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子评传 > 一、时代与身世

  一、时代与身世

  关于司马穰苴活动的时代,一向有春秋和战国两说。《史记》本传说他是春秋"齐景公时"人;而《战国策·齐六》则记曰"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孤"字误衍)者,正议闵王,之檀衢,百姓不附;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东闾,宗族离心:司马攘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文中所谓"昌国君"即乐毅,燕将乐毅攻齐在齐王时;而上文又有齐负郭之民"正议闵王"(即王)之事。从《战国策》这段记载来看,司马穰苴显然是在战国后期被齐眉王所杀的。1979 年版新《辞海》"司马穰苴"条,把他释为两人:一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二是"战国时齐将"。其下又补充道:"一说春秋时的穰苴,即出于战国时穰苴的误传,并非另有其人。"新《辞海》的说法如此飘忽不定,可见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许多分歧意见的。

  诚然,《战国策》的记载当有所据。《吕氏春秋·贵直论》云:"狐援说齐王曰:??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之东闾。"这里的"狐援".应即《齐策》的"狐"。

  两名音近,可互相通假。然则.狐氏"正议闵王"而被斩,传闻颇多,当属实事。据此推断,其下的陈举与司马穰苴,因直言而被王斩杀,可能也是真实的。苏轼说:"大史公取《战国策》作《史记》,当以《战国策》为信。??穰苴之事不可诬,抑不在春秋之世。"(《苏轼文集》)卷六十五《史评·司马穰苴》)其后,苏辙的《古史》、吕祖谦的《大事记》、叶适的《习学记言》、吴师道的《战国策补正》.并从其说。他们认为,《战国策》之说在前,而《史记》之说在后;司马穰苴应是战国齐王时人,而后来误传为春秋齐景公时人。

  但是,《史记》之说也是有较多佐证的。在本书的《孙子吴起列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魏)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加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史记》的这条记载,当亦有所据。既然司马穰苴在战国初年,其事迹已为人所传颂,魏国的李克把他和吴起作比较,则他活动的时代应该在春秋末年。另外,《说苑·正谏》和《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均有齐景公与司马穰苴对答的记载。《说苑》的这段记载是非常有趣的。其文曰: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间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于对曰:"夫布荐席,陈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报问曰:"君至广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日:"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对曰:"夫布荐席。陈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日:"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报间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挚竿,行歌而至。公日:"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晏子春秋》记述与此略同。《说苑》与《晏子春秋》的记载,虽然可能有些夸张和加工的成分,但大多述有所据。上述故事表明,齐景公有文臣晏于和武臣司马穰苴,另有嬖臣梁丘据。景公到晏子和司马穰苴家饮酒作乐,都被拒绝;而只有到梁丘据家,景公才得到了满足。最后,记述此事者评论道:景公对贤臣和嬖臣"两用之,仅得不亡"。这里所记述的景公的三个大臣,晏子和梁丘据都见于《左传》,乃实有其人;那未,司马穰苴为景公之武臣,也不可能是虚构的。

  由于《史记》之说影响巨大,并有较多的佐证,故信从司马穰苴是春秋景公时人者,亦为数不少。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在卷四引述《战国策·齐六》那段文字时,仅说"狐正议,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而把有关司马穰苴的内容全部删除。显然,他认为司马穰苴出现在战国齐王时,是甚为可疑而有悻事理的。鲍彪的《战国策校注》在《齐策》"司马穰苴为政者也"下注曰"田完之裔,为景公将,去此时远甚,盖误其名。"他认为司马穰苴是春秋时齐景公之将,而战国王时又出现一个司马穰苴,是《战国策》的编撰者把名字写错了。很多怀疑司马穰苴为春秋时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其事不见于《春秋左氏传》。但不见于《左传》的春秋时重要人物正多,孙武即是其中之一,司马穰苴当也属于同样的情况。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军事学著作,主张司马穰苴是春秋景公时人的越来越多。如张文达、维民著的《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丁黄、章克著的《中国历代军事名人》,陈梧桐、苏双碧主编的《中国历代名将》,王成斌等主编的《中国一百个军事家》,郭汝瑰等编著的《中**事史》(第四卷).均以司马穰苴为春秋后期的军事家。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司马穰苴可能有两人;一是春秋齐景公时之将军,一是战国齐王时的当政者。梁玉绳《史记志疑》罗列了两种说法的材料,而对司马穰苴为何时人"未敢遽定".表现了他在考辨时的慎重态度。不过,战国说材料太少,仅有《战国策·齐六》的一条孤证,它很可能如鲍彪所说,因"误其名"而与春秋时之司马穰苴雷同。且战国时的司马穰苴,据《国策》云,是"为政者",齐王把他杀了,其后果是"大臣不亲"。可知战国的那个"司马",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评述的齐国著名军事家,因此可置而不论。

  春秋齐景公时的司马穰苴,其生卒年份已不可考知。据《史记》称;他是"田完之苗裔"。①田完即陈国的公子完,他在陈宣公二十一年(前672 年)奔齐,时正值齐桓公十四年。

  从那时到齐景公元年(前547 年),中间经过了一百二三十年。

  以20 年到30 年为一代计,从田完到穰苴,应该传了四五代。

  可惜这四五代世系的名字及其事迹,也已无法查考。齐景公时,田氏的宗于是田乞。《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厘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而穰苴显然是田氏宗族的支庶。从《史记》本传来看,在景公初年,穰苴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或者担任过基层的地方官;他又曾经应征入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或者担任过下层的军官。

  ① 陈公子完奔齐后,并未立即改姓田氏。据一些史家考证,《史记·十二 诸侯年表》在"齐平公骛元年"下记;"齐自是称田氏。"这应是陈氏改姓田 氏的开始,其时为公元前480 年。自陈完至穰苴,陈氏尚未改姓。《史记》 以改姓后的称呼来追记田氏的前辈,称"田完"和"田穰苴"。为尊重《史记》 的习惯,今一仍其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