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已正式向德国宣战,声明要援助他们的盟国波兰,但当纳粹匪徒肆意践踏波兰国土、残酷屠杀波兰人民时,英法却无动于衷,西线出现了惊人的平静。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争"。在西方,人们也很快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假战争"。正如一位名叫富勒的英国将军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希特勒消灭了。"
对这种情况,德国人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在8月中旬,曾详尽地估计了一旦德国进攻波兰时,西线方面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他认为法国"多半不会"采取攻势。他相信法国绝不会"不顾比利时人的意愿",假道比利时出兵。他的结论是,法国方面会继续采取守势。9月7日晚上,他还记下了希特勒那天下午同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他们认为,西方的动向尚不清楚。从某些迹象来看,英、法没有真想打仗的意图。"法国内阁缺乏果敢的气魄。英国方面也开始透露出在进行清醒考虑的迹象。"希特勒正是出于这种估计,过了两天就发出了第三号作战指令,命令作好准备,让陆、空军部队从波兰调往西线。但是,不一定就打。要求部队严阵以待,即使在英国和法国迟疑地启衅之后,"我军地面部队或飞机,每次越过西部国境,以及对于英国的每一次空袭,都必须有我的明确命令"。
按照法国和英国对波兰作出的保证,英国的保证是泛泛的,一般性的。但法国的保证是明确的,具体的。1939年5月19日的法波军事协定明确规定,法国方面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三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动攻势"。如今,总动员令已在9月1日宣布。条约还进一步规定,"一旦德国以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第十五天,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当波兰副总参谋长雅克林兹上校问到法国能够派出多少部队参加这一大规模的进攻时,甘末林将军曾经告诉他,法国届时大约可以派出35个到38个师。但当希特勒对波兰的进攻眼看就要爆发的时候,那位胆怯的法国统帅却告诉他的政府说,要到大概不到两年以后,也就是在"1941至1942年之间",他才可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他还说,这是假定到那个时刻法国能得到"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的确,在战争一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英国能派到法国去的部队是少得可怜的。到了10月11日,波兰战事结束了3个星期以后,英国才派了4个师,共15.8万人到法国去。丘吉尔讽刺为"象征性的帮助"。
那些纳粹将领们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的时候,一致认为,波兰战役期间,西方国家没有在西线发动进攻,是错过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哈尔德将军说:"只有几乎完全不顾我们的西部边境,我们才有可能在对波兰的进攻中取得胜利。如果法国人当时看出了局势的必然规律,利用德军在波兰交战无暇分身的这个机会,他们本来是有可能在我们无法防御的情况下跨过来因河,威胁鲁尔区的,而鲁尔区对德国作战具有莫大的决定性意义。"约德尔将军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方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对此,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补充道:"我们军人一直担心法国会在波兰战役期间发动进攻,结果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那么,在西线对德军具有压倒优势的法军,为什么没有像甘末林将军和法国政府以书面保证的那样发动进攻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和法国政府当权派深染失败主义情绪,他们对德国武器和空中优势怀有恐惧心理,在纳粹匪徒疯狂进攻面前吓破了胆。果真,法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英国空军不去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生怕法国工厂会遭到报复性的打击。殊不知对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如果进行全力轰炸,很可能使希特勒遭到致命性的打击。许多纳粹将领后来承认,这是他们在9月间最担心的一件事。
从根本上来说,对于法国为什么没有在9月间对德国发动进攻这个问题,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作了最好的解答。他写道,"这场战争实际上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输掉了。"1938年在慕尼黑的时候,1936年在德国重新占领来因兰的时候,以及1935年在希特勒悍然不顾凡尔赛条约、宣布实行征兵制的时候,就输掉了。由于盟国方面,几次可悲地畏缩逡巡,如今就不得不付出代价,可是巴黎和伦敦却仿佛以为静坐不动就可能把那笔债躲过去似的。
