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一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5)

  第十一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5)

  第十一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5)

  然而,皇帝钧旨已下,大军行程不明,如何献俘?

  关键时刻,阳明的故交乔宇给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乔宇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张永等人一入南直隶,其行军路线和日程安排就尽在其掌握之中。

  乔宇深知王阳明的困境,立刻派人将情报传达给他。

  王阳明权衡利弊,决定去杭州,找张永。

  原因有二。第一,张永曾经配合杨一清扳倒死太监刘瑾,多少有些是非观念;第二,“四人帮”里张永被另外三个孤立,可以争取过来。

  第二条判断王阳明全凭直觉,没有办法,时间无多,只有赌一把了。

  迟则生变,当晚就走。阳明押着朱宸濠,一切从简,一小队人马踏着月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南昌。

  一路经东乡,过贵溪,来到广信。

  当年贬谪龙场,途经广信,蒋知府不畏人言,捧着好酒专程到船上与王阳明畅饮,此等君子之交,着实令人感动。

  如今,蒋知府已不知迁往何处,王阳明正对着当年泊船之处感慨万千,一个锦衣卫的千户领着一队人马追了上来。

  原来,阳明走后两天,许泰和张忠的部队便到了南昌。在得知王阳明已押着朱宸濠前往杭州后,立刻派锦衣卫手持“威武大将军”的令牌前去截人。

  **国家的任何机构都渗透着**,但他们的秘密警察往往效率很高。王阳明望着这个冷若冰霜的锦衣卫千户,心下暗自叫苦。

  望着千户停马、下马、向自己走来,阳明脑海中转过无数个念头,他一遍遍地问自己:这就是结局了吗?如果是,那就尽人事听天命吧,如果不能绝处逢生,那就把最后一场戏演好,但求无愧我心。

  阳明笑着迎了上去,一番寒暄,把千户拉到了一边。

  情势危急,只有行贿,可是兜里只有五两银子,这对一个锦衣卫千户来说根本就不是钱。

  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五两银子买通一个见惯了几百、上千红包的锦衣卫千户。

  果然,当阳明热情地拿出银子时,千户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一把推开,拒不接受。

  中国人对于同类由于情绪变化而引起的面部表情的微妙反应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因此,越是尴尬的情境,越是能考验当事人脸皮的厚度。

  锦衣卫千户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嘴上喊着主义心里想着生意的官混子,郁郁不得志苦大仇深的愤青,但像王阳明这样面不改色,执着无畏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阳明不卑不亢,依旧热情,拉着他的手道:“我在正德初年为刘瑾所害,下过锦衣卫的诏狱,见识过不少镇抚司的校尉,却从未发现像你这般轻财重义的。出行匆忙,身边只有这区区几两银子。你们当差辛苦,本想着礼轻情重,你却执意不收,说实话,我既惭愧又感动。在下没有别的特长,只于文字上颇有心得,改日必定好好写篇奏疏奏明皇上,让满朝文武,锦衣卫的指挥使都知道你的为人。”

  这个千户奉许泰之命前来截人,于个中内幕并不知晓,此刻见王阳明好言相劝,又在他眼中看见了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执着的信念,坚定的立场,是一种不容分辩,不可抗拒的力量,他服了,追取宸濠的使命也无法出口,告辞而去。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王阳明用恰到好处的气场度过了危局,继续向杭州进发。

  64 坚挺以待 动转得势

  金秋十月,残荷听雨。王阳明却顾不得欣赏西湖的美景,径往浙江镇守太监衙门去找张永。

  张永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王阳明执意要见,门卫只得进去通报,半晌回报说:“张公公让您回江西去。”

  门重重地关上了,王阳明的心凉了。

  他累了,心力交瘁。

  早就可以撒手不管,甚至连平叛都不是他分内之事,何苦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自讨没趣?

  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像他这把年纪的很多官员已然看透,都在为自己谋划,就如《潜伏》里的吴敬中,千里做官只为财。想想看也是,世事无常,什么都是假的,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谁还像王阳明一样为了一些虚幻的“苍生大义”奔波劳碌?

  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就会来关心你,王阳明是在为江西的百姓争,更是为自己争,他奋力砸响了门环。

  门刚开了一条缝,就被王阳明一把推开。他一边快速向里冲,一边呵斥道:“我见张公公有机密大事,误了事你们哪个担待得起!”

  来到大厅,却不见张永的影子,王阳明大声道:“张公公,我有国家大事与你商议,为何躲着不见!”

  张永不是慈善家。作为一个有别于刘瑾的太监,他对文官集团既不那么憎恨,也不刻意拉拢,和杨一清联袂主演倒刘大戏主要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当然,对于王阳明这样能文能武,勇于担当之人,他还是久仰大名的。但是且慢,敬仰是有限度的,以目前的形势,张永绝不会为了一个王阳明公然和江彬作对。

  出于礼节,他还是出来接见了王阳明。

  这个世界是两个人的,三个人以上,就没有了真诚。现在大厅里只有两个人,两个阅尽沧桑、分量相当的人。

  王阳明别无选择,他没有任何资本,有的,只是一片冰心。

  他向张永挑明了两点:

  第一,江西经过南赣之乱,宁藩之乱,民力已疲,再经不起京军这么折腾。若百姓不堪重负,逃窜山谷,相聚为乱,则江南局势必将不可收拾;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