么信什么,须知北京城中,皇城内外,是精明的骗子扎堆的所在。不计其数的骗子手把书本思美女,口称道德装圣贤,见人就忽悠:“嗟,来读书,来修身,书中美女情意深,人不读书打光棍,吊丝孤独是终身……”聪明人遇到这伙骗子,无不绕路而行,只有笨人曾国藩,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拼老命地读呀读呀,终于登上了圣人之坛,然后仰天长啸,开始撒欢找美女,却惊讶地发现,圣人是没得美女的,世人也绝不允许美女靠近圣人的身边,这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悲哀。

  所以这曾国藩,甫入京师之初,就继续享受他人在骗局中的人生。这主要表现在他被点了翰林的次年,终于开始记日记。

  说到记日记,我们知道,世上的人摩肩接踵,但肯记日记的人却比大熊猫还要稀少。这表明记日记也绝非一种正常行为,而曾国藩之所以肯干这怪事,还是因为京师的学究们撺掇所致。

  总之,人家说什么,他老兄就信什么,让你真的拿他没办法。

  曾国藩的日记开篇就记载了他几桩欺压良善的无耻之举,彻底地暴露了他蟒蛇娃的真面目。

  四月初十,衡阳松陂的曾家祠堂盛情邀请曾国藩扫墓。曾国藩大怒,把他这些远房亲戚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扫墓?扫你个头!给我钱了没有?钱都没有就让我扫墓,你拿我这个翰林当什么啦……”松陂曾氏祠堂未送贺仪,推说待八月再送,曾国藩怪他们“情理不顺”,大怒,“余盛气折人,祠内人甚愧畏”。

  给自己家祖宗扫个墓,居然还伸手要钱,不给钱就破口大骂,这就是当时的曾国藩。老实说,当时这位二十九岁的蟒蛇娃,真不知道羞耻二字是怎么写的。

  扫墓门之后,接着是挂匾门爆发。

  五月十七日,耒阳石湾,有个曾国藩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他也姓曾,这就算是搭上边了,这位曾远亲在一家客栈里因为挂牌匾的事,和店主发生了肢体冲突。地方官懒得掺和,曾远亲就向曾国藩哭诉。曾国藩闻言大怒,立即给耒阳县令宋凤翔写了封信,勒令宋县令迷途知返,立即惩治敢让曾家远亲不爽的店主,否则这事没完。

  当时宋县令收到这封信,鼻子差点没气歪,心说这谁呀?啥玩意儿叫曾国藩呀?蟒蛇娃?你有本事在地下钻个洞试试……扔掉这封破信,不予理会。

  可是善良的宋县令又如何料得到,这个曾国藩虽是蟒蛇娃,却是属牛皮糖的,脑子里就一根筋,一旦被他缠上,真是没完没了。曾国藩的谴责书信雪片般飞向耒阳县,宋县令慌了手脚:“这个曾国藩真的一根筋呀,惹上他,那可谓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在曾国藩的一根筋攻势之下,县令宋凤翔举手投降,宣布认输,不得不判曾远亲胜诉。

  挂匾门而后,又是械佃门。此次事件为曾国藩的低劣人品作了一个完美的标注。

  时有财主朱良二,雇了几个佃户,双方合作是有文书契约的。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文书契约也就是那么个意思,都没有太认真——结果,等到佃户退租的时候,这事成了大问题,朱良二和佃户们在契约上产生了纠纷。

  有纠纷怎么办呢?咦,这不是那谁,曾国藩点了翰林吗?人家是读书人,读书人最明理,这事找曾国藩裁决。

  猜猜曾国藩是怎么裁决的?

  他将不服他裁决的佃户,带到永丰分司处法禁——他竟然把人家给抓起来了!

  袒护土豪,囚禁佃户,这证明了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曾国藩这厮,打一生下来,就和劳动人民保持了距离。

  三十岁那年,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曾国藩考场上轻松过关,授翰林院检讨。又三年,曾国藩三十三岁,因考试成绩优秀,以翰林院侍讲升用——眨眼工夫,这厮已经从学生升格为讲师了。

  这一年,曾国藩奉命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狂捞贿银一千两。

  然后曾国藩心平气爽,写日记曰:“望中条山,苍然如画,独立亭上,看落日西下,红霞半天,快甚。”

  这篇日记的意思是说:我还想再活五百年,做个邪恶的大贪官,扛着书本满街窜,见到学生就收钱,遇到美女抛媚眼……但他这个真诚善良的愿望,在他的一根筋秉性及超级蠢笨的大脑面前,势必要碰个头破血流。说过了,在北京城中,他注定是那个被骗的人,不到被骗到圣坛上,这事不算完!