英国和法国虽然高挂免战牌,但德国的海军却不像西线的陆军那样受到禁令的限制。在宣战的第一个星期内,就击沉了11艘英国船舰,总吨位为64595吨,几乎等于1917年4月德国潜艇战最猖獗时英国在一周中所损失的半数。当时英国的处境岌岌可危。但英国的损失往后逐渐减少。第二个星期损失了53561吨,第三个星期为12750吨,而第四个星期只损失了4646吨。9月份总计被潜艇击沉的船只为26艘,共135552吨;被水雷炸沉的为3艘,共16480吨。
这种损失陡然减少,有一个原因是英国人所不知道的。9月7日,雷德尔海军元帅同希特勒作了一次长时间的商谈。由于在波兰旗开得胜,以及法国并未在西线发动进攻而大喜过望的希特勒,叫海军把步子放慢一些。法国表现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克制",英国人也在"举棋不定"。鉴于这种情况,德国人决定大西洋上的潜水艇毫无例外地放过一切客船,完全禁止对法国船只进行攻击,并命令在北大西洋的"德意志"号和在南大西洋的"斯比伯爵"号两只袖珍战舰暂时撤到"待命"的基地。雷德尔在日记中写道:"总的政策是实行克制,等待西方的政局进一步明朗化,这大约需要一星期。"
对9月3日被德国U30号潜艇击沉的英国"雅典娜"号邮船,希特勒采取了贼喊捉贼的办法。9月3日晚上9点,也就是在英国宣战10个小时以后,满载1400名乘客的英国邮船"雅典娜"号,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约200英里处未获警告就被德国鱼雷击沉了。当时造成了112人死亡,其中有28名美国人。对此,希特勒不仅矢口否认是德国人干的,而且在10月22日晚上,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亲自在电台上指控丘吉尔自己炸沉了"雅典娜"号。第二天官方报纸《人民观察家报》,在第一版上以《丘吉尔自己炸沉了雅典娜号》为题发表了一篇报道,声称英国海军大臣在那艘船的船舱里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在纽伦堡的审讯中证实,这篇广播和文章是直接出自希特勒的命令;同时也证实了,尽管雷德尔、邓尼茨和威兹萨克对于这种厚颜无耻的弥天大谎感到难堪,却不敢表示什么意见。只要纳粹元首一声令下,就会立刻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希特勒在基本上消灭波兰主力之后,一方面加紧作入侵西方的准备,一方面又竭力鼓噪"和平"。这位恶魔在9月19日的国会上说,"我无意同英国和法国作战","我同情那些在前线上的法国士兵,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最后他祈求"保佑我们取得胜利的万能的上帝让别国人民认清这场战争是多么的无谓……让他们想一想和平的幸福"。
9月26日,华沙陷落的前一天,德国的报纸和电台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和平攻势,极力表白"德国对西方并无野心"。同一天,希特勒又同仍然没有放弃和平努力的达勒鲁斯作了一次长谈。两天以前,这位不知疲倦的瑞典人,在奥斯陆会见了老朋友奥吉尔维·福比斯。福比斯是前英国驻柏林大使馆的参赞,现任挪威首都英国公使馆参赞。据外交部翻译官施密特博士的一份秘密备忘录说,达勒鲁斯报告希特勒,福比斯曾经对他说,英国政府在寻求和平。唯一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保全英国人的面子?
"假使英国人果真希望和平,"希特勒回答道,"他们能在两星期内得到和平而又不会丧失面子。"纳粹元首说,他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波兰已经不可能重新站起来了。"除了这一点必须承认之外,他准备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包括保证英国、法国以及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安全"。接着就讨论到如何提出和谈的问题。希特勒主张由墨索里尼出面。达勒鲁斯认为,荷兰女王可能更为"中立"一些。当时也在场的戈林建议,英德两国代表先在荷兰秘密会见,如果他们取得了进展,然后再由女王正式邀请两国参加停战谈判。希特勒曾经好几次表示他怀疑"英国是否有意于和平",但最后还是同意了那位瑞典人的办法,由后者在第二天就到英国去按指定的方向进行试探。
"英国人可以得到和平,如果他们想要的话,"希特勒在达勒鲁斯临走的时候对他说,"不过,他们得要赶快。"与此同时,9月27日,也就是希特勒刚刚向达勒鲁斯保证他准备同英国讲和的第二天,他就在总理府召集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开会,决定趁英法还没有作好准备,尽快地在西线发动进攻。但为了欺骗人民,麻痹对方,10月6日中午,希特勒又假装诚挚的样子,再次提出"和平"的建议。
在这个天高气爽、阳光灿烂的秋日,希特勒又像往常那样鼓起如簧之舌,摆出伪善的面孔,重弹老调。那是一篇冗长的演说,他先用了一个多小时对历史作了典型的歪曲,并且把德国在波兰的赫赫武功大大吹嘘了一番,然后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提出了他的和平建议。"我的努力主要是使我们同法国的关系摆脱一切恶意的痕迹,使这种关系能为两国所接受",他说,"德国对于法国不再有进一步的要求,我甚至已经不愿再提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我一直向法国表示愿意永远埋葬彼此之间的旧仇宿怨,并使这两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国家互相接近"。对于英国"我也作了同样多的努力来争取英德之间的谅解以至友谊",他说,"我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作过任何违反英国利益的事情","我在今天仍然相信,只有德国同英国达成谅解,欧洲和全世界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他反唇相讥,质问英法,为什么要在西方打这场战争?是为了要恢复波兰这个国家吗?