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子评传 > 二、世系与家庭环境

  二、世系与家庭环境

  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思想家的诞生,除了时代造就的特殊条件而外,家庭所赋予的优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孙武的世系与家庭情况,可以知道它在孙武的成长道路上,起过十分显著的作用。

  追溯孙武的世系,可以远推到虞舜甚至频硕,但那都是些传说,没有可靠的世系记录可寻。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应该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先祖,就把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周王并对满赐以妨姓。①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陈国的君主除了受赐的妫姓外,又以陈为氏。陈国是孙武祖上原来的老家,自西周以来到春秋前期的陈国君主都是孙武的祖先。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桓公卒后,其弟他杀桓公太子免而代立;接着,蔡人又杀陈他而立免弟跃为厉公,因跃之母是蔡女之故。②厉公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为庄公;庄公卒,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宣公。厉公长子完,因叔父林、杵臼的篡位而不得立。完的叔父宣公杆臼原来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有宠姬生子款,便欲立款而杀太子御寇。厉公子完与宣公太子御寇因有同样的不得立的遭遇,故交往甚密。御寇被杀后,完惧祸及己,就奔往齐国。这位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的陈厉公之子完,是孙武的直系祖先。他的由陈出奔齐国,给孙武日后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陈公子完到达齐国,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的品德高尚,当时齐桓公就欲命他为卿。但陈完自知是羁旅之臣,不能贪此高位。他推辞卿职,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工正。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无字(桓子)时已官为"上大夫"(《左传·昭公二年》)。他就是孙武的曾祖父。

  陈无字以后的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除"恒"作"常"外,其余所记略同。

  上述世系云,无字之长于名"恒"(常),肯定是错的。据《史记·田世家》载,无字"生武子开"。这里的"开"字原疑作"启",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然则无字的长子"恒"(常)当为"启"(开)之误。无字的次子书因"伐富有功"而封得"乐安"的采邑,在今山东北部惠民。博兴。广饶县一带。①孙氏在齐国就与陈氏分开,另立一宗族。孙书就是孙武的祖父。到孙武的父亲凭时,他的官位已上升至卿。

  ① 《左传·昭公八年)。《史记·陈世家》谓满以前早就姓妨,误。

  ② 陈国内乱之事,见《左传·恒公五年、庄公二十二年》,《史记·陈世家》 多误。详梁玉绳《史记志疑》和[日]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

  为清楚地看出孙武祖上的世系,现根据《史记》、《新唐书》等史籍的记载,制简表如下:(封陈)

  虞舜??虞阏父??胡公满 申公犀侯-孝公突-慎公圉戒相公皋羊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说平公-文公圉-桓公鲍-厉公跃(奔齐)

  陈公子完-稚孟夷-渭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赐姓孙)

  孙书-孙凭-孙武综观孙武的祖上及其家庭情况,有下列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领主贵族的家庭。他的祖先妨满始封于陈,世袭为陈国的君主。至陈厉公子完逃奔齐国后,齐桓公任以工正之官。官位虽然不高,当亦有采邑。陈完四世孙桓子无字,因伐栾、高氏得利而"致诸公",齐景公便加封给他高唐(今山东高唐县东)之邑,"陈氏始大"(《左传·昭公十年》)。到孙武的祖父书时,因伐富有功,又封得"乐安"一块采地。孙武的父亲孙凭,正式任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吏。从孙武祖上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陈国当君主,还是在齐国当卿大夫,都是地地道道的领主贵族。在春秋时代,贵族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平民虽然也可就读于春秋后期的私学,但毕竟条件较差。高级领主贵族的家庭出身,使孙武从小能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广泛接触文化典籍,学到许多一般人不能问津的知识。如《孙子兵法》中就引用过古代军事典籍《军政》、黄帝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吕尚作间谍的史实等。这些宝贵的知识,为孙武日后的思想成熟、著书立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左传·襄公六年》记:"齐师??入莱,??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然则孙武的曾祖父陈无宇必然参与了攻入莱国的战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又记:"楚子自棘泽还,使启强帅师送陈无宇。"按楚在棘泽之战中救齐,是齐的盟国。史传特标明楚师之帅送陈无宇,则无宇一定亲临前线,与楚军并肩作战。《左传·昭公十年》又载"(陈)桓子授甲"而与鲍氏一起"伐栾、高氏","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可知陈无字还带领自己宗族的军队,参与卿大夫之间的角逐,进行过激战。《左传·昭公十九年》并载孙武的祖父孙书指挥的一次伐莒战斗: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彰,使孙书伐之。??子占(孙书字)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以上记述表明,孙书的带兵攻城还是很有谋略的,齐师很快攻入了纪城。①孙武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一些战争的事,或者直接聆听过祖父①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齐"陈书"参加艾陵之战。杜预注:"书,子占也", 以为此"陈书"就是孙武的祖父、字"子占"的孙书。这是不对的。孙书既 然在昭公十九年(前523 年)已姓孙氏,不得到哀公十一年(前484 年),过 了39 年之后,复姓陈氏。且以年代推算,艾陵之战那时,孙武也已五六 十岁,其祖父怎么还能参加战争呢?有的学者又认为:传文中明言陈书 是陈僖子之"弟",而陈僖子即田乞;据关于战略战术的分析。他的长辈给他取名为"武",字为"长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显然是期望他在战争中建立一番功勋。他长大后对军事谋略和作战方法产生兴趣,是很自然的。

