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王韬评传 > 一、笔记类著作

一、笔记类著作

  王韬最主要的笔记类著作有两部,一为《瀛壖杂志》,一为《瓮牖余谈》。两者均为王韬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断断续续写成的笔记之汇编。王韬曾自述说:"偶有见闻,随笔记缀,岁月既积,篇帙遂多。"①由于成书时间长和"随见随录",两书都有内容广泛而又庞杂的特点。其不十分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稍偏重于上海,后者多关注于世界。 1988 年,湖南岳麓书社将两书合集标点,铅印出版,恐怕也就是因为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属"同类项"。纵观两书,其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国门初开,国人对与之交接的西方各国缺乏相应的了解。"得风气之先"的王韬目睹这一现状,有心将西方世界的真实情况介绍到中国来。他首先注意到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不仅与中国存在着差别,西方国家之间也是不尽相同的。英、法、美、俄政治与经济制度各有特点,进步与合理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以美国与俄国为例,前者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就要比后者的相对进步合理。王韬用"花旗善法"与"俄国弊政"两个带有强烈价值判断倾向的语词来表示他的好恶。他写道,美国立法之善,"海外诸邦皆所不逮",它的大小统领由选举产生,不仅任期有限,而且薪水有定,"一国中大统领者,岁奉以银二万五千圆供给御用,与英国所设香港总督廉俸相若。其通国中所用,以一年计之,仅支银七千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六百三十元,此一千八百五十二年之数也??更以旧金山一区(即加厘佛利亚州)论之:其幅员辽阔,即以香港百数十比之犹不及大。每岁一切所费,文自衙门官吏,武自兵船弃勇,举凡修耷废坠,无所不包,而仅支五十万元。旧金山为商贾所荟萃、货物所辐辏,华人往其地者,不下十数万。每年诸邦往来船舰,计一千二百余艘,可谓通商之大埠矣,而其出仅如此数,非节用爱民,能如是乎?"①至于地方官制,美国几有中国三代之遗风,"盖花旗之法:每村设有四绅士、一书吏,绅士从不受糈禄,书吏亦仅月受数金。其下有差役三人以供奔走??田税所纳甚微,自给地方官廉库外,仅以为修筑衢路、建立书塾之用而已。惟海关税则归诸官,余则悉以一省所出以供一省之用,民无所苦而君无所私。通国兵士饷需,悉以关税支销。无事之时,戍兵巡丁寥寥无几。村乡之人,至有老死不见官长者"。②相比之下,俄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则是弊端丛生。衣奴制度将农民的人身自由剥夺殆尽,"凡富宦家购买田地,则其地居民并鬻在内。故有地出售,人多争购。购得之人,或充当兵籍,或遇嫁娶事咸由新业主操其权,斯诚弊政也"。③在这种制度下,家奴没有兴趣从事生产活动,因此,连俄君也知其谬,"拟革其例"。王韬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抱欢迎态度,称赞此举为"诚有惠于民,足为善举者"。④十九世纪中期的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还是十分笼统的。

  "夷"、"洋人"、"泰西"等一类含糊不清的名词正说明了当时中国人对① 王韬:《瀛壖杂志》"自序"。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四,第96 页。

  ② 王韬:《瓮牖余谈》,卷四,第97 页。

  ③ 王韬:《瓮牖余谈》,卷四,第111 页。

  ④ 王韬:《瓮牖余谈》,卷四,第112 页。

  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韬能够说出各个不同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与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并比较出它们的优劣,不能不说他的思想敏锐过人,独步一时。

  (二)介绍和称颂"西儒实学"。

  在《瓮牖余谈》和《瀛壖杂志》中,王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与西方各国的差距,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和赞颂了"西儒实学"。从亚里斯多德到培根,从古希腊文化学术到近代欧洲实证科学,几乎均有论列。

