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泰戈尔 > 第二十四章 新体散文诗

第二十四章 新体散文诗

  愤慨而又失望的泰戈尔在恒河畔的一所安静的别墅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那儿,受自己和其他印度画家作品的熏染而来的灵感的支配,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后来集成《千姿百态》于翌年出版,这本诗集是题献给孟加拉的一位著名的艺术家的。

  此时的泰戈尔在岁月的冲击下,身体状况已每况愈下,然而他仍旧推却不了伊朗国王的盛情的邀请。1932年他启程前往伊朗,在那里他受到了来自政府和人民的挚诚的欢迎。在设拉子,泰戈尔参观了著名波斯人哈菲兹和萨迪的墓园。接着,伊朗首都德黑兰为诗人而举办的群众欢迎大会,令罗宾感动不已。在返回印度途中,泰戈尔又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做了短暂停留,伊拉克国王接见了他。泰戈尔还在阿拉伯的沙漠中游牧民族贝督因人的帐篷中渡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日,实现了数十年来的夙愿。这一次两伊之行是泰戈尔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自玫瑰之乡返国后的泰戈尔,再度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打击:他十分疼爱的惟一的外孙因患严重的肺炎而去世了。泰戈尔非常喜欢这个懂事而又有才华的孩子,他的死使得泰戈尔再一次经受了悲哀的折磨和伤感的考验。

  这一年,诗人出版了他的又一部诗集《终了》。他在经历了来自各方面的痛苦之后,想以此来象征他的创作生涯的终结。《终了》集中的作品风格各异,喜怒忧悲,五味俱全。

  1932年诗人又开始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的创作,他以自己神奇瑰丽、变化无穷的诗才开创了有节奏的散文诗的天地。这一年他写了第一部令人倾倒的散文诗集《再者》,①此后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还写有三部散文诗集。

  ①又译《附言集》。

  《再者》是一部让人惊叹的全新的作品。泰戈尔放弃了格律诗的传统写法,以勇敢无畏的开创精神和无穷的革新力量使散文走入了诗歌的领域,将诗的表现力大大扩展。在《再者》中,诗人发掘出孟加拉语言的优美韵律,抒写了许多描绘日常事物与情景的美好诗篇,其中名篇有《一个普通的少女》《山茶花》《男孩子》等。

  青年时代的泰戈尔曾住在家族的庄园中,他沿帕德玛河巡视时的感受依旧深留在记忆里,《再者》的开篇诗《古巴伊河》(中译本为《莲花河》)则记载了他对帕德玛河威严高傲姿态的回顾:

  我的心悠悠然地随着在远空下的莲花河①一同曲折流走。在她的对岸上伸展着沙滩,与世无关地,在它庄严的荒芜中目空一切。

  ①即帕德玛河。

  在这边丛生着竹子,芒果树,老榕;倾颓的茅舍;巨干的莲叶桐;池坡上的芥园;沟径边的甘蔗田;依恋着静寂时光的蓝靛园的断垣,一行行的木麻黄日夜地在废园中低语。

  ……

  她总是冷冷淡淡地。她没有承认而只是容忍了她的两旁的房地;她的威仪中反映着山岳庄严的沉默与海洋广阔的寂寥。

  而如今当诗人已临暮年时,他更钟爱和平之乡附近的那宛如淳厚的山达尔族少女的小河:

