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6)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6)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6)

  王纯甫似懂非懂地离开了,过了俩月来信说还是不太明白,继续请教。阳明只回了一句话: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在此期间,东林书院开始在滁州动工,阳明为此专门写了一篇《东林书院记》,算是有关东林书院最早的历史文献。日后东林党的愤青们在此抨击朝政时,是否能够想起一百年前,王阳明也曾在这里讲学?

  明矾们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浩浩荡荡,陆陆续续地赶到。

  梁仲用,男,汉族,已婚。一向以征服世界,维护地球和平为己任的梁仲用,在官场上混得还可以。小梁是个自省之人,《厚黑学》《人性的弱点》之类的书看了不少,但仍觉太浅,一些疑问不能释然,便跑到了滁州。据小梁反映,他觉得自己太躁进,还没征服自己就想着去征服世界,感到很荒唐。反省以往的言行,他认为自己太爱发言,便给自己取了一个默斋的号,为的是警戒自己每次说话前先把舌头在嘴里盘上三遍。

  阳明语带讥诮地对他说,你向一个天下最多言之人问沉默之道,真是笑话,我不知道什么是沉默之道。如果沉默让你感到充实,你自然可以闭口不言,但你可知沉默里也包含着三种危险?

  小梁问是哪三种。阳明说,疑而不问,蔽而不辨,这是愚蠢的沉默;用不说话讨好别人,这是狡猾的沉默;怕被人看清底细,故作高深掩盖自己的无知无能,这是自欺欺人的沉默。

  阳明这么说是让他老人家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要刻意去摧折积极入世的心态。爱发言不是坏事,调整一下方式方法即可,毕竟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还有个浙江永康赛区的明矾,叫周莹。周同学的老师叫应元忠,也是个明矾,曾向阳明求教过。

  阳明见人小孩大老远跑来不容易,问道:“你是从应先生处来的吧?”

  周莹:“是的。”

  王阳明:“应先生都教了你什么?”

  周莹:“也没教什么,就是每天教我要立志,要读圣贤书,不要沉溺于庸俗无聊的事中。他还说,这些道理都请教过阳明先生,如果我不信,可直接向您求证。正如此,我才不远千里前来求教。”

  王阳明:“如此说来,你还是不相信你老师的话了?”周莹忙道:“我相信老师的话。”

  王阳明笑道:“相信你还来做什么?”

  周莹:“应先生教了我应该学什么,却没教我怎么学。没有学习的方法,终究无济于事。”

  阳明摇了摇头道:“你已经知道方法,没有必要再拜我为师。”

  周莹急了:“先生可别拿我开心,我若知道方法,就不会千里迢迢来见先生了。还望先生看在应老师的份上,不吝赐教。”

  王阳明盯着周莹的眼睛,道:“你从永康来,路程很长吧?”

  周莹:“千里之遥。”

  王阳明:“确实很远。乘船而来?”

  周莹:“是的,先乘船,后又换车。”

  王阳明:“时值盛夏,路上很热吧?”

  周莹:“炎天酷暑,汗流浃背。”

  王阳明:“可有带盘缠,仆人?”

  周莹:“都带了。但仆人在途中病倒,我将盘缠留给他看病,自己借了些钱,继续赶路。”

  王阳明:“既如此辛苦,中途何不返乡?是否有人强迫你?”

  周莹委屈无比:“没有人强迫。只是我曾经在河边见过树的倒影,明白高度决定长度。我不甘为人下之人,才四处求学。如今既已决心投入先生门下,在别人看来艰难劳苦之事,在我这里却甘之如饴,又怎会轻易放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