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骑在万岁头上的九千岁:魏忠贤 > 第二部分 28、四面楚歌

  28、四面楚歌

  崇祯早朝后,回到乾清宫,正待用膳,忽见提督东厂太监王之心、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慌慌张张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二人一边碰头,一边说道:

  无独有偶,就在河间知府为魏忠贤筹建生祠的时候,肃宁县知县朱惠田也在肃宁城里修了一座石牌坊,朱县官通过魏忠贤从山西曲阳找来上好石匠,又采了上好的石料。那牌坊没计得精巧玲珑,在全国也属第一流的。牌坊底座是两块丈五见方的汉白玉,用什么样的车也拉不动。从山西曲阳到肃宁上千里地都是“冰地行舟”。什么叫“冰地行舟”呢?就是在到了冬天,数九隆冬的时候,用水泼道使之结冰,再马拉人推地一步一步地挪,光这一项就花了六七万两银子。4根柱子也是圆周9尺,高2丈4的上等汉白玉。牌坊宽3丈,高3丈9尺9寸,三拱五檐。上面有姿态各异的9条大龙。正中刻有“千岁坊”3个大字。哪知刚刚落成,鞭炮之声未绝,忽然一骑快马如飞而来,连叫:“不好了,不好了!九千岁被发配凤阳了!”这个喊声,恰似雷鸣,震昏了县官朱惠田,乐坏了老百姓。咋办呢?朱惠田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拉倒,便召集了900人,牵来几百头骡、马、牛、驴,拴上了几百条大绳,想先拉倒再说。号令一下,驭手们一齐招呼,人声呐喊,皮鞭乱摇,众畜用力只听:“啪、啪”一阵乱响,只见绳子断,不见牌坊动。朱县官见拉不动,可真急了眼啦,就命令人们用大锤砸。牌坊虽然是石头的,可它是用人们的血汗钱修的啊,人们哪里舍得砸呢?开始是躲躲闪闪,后来躲闪不开了,就出工不出劲。光喊号子不用力气,一锤下去连个白印也没有,一连砸了3天,连杏核大的石碴也没砸下一块来。只急得朱知县像磨道里的驴,干打磨磨转没有办法。朱惠田正在为难之时,他的师爷用手一指,对朱惠田说了几句,朱惠田听了,睁眼一看,果不其然,立即眼睛一亮,吩咐众人不要砸了,赶快搭脚手架子,让石匠上去,只把上边的“千岁坊”凿下来。这个差使好办多了,也合平民心,顺乎民意,石匠们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千岁坊”3个大字凿去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