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8)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8)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8)

  首先,请求援军就好比买保险——用不上时痛苦,用上时更痛苦。真到了南昌被围困的境地,援军的意义也就是让朱宸濠玩围点打援的游戏罢了。

  其次,麾下这支杂牌军你让他上阵杀敌还能贾下余勇,释放一下**,真要等到被朱宸濠围城,基本不用指望他们搞些易子相食,抗争到底的感人事迹出来——早砍了你的头拿去当投名状了。

  最后,是基于对形势的判断。虽然大家平时怨恨政府,茶余饭后都喜欢骂骂贪官,找五毛掐架,但朱宸濠既不代表社会的正义,又不代表先进的力量,不过煽动了一批愚昧无知或是野心勃勃的人替他卖命,而且现在进取不能,巢穴又失,人心已散,早已是强弩之末。

  所以,王阳明下令:迎战朱宸濠。

  一百五十年前,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从此奠定了夺取天下的基础。

  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王阳明要在这里书写一段新的历史,一段平定天下,名动天下的历史。

  这是一场书生VS流氓的战争,时维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二十四日。

  阳明派都指挥使(省军区司令)佘恩领精兵数百,支援伍文定,让他二人从正面与闵廿四交锋。袁州知府徐琏、临江知府戴德孺则从左右两翼夹攻。

  闵廿四的船队已经驶入距南昌不过三十里的黄家渡,朱宸濠的船队则停泊在其后不远处,远远望去,旌旗招展,连天蔽空,吓得沿岸百姓纷纷扶老携幼,逃得无影无踪。

  整整一天,鄱阳湖安静得只剩下单调的蝉鸣,闵廿四左等右等也见不着一艘敌船。炎天酷暑,蚊子又多,士兵们开始骂娘。

  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伍文定先恶心了一把闵廿四,到了晚上才开始悄悄行动。

  他绕过闵廿四的船队,直扑朱宸濠的主营。

  眼看灯火阑珊之处就是朱宸濠的座船,两岸却突然亮起了火把,喊杀之声四起。

  原来是闵廿四为了防止敌军偷袭朱宸濠的座船而布下的埋伏,这不能怪他,实在是王阳明太鬼,把强盗土匪都逼的不得不使阴招。

  伍文定寡不敌众,节节败退。要知道这可是个知府,还是王阳明的主力,闵廿四自然不会放过这只到嘴的肥鸭,下令全军出击,上万人压了过去。

  闵廿四奋力追击,沿途见到伍文定军扔下的盔甲,丢弃的竹筏,正兀自得意,忽闻两岸鼓号之声连天,却是徐琏和戴德孺设下的包围圈。徐戴二人指挥船队,将闵廿四围在圆心,并不断缩小包围圈,向其撞去。

  闵廿四兵败如山倒,拼命突围,仅以身免,带着几百个残兵败将硬着头皮去见朱宸濠。

  朱宸濠一开始听说闵廿四又打了胜仗,正在追击伍文定,非常高兴,感觉胜利女神正在向自己招手。

  可惜,朱宸濠脸上的笑容没持续太久就凝固了——战败而归的闵廿四灰头土脸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一仗损失了一万多人,朱宸濠极为恼火,却不得不忍气吞声。他清楚越是这种危机关头,越需要有人卖命。刘养正和李士实也就是帮帮腔,撑个门面;挟持的那帮江西官员更是各怀鬼胎,指望不上。所以,能靠得住的还是闵廿四和凌十一的真刀真枪。

  心念及此,朱宸濠又想到了王阳明。这个让他又恨又怕的不世之才若能为己所用,区区一个朱厚照,还不是手到擒来?当初如果晚几天起事,派几个猎头公司再深挖一下,实在不行找黑道直接把他做了,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样如丧家之犬一般。

  天下憾事往往都离不开去感叹“如果”二字。朱宸濠挥一挥衣袖,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页揭过去!

  调整好情绪的朱宸濠上前拍了拍闵廿四和凌十一的肩膀,开始普及历史知识:“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大小七十余仗,每战必败。后来垓下一战成功,始有汉家四百年江山。本王出师以来,有赖诸位浴血奋战,所以势如破竹,连克九江、南康二府。今偶有小挫,不必挂怀,可早回各船休息,明日与王守仁决一死战。”言毕,将自己随船携带的金银珠宝悉数取出,分赏众人。

  金银散而人心聚果然屡试不爽,军士们手捧财物,感激涕零,山呼万岁。

  还是真金白银实在。朱宸濠折腾了这么久,也算想通了:跟王阳明斗不想办法,难道比命长?人固有一死,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朱宸濠豁出去了。

  他下达了一道命令:九江、南康的守城部队撤防,立刻赶来增援。

  九江和南康是朱宸濠丢掉南昌后仅剩的两个据点,这道命令能不能后生不好说,但确实是置之死地了。

  可惜他还是慢了半拍,王阳明拨去打九江和南康的军队已经走到一半了。

  59 鄱阳湖大战

  七月二十五日,东曦既驾,湖面雾气蒙蒙。

  王阳明让人备好弓箭火器以及救活工具,率大军沿江而下。鄱阳湖大战一触即发。

  待雾气逐渐散去,伍文定的先锋终于看到了朱宸濠的大军,远远望去,大江之上密密麻麻,一片白帆竟和水天融为一体,无边无际。

  这不是中国式大片的拍摄现场,而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作为一部电影,这叫蔚为壮观。置身于其中,这就是一场灾难。

  明朝承平日久,大家对战争最近的记忆都要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的北京保卫战。因此,对战双方的士兵几乎都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精神高度紧张。

  纵览青史,但凡交代打仗的结局,往往都说“某方溃败”,这个“溃”字很能说明问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