  我有小古巴伊河做我的芳邻。她没有世家的门第。她的质朴的名字是和无数年代的山达尔村妇的喧嚣杂谈混在一起的。

  她的谈吐是小家的谈吐,不是学者的语言。她的律调和土地和水是同宗的,她的流水对于大地的黄绿的财富毫不怀妒。

  她在光明和阴影中穿掠的体态是苗条翩婉的,她拍着手轻轻跳跃。

  在雨天她的手脚就变野了,像村姑们喝醉了美果酒一样,但即使在她放纵的时候,她也从不冲破或是淹没了她的近岸;只在她嬉笑奔走的时候以她裙子戏弄的舞旋扫着岸边。

  在中秋她的水变清了,她的水流变瘦了,显露出水底沙粒的苍白的闪光。她的贫乏,并没有使她羞愧,因为她的财富不是自大,她的贫困也并不小气。

  在不安的心情中,她们带着自己的美德,就像一个女孩子有时珠围翠绕的舞蹈着,有时静坐着眼含倦意,唇含慵笑。

  《再者》中还收有一些富于哲理的诗作,并有艾略特①《香客》这首诗的孟加拉译文。

  ①艾略特(1888-1965),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有诗歌《荒原》、《四个四重奏》等,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此时,英国当局通过印度立法协会颁布“宗教团体决议”草案,规定了宗教团体和种姓在未来的中央各邦立法机关中的席位分配,给所谓的“不可接触”者以更多法律权益。圣雄甘地认为,这是将印度分割为高贵和低卑种姓的分裂阴谋。于是,在1932年9月20日,甘地决心在狱中绝食至死,除非对决议作出修改。绝食的前一天,甘地写信给泰戈尔,请求他的支持,泰戈尔在复电中赞扬了甘地为了印度的统一和社会的完整,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崇高的行为:“我们悲痛的心满怀虔诚和爱戴之情,关切着你崇高的苦修。”

  泰戈尔于9月24日跋涉到浦那的叶勒沃达监狱探望甘地。与此同时,英国殖民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同意了甘地的主要请求和全国各政党团体提出的解决方案。于是在26日,甘地停止了绝食,正在甘地身边的泰戈尔曾在此之前为甘地诵唱了一曲孟加拉的赞神歌,即我们在前面引述的《吉檀迦利》的第39首诗作。

  随后,泰戈尔接受了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的教授头衔,并作了一系列演讲。他在桑地尼克坦欢迎波斯国王派来的客籍教授,还带领和平之乡的学生及文艺工作者去到孟买参加“泰戈尔周的活动”,在安得拉大学发表一组题为《人类》的演讲。之后诗人还访问了海得拉巴邦,并在加尔各答会堂发表了《印度的巡礼者拉贾·莫罕》的著名演讲,盛赞了这位印度伟大的改革家。

  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间隙,泰戈尔仍不忘情于创作,他于百忙中抽暇写作了两部新剧。

  1933年出版的《纸牌王国》是泰戈尔根据自己早年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幽默剧。作者的寓意是通过这则童话故事抨击现实。故事梗概是这样的:纸牌国里种族界限分明,每个人都只是按照规定的安排去工作,他们不说话,不思考,平静得有些过分,而且没有激情和欢乐,王子和他的属下们来到这个到处死气沉沉的国家之后,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他们倡导每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生活原则,当地人们纷纷仿效。摒弃那些条文律令之后,纸牌国充满了盎然生机和爱情。

  《贱民之女》(又译《首陀罗女郎》),则是根据佛教故事改编而成的。原来的情节是佛陀通过法力将自己的门生从低种姓的首陀罗女子的诱惑下解救出来。泰戈尔改编之后,贱民之女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这部剧**有三个人物,主要人物只有两个。

  首陀罗是印度所有种姓中最低贱的一个,剧中的首陀罗女子自生下来那天起,就不得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人歧视,生活贫苦。炎热的一天,年轻的姑娘拎着水罐走路时,遇到了面容清秀的高僧阿南德。

  口渴的僧人向她讨水喝,姑娘犹豫不决,因为根据习俗,经她手接触的水会损害高种姓的人的。阿南德安慰她说,作为人类的一员,人的价值只在于拥有爱与牺牲的品格,而不在于种姓。随后他喝了姑娘献上的水。

  阿南德朴素的言辞震撼了姑娘的心,平生以来因为社会不公正的待遇而造成的自卑的阴霾不见了,她第一次感到有了自尊,是的,作为一个人,她有爱的权利,也有奉献的权利。渴望获得爱情的她决心把自己奉献给那位高僧。

