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4)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4)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4)

  其实,说心=良知并不是那么恰当,更准确的说法是:心是体,良知是用。

  这么说吧,心之本体便是性(心=性=理),而阳明又认为性囊括了情,因此天理不外乎人情(性=理),心也兼具道德与情感的双重涵义,情感是基础,道德是表现。

  恻隐之心是情,表现出来就是仁;羞恶之心是情,表现出来就是义;辞让之心是情,表现出来就是礼。

  孔子认为,孝是动物都有的东西,不敬何以别乎?在这,孝是情感,敬是“礼”,礼就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懂不懂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准。

  说白了就是:动物是纯感性的,而人能从感性中升华总结出理性,是感性与理性的结晶。

  但王阳明认为这还不够,万一感性与理性发生冲突了呢?

  设想如果你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你怎么面对杨铁心和完颜洪烈?

  一个从天而降的生父,一个视如己出的养父;一个是朝廷命犯,一个能睥睨天下。

  人事行为是极其复杂多变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有赖“智”。

  智就是良知,就是:是、非、之、心。

  是非之心还是心,所以有心=良知。

  说到底,仁就是区分爱谁不爱谁,义无非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礼不过是定义孰尊孰卑。因此,一个是非之心便涵盖了前三者,涵盖了一切选择。

  良知就是是非之心,就是建立在真实情感之上的价值判断,它的感情基础是好恶。

  世间之事千变万化,无非是非二字,好恶二字。你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这是一事当前你的价值判断。至于为了实现这一判断采取什么手段,是直来直往还是曲线救国,那就是术的层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了。

  如此一来由内而外的顺序就清楚了:是非之心,也就是良知,发动而为意,意识必有指向,落实处便是物(事)。由此,意(意识)将心与物(事)连成一体,知(良知)与行(致良知)一气贯通。

  这是理想状态,我们看看实际情况。

  常人的意识包含两个方面:思维与情感。由于思维和情感都不能脱离既往的经验孤立存在,因此意识是主观的,体现出来就是有善有恶(有善有恶意之动)。

  这没什么大不了,善恶都是人为定义的概念,虽然为道德评价提供了一般的准则,但它们无法穷尽一切具体行为。

  比如中国的女人对好男人的概括:70年代工农兵是好男人,80年代会诌两句诗是好男人,90年代有钱是好男人,至于现在的90后非主流估计认为游戏打得好能带她们飙车嗑药就是好男人。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价值观的变迁直接造成善恶评判标准的变化甚至颠倒,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你认为是善的别人可能觉得是恶,你觉得是恶的别人可能认为是善。

  而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善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快餐时代的男女所言所行几乎出于下意识的行为。在男人,下半身思维;在女人,不懂得克制情绪,这就导致很多人浑噩半生碌碌无为——盖因事事受情感、欲念的驱使。

  人作为社会动物(还是如此复杂的中国社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而要遵循基本的游戏规则(何为善何为恶),这就需要良知的监督,因为良知是一台明辨是非的精密仪器,它像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任何善恶美丑都逃不过它的法眼,一照之下,妍媸自别。

  良知囊括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又不滞于七情。知是知非,这是它的理性选择,而这种选择又建立在好善恶恶的情感基础之上,因此,良知是一种合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价值评判标准。

  一句话,良知监督指导意,意将良知与行联系起来。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由知善知恶的良知发动而来的意会有善有恶?

  因为意之动。

  孟子讲人皆有恻隐之心时举的例子是路人见童子坠井会上前去救,深入分析路人此时的心态会不难发现有“乍见”和“转念”之分。

  乍见之下,不作他想,只以救人为要。但在去往井边的路上,他可能会转念一想:“搞不好是个非主流,凭什么救他——算了,都跑了一半了,去救吧——万一是个富二代,他爸一高兴就送我一笔钱也说不定。”

  从乍见变为转念就是意之动。

  这是意的思维层面,还有情感层面。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感表达,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你爸死了你放声大笑,朋友结婚你嚎啕大哭都是脑残行为,会遭人唾弃。

  但是,情感的表达需要适度,过与不及都是问题。过说明你在放纵,不及说明你在克制,比如酒席之上,有人夸夸其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有人畏畏缩缩一言不发,都不招人喜欢。

  过与不及就是意之动。

  但凡下意识的行为,比如“人见可畏之物即奔避”,都是合于良知的,心(良知)—意(意识)—物(事)贯穿一气。

  77 千圣皆过影 良知乃我师

  好了,我知道你又要质疑了:“丫的把良知吹得那么神,什么不分古今无间圣愚人人都有,既如此,那恶人谷里那帮恶人哪来的?”

  事实上本然状态的良知你有我有大家有,四大恶人也有,只是很多人的意识长期混乱(原因只有两种:主动的自我放逐和被动的外界信息干扰、思想控制),似脱缰之野马,不受良知指引,从而无法体认良知,激活良知,让它变成明觉状态的良知,反而甚嚣尘上,扬私意之灰,蔽良知之明。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