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泰戈尔 > 第十七章 印度国歌的创作者

第十七章 印度国歌的创作者

  痛苦和孤寂的深渊往往最终能给人以深刻的颖悟。在死亡的阴影过后,活着的人们才更能体会生命本身的美好与可贵,因此格外地热爱蓝天、大地,以及那无比广阔而又活跃的生活。

  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反而使泰戈尔这段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心爱的创作活动之中去,并在戏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1908年至1911年间,在他笔下先后诞生了一系列的戏剧佳作——《秋节》《赎罪》《暗室之王》《邮局》和《顽固堡垒》。

  1907年痛失爱子之后,泰戈尔在和平之乡桑地尼克坦里的那些孩子们身上似乎又找到了父子之间的快乐与深情。孩子们的童稚纯真的欢愉感染着他那颗诗人的心,给他以欢乐和力量,使得他的心灵创伤渐渐地平复。1908年他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写作了剧本《秋节》。这部作品完全是对生活欢乐的颂歌,表达出生命的单纯质朴与相聚的喜悦。

  而第二年问世的《赎罪》则拥有一番迥然不同的风采,其间充满着利害冲突与矛盾斗争。《赎罪》是根据泰戈尔最早创作的长篇小说《年轻公主的市场》改编而成的。剧中新增的一个角色,很明显是以圣雄甘地为创作原型的。最感人的是此剧的最后一幕,剧中人解释象征圣雄的那个人之所以退出斗争,绝非对斗争的背弃,而是因为运动的现实背离了他非暴力、不抵抗的初衷。我们也可以将这个剧本理解为剧作家对那些非难他退出运动洪流的人的回答。

  1911年,泰戈尔写下了他所有戏剧中最富象征意义,也最具哲理意味的一部——《暗室之王》。而且还应当说,这部剧作也反映了泰戈尔本人在生活中最强烈的一种人生体验,即对那种神的追寻与合一的独特感受。

  剧中的国王象征着无限境界里的神灵,而王后则代表向往无限之境的有限中的灵魂。至于王后对国王态度的转变,则蕴含着人们对神灵由不理解到理解的精神历程。

  国王生活在一间暗室里,作为神他是无形的,于是别的人虽然可以和他交谈,却不能目睹到他的容颜。暗室之王的面容绝不能以凡俗社会中的美丑标准加以衡量,他是“超于一切的比较之外的”。他坚毅、热情,像一个丈夫般地追求着王后所代表的人类灵魂。然而他又是冷酷的,他不肯走近人们,而是等待人们前来寻找他。

  当王后在无灯的卧室里等待着与暗室之王相会时,作为一个凡间的女人,她热烈地渴望着不仅在茫茫的黑暗中,而且在光明之中见到国王的真实面容。最后国王答应现身,他对王后说:“在月圆节期间来找我吧。”

  王后在期盼着自己的夙愿得以实现的那一个伟大时刻。然而人类灵魂的净化注定要经历差错与苦难,王后也正是在被这对未知无限世界的强烈向往折磨得坐立不安时,铸成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她真假不辨,由于虚荣和高傲,她错把那“像乳油一般地柔软,与樱花一般的娇弱,如蝴蝶一般的美丽”的假王当做真王了,并把自己的花环交给了他,甚至毫不醒悟地离开了暗室,从而给国家引来了灾难和战争。

  当王后最后醒悟时,她的经历使她懂得,她不应被动地等待国王寻找自己,而应主动地去追寻国王,她不应是国王的王后,而应是他谦逊的奴婢。惟有如此,她才能达到与国王所代表的无限境界的相互合一。

  所以,她最后对国王说出了这样的告白:

  “您的爱生活在我里面——您在这爱里反映了出来,您在我里面看到您面容的反映:这个东西不是我的,它却是您的,呵,主人!”