  王韬最为景仰的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大师培根和天文学家侯失勒。《瓮牖余谈》中有专篇分别予以介绍。在《英人培根》一文中,王韬对培根哲学思想和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其为学也,不敢以古人之言为尽善,而务在自有发明。其立言也;不欲取法于古人,而务极乎一己所独创。其言古来载籍乃糟粕耳,深信胶守则聪明为其所囿,于是澄思渺虑,独察事物以极其理,务期于世有实济、于人有厚益。盖明泰昌元年,培根初著《格物穷理新法》,前此无有人言之者。其言务在实事求是,必考物以合理,不造理以合物。①培根哲学的基本点是归纳、实验和实用,反对以演绎法为主的旧的经院哲学和教条主义,王韬在这里的介绍显然抓住了培根哲学思想的精髓。

  培根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欧洲科学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启了欧洲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王韬也注意到这一点。他指出,培根的《格物穷理新法》(今译《新工具》)是欧洲科学"二百五十年之《洪范》",其后哈尔非(亦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始为血络周流之学,医术为之一变。观象仪器,其制更精,其术益验。纽敦(亦牛顿)始为光学,客勒格力(亦伽利略)始造望远镜。哈力(亦哈雷)始考察营星往返轨道。一句话,培根之前,专心于学者如磨旋之牛徒费力,行莫出跬步;自培根辟其机缄、启其橐钥之后,欧洲诸学参悟而出,蒸蒸日上,无不勤察事物,讲求实学真理。①王韬自己有研究天历的嗜好,所以,英国天文学家侯失勒也特别为他所敬重。在《英人侯失勒》一文中,他对侯失勒的生平、著述、历史功绩等均有详细介绍。他说,侯失勒一生大小著作七十册,对天文学贡献卓著。所作《星气星丛大表》举世罕与之埒。而其为科学事业不畏艰难、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更是值得后人永远景仰。王韬介绍道,侯失勒中年以后因天文研究成绩沛然而被英国国王赐予"功号",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立志前往南非好望角,筑舍于大山之上,以"赤道仪及回光远镜"坚持观测天象达数年之久,所测结果皆"详绘图形"。回英后仍坚持实测,直至临死"未尝一日辍也"。②透过王韬饱醮倾羡之情的言词,不难看出王韬由衷地希望能将侯失勒式的科学实证精神引入"实学"不振的中国。

  在《瓮牖余谈》和《瀛壖杂志》两部笔记中,王韬似乎对能够接触到的西方之学都感兴趣,书中关于西学的文字不胜枚举。单据《瓮牖余谈》一书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二,第44 页。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二,第45 页。

  ② 王韬:《瓮牖余谈》,卷二,第48 页统计,涉及西学内容的篇章除前文提到的《花旗善法》、《俄国弊政》、《英人培根》、《英人侯失勒》以外,就有《日本宏光》、《法国奇女子传》、《英国才女法克斯》、《新金山》、《美利坚颈地》、《煤矿论》、《南洋海岛》、《花旗沃土》、《日本略记》、《嘉邦筑路》、《新辟西半球记》、《通商日本说》、《李文通探地记》、《英国兵数》、《英国海防》、《外国牙科》、《英国大轮船》、《西国印书考》、《犹太古历说》、《照船塔灯》、《给予文凭》、《西国造纸法》、《英国硝皮法》、《西历缘起说》、《造自来火法》等。从天文到地理,从理论到工艺技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几乎无不罗列备述。

  对已经传人中国沿海城市而一时还未被大多数内地士民所深悉的西来之学,王韬也予以广泛介绍和大力推荐。他在《西儒实学》中对在华传教士的西学作品进行了分门别类地介绍,所罗列的作品计有:《谭天代数学》、《续几何原本》、《代微积拾级》、《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科新说》、《地理全志》、《英志》、《联邦志略》、《博物新编》、《格致入门》、《重学》、《博物通书》、《航海金针》、《植物学》、《万国公法》等。①从这一长串的书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王韬对西方之学密切关注的目光及其对民族的拳拳之心。一个只知道做八股文和吟花弄月的旧式文人是开不出这些书单来的。

