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王羲之评传 > 四、造就书圣的主要因素

四、造就书圣的主要因素

  文字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工具和载体,而书法则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故尔每一位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书法大家如刘德升、蔡邕、钟繇、张芝等都与汉字本身发展规律相联系,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出现的,他们的积极贡献又反过来推动汉字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前进。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的成因与贡献,自然也离不开社会对汉字的要求、前人成就和艺术发展的需要。文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字体逐渐从多异到规范统一,便于书写。

  而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其发展趋势追求点画形态和结体的多样化以求艺术效果的多样与统一。使人们在实用中得到美感享受,但它不是复古,追求繁杂。先秦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文化相应下发达,文字的发展比较缓慢,甲骨文--金文--大篆,虽然文字的结构形态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象形面貌,笔画复杂。小篆奠定了汉字方块的基础,书写不像以前那样麻烦而且便于在竹、木片上进行刻画。但它笔画粗细一样,比较刻板。汉代,由于盐铁加工及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商业、贸易日益兴旺,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要求文字简洁,书写方便,让更多的人掌握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纸发明以后,文字的大量书写不再依赖刀刻,为文字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汉代的隶书将横、竖、点、撇、捺等笔画进行整理规范,并在横画上进行装饰,这就是所谓有的"蚕头雁尾"的文字美化,不过笔画的波磔写起来很费事,从整体看,文字也比较呆板。

  于是东汉时期正、行、草相继问世,有的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刘德开创造行书,蔡邕在隶书、张芝在草书、钟繇在正书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书法艺术都有很高的价值,王羲之以他们为师,继承和发扬了他们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把书法艺术导向全新的领域,是书法史上另一座独秀高峰。

  梁武帝萧衍云:逸少学钟势巧,及其自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夏习不能无楚。

  张怀瓘《书断》曰:右军开凿通津,神模天巧,故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广履度,动必中庸,英气绝伦,妙节孤峙。

  由此可见王羲之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不是囫囵吞枣,是通过"自运"和"增损古法"来进行的。综上所述,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字本身发展的规律,也为"书圣"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如果脱离了特定时代,我国不可能出现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时世造英雄",英雄是时代的产物。书圣在东晋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在东晋时代,"书圣"这顶桂冠落在谁的头上?当然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造就一位大书法家,光有大环境还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有很好的小环境,对于学习研究书法,王羲之周围的小环境当时是很难相比的。王羲之出生贵族大家,书香门第。他首先不用力一日三餐发愁,不必为生计劳碌,生于这种家庭的人容易饱食终日,不学无术,或者成为骄横跋扈的纨绔子弟。然而王羲之充分利用家庭的优越条件,刻苦学习,研习书法,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①在王羲之的家人中不少是书法家,父亲王旷善隶书、行书;从伯王导工行、草,他将钟繇的《宣示表》真迹赠送给王羲之;族伯王敦《宣和书谱·草书二》称其喜颠草:"初以工书得家传之学,其笔势雄健";岳父郗鉴有《灾祸帖》存世,有人评论其字丰茂宏丽,刚决不滞。王羲之自小生在这样的书法世家,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加之伯父王廙、表姑卫夫人等名师的因材施教,这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有一位在美术学院校执教多年的教授曾这样说过:"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分是从老师处吸取,七分从同学那里得到。同学、同辈之间的相互观摩切磋,往往使人进步很大。"这位教授的话是符合实际的。同学之间水平相近,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大致相同,他们在学业上、艺术上可以相互启发与促进。

  卫夫人的儿子李充,以及王羲之的其他同辈,他们有很多时间在一起练① 传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习书法,讨论研究技艺,自然进步很快。

  王羲之从弟王洽书法上颇有成就。王羲之曾与他"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②王羲之还与庾亮、庾翼、谢尚、谢安、谢万等交往甚密。他们出生于书法世家,收藏丰富。郗鉴之子郗愔、女郗璇书法水平都很高,直到王羲之娶郗璇为妻,王羲之的书法并不在他们之上。虞愔《论书表》说:"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未年,乃造其极。"王羲之处于书法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中,高手如林,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自然有利他书法水平的提高。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运用的工具材料相同,理念相通,两者的产生与发展相辅相成。在中国绘画史上,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往往作为书画同源的先河与依据。①从书法史上,我们可以得知许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画家必备的造型能力,使其成为书法家创造了有利条件。原来是一位书法家后来成为了一个画家的也不乏其人。近代吴昌硕是一位书法家,三十余岁才进行绘画创作,但凭借他古气盘旋、朴茂雄健的书**底,使他的作品格调大大高于一般画家,故成为中国画的泰斗。

  "积学可以致远"是很有道理的,绘画基础对书法有促进作用,而绘画对书法的仰仗尤为重要,一幅意境隽永、高雅清新的中国画往往只因"狗爬田"的题字,而大煞风景,归于失败。

  王羲之在绘画上下了一番苦功,绘画训练达十五六年,作品有人物鸟鲁,特别擅长画鹅,具体作品有《对镜写真》,这可谓是最早的自画像了,可惜这些画作仅见于记载,今人无法一饱眼福了。画人最难,没有一定的造型写实功底是不敢染指的。书法绘画同属于造型艺术,它们有共同之点。正因为王羲之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年纪不大就很快熟悉传统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王羲之在绘画初期受益于伯父王廖的辅导,王廙是西晋未东晋初著名书画家。唐张彦远说:"晋室过江,王廖书画为第一"。王廙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孔子十弟子图》上题款赞扬王羲之:余兄于羲之幼而歧疑,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以励之,嗟尔羲之,可不勖哉。

  同时他教导王羲之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②王羲之遵循伯父的教导,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地进行创造。

  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文学造诣很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兰亭序》文采飞扬,是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文学修养无疑是他成为书圣的重要条件。

  王羲之很晚进入仕途,后来又早早地辞官退隐,看似坏事,但正如老子② [唐]张怀瓘:《书断》。

  ① 沈柔坚主编:《中国美术辞典》,第76 页,"书画同源"条。台湾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第1版。

  ①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② 《中国美术辞典》王廙条。

  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便因祸得福,有更多的时间放浪山水,倾心钻研书法。郝经对王羲之作过这样的评论:"自放山水间,与物无竞,江左高人胜士鲜能及之,故其书法韵胜遒媚,出奇人胜,不失其正,高风逸迹,邈不可及,为古今第一。"③明代解缙书评:"大王如子之燕居,申申夭夭。"王羲之闲居后如孔子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王羲之辞官后神逸心旷,从容不迫,纵情山水,刻苦学习,效法张芝池水尽墨。他热爱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王羲之毅然变法,锐意创新,使他的书法艺术发生了飞跃,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王羲之天资聪颖,自小酷爱书法艺术,四、五岁未曾读书前就能写一手好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痴迷书法,他的进步使他的老师都感到惊奇和激动。"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十九岁时就很受当时周顗、王导、王敦等名人高官的器重,他三十岁时社会上就出现了"王书热",足见他书法才智过人。历史常有这样的天才人物,青少年时代脱颖而出,才华横溢,以后便沾沾自喜、懈怠满足起来,故而昙花一现,以后便无声无息了。王羲之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断地创新改体,立志超越前人、超越同辈、超越自我。经过几十年奋斗与努力,他的书法艺术终于在东晋一枝独秀,在书法史上独领风骚。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