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大明名相徐阶传 >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2)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2)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2)
接下来的事就证明,徐阶暂不动仇鸾是明智的。大礼议已使正直朝臣伤筋动骨,文臣气节销蚀,谄媚成风,但正直刚烈的臣子永远不会绝迹。有个叫徐学诗的,敢说话,与叶经、谢瑜、陈绍都为虞人,号称“上虞四谏”。先前叶经、谢瑜、陈绍都弹劾过严嵩,未获成功。徐学诗胆子比徐阶大,动起严嵩来了。
嘉靖了解明军诸多弊端之后,在命徐阶思考对策的同时,下旨众臣议“制敌之策”,也算是总结经验教训吧。众臣们多少知道些弊端的所在,可谁敢说真话呢?大多奏陈一些空话、套话,什么圣上天纵英明啦,什么俺答不战自退啦。这时徐学诗愤怒了。北京差点儿丢掉,大明险些垮台,怎么还不痛不痒说官话?他是不要命了,就弹劾严嵩,大抵是攘外先必治内,治内必贤臣当道。现在那个严嵩,当了十年首辅,又奸又贪,而且胃口一天比一天大,勾结贵戚,庇护边将,公然卖官,索讨贿赂,致使这些文武官员,为了返本拼命盘剥百姓,大肆贪污军饷,而且举有实例,严嵩收总兵官李凤鸣两千金,让他复出镇守蓟州,收受衰老不堪的总兵官郭琮三千金,让他专督漕运……同时还列举其子严世蕃“凶狡成性”的罪行,他向圣上陈述,凡指斥其父子罪状的,过后都借其他的由头,或牵入其他官员的过失,或借用考察官员政绩的名头,堂而皇之予以削官罢职。
倒别说,嘉靖读了这奏章,倒是“颇感动”,朝臣都讲鸡毛蒜皮,这个倒敢讲真话,勇气可嘉,看来严嵩该下台了。谁知严嵩气数未尽。他在嘉靖身边还有一个“知己”,那就是真人陶仲文。他在斋天与嘉靖闲谈时说:严嵩这个人精忠报国,从不结党营私,所以很孤立。这个徐“
学诗,不过是为他三个被罢职的同乡泄私愤罢了。”真人的话比娘老子的话还中听,于是嘉靖血管里那刚有点温度的血液顿时冷却,徐学诗的下场是先下大牢,后削职为民。
在观察情势这一点上,徐阶胜出了。但他也为徐学诗的事儿扼腕,多么正直敢言!可惜出局了。他不动仇鸾,更不去触动严嵩,因为不是时候。他倾注心力的是如何整顿明军,提高战斗力。平心而论,徐学诗的做法是治本,徐阶的做法是治标,两者一比,高下立判。但徐阶想的是,与其治本丢官甚至丢命,不如治标稳住位子,做点实事。类似的举措,徐阶的做法后人有评曰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人诟病,说他是滑头。
徐阶在府中厅堂不断地徘徊着,深思熟虑之后,坐下挥笔疾书,向嘉靖报告了整顿军队的八项举措。
徐阶提出的八项措施,并不针对任何人,只是就事论事,说事不说人,所以权贵勋戚包括严嵩父子,抓不着把柄,而嘉靖也觉得可行。这些措施说起来比较繁冗,却也不得不说,要言之,一是严禁文官和军队统帅贪奸,把查实抄没的赃款直接拨给边军,补充军饷;二是军队整顿完成之前,各边镇不可轻易出战,以坚守为主;三是边地粮荒,粮价昂贵,军费贬值,军民饥馑,常有逃亡,用“平输法”往边镇运粮,麦熟时在产粮区平价收购数十万石,运往边地,扣去运输费用,粮价还低于边镇,安定军心;四是陕西军队善战,大同军队善牒,可见各军都有所长,应扬长避短;五是裁冗汰弱,在各营中淘汰老弱病疾者数万人,省下军饷用于操练,用于奖赏,使“能者自劝,怯者自奋”;六是不凭资格选将,以骁勇善战的将领取代论资排辈的勋戚;七是给边将自主权,自行选兵,自行练兵,“居则自守一方,出则自当一面”,避免了观望、盼望救兵的陋习;八是强调京兵“瘦身”,练成“精兵”。还有一条就是除掉仇鸾,徐阶没有写上,因为条件不成熟。直到两年后,徐阶才付诸行动。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