  王韬介绍的西学内容有些是当时的中国人连想都想不到的东西,甚至在西方也属"前沿科学"。如他在《西国天船》中介绍说,西洋奇器中有天船一项,"其式短小如亭,可容十人。内置风柜,极其巧捷,有若浑天仪,用数人极力鼓之,便能飞腾至极高处。自有天风习习,欲往何处则扬帆,用量天尺量之,至其处乃收帆,听其坠下"。"现西人欲得是理,细加研究,意欲乘之渡海,自花旗至英京,约费数日之程。并期透彻明悟,不拘驶往何处,俱可如我之意,如舟揖然。窃思若果如此,遇攻战时不徒防敌目前来,亦当防敌从天下,此诚奇技妙法,直可以泄造化之微矣"。①王韬把西方尚在试验中的器艺之术介绍到中国来,表明他对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亦十分关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的先驱特征。

  由于传统教育制度和取士制度的作祟,实验科学及其科学实证精神在中国一'直萎靡不振。王韬一心期望把"西儒实学"引入中国,以改变中国实学不振、虚学泛滥的现状。所以他的介绍不是纯粹地介绍,而是一种犀有自己见解和强烈思想倾向的"劝导之词"。如他在介绍日本民族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精神时写道,日本人"任豪侠、竞智巧,留心于经济有用之学,于西洋器艺造作制度,能窥其用心。多购轮舶,不惜重值延请西匠,教以机括转捩、火水二力运用之妙。风气大开,灵慧渐辟,而不甘以因循苟且自域,是则可取者尔"。②王韬在这里指出日本民族的"可取",也就是希望中国能象日本一样,模仿西方,追赶西方。后来他在《漫游随录》中讲出了更明确的话:"所望者中外辑和,西国之学术技艺大兴于中土。"

  (三)介绍开埠后上海的新变化。

  五口开放通商以后,上海被卷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其市政建设、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五,第119 页。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五,第130 页。

  ② 王韬:《瓮牖余谈》,卷四,第98 页。

  社会风俗甚至阶级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近代第一批进入上海的文化人,王韬较早观察到这一变化。《瓮牖余谈》和《瀛壖杂志》在这方面也留下了相当多的记录。

  王韬介绍说,西人开埠上海后非常注意市政建设和文化建设:"于街市中设立灯·火,远近疏密相间";①"设有印书局数处,以铁制车床印书";②"设有博物院,其中珍异书籍、鸟兽虫鱼无不备";③"于近事,日必刊刻,传播逻迄,谓之新闻纸"。④其他随西人之来而传入上海的还有"义学"、"自来水"、"煤气局"、"照相馆"、"跑马场"、"影戏"等等。工韬在介绍这些市政文化建设时所写的语气是且敬且羡的,他认为这些新事物给上海带来了新气象,也使中国被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有利于中国人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差距,"翻然反省",发奋图强。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所带来的城市变化不只是正面的,还有负面的,象"租界"造成的国中之国、洋人的横行不法、鸦片与妓女的泛滥等都是传统中国社会不曾有的"新恶象"。王韬也真实记录了这一方面的变化。如《瀛壖杂志》在揭露上海鸦片与妓女日盛一日的情况时写道:片芥之毒,靡人不嗜。虽有一二守礼之儒,亦难救正。沪城青楼之盛,不数扬州。二分明月,十里珠帘。舞树歌台,连瓷接栋。每重城向夕,虹桥左侧曲巷中,灯火辉耀,笠歌腾沸,无不争妍取怜,弄姿逞媚。门外细车骄溢,飞尘散香。裙屐少年,洋舶大贾,辄坠鞭留宴。 ①王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后所带来的"正负变化,'的态度是爱惜分明、取舍适中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此,即使今天断然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似乎也难以"谤议其后"。但是,王韬对上海滩上的下面一种变化--商品意识勃发、传统等级观念荡然无存--不以为然,恐怕就难免让人看到他思想深处保守主义的尾巴了。请看他是怎样面对上海滩上来势汹涌的商业大潮的: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酒食游戏征逐,恬不为怪。此风不知何时可革!②沪上习尚奢华,仪文放废,而洋泾尤不可问,礼法之士至于不欲见闻。古淞梅花主人著有《洋泾七念勾》,痛快淋漓,道尽近来积习,真令读之者可以永息此念矣!具录如下:"生计营求,术学陶朱雅谊留。真货公平售,价弗欺童叟。嚓!虚伪日相投,鬼谋白昼。较尽锱铢,情面无亲旧。因此把交号洋泾一念勾。丝缎绫绸,锦绣章身尽上流。品重衣宜美,下贱人难比。嚓!什隶偶盈余,全忘法守。艳服华冠,绅宦同行走。因此把服御洋泾一念勾。"①①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207 页。