希特勒狂妄地说,凡尔赛和约的波兰是不会再出现了;波兰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就被一切非波兰血统的人称为先天不足的流产儿;为了重建这样一个国家而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和破坏价值亿万的财富,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的,希特勒开了一大张清单,诸如"解决和了结犹太人的问题",解决欧洲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德国的殖民地问题,恢复国际贸易问题,"无条件地保证和平",裁减军备,对于空战、毒气、潜艇等问题的限制。他建议欧洲几个大国举行一次经过最充分准备的会议,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这样一个会议行将决定本大陆今后许多年的命运。在大炮轰鸣下,在军队被动员起来对它施加压力时,是决不可能深思熟虑地审议问题的。"希特勒继续说道,"可是,如果这些问题迟早一定要解决,那么,在千百万人被送去作无谓的牺牲和数以亿计的财富化为灰烬之前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明智的。让西方目前的事态发展下去,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不久,每天的牺牲将不断增长……欧洲的国民财富将为炮弹消耗殆尽,各国的元气将在战场上耗竭。"希特勒呼吁那些持有相同见解的人及其领袖现在就作出响应,并对主张抗战的丘吉尔进行了攻击和恫吓。他说,"如果丘吉尔先生及其追随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这番话将是我最后的一次声明。这样一来,我们就将打下去","在德国历史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1918年11月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巴黎东北贡比涅签订投降协定。规定德国停止军事行动,交出部分陆海军武装,德军撤出占领的土地和退出莱茵河左岸地区等。它后来成为《凡尔赛和约》的基础。"。
当天出版的《人民观察家报》对"和平"也作了一番"精彩"的鼓噪。这家纳粹机关报的标题是:《德国希望和平》,《德国对英法没有战争意图》,《除殖民地外德国再无其他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要求》,《裁减军备》,《同欧洲国家合作》,《建议举行谈判》。事后盟军从缴获的纳粹的秘密档案中知道,当时希特勒就陆续通过西班牙和意大利驻巴黎的大使为他的和谈阴谋进行活动。早在9月8日,西班牙大使就暗中通知德国人说,庞纳"鉴于法国人民普遍厌战,打算一俟波兰战事结束就设法达成一项谅解。有可信的迹象表明,他正在为此目的同墨索里尼保持接触。"10月2日,阿托利科把意大利驻巴黎大使最近打来的一份电报的抄件交给了外交部国务秘书威兹萨克,内中说,法国内阁大多数阁员赞成和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使法国和英国能够保全面子"。
这是可靠的情报。10月7日,达拉第答复了希特勒。他宣布,法国在没有得到关于"真正的和平与普遍的安全"的确实保证以前,将不放下武器。不过,希特勒更关心的并不是这位法国总理的答复,而是张伯伦的反应。10月10日,在体育馆主持冬赈活动的开幕典礼的简短演说中,他再一次强调声明,他"随时准备接受和平"。他补充道,德国方面"没有理由要同西方国家打仗"。
张伯伦于10月12日作出了回答。这个回答对希特勒来说不啻迎头一盆凉水。那位首相在下院发表了一篇演说,说希特勒的建议是"含糊而不可靠的",并且指出,"这些建议没有提到如何纠正对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所犯下的错误问题"。他说,德国政府的诺言是不能信赖的。如果他们果真要求和平,"就应该有行动上的表现,而不仅是在口头上说说"。他要希特勒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表明自己对和平的诚意。
希特勒的诺言再也不能欺骗这位慕尼黑妥协者了。第二天,10月13日,德国发表了一份正式声明,宣布张伯伦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议",执意选择了战争的道路。这位纳粹独裁者现在算是有了进行战争的借口了。
就在希特勒大唱和平经的同时,却又指示纳粹匪徒们对波兰人,尤其对犹太人,横加杀戮。10月18日,希特勒对军需总监爱德华·瓦格纳将军说,"我们无意重建波兰","绝不能让波兰知识分子成为统治阶级。必须保持低生活水平。保持廉价的奴隶劳动。"希特勒恶狠狠地说,"必须使波兰彻底解体!德国将给予波兰总督必要的手段来实现这一计划。"
德国确实这样作了。9月10日,当波兰战役方酣之时,哈尔德在日记里记下了这样一个事例:有几个属于党卫队炮兵团的恶棍,让50个犹太人修补了一天的桥梁之后,把他们赶进一座犹太会堂杀害了。纳粹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有42本生活和工作日记。这部日记显示出它的作者是一个残忍冷酷、嗜血成性的人。看来他把他平日那些暴戾的言论一字不漏地都写进去了。他在任职的第二天就宣布,"波兰人应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奴隶"。有一次当弗朗克听说波希米亚的"保护长官"牛赖特张贴告示宣布处决七名捷克大学生时,他便对一个德国记者叫着说:"如果我要每枪毙七个波兰人就贴一张布告的话,恐怕波兰的森林还不够用来制造写那些布告的纸张呢!"
为了消灭波兰的知识分子,弗朗克在一次对下属的讲话中说,"先生们,我要求你们,尽可能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帮助我们执行这项任务。"他还对他们透露,这是"元首的命令"。他说,元首是这样指示的:
"凡是有可能成为波兰人民领袖的人都必须予以消灭。那些追随他们的人……也必须接着加以清除。没有必要给德国加上这种负担……没有必要把这些分子送到德国的集中营去。"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