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3)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3)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3)

  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二人决定先回余姚老家转转,就给朝廷打了报告,一路南下。

  望着亦步亦趋,敦厚好学的徐爱,阳明心下感慨万千。

  在王阳明被刘瑾派人追杀,亡命天涯,朝夕不保的时候,徐爱义无反顾地拜他为师。这么多年来,除了给他写过一封推荐书外,从未尽到当老师的责任。如今既同船而归,正好将这几年悟道的心得传授与他。

  阳明站在船头,回顾徐爱,笑道:“一别五年,不知你学问可有长进,倒要考你一考。”

  徐爱嘿嘿一笑,道:“弟子自知愚钝,故在读书上未敢偷懒。”

  阳明道:“那你且将《大学》背诵一遍。”

  “《大学》?”徐爱愣了:我靠,你咋不让我背勾股定理?《大学》位列《四书》之首,标准的启蒙读物,这是明朝人都知道的,背不过《大学》连秀才都考不上,这家人扈从的都在跟前,以自己的身份背这本少儿读物很没面子的。

  但一看阳明脸色,不似在开玩笑,徐爱只得硬着头皮开始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Stop!”

  徐爱:“什么?”

  王阳明:“你读错了。”

  徐爱愕然:错了?Impossible,《大学》我至少看过十种版本,除非所有的版本都错了!

  王阳明知他不信,道:“你是错了,但错不在你,而在程颐、朱熹。”

  徐爱:“朱子错了?”

  王阳明:“原句当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亲民’,不是‘新民’。程颐将‘亲’改为‘新’,曲解了曾子的意思,朱熹沿袭了程颐的错误,将后人引入歧途,以后读书当以旧本为正,不必尽信朱熹之言。”

  徐爱不服,与阳明理论。

  阳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番耐心解释,徐爱信了。

  徐同学顿感五雷轰顶,只觉纯良的内心被万恶的教育体制深深地欺骗了。想想也是,作为一名三好学生,一直对朱子之言深信不疑,老师此番的一通解释彻底颠覆了他以往的价值观,这太可怕了。

  两种解释,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究竟谁对?

  其实,曾参两千年前到底说的什么谁也不知道,搞不好人说这话的时候凑巧打了个嗝,“新”字就被做笔记的弟子记成了“亲”。

  问题的关键是,王阳明为什么要翻案?还拿四书之首《大学》来开刀?

  对比一下两种翻译。

  朱熹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方法是弃旧图新。

  阳明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造福百姓。

  仔细品品不难发现,按照朱熹的解释,明德是本,新民是末,前者是目的,后者是达成目的的方法,与他那套格物致知的理论一脉相承。

  而按照王阳明的解释,明德就是亲民,亲民就是明德,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

  于是有人要抗议了:难道王阳明就不是借《大学》之酒杯,浇自己家的花园?

  第一:我说过,曾参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第二:看效果。

  朱熹版《大学》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修己而后安百姓。

  王阳明版《大学》则是:修己和安民并行不悖。

  朱版是生硬的反腐材料,王版是生动的生活态度。

  朱熹给成圣设了很高的门槛,然后忽悠大家去格物,这是从长远处为国家社稷计,却忽略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最终只能走向腐朽没落。

  而王阳明认为,执政者不用唱高调,只要踏踏实实,使眼前的人群民众得到实在的利益,手中的政权难道还怕没有人拥戴吗?孔子孟子当不了谷子,好话说上一千种,也顶不上四个字——知行合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