  再次遇到阿南德时,僧人早已不认得她了。羞愧的姑娘心灵受到了伤害。她狂热地祈望骄傲的阿南德受到自己感情的摆布,她请求妈妈发出有魔力的咒语,将高僧引入自己的家中。

  当被魔法牵制的阿南德来到首陀罗女子的房门前时,姑娘看到他的脸上现出**和羞耻的痛苦,她希望献身的是被真理光辉映照得光彩夺目的阿南德,绝不是面前的堕落之人。她也因自己的自私和罪恶感到畏惧,于是她乞求母亲收回咒语,阿南德获得自由,母亲却因精疲力尽而死。

  贱民之女伏身在阿南德的脚下,做出忏悔。应当说与阿南德的第二次相遇给姑娘带来了真正的超度。第一次的偶逢,阿南德使贱民之女意识到了自身的尊严,有了自由的思想;第二次的到来则使她的虚荣与骄傲在苦难的磨砺中消除了,贱民之女终于懂得自由的获取要依靠真诚的心愿。

  《纸牌国》和《贱民之女》不久在舞台上演出。到1933年年底,泰戈尔又有两部小说和一部散文剧问世。

  中篇小说《两姐妹》以加尔各答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为背景,刻画了两姐妹与同一个男子之间的微妙感情。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作品开篇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

  女人有两种,一种是母亲式的,一种是情人式的——我听到过几个有学问的人这样说。如果可以用季节来作比,那么,母亲便是雨季。她赠给我们清水和鲜果,调节酷热,又从天上洒下雨水,驱走干旱。她使人富足。情人式的女人却像春天。

  她非常神秘,充满了甜蜜的魅力。她从来不肯安分,她在血液里掀起浪涛,又窜进心灵的宝库,去拨动它里面的金七弦琴上的寂寞无声的丝弦,使**和心灵都弹奏出无字的音乐。

  姐姐沙密拉婚后对丈夫萨山加处处关怀备至,通情达理的她使丈夫把家业越办越红火,可是母亲般爱护自己丈夫的她却没得到丈夫多少关心,病倒之后,她便请妹妹前来协助家务。妹妹乌密玛拉则有着火一样热烈的情感。与姐姐的个性迥然不同,她虽不擅长做家务,却以自己快乐的天性、“假日”的情绪,使萨山加为她迷恋倾倒,甚至放弃了日常的事务。

  姐姐病好了,萨山加的事业也濒临破产。面对复杂的感情纠葛,三个人的心理都十分复杂。是对婚姻爱情忠诚还是对自由爱情忠诚?姐姐建议姐妹两人嫁给萨山加,共同辅佐家业。可是妹妹乌密玛拉却决定离开姐姐和姐夫,一个人到英国去,并写信忏悔,请求姐姐的宽恕。

  长篇小说《花园》也写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子的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园丁,10余年来,他与妻子共享莳花爱花的乐趣,过着幸福的生活,不幸的是妻子突然得了病,她建议请来丈夫年轻的表妹做帮手。然而一段日子过后,当卧病在床的妻子看到丈夫与他温柔的表妹一同干活的时候,她开始猜疑、嫉妒了。病痛使她的性情变得乖张,她逼着丈夫打发走了年轻的姑娘,自己也因妒忌和悔恨不久即死去。

  散文剧《邦肖利》刻画的是加尔各答上流社会虚伪、尔虞我诈的生活图景,那里绅士们装腔作势,知识分子则卖弄才华。整部散文剧中充满了诙谐机智的对话。这部剧作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上演。

  1934年1月,印度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比哈尔邦一些城镇遭受重大损失。圣雄甘地在一个公开声明中认为这一灾难是神明对不合理的贱民制度的报应。虽然诗人泰戈尔赞同甘地的政治主张,但对他利用大自然灾难的手段来印证革命表示了不满和惊讶。

  此时,由于经济拮据,国际大学迅速的发展受到影响,使得泰戈尔深感必须另谋出路,以筹措资金。他成立了演出戏团,排练自己的剧作和歌舞,到全国巡回演出。在当时,舞蹈还被视为低贱的职业,泰戈尔的这一举动可谓是十分勇敢的。募款固然是一个目的,但是诗人还希望人们摆脱对印度古老艺术的种种偏见。