  第三,孙武的祖上在齐国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有谋略,善权变。陈氏原来因庆氏的势力大而从庆氏,后知庆氏在卿大夫中陷于孤立,有人欲攻庆氏,便连忙改变态度,与栾、高、鲍氏联合。陈无宇原跟从庆封在田猎,这时立刻谎称"母疾病"而逃归。陈氏并使其养马人为俳优,表演滑稽以麻痹庆氏的甲士,终于击败庆氏,杀死庆氏之党多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以此幸免于难,并不断壮大。陈无宇(桓子)又用自己设置的大量器贷出、用旧有的小量器收进的办法来笼络民心。当时齐景公对人民横征暴刑,而陈氏对人民厚施薄敛,因而齐民"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陈氏在争取人民的支持以壮大自己方面,又比公室和其他卿大夫略高一筹。公元前532 年,陈桓子在和鲍氏联合击败栾、高二氏而分得其家产后,"尽致诸公",以示无私。陈桓子还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并告诉人们说:"《诗》云'陈锡载周'①,能施也。(齐)桓公是以霸。"(《左传·昭公十年》)他学习文王创建周朝和桓公争为霸主的手段,终于在几代之后,击败了所有的卿大夫,完全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孙武祖上这种善于在政治斗争中施展机谋,以壮大自己、击败对手的才能,也必然使孙武善于思考,变得机智,给他的军事谋略增色不少。

  加之,齐国又是姜太公和管仲的故乡。姜太公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立过奇功。《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其"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皆宗大公为本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太公所撰的"《谋》八十一篇"和"《兵》八十五篇"。关于太公用兵过程中常出权变奇计的故事和据说出于他之手的兵法著作,必然在齐国流传甚广。这不能不给攻研军事谋略的孙武以巨大的影响。管仲也曾在齐国改革军制和政治,"作内政而寄军令"。在他的统帅指挥下,"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国语·齐语》)。孔子曾经赞颂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可知管仲也是一位深于谋略的军事家、政治家。现存《管子》各篇虽大多出于战国时人之手,但在孙武当时,也必然会有关于管仲用兵的故事及记述其军事思想的著作流传。它对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也无疑是起过熏陶作用的。

  由上分析可知,孙武作为世界第一流的军事谋略家、思想家,他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国风、家庭和个人主观努力的综合结晶。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为 无宇之子,则此陈书亦必为无宇之子、孙武之祖父"无疑"(见李零《关于 银雀山简本〈孙子〉研究的商榷》,《文史》第七辑)。这也是未加深究之论。 种种迹象表明,田乞乃无宇之孙而非其子。本人曾作《〈史记〉载春秋齐 国田氏世系之误》一文,刊《史林》1989 年第2 期,详辨其事。为检索方便, 今附录于后。故参加艾陵之战的陈书,是陈无宇之孙,为孙书另立门户 之后陈氏宗族的另一人,与孙武之祖父孙书无涉。

  ① 此句见《诗·大雅·文王》。锡,意为赐;载,即造。诗句歌颂文王布陈 所得以赐予人,因而使周朝得以发展壮大。

  附《史记》载春秋齐国田氏世系之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春秋齐国田氏世系云:"(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田乞卒,子常(恒)代立,是为田成子。"这条记载,问题很多:

  (1)既然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则武子与厘子应为兄弟;且武子开在前,厘子乞在后,显然开的年岁长于乞。但后来,为什么长子开不得传其位,而田氏世系由桓子无宇的次于或少子乞传了下去?《史记》对此未加任何说明,这是很可疑的。

  (2)考之《左传》,桓子无宇活动的年代自襄公六年(前567)到昭公十年(前532),而僖子(即厘子)乞活动的年代是哀公四年(前491)至哀公十一年(前484),两人中间有四十多年的间隔。据此,桓子无宇与厘子乞不会是父子关系,他们中间应该隔了一代。

  (3)《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田敬仲完初婚时,其妻占之,得卜辞曰:"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接着又说:"陈之初亡也,陈(即田)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这前一句,是"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的应验;后一句,是"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证明。据《史记》,自敬仲完到田桓子正是"五世";而敬仲完至田成子,只有七世,比"八世"少了一世。从以上三点考察可知,《史记》所述春秋齐国田氏世系肯定有误。这条记载似应作如此订正:"(桓子无宇)生武子开,武子开生厘子乞。"这样,把武子与厘子改为父子关系,桓子无宇与厘子乞成为祖孙关系,在桓子与厘子中间增加一代武子,则不但传位次序合情合理,而且活动年限和世系代数都与《左传》完全相符。对于《史记》中田氏世系的这条错误,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及日人泷川资言的《会注考证》,均未发现,今特辨正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