  8.修身要讲行为艺术

  四川捞银之行,曾国藩还遇到了一桩怪事。

  他在途中因不堪劳累,病倒了,连续多日水米未进,坐在轿子里上下颠簸,苦不堪言。同行者,除了湖南老乡劳崇光照料之外,其他同僚都假装看不见。曾国藩的病情却是一发不可收,竟然严重到了脸皮打皱,耳聋眼花,整个人陷入半昏半醒的状态中——“皮皱面有洼,耳聋气愈下,惨淡过潼关,沉昏渡清灞”。

  但等他半死不活地到了西安,陕西巡抚李星沅却拿他当宝,关怀备至,百般慰藉——没别的理由,李星沅也是湖南人。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此前曾国藩还曾病困北京城,差点死掉,也是由湖南老乡欧阳小岑,外加一个安徽人吴廷栋,把他从鬼门关强拖了回来。从此曾国藩视自己为湖南的代言人,终生不负湖南父老——由于安徽人吴廷栋的照料,导致他对安徽人高看一眼,并直接促成了安徽人李鸿章的崛起。

  官场之上,湖南老乡对曾国藩无不关怀备至,巴望着这个蟒蛇娃能有点出息,将来自己在朝中有个依靠,在乡中也有颜面。这种关怀让曾国藩很是感动,所以他发狠咬牙用力,让自己表现得像个有为青年,以便进入升职快车道。

  如何表现得像个有为青年呢?

  容易,北京的官场之上,为渴望晋升的青年学子们,早就准备下了标准范本:

  治学,修身,养性,平天下!

  首先是治学,治什么学呢?

  理学!

  清代的学术正统仍然是承袭宋明理学。而曾国藩因为平灭太平天国洪秀全,保住了大清江山,朝廷对他极是感怀,日后曾国藩身死,朝廷迫不及待地追封他为一代理学大师,而丝毫也不理会他在理学上压根没什么像样的成就——清同治帝评价曾国藩,“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正直律躬,心清盟水”,“学茂儒宗”,“勋高柱石”。

  其中“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和“学茂儒宗”,“勋高柱石”,更是将曾国藩牢牢地锁定在一代圣学大师的地位,而且当时是没人敢跟这事抬杠的,你敢说曾国藩不是大师?不是大师人家怎么能灭了洪秀全?你是大师怎么屁本事也没有?

  而且朝廷追封曾国藩为理学大师,也不是一点依据也没有。事实上,早在曾国藩获得赴四川捞贿银的机会之前,他老兄就曾在北京城中煞有介事地治学修身,还向多名理学宗师求教过。

  曾国藩求教的第一个理学宗师,姓唐,叫唐鉴,字镜海,湖南人氏。这老唐在历史上是压根没什么出息的,但由于曾国藩大红大紫,由是镜海先生唐鉴遂以曾国藩导师之名出没于历史之中——凡是研究曾国藩的书籍,非提老唐的名字不可。不仅要提名字,显摆自己是有学问的史学家,还要瞎扯一番唐氏的理学究竟及对曾国藩的影响。

  有关唐氏的理学……但实际上,唐氏的理学,真的不重要。至少只靠这玩意儿,是没办法摆平盘踞在天京城中的洪秀全那伙凶神恶煞的。曾国藩之所以真诚地向唐老乡求教,不过是摆一个姿态,亮给京师官场诸人看——你们快看,我曾国藩悉心学习理学耶,我这么谦虚、这么好学,算得上有为青年了吧?可不可以……嗯,诸位,可不可以给咱一个像样的官做,多捞点钱呢?

  说曾国藩心思根本不在治学上,并非毫无依据。事实上,他在北京城和第二位重量级的理学大师展开了迷魂阵大战,点点滴滴,无不透着恶作剧的成分。

  这第二位大师,史上赫赫有名,他便是蒙古大学者乌齐格里氏。

  乌齐格里氏是姓,大师留在历史上的显赫名字,叫倭仁。

  他是咸同年间——包括道咸年间——最具声望的理学大师,官拜大学士。到得同治八年正月十六,五十九岁的曾国藩,因其摆平了太平天国的不世功业,被朝廷请去吃蒙餐。当时的座位摆放,曾国藩是汉臣中第一位,而理学大师倭仁是满臣中第一名,两人脸对脸地紧挨同治皇帝就座。

  曾国藩摆平太平天国,如此功业,只堪堪争得个与倭仁脸对脸,可见倭仁这厮的分量——当然,因为曾国藩年轻时向倭仁求教过,所以倭仁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曾国藩的导师,如今学生干出了名堂,至少一半的功劳要划到老师的盘子里,这也无可厚非。老师不占学生的便宜,还能占谁的?