  《暗室之王》涉及到了有限灵魂与无限境界之间的关系,透过王后的经历,泰戈尔所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思想——作为人类,为了最终达到与神结合的无限境界,就必须做到谦卑与服从,必须去主动地追寻,而且应当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1911年,泰戈尔又一鼓作气地创作了两个剧本——《邮局》和《顽固堡垒》。虽然两剧的中心人物都是儿童,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邮局》是泰戈尔所有戏剧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曾经被成功地译介到许多欧洲国家,可以称得上是他最优秀的剧本之一。

  小孩子阿马尔是这部剧作的主角。他生了病,可无知的养109父却听信了村里庸医的话,认为外面的风、潮气和秋天的太阳对这个病孩有害,于是便将他关在一间小屋里。苦闷而又孤独的阿马尔,只得倚着小屋的小窗子望着那外面的天地,那里挤奶人、更夫来来往往地忙碌着,孩子们快乐地嬉戏着,阿马尔和更夫、挤奶人、老爷爷和卖花小女孩苏塔交谈着,在他们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浪漫的诗意。他羡慕无拘无束的生活,并以他纯真的欢乐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然而有一天,更夫告诉他,从阿马尔的窗即可望得见的那栋白色的新楼房是邮局,说不定邮局的人哪天会来看他,并交给他一封国王写给他的信。从此以后,阿马尔便不再幻想偷跑出家门去四处游玩,而是日夜盼望着邮递员带着国王写的信来找他。病体沉重的阿马尔虽然无法走到窗前,但仍在病床上期待邮递员的到来。

  一位善良的老人安慰阿马尔,信大约已在路上了,小阿马尔希望自己养好病,下床去迎接邮递员,但是可怜的小男孩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进入了长眠之乡。这时他的好朋友、卖花的小女孩苏塔来看他,以为他是睡着了,于是便告诉医生,等阿马尔醒来之后把自己的一句悄悄话转告给他,好心的女孩这样说:“告诉他,苏塔没有忘记他。”

  对于《邮局》这部剧作的深层寓意,人们曾作出了多种推测,有人以为泰戈尔是借它传达了人在精神上对自由的渴望。而且,幼年时泰戈尔那深受禁锢的体验在阿马尔身上也有着清晰的影子。

  正是出于这对自由的希冀,使得阿马尔梦想着飘泊在宽广的空间里。他的心向往宽阔的草原、蟋蟀鸣叫的小路,有着只歌唱却不飞翔的鹦鹉的荒无人烟的鹦鹉岛。阿马尔对遥远世界的热爱,说明他希望了解未曾见到的广阔世界,而这个支撑着阿马尔的自由之梦,却以一种恬静安宁的心境表现出来。即使是说起他翘首以盼望收到的国王的信时,他仍如此描绘着自己的感受:

  “自从国王的邮局设在那里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在屋子里呆着了。我一想到有一天我会接到一封信,心里就觉得很快乐,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也不在乎了。”

  泰戈尔曾这样理解过阿马尔这个形象:他认为阿马尔代表那个灵魂接受了宽阔道路召唤的人,因此他渴望从习惯势力和僵死观念的围墙中寻找自由。

  在《邮局》中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最终表现为宁静和平的情感,而语言朴实无华又自然有致的韵味,更给全剧以动人的艺术美。还有一位评论家曾赞扬《邮局》的成就是连莎士比亚和迦梨陀娑都做不到的,因为它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既不卖乖弄巧又不愚昧无知的儿童形象。

  与《邮局》同年写成的第二个剧本是《顽固堡垒》,这是一部喜剧。

  它以辛辣的讽刺笔调嘲笑了那些自高自大、拒绝变革的顽固的保守主义者。

  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名叫般查克的幼童。他听从以正统派自居的大哥的安排,被关在一座奉行保守主义的学院(那“顽固堡垒”)里,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责备天生好奇、爱好唱歌而又喜欢快乐的小般查克。为此,小孩子常寻机逃跑到附近的农民、工人和低种姓的人们那儿去,与纯朴、辛劳而又热爱生活的人们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后来,一位大师来了,他领着一批低种姓的贱民们踏平了这座顽固堡垒的高墙,小孩子般查克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如果说在20世纪初期,泰戈尔的戏剧创作是繁花盛开的景况,那么,泰戈尔也始终没有忘情于他的抒情诗写作,就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部极为美妙的诗集——《吉檀迦利》。

