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会见利玛窦
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年(1592)春天路过肇庆时写了七绝《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画屏天主绦纱笼,碧眼愁胡译字通。
正似瑞龙看甲错,香膏原在木心中。
二子西来迹已奇,黄金作使更何疑。
自言天竺原无佛,说与莲花教主知。
这"二子"是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和特·彼得利斯(Francesco dePetris,华名石方西)。利玛窦在东西方交通史上和他的同胞马可波罗先后相辉映。他出生于意大利马塞拉塔(Macerata)。1571 年进入罗马耶稣会,进行神学和哲学的研究,同时又在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克理斯多弗·克拉维乌斯(Christopher Clavius)指导下对自然科学作深造。1578 年,利玛窦一行来到印度果阿。1583 年即万历十一年秋,利玛窦随罗明坚( MicheleRuggieri)由澳门葡萄牙人居留地进入两广总督驻地肇庆府,并在那里建立中国第一所天主教圣堂和会所。六年后,他被两广总督勒令离开肇庆,在八月十五日升天节启程前往韶州传教。他们的会所设在著名的南华寺附近。汤显祖南下时经过这里,很可能听人说起过他们。这次相见当是由于利玛窦等两人因事回到肇庆,或路过那里。
此时欧洲神父由澳门进入内地肇庆长期居留很难得到明朝批准。两广总督和肇庆知府都不愿再让第三个欧洲人入境。正式在广东内地传教的先是罗明坚和利玛窦,罗明坚返回欧洲后由麦安东替补,麦安东去世由恃·彼得利斯接充,人数保持不变。在此前后,澳门视察教务的司锋曾派马了内氏(Francescc Martinez)和费迪南多(Sebastiano Ferdinando )入境,但他们俩都是华人。另外还有黑奴及印第安人若干名。他们和诗中所写"碧眼愁胡"不合。
下面对这两首七绝略加诠释。
西域原是汉唐时代的地理概念,后个一直沿用到明清。它泛指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中亚或中亚以西地区,包括印度在内。明代欧洲传教十来到澳门时,少数葡萄牙、西班牙商人和海员由于表现出殖民主义的行径而不为当地所欢迎,因而许多教士冒称来自天竺(印度)。他们初人中国穿的是西装,继而改穿僧衣,后来发现中国官府并不尊重僧徒,于是他们又改着中国士大夫的袍服。利玛窦在入境多年之后改穿这种宽袍大袖的儒装,并得到上级教会允许留长须发。他们专心学习汉语,研究孔子学说。利玛窦写作的文言文据说比某些中国官员写得还好。《天主教耶稣会传入中国史》(英文版改名《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纪行》)一书所记的有关明朝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科学艺术以至人情风俗,十之七八都是可信的,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填补中文史料的欠缺。下面摘译该书英文版第二十三页一小段为例:我认为中国人对戏剧演出是太感兴趣了。至少他们在这方面是超出我们的。这里有异常众多的青年为此而献身。有的戏班子在巡回演出时到处旅行,无远弗层;有的则常住大城市,为公众或私人演出。无疑地它将为国家造成危害,很难发现还有另外的活动更容易诱人误入歧途。有时戏班子的主人收买幼儿。强迫他们从小学唱习艺参加演出。几乎他们所有的剧目都来源很早,以历史或传奇为蓝本。近来也有不少新作问世。每逢盛大的宴会都要雇佣戏班子。一般剧目他们都能演出。戏单呈送到宴会主人那里。由他挑选一个或几个剧目。客人们一面吃喝,一面高兴地看戏。宴会可以长达十小时,剧目也跟着不断轮换演出。台词一般都是唱出来的,难得采用自然声部。
他对中国人民的态度是友好的,即使偶有偏见也不是出于种族歧视,而是出于宗教界人士对世俗的厌弃。在他如实地揭露明朝存在的蓄奴、自宫、愚昧、迷信以及政治**的阴暗面时,他也很少流露出白人的优越感。利玛窦字西泰。名和字都表明他已经染有华风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利玛窦和作为殖民主义武装入侵的先锋队的那些传教士是不同的。这是他在中国传教,尤其是向中国人民介绍西欧近代科学之所以获得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汤显祖之所以称他们为"两生、或"二子"的原因。这个"生"不是后来的学生之生,而是和"子"字一样,是用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后来的"先生"。
世界上各种宗教的狂热信徒,不少人可以在残酷的政治迫害下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不为武力所屈服,在宗教史上留下许多感人的事迹。然而他们自己一旦得势,对异教的迫害却又十分残酷。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争取信教和传教的自由,然而只要他们力所能及,就不允许别人同样有信教和传教的自由。利玛窦进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破除对佛教偶像的崇拜。另一方面,他却机智地把明朝人对祖先的祭把和崇拜不作为异教看待,并且作了言之成理的论证,得到上级教会的认可。这样才克服了在中国传教的精神和心理上的障得。诗题所说的"破佛立义"和诗句"自言天竺原无佛,说与莲花教主知",指的就是利玛窦在汤显祖面前颂扬天主,破除佛教的一次传教活动。这使得汤显祖感到大为意外。