  1934年5月和6月,巡回剧团来到了美丽的岛屿——锡兰。在那里逗留期间,泰戈尔写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四个故事》。

  《四个故事》的主题又回到了政治信念与道德价值这一冲突上来了。故事背景是孟加拉的民族革命运动。激进派的领袖忠于事业却残酷无情,一个聪明而向往正义的姑娘加入了这一组织,并让自己的男友也一起参加,男青年出于爱她发誓加入了这个派别并准备参加他们的恐怖活动。然而,很快他就觉得斗争的方式与领袖们倡导的自由和爱国毫不相干,他觉得愚昧的英勇只会使人的本性更加残忍。最后,这对恋人的理想受挫,双双惨死。小说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语言优美动人。但由于作者否定了爱国者们的作为,于是招致了一场巨大的争论,一些进步人士为此严厉地谴责了诗人。

  1935年,泰戈尔创作了两部新诗集,一部是散文诗集《最后的演奏》,另一部是《路程》。

  在散文诗集《最后的演奏》里,对爱的回忆,又在年迈的泰戈尔胸中不时升起,回顾已走过的生命旅程,他只看到荣华和自尊的废墟。卷首诗是献给一位女子的:

  我忽略了对你的价值的颂赞,

  因为我盲目地肯定了我的财产。

  白日黑夜不断地把你的贡献送到我的脚边。

  我从眼角里望着它们被送到我的仓库里。

  4月的忍冬花在你的献礼上添上芳馨,

  秋夜的满月的清光也向它们映射。

  你常把你波浪般的黑发,倒泻在我的膝上,

  你眼泪盈眶地说:

  我对你的献礼,我的王,是可怜的微薄;

  我无法再多给你,因为我没有可给的了。

  日日夜夜的过去了

  今天你却不再在这里。

  至终我来打开了我的仓库,

  拿起那串你亲手给我戴在颈上的

  珠宝的链环。

  我从前那漠不关心的骄傲

  吻了尘土里你的遗留的足迹。

  今天我真正赢得了你

  因为我以我的忧伤偿抵了

  你的爱情的价值。

  《最后的演奏》中还收录了他在生日里写的一些诗。生日的来临与匆匆逝去,被泰戈尔比作在时间的长河将其淹没之前能够享受到几分钟阳光照射的岛屿。诗人还将自己的一个个生日形容为一条不停地朝向伟大的未知走去的长长队列,宛如江河最终归入大海。

  诗集《路程》多为爱情诗,诗人曾这样写道:“爱在那里,又不在那里。因此,也没有爱的重荷。人没有爱情也要生活。爱情的价值也就在那里。”

  当时年迈的诗人因为不能随意旅行,于是便常改变住所,他在住宅房前修了一间茅屋,每天眺望着前来帮他盖房的山达尔族女人劳碌的身影,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这个山达尔女人在木棉树下的沙径上忙忙地走上走下;一块粗糙的灰色的纱丽紧紧地缠裹住她的黑而结实的苗条的身躯;纱丽的红边和妙烟花的火红魔咒一样在风中飘扬。

  ……

  几只漆镯围在她模塑得绝美的臂腕上,一筐的散沙顶在她头上,她在木棉树下飞掠过红沙的小径。

  ……

  我坐在凉台上看着这年轻的女人一小时一小时地不断地劳作。当我觉得这女人的服务是神圣的注定为她所爱的人们的,而它的庄严被市价污损了,竟被我借着几个铜钱的帮忙把它掠夺了,我的心感到深深的羞愧。

  1935年底,在桑地尼克坦演出了泰戈尔的戏剧《秋节》,在加尔各答则上演了泰戈尔根据《暗室之王》改编的剧本《看不见的宝物》,酷爱演戏的诗人泰戈尔也亲自参加了这两部剧的演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