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3)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3)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3)

  王阳明看问题之所以这么独到深刻,皆因其务实到极点的思维方式。

  心学教会了我们一件事——不要被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偏激永远是因为你看得还不够多。

  那怎么才能达到这种中正平和境界?致良知。

  不要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了,王阳明的良知很简单,就是他临死时的最后一句话。就跟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导演库布里克,在他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界》里让妮可饰演的女主角说出最后一句台词“Fuck”来作为其导演生涯的谢幕一样,王阳明临终前用了八个字来回顾他的一生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总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多么简单的八个字,多么深刻的道理!良知者,内心之光明也。

  不过这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么界定内心的光明?

  我的答案是,符合自己真性情的想法就是光明。

  这就跟孔子所说的“直”“礼”和“仁”一样,这是做人的三重境界。直是人的真性情,地球人都有,小孩表现得最多,大人一般情况不表现出来。礼是什么呢?孔子的礼不是礼教的礼,而是选择一种不伤害他人、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

  那仁呢?仁就是“直”和于“礼”的自然流露,个体情感与理性原则的高度契合。

  回到心学上来,光明与否不是外人说了算,是你自己说了算。不能说服自己的话是废话,不能从内心产生认同的道理就不是你的“理”。

  于是又有问题了,光不光明都是我说了算,那是非标准由谁来定?其实,我们常说的“善”和“恶”都是社会根据需要来划分的,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都是伪问题,人性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趋利避害”,不存在什么善恶之分。然而,用社会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就跟孔子的用“礼”来修饰“直”一样,没有限制的社会是**爆炸的社会,最终只能走向毁灭。大部分限制是根据既往经验总结得来的,是符合浑然天成的良知的,但也有一些限制是违背“趋利避害”的本性的,这就看个体如何巧妙地处理这些矛盾了。

  经历的多了,就会发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里的“君子”不单指贵族阶层,而是普遍意义上道德文化修养高的人;“小人”也不是指品格低下的人,而是指没有见识,社会地位很低的平民百姓。君子见多识广,心胸豁达,不贪图小利,往往能成大事;小人鼠目寸光,患得患失,往往把很小的事都搞砸。比如当你去见比自己社会地位高很多的权贵时,君子因为心怀坦荡,谈吐不俗,就会妙语连珠,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而小人因为急功近利,难以坦率,只会给人以畏首畏尾的形象。

  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12 盛世危言

  阳明此刻并不平静,观政工部却去考虑户部、兵部的事,很明显是不想按部就班当个官混子。

  明朝言官权重,有点追求的人都希望跻身其列,王阳明也不例外。当他的朋友以礼科给事中擢为京兆尹(北京市市长)时,他羡慕道:给事中是言官,京兆尹是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首,朝廷这项任命是用言官来试做三辅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