诗中所说的"画屏天主",当是以镜框之类所供奉的耶稣画像。从此,油画和透视等西洋技法逐渐传入中国,并且对当时的绘画艺术发生一定影响。吴历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他留居澳门,皈依天主教以后,画风为之一变,部分可以归因于西洋画技法对他的影响。
龙脑香即膏香,一名冰片。原产今加里曼丹及印度等地, 古代从海外输入,专供帝王及富贵人家作香料及药用。诗以木质内含龙脑香比喻画屏围护中的天主图像。设想新奇,而又带有本地风光,当时葡萄牙人之所以能在澳门立足,而且把当初只有四百八十公顷的小小半岛建成国际通航港口,主要是利用香料、钟表等当时所谓高级奢侈品贿赂明朝官员所致,朝廷也由于对海外奇珍异物的需求而对外商加以容忍。当时有记载说:"胡椒在东方很被人重视,葡萄牙国商人到中国作上两次买卖,就能发财致富。所以向中国来的商客很多。"①这是不远万里,开辟航路,以追求利润,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和昏庸腐朽而又肆意猎奇求珍以满足贪欲的明朝统治者之间所进行的早期国际贸易。诗中所说"黄金作使"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这些洋商远涉重洋为的是发财致富;二是指当时人认为欧洲传教士掌握炼金术。《天主教耶稣会传入中国史》说,利玛窦和他的同伴在肇庆时曾收留一个无家可归而身患不治之症的贫民。当时纷纷传说他们之所以如此乐善好施,为的是等病人死后在他头颅内取出一块宝石。利玛窦认为引起人们怀疑的原因是确实存在的:他们既不向人募捐,又不从事生产,而能兴建房屋,维持富裕的生活。沈德符也说过同样的话:利氏"不权子母术(即不放高利货),而日用优渥无窘状,因疑其工炉火之术(即炼金术)"(见《野获编》卷三十《利西泰》),但他本人并不相信。利玛窦曾指出炼金和服食求仙是明朝地主官僚最流行的两大蠢事。不少当时笔记记载可以为此作证。汤显祖本人的诗文也曾多次有所反映。
如《扫除瓦砾成堆,偶望达官家二首》说:偶然开扫到池林,瓦砾堆高一丈深。
若遇仙才能作使,此中真可筑黄金。
他的同乡友人邹光粥,三代沉迷于炼金术,损失很大。邹后来出任钟祥县令,反对监税的宦官而被削职为民,生活困难。当他听说绍兴有人能把水银炼成白银,竟又不惜借债前去求教。汤显祖为此作《送道兄邹华阳入越二首》。原诗如下:家世烧丹家转贫,抛家为令汉江濒。
官方又失田园计,道路追寻草汞人。
余才足食衰疲早,君幸迟衰生计难。
独羡脏官归老健,一生赢得不求丹。
汤显祖对友人怀有同情,而以上几首诗共同流露的那种热嘲冷讽的语调却可以看出他是不相信这种黄白之术的。
汤显祖的另一首纪行诗《香岙逢贾胡》: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
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
香岳即澳门。贾胡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人。
他的七绝《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不绝如丝戏海龙,大鱼春涨吐芙蓉。
千金一片浑闲事,愿得为云护九重。
此诗反映明朝皇帝在澳门采购鸦片(阿芙蓉)的事实。当时航路受季风限制,由印度和麻六甲东来的船舶都在春夏两季到达,所以说"春涨"《口号》的结束二句显然是诗人对皇帝的极为委婉的讽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二《阿芙蓉》条下注云:"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此皆方技之术耳,"同书又说:"每服(此丹)一丸,再进一丸,不可多服。"这种金丹当是后来所谓红丸。①① 见裴化行(H.Bernard)的《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第65 页,萧睿华译,1936 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①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来》卷六十八《三案》引御史王安舜的说法,以为红丸即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云云,完全不可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初一日,光宗朱常洛即帝位,月底病危,服用鸿炉寺丞李可的献的一颗红丸,病势好转。再吃一颗,感觉依然良好。第二天死亡。这是明末皇室内部的所谓三大案之一。《明史·方从哲传》所记红丸的服法和疗效同《本草纲目》所记十分接近,当是同一种药品。这是鸦片进口所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起小小风波。它的重要性虽然远不能和二百五十年后的鸦片战争相比,但即此一端可见服用鸦片在当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小。汤显祖的这首小诗带有敏税的时代感,可以说不亚于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夕所写的那首同题材的七绝《已亥杂诗·津梁条约偏南东》。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他广东之行后的第六年。戏曲明显地带有他在肇庆、澳门会见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及外商的印象。戏曲所依据的话本《社丽娘记》原来并不涉及广东风物,显然是由于作者对此感受很深而有意加以渲染。