  倭仁能博得一代理学宗师的名头,那是因为他绝顶聪明。须知治学修身这事,是密室里的水磨工夫。读上本《朱子集注》,至少八个月出不了门——你连门都不出,谁又晓得你是哪头蒜?半年八个月你从小黑屋里钻出来,说自己读朱子了,谁信你呀?

  如何能把这种私室中的治学修身,转化成为大庭广众之下的行为艺术,这需要绝顶的智慧。北京城中衮衮衣冠,混饭吃的酒囊饭袋居多,没人能够化解这天大的难题。

  但倭仁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很简单,他每天写修身日记,并公示于众。

  有日记为证,而且每天都在更新,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被倭大哥打败了,不得不承认他才是真材实料。由是理学大师的名号,就被倭仁轻易夺走。

  倭仁的花招,马上被一根筋的曾国藩识破了——曾国藩能够识破倭仁,就是因为他一根筋。别人一旦发现治学修身与公开化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明智地放弃了,转向花街柳巷享受人生。而曾国藩却因为一根筋,明明此题无解却无日无夜地瞎琢磨,正琢磨着,突然发现倭仁正公示他的日记,当时曾国藩就醒过神来了,哇,这招绝,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于是曾国藩有样学样,立即将倭仁的绝活学过来,和倭老师于北京城中展开了治学修身大赛。

  9.比的就是极端

  话说理学这东西,原本是儒家文化在北宋时代盛开的智慧之花,是货真价实的思想。其所研究的领域有两个,一个是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另一个是心性论,意即人性的来源与心、性、情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领域听起来玄虚,却是每个人能否活得明白的关键。所以真正的理学家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推研而后,莫不得出求诸外不如求诸己的结论。

  简言之,理学就是让人回归内心,克制内心的不洁冲动,砥砺刻苦,孜孜以求,最终走向智慧的彼岸。

  理学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一标准,原本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追求智慧与思想的约束。但一旦理学大兴,诸多骗子混子就会蜂拥而入,这些家伙挤入理学之门,只为骗点名气和银子,才不想为了智慧而饿死自己。所以这伙人眼珠一转,心说要不咱们这么着,咱们就别饿自己了,干脆饿死广大劳动妇女好了……

  就这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对知识分子的个人品德要求,变成了压制广大妇女的道德枷锁,害得理学至今臭不可闻。

  相比于混迹于理学之门,并最终毁坏理学的骗子和混子们,日本人就比较傻——南宋灭亡,大批的理学专家乘船逃往日本,也将理学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可没想到把理学套到女性脖子上,相反,日本人把理学与本土的思想融合,最终产生了强悍的武士道!早年日本武士道第一人,奉的是文天祥、陆秀夫等理学名家。直到后来,日本本土文化渐渐丰盈,才咬断中土文化的脐带,将武士道奉的灵位全改成岛土武士。

  总之,认认真真地研究,理学是博大精深的智慧思想;不认真地胡来,理学就是坑爹坑娘的万丈深渊。

  以曾国藩或是倭仁的智慧,如果真的一根筋拧到底,下狠功夫苦研理学,也不可能没成就——但时代变了,人生的需求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旧时的理论学说已经不再适用。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倭仁,对此心里都如明镜,但问题是,时代虽然在变,社会需求在变,但腐儒的顽固脑壳宛如万年花岗岩,坚决不肯变,仍然死抱着理学不撒手。

  聪明者如倭仁,要把书斋里的理学研究弄成行为艺术,让世人皆知。所以他发明了日记学习法。而虽然一根筋却已经从二十三史中获取了智慧的曾国藩,并不想把自己浸泡在理学这盆陈年馊水中,却又想赢取官场上的赞誉,那他应该怎么办呢?

