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往事悠悠 > 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

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

  小学快毕业时,父母就让我回西安上学。几乎每封信都要提一笔“西安好着呢!”当时我根本体会不到北京有什么好,西安又能有什么不好,觉得哪里还不都是一个样。到我上了中学父母就催得更勤了。我没有很快到西安,是因为我离不开姥姥,也不愿放弃我已经熟悉和习惯的生活。

  一九六五年暑假,我不知怎么灵机一动,一个多星期就办完了户口和转学手续,一个人坐火车离开北京来到了西安。当时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痛苦和留恋,甚至连走时的情景,姥姥的表情都忘得一干二净。一种对新的、陌生的环境的向往占据了我的心。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奇怪,真有点鬼使神差的味儿。

  来到西安已经是快开学的时候了,母亲领着我急急忙忙地联系学校。先打听的是一所重点学校,去了一问,那里只有高中班。又找到一所离家近一点的学校,那是一个五年制的中学。上初二吧,学校担心我跟不上课程,上初一我又不愿意。当找到第三所学校时,我已经有点着急了。什么好学校、差学校,反正都是上学,自己好好学就得,我再也不愿意跑来跑去折腾了。说也奇怪,这个学校只有初中,开的外语也是英语,完全符合我的条件,我就是这样留下了。

  我相貌平平,又不大爱讲话,一开始总以为班上没人注意到我。后来渐渐地发现每到老师提问我的时候,班上就特别地安静,几乎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大家有新鲜感,好奇;二是同学们爱听我说话的声音,爱听京腔。伴随着这个发现,使我产生了一种莫大的孤独感。因为刚来新学校我本来就胆怯不爱回答问题,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意识到有这么多人专注地听我发言,就更加拘谨了。虽然这个学校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讲普通话,但课后更多的时间大家都操着陕西话和河南话,我还听不太懂,所以更没人和我谈得来。

  过了一段时间,慢慢和我说话的人多了起来,有的同学很主动。其原因除了我是个新生和操一口京腔外,大概是我把北京学生的“开通”风气给带来了,使他们感到新鲜、愉快,一扫当时班上男女生界限分明的别扭劲儿。班上分组的时候,同学们还选我当小组长。我从小学二年级加入少先队以来,就一直担任少先队的中队长、大队长和班干部。这次当小组长算是级别最低的。不过这个小组长确确实实使我不再感到孤单,觉得同学们还是喜欢我的,西安还真的不错呢!

  经过期中考试,我的考分虽不是最拔尖的,但也排在前五名之内。于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越来越有好感了。一次老师找了我们几个同学,布置办了专栏,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分配每人画两幅画。当专栏贴出来时,我画的那两幅画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得意得很。真想大声告诉他们:“我从小学起就为全校和班里办壁报,办专栏,一两幅画算什么呢!”

  也就是从这次起,张艺谋注意到了我,他也是参与办专栏的几个同学中的一个。在这以前他一直是班里同学们公认为画画最好的人。当然,这些都是他在后来才告诉我的。

  几乎就在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张艺谋。在我和同学们熟悉以后,在班上男女生开始说话和班风活跃了以后,我几乎和所有的同学都交谈过,唯独没有和他单独面对面地讲过话。在他面前我感到心慌、不自然,所以尽量避免和他打照面,更不敢主动和他搭话。我发现他也是这样。每当我和别人说话时,他常常借故逗留在一旁,正像他和别人交谈时,我不由地支起耳朵听一样。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又不想让对方发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