  ②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197 页。

  ③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208 页。

  ④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201 页⑤ 王韬:《瀛壖杂志》卷一,第15 页。

  ① 王韬:《瀛壖杂志》卷一,第16 页。

  ② 王韬:《瀛壖杂志》卷一,第16 页。

  ①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187 页。

  显然,王韬还没有适应商品经济所带来的等级制度崩溃与社会观念更新的现实。他的思想多少还裹带着传统儒家文化的阴影。

  但是,不管王韬如何厌恶阶级关系的"礼溃乐乱",他毕竟还是接受了不可更改的事实,真实记录下了沿海通商都市阶级关系的变动状况。他发现近代中国至少又产生了三个新的阶层。一是口岸知识分子。王韬以极大的热情为这一阶层的人士画像·入其选者有李善兰、华蘅芳、龚澄、管小异、蒋敦复、应雨耕、张斯桂、冯桂芬、徐寿、徐建寅等。王韬断言他们都是独步一时的"西学长才",在中国追求富强的事业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大商人。他们不是因"积粟为富",而是因"财生财为富",其"最豪者,一家海舶大小数十艘,驶至关东运贩油、酒、豆饼等货",但他们投资的风险也大,"偶失于风波,家可立匾"。②三是买办。这群人集中于"百货阐集"的通商口岸,中外贸易惟凭其一言,两边拿取佣金,"倾刻间,千金赤手可致",成为暴发户。③

  (四)记录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奇异现象并予以科学解释。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诗文词章繁兴而科学技术不昌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遇到不曾见过的新事物、新现象时不是以科学的方法去验测和解释,而喜欢以想象去揣测和推论。这正是筮术迷信不断滋生和久炽不衰的社会文化土壤。王韬在笔记里对许多现象的古老解释提出了疑义,井以近代科学知识对之重新探讨。如在《汉口雨钱》一文中,他指出古今所传上天"雨钱豆、雨金、雨上、雨刀、雨铁、雨朱砂"等皆非溟溟上苍对人类之"浸祥之先见",而是有其自然之理的流星陨石现象。他解释说:天地问分布之物,散聚大小者不等,大则地球、日、月、恒星、大行星。中则定彗星及至小之行星,必用远镜始辨。此皆各有定道,周行不移。小则游气乱飞于空中,若近地球,则先凝于云际,轻热有光,谓之流星;渐结为石,为各色沙粉,堕于地面。①在另一篇文章《星陨说》中,他更详尽地解释了流星和陨石形成原理,驳斥各种附会之说:流星陨石之异,古来史不绝书,未可以为灾祥也??考"星陨如雨",载于《春秋》。说者以为即佛生之岁,固附会可笑;而星陨之理,究未有明言其指。其西士曾细加辨察,其质为火石、硫磺、铁、黄灰、白铅不等,其重自数斤至十万石皆有之,其行之捷,一秒可八十里。大抵流行空中则见为星,一陨于地遂成为石。西国格致家参考其故,有云月距地球最近,其中常有火山吐焰,或有熔化之质喷出;偶落空际,坠下极速,地气吸之,故能至地。有云行星中有无数小体,由于大体分裂,有时本质自散复聚,环日而行;至地球轨道,为地力吸引,至天空而发光;其行甚捷,变为陨石流星诸异象。有云凡体在天空一秒可行三里,能吸空气之热,故易于发光;以寒署表计之,约三万度,故初陨之石,气犹甚热。上海所见流星,大批行星中分裂小体耳,奚足为侵样之先见哉!①②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12 页。

  ③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第12 页。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三,第75 页。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五,第124 页。

  王韬对流星陨石现象的解释显然比传统的具有篮术和迷信色彩的"天人感应说"来得进米千万倍。因为他是以近代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在十九世纪中期就能如此清晰地、全面地论述流星和陨石形成原理,不能不说王韬在西学刚进入中国之际确曾独步一时。