汤显祖往来途中所经过的韶州和肇庆是利玛窦多年氏住并且进行过宗教活动的地区。汤显祖在韶州写的诗没有提及教士,不等于他不知道或不曾去过当地的天主教圣堂和会所。他南贬途中特地绕道澳门,一定到过洋行会见过洋商。
《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可以证实上述推论。
曲中"香山岙里巴"指的是澳门耶稣会圣保罗教堂(SanPao1o),中译三巴寺。吴历《澳中杂咏》三十首,题名《三巴集》。第一首自注:"三巴即耶稣会之堂名"。"番鬼"正是本地人对洋商的带有排外倾向的称呼。利玛窦前后在肇庆和韶州的会堂都以自鸣钟、表、玻璃三棱镜、耶稣图象、烫金的精装本书籍、地图、地球似、西洋乐器等吸引当地人士。戏曲描写在番鬼建造的多宝寺展览宝物以迎接收主官员的盛况,正是当时圣堂传教和洋行贸易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综合反映。曲中把某些西洋进口货说成是"朝廷禁物",即皇帝的专利品,不许别人参观,虽然多少有一些夸大,但是朝廷授意广东地方官采办高级奢侈品以供御用的情况确是实际存在的。利玛窦在撤离肇庆前夕就曾经受岭西道和两广总督的委托前往澳门葡萄牙商人那里洽购紫色帏幔运往北京。
《谒遇》有两支《驻云飞》曲写道:这是星汉神砂,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花。少什么猫眼精光射,母碌通明差。嗏,这是靺鞨柳金芽,这是温凉玉斝,这是吸月的蟾蜍,和阳燧冰盆化。径寸明珠等让他,便是儿尺珊瑚碎了他。
天地精华,偏出在番回到帝子家。他重价高悬下,那市舶能奸诈。
嗏,浪把宝船。看他似虚舟飘瓦。??一是受到戏曲演南宋故事的时代限制,二是为了文辞典雅,三是作者本人对那些来自欧洲的新事物还不太了然,因而觉得神奇和怪异,他才不直接写上内中无人而自行敲响的时钟,把平淡无奇的阳光析成七色光谱的三棱镜等等,而代之以古代传说中光怪陆离、无可名状的星汉神砂和煮海金丹之类宝物。汤显祖和当时人一样不赞成和外国通商,看不起他们的物质文明,同样的想法曾出现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他写作的《惠州兴宁县重建尊经阁碑》中。
利玛窦在华的自然科学著作有《勾股义》、《圈容较义》、《测量法义》以及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六卷。尤以后者最著名"利玛窦不知道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圆周率、代数方程、天象和地震测报等方面曾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这些发明是不联贯的无系统的个别的进展,由于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发展的配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在后世处于被遗忘的状况。有系统的近代数学是由利玛窦开始传入中国的。中国人民下会忘记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利玛窦带来的地球仪、天体仪、世界地图使得中国人民大开眼界。尽管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郑和率领的大船队已经通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而抵达非洲东岸,然而明朝统治者依然以天朝自居,盲目地认为只有自己才有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把其他各国一概看作蛮夷。从汤显祖的某些作品可以看出他还没有欧洲的概念,把它和西域、天竺混淆在一起,误以为所有西方国家都崇拜佛教。后来,比西域、天竺等概念进一步,又把葡萄牙、西班牙,以至整个欧洲加在一起,都含混地称之为佛郎机。利玛窦说,他在中国看到的地图,明朝居于世界中心,广大世界的所有其他部分不过是分散在四周的一些小岛,加在一起还不及中国十五个行省中最小的一个那么大。利玛窦制作的有中文说明的世界地图打破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偏见,传播了世界上存在着五大洲,同时又因气候不同而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寒带的科学知识,并且受到中国官员的欢迎。
存在于汤显祖和利玛窦之间的科学水平的对比绝不会由于前者是文学作家,而后者带有自然科学家的身份而显得不公平。汤显祖足以代表中国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不亚于利玛窦之于欧洲。汤显祖曾在学术界的广阔领域内进行多方面的涉猎和探索。他是杰出的戏曲作家,同时又以古文、五七言诗的创作而见重于世,由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的事迹被载入《明史》。他曾校定北宋时官修的以历代名人事迹为内容的类书《册府元邑》一千卷,又重修《宋史》而未成。《历宗通义》、《中经测》等书的作者周述学曾信任地将自己的天文历算著作原稿付托给汤显祖,后者转赠他的友人、《证治准绳全书》和《医论》的作者王肯堂。汤显祖在《报郁仪宗侯》书信中曾对当时人吴君的数学著作给以简要的评语,可见他自己至少对此作过一些研究。汤氏从三十五岁到四十二岁,先后在南京担任太常博士和礼部祠祭司主事,中间只有短暂的间断。天文历算正是祠祭司的主管业务之一。可见存在于汤显祖和利玛窦之间的科学技术上的差距正是当时我国由先进而变为落后的生动例证。这个转变过程又是由落后而挨打的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的前奏。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