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汤显祖评传 > 五、《问棘邮草》

  五、《问棘邮草》

  汤显祖的第二个诗集名《雍藻》,今扶。汤氏各诗文集按照年代先后排列,序次分明。本集所收当是万历四年(1576)他在南京国子监(辟雍)游学时的作品(藻)。

  他的第三个诗集叫《问棘邮草》,由他的同乡学友谢廷谅编定,卷首有谢氏万历六年写的序文。问棘一词,见《列子》卷五《汤问》:"殷汤问于夏革"。原注:"夏棘字子棘,为汤大夫。革,《庄子》音棘。"这里用为作者姓氏的代称。谢廷谅序文说,这些作品都是寄给他看的,所以名为邮草。国内(大陆)所见二卷本收赋3 首,五七言诗142 首,赞7 首,都是万历五至八年(1577-1580)的作品。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十卷本反而比大陆的二卷本少收赞七首,其它赋和诗又有序次不同,个别文字出入可以互校。可能两者都不是原本。汤显祖在二十岁前后开始熟读梁萧统编集的《文选》。《文选》是从《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一部辞赋诗文选集。不收儒家经典和诸子等非文学作品。据说整部书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他特别爱好六朝的抒情篇章。由科举用的八股文转到辞赋家心目中所指的文学,由道学家口中的心和性转到世俗的感情,这是汤显祖作为文学作家跨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文选》对他影响好的一面。当然,《文选》也有助于八股文的精进,但是一般举子都急于求成,顾不上在它上面多费心血。《文选》对它的消极影响,一是习惯于骈骊辞藻的堆砌,二是爱用奇字难词,而使作品艰涩。试各举一例如下。从军行送边将千城连虎落,万里戍渔阳。早破黑山贼,兼降由水羌。天王赐弓剑,地主给衣粮。代郡羽书急,秦城刁斗长。身为前部将,出遇左贤王。汉月轮高阙,胡沙吹战场。军分辽水上,虏哭阴山旁。归辞上柱印,还调中妇妆。何如出下策,所杀但相当。

  徐渭评论说:"通篇都佳,愈看愈妙"。对仗工整,而字句流利,所谓"看时容易成却难",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渔阳"、"黑山"、"白水"、"代郡"、"秦"、"汉"、"左贤王"、"辽水"、"高阙"、"阴山"等原有特定意义的人名、地名都成为无所确指的代词,整首作品失去它的时代性。可说是赝品,不是创作。话又得说回来,偶句是作曲填词最常用的修辞形式之一。汤显祖精于此道,和他戏曲创作的杰出成就分不开。这是《文选》编者及其后世成千上万读者所不能想象的,然而却是事实。

  马当骤暑晚步田家招摇承巽隅,畏日纤衢轸。织女向昏中,箕风自南引。乘舶逗堆崎,振履寻虚化。逶迤玩时物,聊用慰羁裙。木响空林,竹鹠窜深筍。田池沸卜蛙,芜塍出丘蚓。篱菽问雕胡,陵苔半蒸菌。共言江水肥,稻麦连区畛。归去南山下,相将治锄蜃。但令生事存,未恨声华陨。

  "木"以下三对句,抒写五月傍晚的江南田野景色,使人有如亲历其境的逼真之感,但"篱菽"、"陵苔"、"芜膛"等虽非僻字,却很少有人这样组词。徐渭对《问棘邮草》击节称赏,但对它的缺点并不宽容。他指斥《感士不遇赋》说:"有古字无今字、有古语无今语时,却是如此。使汤君自注,如《事类赋》,将不得不以今字易却古字,以今语易却古语矣。此似汤君自为四夷语,又自为译字生也。今译字生在四夷馆中何贵哉!亦庸人习之,亦能优为之耳。"这个缺点在诗中,不如在他的赋中严重。平心而论,如果一一以今字代替古字,弊病固然可以避免,与此同时原来的风采恐怕也会因而减色。力避陈言,不求圆熟。在艺术上有它的可取之处。像这样一类诗可说是后来竟陵派的先声。汤显祖后来在戏曲创作中出现的少数艰深晦涩的语句可以远溯到这里。