  (五)记录太平天国的兴衰。

  《瓮牖余谈》中用了两卷的篇幅记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搏斗,所涉及太平天国领袖人物有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玉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冀王石达开、干王洪仁歼、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人。这一部分写成于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显有向清廷洗刷自己表明心迹的味道在内。所以行文之中"逆"、"贼"、"匪"等感情倾向明显的字眼层出不穷,但剔除这些有意识的污蔑,从笔记中还是可以看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者们英勇奋斗的真实情况的"清朝官员横征暴敛、文恬武嬉的情形在书中也有所揭露。王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弭贼必自治民始;治民必自衅民始。①

  (六)为贞女孝妇树碑立传。

  《瀛壖杂志》和《瓮牖余谈》均有不少对所谓贞女、烈妇、孝女的叙述。前者记有贞女何佩姐,王蕙芳、烈妇印氏、贞孝妇赵氏等人的事迹;后者收有《孙女割股》、《记贺贞女事》、《书彭孝女事》、《孝媳割股》、《一门节烈》、《陆节妇事》等专篇。为贞孝妇女树碑立传集中反映了王韬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与他笔记中的其他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也与他后来提倡的女权思想有天壤之别。

  王韬所欣赏、所选录的节孝妇女的"行状"几令今人不堪卒读。如《瀛壖杂志》描述贞孝妇赵氏守寡五十年事迹时这样写道:贞孝妇赵氏,居城中鱼行桥。及笋,字于李大年。卜吉有期而夫亡,氏年仅二十一,矢志靡伦,誓以身殉。奔丧抱木,主成妇礼。侍奉翁姑,援立嗣息。无何,翁姑辞世。嗣息又殇。氏念夫家虽无可依,而母族犹不忍绝,爱以巴妇怀清之操,仍作婴儿孝养之思。中间侍父疾而割股,送母终而泣血,篝灯五夜以佐齑盐,畚挶三冬得安窀穸:此氏茹茶饮蘖之苦心也。②另一位孝妇钱氏甚至为尽孝而不惜以身相殉,王韬继续写道:钱氏幼好读书,孝出至性,每见《烈女传》之孝义节烈者,未尝不慨然慕之,曰:"此当为巾帼之型坊也。虽不能至,不敢不勉。"于归后事长抚幼,竭诚孝爱。旋因姑患病,值夫以有事赴山东,调药量水,惟氏一人。昼夜侍奉,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累月后,见姑病势日剧,氏泣涕不胜,夜半焚香吁天,愿以身代,潜割臂肉,和药以进。既而姑病寻愈。氏恐姑知,言笑如平日。家人见其衣袖沾血淋漓,穷加洁问,始告之。越一年,钱氏遽殒。戚属视殓,犹见疮痕。生时如服苦役,死时亦不得全其体肤,令人恐怖的贞孝事迹分明不是人类社会应该发生的故事。但王韬所用的口气却显然是赞叹备至的。他在介绍了贞孝妇赵氏"行状"之后以欣赏和推崇的笔调发挥说:① 参阅本书第五章第二节。

  ② 王韬:《瀛壖杂志》,卷四,第118 页。

  ① 王韬:《瓮牖余谈》,卷二,第36 页。

  氏年七十,守节四十八年,诚有非寻常妇女所能及者矣。邑绅为之请于江苏学宪彭君,给以"孝竹贞松"之匾,亦足见阐扬之微旨矣。导迎之日,以儒学衔牌仪从适至其家。所可异者,导迎前一夕,氏忽见一人拱坐奥隅,笑颜可掬,氏初归李时,不及见夫面,不知拱坐者谁,亟呼夫侄辨之。则日:"噫!是大年叔也!"相与感泣下拜,而形旋隐。然则国家旌典实足以感格幽明,举报节孝者观于此,而可勿倍慎哉?①妇女的解放才是社会的最后解放。王韬对此一真理的认识似乎是充满矛盾的。他一方面在笔记中提倡学习西方,推崇西方妇女人格独立、有学有艺、勇敢不让须眉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在同一笔记中大谈贞孝节妇,要把妇女继续捆绑在封建纲常伦理的铁链之下,如果说前者对旧封建礼教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的话,那么后者对这种冲击显然是一种抵消。

  ① 王韬:《瀛壖杂志》,卷四,第118 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