  曾国藩的法子是学着倭仁写修身日记,假称找倭仁指导,借此和倭老师拉上关系,捎带脚的,也打响了他是一个有为青年的品牌。

  理学家胡来乱搞,曾国藩恶斗倭仁,这桩事发生在曾国藩三十二岁那一年。此前,他已经象征性地和唐鉴唐镜海过了几招,感觉差不多了,就来挑衅倭导师。

  于是曾国藩的日记上,出现了这样的记载:

  十月初一日,拜倭艮峰前辈,先生言“研几”工夫最要紧。

  十月初三日,岱云来,久谈,彼此相劝以善。

  十月初四日,归,吴竹如来,长谈,彼此考验身心。

  十月初七日,力惩简慢之咎。

  十月初九日,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

  十月初十日,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

  ……

  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在十月初一正式与倭仁交手,这个特定的日子,表明了他在暗中执行一个很严谨的计划。而倭仁对于找上门来的曾国藩也是大喜过望。能有机会忽悠忽悠年轻人,这好事上哪儿去找?万一这年轻人日后有点出息,单凭自己曾经忽悠过他,就足以傲视士林。

  正如我们所知,倭仁忽悠了一辈子,单只是在忽悠曾国藩这项投资上,就赚得盆满钵满。朝廷硬把跟理学不贴边的曾国藩贴上理学大师的标签,也是为了把曾国藩的事功往倭仁的盘子里划拉,通过高抬倭仁而压制汉臣。

  从此倭仁与曾国藩龙虎京师,开始你诳我诈。这俩家伙,倭仁所谓的学问纯粹是空对空,一点也不实用。而曾国藩压根不信这一套——信了,他就不会首次出手,就狂捞一千两银子的贿赂了!倭仁弄他那套怪东西,是忽悠朝廷骗食吃,曾国藩也是同样的目的,两人心知肚明,却又煞有介事,这导致了曾国藩的日记变得诡异离奇、不可思议。

  比如曾国藩十月初十的记载,竟然把个虚无缥缈的梦也当正事反省了起来。这是因为他连续九天记日记反省,记到第十天就有些发飙了,所以故意给倭仁出难题,存心窝囊倭仁。

  再以后,曾国藩的日记越发让人发噱:

  十月十一日,以己之能病人,浅露极矣!

  十月二十一日,岱云每日工夫甚多而严,可谓惜分阴者,予则玩泄不振。

  十一月初十日,忽思构一巨篇以震炫举世之耳目,盗贼心术,可丑。

  十一月十二日,总由早晨精神散漫,不能读《易》,遂生出种种毛病来。

  十一月十六日,余有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戒房闼不敬。

  十一月二十六日,接到艮峰前辈见示日课册,并为我批册,读之悚然汗下。

  ……

  现在,曾国藩越搞越离谱,把和老婆私房里的房闼不敬都写进来了,存心逗倭老师开心。倭仁能怎么办?只能翘起胡子,狠狠地严格要求学生。

  于是曾国藩再出阴招:

  十一月二十七日,欲另换一个人,怕人说我假道学。

  十二月初九日,夜深归。违夜不出门之戒,都是空言欺人。归,读史十叶。

  十二月十六日,谈次,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至此,曾国藩以恶搞收关,反思自己听到美女就动心,真禽兽矣。这一年就过去了,从十月初一开始,到十二月底结束,此后曾国藩不再写这种怪日记,而倭仁倭艮峰也不再来检查曾国藩的作业。

  双方心知肚明,互有默契,从十月到十二月,恰好三个月的时间。曾国藩已经通过了有为青年的资格测试,而倭仁也已经完成了投资,就看日后是不是有收获的运气了。

  10.如何方能官运亨通

  曾国藩在倭仁处通过了有为青年的资格测试之后,他的奸师穆彰阿就可以替他在朝中铺垫前程了。

  说起来这位穆奸师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他越看一根筋的曾国藩越是顺眼,对曾国藩比对自己儿子还要好。有事没事,他就跑道光皇帝座前伸手,替曾国藩要官。短短七年时间里,曾国藩可谓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从微末的小小七品,迅速跃升至二品大员。曾国藩之官运亨通,完全背离了常规,堪称超常规跳升式晋升。

  对这位穆奸师,曾国藩是终生感激不尽。到了他五十九岁那一年,重返京师,参加朝廷蒙筵大餐,坐在轿子里时,他随手翻看的,就是《彰阿年谱》,还专诚去往穆彰阿的老宅子探望他的家人,不胜盛衰今昔之感。

  在奸臣老恩师的庇护之下,曾国藩七年七升官,一人霸七职。其轨迹如下:

  三十三岁,曾国藩赴四川监考,捞纹银一千两,受到了朝廷嘉奖,充文渊阁校理。

  次年三十四岁,曾国藩没逮到机会收贿,朝廷升其为翰林院教习庶吉士,以慰藉他那颗受伤的心。

  同年三十四岁,升翰林院侍读。这是第三次升官。

  三十五岁,穆彰阿卖力,曾国藩第四次升官,是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同年第五次升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

  三十七岁,他第六次升官,而且是破格提拔,从四品直跳到二品,官拜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三十九岁,曾国藩第七次升官,迁为礼部右侍郎。

  他的官升得有点太快,不仅别人目瞪口呆,连曾国藩自己都感到害怕。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称:“迁擢不次,惶悚实深……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但是他的官运远未终止,穆彰阿老师还在卖力。可他已经升到二品了,最糟糕的是,官升得如此之快,唯一的工作业绩就是个四川收取贿赂一千两,这官职与业绩严重不对等,再接下来怎么升啊?