  新世纪开始的前10年中,诗人承受了来自家庭和外界的许多悲苦、死别与侮蔑、责难,在孤寂与郁闷侵袭着他的时候,他的心灵对神与宗教的洞察更多也更投入;而且,他往往将宗教的各种感受融入到他的抒情诗那绝美的诗句之中。

  1909年到1910年的泰戈尔写下了一大批有着浓厚神秘与宗教气息的抒情诗,共有157首,于1910年以《吉檀迦利》为题名出版。后来,泰戈尔从这157首诗中又摘出51首,辑入他的英译诗集《吉檀迦利》中,并且诗人也就是以这部蜚声海内外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获得了人类文学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部译为英文的诗集,我们下一章再作探讨。

  在孟加拉文原作中,《吉檀迦利》的第一首诗歌就表达了诗人的心声。诗人不愿用自己的业绩赞美自己,而是盼望神主以神自身的心愿来充实他的生活:

  当我走的时候,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就是说我所有看过的是单纯无比的。

  我曾尝过在光明海上开花的莲花的隐蜜,因此我受了祝福——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在这形象万千的游戏室里,我已经游玩过,在这里我已经瞥见了那无形象的他。

  我浑身上下都因着那无从接触的他的摩抚而喜颤;假如死亡在这里来临,就让它来好了——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应当说,对神与人类的爱,使得诗人在痛苦和死亡来临时也觉得是快乐的。这首诗所体现的思想也恰恰是《吉檀迦利》这部诗集的总体精神。由于诗人经过长期的思索,又将对神和对尘世天真无邪的感情,以动人心扉的言辞表达得优美而崇高,因此,这一切都使得诗集中的篇章具备了最平凡、最感人,也最永恒的艺术魅力。

  小说、戏剧和诗歌的丰收,并不能证明泰戈尔已然放弃了对民族解放的支持与关注,他仍然热烈地期待着印度的人民能够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一同致力于祖国真正的独立和自由的事业。1911年,他依照这一精神谱写了一首名为《印度命运的创造者》的歌,并将它献给那一年圣雄甘地召开的国大党第二十六次会议,号召印度各民族、各教派的人们早日觉醒,为祖国的统一而团结一致,共同战斗。

  你是一切人心的统治者,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你的名字激起了

  旁遮普,辛德,古古拉特和马拉塔,

  达罗毗荼,奥利萨和孟加拉人的心。

  它在文底耶和喜马拉雅山中起着回响,

  掺杂在朱木拿河和恒河的乐音中,

  被印度洋的波涛歌颂着。

  他们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赞颂,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在歌曲的末一节中,诗人以更深沉的感情吟咏道:

  夜渐渐明了,太阳从东方升起,

  群鸟歌唱,晨风带来了新生的兴奋。

  承受了你爱的金光的摩抚。

  印度苏醒起来,低头伏在你的脚前。

  你万王之王,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这首歌曲是那么激动人心,又是那么坚强有力,所以它很快就传唱开来,并且在印度独立之后,这首歌就被定为印度神圣的国歌。

  1911年这年,泰戈尔已走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五十个年头。回顾过去那多姿多彩的创作生涯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展望未来的图景,他抚今追昔,写下了记载他童年到少年成长历程的《回忆录》。

  该书共有八个部分,但并非全按时间顺序记述。泰戈尔自己曾这样说,回忆录更像是艺术家最原始的创作,因为随着时光流逝,以往的图景的线条已经模糊,而许多的颜色也由一种心灵的冲动所浸染。因此,作者刻在自我心扉上的画面,虽与原初的生活有颇多的联系,但也绝非往日实际生活事件原封不动的再现。

  《回忆录》充满意趣盎然的童年情怀,从中亦可以见出诗人的思想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轨迹。文笔非常风趣,而且情真意切,捧读时常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微笑。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