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2)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2)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2)

  杨茂兴奋地指天跺地,欣喜而归。

  王阳明有教无类,随处点化,绝不拘泥于书本。弟子陈九川病了,阳明前去探望,卧病在床的陈九川抱怨病中难以用功,王阳明告诉他:常快活便是功夫。陆澄因为儿子病重,十分着急,王阳明则告诫他:“这正是用功的时候,放过了这样的时机,平时读书又有何用?父亲爱儿子,这是天理。但天理也有个中和处,过分就是私意了。”

  闲暇之余,又领着一堆弟子,游览了赣州附近家喻户晓的通天岩。

  此景甚奇,悬崖上有一天然石洞,石洞上方有一圆孔,直透山顶,可以见天,本就是一大名胜,再加上王阳明等人在此吟诗论道,想必今日已被当地旅游局过度开发。这不是在开玩笑,我有一本贵州某出版社出版的王学书籍,里面收录的文章有一半是在讲怎样利用王阳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作者都是当地社科院、文化局和旅游局的人。

  这年八月,薛侃继承了徐爱未竟的事业,在赣州出版了《传习录》。这部《传习录》只是今天在书店里看到的《传习录》的前半部分,完整版要等到阳明过世后由他的首席高足之一钱德洪来完成。

  53明骚易躲 暗贱难防

  在遥远的六百多年以前,朱元璋分王的时代,一个叫朱权的皇子被封为宁王,封地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名城。

  封到这么边陲的地方,基本能看出此人的特点——比较能打。

  但能打显然不如能算,靖难之役时朱权被朱棣挟持到北京助其成事,朱棣给他开了张空头支票——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朱权眼睁睁看着朱允炆被朱棣搞死,深感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敢忽悠,什么奇迹都是能发生的。

  除了忽悠,黑吃黑也是朱棣的爱好。事成之后,朱权一毛钱的赃都没分着,还被朱棣赶到了江西南昌。

  宁王府迁到南昌后,被严密监控起来。舞刀弄剑基本是不可能了,朱权同志只能一边舞文弄墨,一边向后代讲述自己上当受骗的经过。

  到了朱权的玄孙辈,一个让“宁王”这个名衔重登头条的人物出现了。

  平心而论,朱宸濠并不像正史描写的那么不堪。能起来造朱厚照的反,至少说明了人家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绝不能让一个脑残来当皇帝。

  朱宸濠经过调研发现,就藩王造反这项传统行业而言,成功的案例有一个,就是当年爷爷的爸爸口中的大忽悠朱棣。失败的案例也有一个,就是那个造反不成,最后被人用铜缸盖住活活烤死的朱高煦。

  朱宸濠虽没有前者的雄才伟略,却也不至于像后者一样弱智。他见朱厚照年近三十还没有儿子,鉴于当时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特效药还没有发明出来,便开始蠢蠢欲动。

  偏偏时局也给了他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刘瑾乱政,武宗失道就不说了,连南昌城里的术士都跑来跟他说,你长相奇特,不是寻常之人。术士属于道德底线比较低的一个职业,只要给得起价,死的都能说成活的。而朱宸濠遇到的这两个术士,显然没有袁天罡和李淳风的理论功底,因此说辞也很老套:南昌城的东南方有天子气。但指望一个做了几十年皇帝梦的人有自知之明是不现实的,朱宸濠一经煽动,顿时感到自己没有苦其心志,没有劳其筋骨,更没有饿其体肤,一下子就天降大任了,实在有负老天所托,因此立刻打造兵器,积蓄粮饷,行动起来。

  行动的结果就是自己的王府护卫被朝廷裁撤(明朝的藩王都配有一万多人的王府护卫,以便北京出事时可以勤王靖难)。

  没了护卫的朱宸濠很痛苦,为了打消朱厚照心中的疑虑,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来到京城说明情况。

  会议结束后,朱宸濠还不忘重金收买当时炙手可热的刘瑾为其帮腔,终于恢复了王府护卫。

  同为造反行业的龙头老大,跟朱高煦同志比起来,朱宸濠的业务素质无疑是过关的,他的问题在于运气实在太差,刚把宝押在刘瑾身上,刘瑾就垮台了,在一帮御使的参劾下,朱宸濠的护卫又被兵部没收了。

  深感权力的保质期比酸奶还短的朱宸濠从此低调了很多,造反工作全部转入地下。于是,他遇到了真正改写他命运的两个人(越改越差),李士实和刘养正。

  李士实是个罢官的御使,成化二年的进士,已经老眼昏花,而刘养正只是个举人,志大才疏。虽然圣人早有教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显然这两个人都只愿意达,不愿意穷,尤其是刘举人,高不成低不就,又不甘心碌碌一生,名不见经传,于是毅然投入朱宸濠旗下,为一百年后同处“举人困境”的范文程做出了光荣的表率。

  刘举人比较能忽悠,忽忽悠悠的朱宸濠就晕了,当即封李士实和刘养正为左右丞相,让他们去联络鄱阳湖上的盗贼团伙凌十一和闵廿四为其效命,又对江西的地方官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反工作。

  造反大业,人才为本,但问题是明朝立国已逾百年,早就不是打打杀杀的时代,大家都忙着建设和谐社会去了,除了盗贼根本没人愿意跟朱宸濠去搞暴动,宁府造反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招不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长期面临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

  不仅如此,江西省的各级官员都对朱宸濠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不断向北京暗中汇报他的异常举动。

  不过这回朱宸濠可以冷笑一把了,因为他吸取教训,将公关重心从太监转向文官,经年累月,勇于砸钱,终于买通了吏部尚书陆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