  怎么升?这个问题难不倒穆老师。穆老师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再升是有点说不过去了,要不咱们……那什么,干脆搞几个平级兼职吧,把所有的官位全都霸住,让别人无官可升。

  三十九岁,曾国藩第七次升官的当年,开始平行兼职,是年兼署兵部右侍郎。

  四十岁,兼署工部左侍郎,然后又兼了兵部左侍郎,这一次兵部左、右侍郎,全归曾国藩一个人了。

  四十一岁,发现刑部左侍郎闲置,拿过来兼着。

  四十二岁,咦,吏部还有个左侍郎也没人,赶紧占上。

  官升得快,倒也罢了,单说这个霸占各部空闲官职之事,堪称令人发指了。要知道,偌大一个朝廷,不过就是个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以及一个户部。曾国藩搞到最后,除了户部没能插进手之外,其余五个部门的领导,统统是他老兄。

  这时候如果有谁去朝廷办事,走进礼部找曾国藩签字,走进吏部是曾国藩签字,走进刑部、工部和兵部,看到的还是曾国藩。这来办事的群众,非得吓疯了不可,以为曾国藩这厮攻占了朝廷。

  更为诡异的是,到曾国藩霸占刑部和吏部的时候,道光皇帝已经死了,咸丰皇帝登基。而曾国藩的靠山穆彰阿也已经被逐出朝廷,革职了。

  穆彰阿之革职,起因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赶在咸丰登基的节骨眼上开始闹事,咸丰皇帝是名臣林则徐的粉丝,立即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流放到新疆挖河泥的林则徐请回来,让林则徐去摆平洪秀全。但穆彰阿反对,他认为林则徐老迈年高,怕不等走到广西就会死掉。

  结果真让穆彰阿说中了,林则徐行至潮州,莫名身死,死前他紧捂胸口,突然坐起来,痛苦地喊道:“星斗南(或类似发音的什么内容)。”而后死去。后世的史家猜测,林则徐临死前喊的应该是心口疼,概因他老人家是被仇家以毒药掺入蜡烛之中,蜡烛点燃后,毒物随烟气弥漫室内,林公吸入肺腑,中毒身亡。但这仇家是哪个,又为何下此阴毒之手,还有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这些都是史学界大大的疑案。

  不管怎么说,林公讨贼不成,死于途中,这事总得揪出个责任人来。

  揪谁呢?

  咸丰帝拿眼珠一找:“嘿,穆彰阿你个大奸臣,还记得吧?当初是谁把林公流放到新疆挖河泥的?不就是你干的吗?还有还有,你个乌鸦嘴,那么多好事你不说,偏说林公有可能殁于中途,这事你怎么一说一个准?来呀,扒了穆老头的黄马褂,摘去顶戴花翎,把他扔出门去!”

  将其革职,永不续用!

  大奸臣穆彰阿终于被逐出朝廷,人心大快。接下来,就是惩治奸党。

  咸丰帝的目光落到了曾国藩身上:“嗯,曾国藩,听说你七年七迁,独霸三部,怎么还剩下三个部不霸占啊?”

  “要不,你再霸占一个刑部如何?”

  如前所述,曾国藩霸占刑部左侍郎,是在道光帝死后的咸丰元年。再隔一年还要让曾国藩占领吏部。更令人惊讶的是,朝中诸臣,竟无一人对此提出异议。

  为什么呢?

  因为谁也不像曾国藩这么一根筋,居然把二十三史通读圈点了一遍!

  这种笨功夫,没人比得过曾国藩。

  古史中,挖不尽的为人做事大智慧,这方面的笨功夫比不过曾国藩,就意味着在通达治国的智慧方面,比不过曾国藩——总之一句话,没人能干得了朝廷的活,大家都是混饭吃的,唯独曾国藩笨熬出了真本事,你不让他挨个部门地霸占,还能有什么办法?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