  在宣城之游以后,汤显祖的诗作出现了《红泉逸草》中少见的一种新风格。《问棘邮草》中的《老将行》、《别沈君典》、《别荆州张孝廉》、《郁金谣》等七言古诗是它的代表。在以后几年汤显祖的诗风又有发展之后,他不写这样风格的诗了,但是当他和梅鼎祚酬赠时,类似的调子曾重新出现,如《吹笙歌送梅禹金》、《招梅生篇》、《凌阳篇》。可见这和梅鼎柞等友人对他的影响有关。这些诗得力于南朝小赋,又向没有洗尽六朝靡丽之风的初唐诗借来绚烂的外衣。它们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汤显祖的第一个传奇《紫萧记》(未成)就是在这种诗风里孕育的。这些诗出现时,诗坛上"诗必盛唐"的拟古派口号正在盛行。学杜甫,不学他的精神实质,而只歆羡他的艺术技巧,摹拟他的用字、遣词、练句和章法。《紫萧记》第二出就有一首书憧的拟作:"书房僮于小青儿,春日春盘青菜丝。老我百年愁烂熳,呼儿觅纸一题诗。"然后借剧中人物挖苦道:"杜子美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诗被你小使们抄来抄去,也抄熟了","也抄不全,只抄得些杜律虞注。"汤显祖不满意他们那一套,却又提不出正确的主张,于是他以六朝和初唐代替盛唐。可贵的是他毕竟在探索改革的门径了。

  徐渭在南直浙闽总督胡宗宪入狱而死后,怕受牵连而自杀未遂。不久,他又因杀害继妻被捕监禁七年才获释放。次年即万历八年,徐渭前往北京投奔翰林侍读张元忭。他在路途上读到《问棘邮草》,为此题诗一首。其中说:"执鞭今始慰生平",赞赏备至。当时无法投递,后来趁有人往江西之便才得以寄出。徐渭当时六十岁,比汤显祖大二十九岁。老诗人对新进的鼓励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之一。

  徐渭有一首诗《渔乐图》。题目下原注:"都不记创于谁。近见汤君显祖,慕而学之。"古代诗词作者有时标明自己的作品效某某人体,如刘禹锡的三首《学阮公体》、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阮籍、陶潜都是早有定评的前代诗人;另一类如韩愈的《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李商隐的《效长吉》,效者和被效者都是同时代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徐渭这首诗也正是如此,不同的是前辈虚心地向后辈学习,极少有这样的先例。"近见汤显祖",指的不是人而是指他的作品《芳树》。这一类型的作品,在《问棘邮草》中不止一首,而以《芳树》比较典型。全诗七言三十六句,中段十二句"芳"字重复二十三次:"也随芳树起芳思,也缘芳树流芳眄。难将芳怨度芳辰,何处芳人启芳宴?乍移芳趾就芳禽,却涡(涴)芳泥恼芳燕。不嫌芳袖折芳葵,还怜芳蝶萦芳扇。惟将芳讯逐芳年,宁知芳草遗芳钿。芳钿犹遗芳树边,芳树秋来复可怜。"徐渭《渔乐图》全诗四十六句,中间十二句"新"字重复二十九次:"新丰新馆开新酒,新钵新姜捣新韭。新归新雁断新声,新买新船系新柳。新鲈持去换新钱,新米持归新竹燃。新枫昨夜钻新火,新笛新声新暮烟。新火新烟新月流,新歌新月破新愁。新皮渔鼓悲前代,新草王孙唱旧游。"七言歌行若干字或词适当重现,以使音节浏亮,意想回环,不失为修辞一巧。如唐人刘若虚《春江花月夜》,月字用十五次,江字凡十二见。又加"春江"、"春月"、"江月"等词多次显现,流利自然,不嫌犯复。汤显祖这一首诗,标新立异,不步后七子后尘,但多少带有点文字游戏性质。徐渭"慕而学之",反王、李的意图更加鲜明。

  唯其对以王、李为首的后七子深感不满,①徐渭对后起之秀汤显祖才有那么热忱的推崇。单从《问棘邮草》本身的文学价值很难理解徐渭为什么会对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作者如此器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