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中山谋略大全 > 教育要遍及所有国民

教育要遍及所有国民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都不能得到必要的教育,孙中山对这一点认识非常清楚,并且认为这是国弱民贫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反复强调普及国民教育是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不能掉以轻心,要加以扶持和重视。辛亥革命刚刚胜利,他就倡议办普及的教育,1923年1月,孙中山亦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明确规定要励行教育普及。

  孙中山普及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青少年普及学校教育;二是广泛进行对成年国民的社会教育。

  对于普及学校教育,孙中山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平等,即不分贵贱贫富,广大青少年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再次,孙中山指出普及教育要增进全国各民族的文化,而不单纯增进某一个民族的文化。这就是说,凡是适龄的青少年都有受教育权利,而没有民族的界限,不能在教育上搞大民族主义或地方民族主义。孙中山另一个普及学校教育的思想是实现男女教育上的平等。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女子是绝无任何权利可言,孙中山对这一点深恶痛绝,他大声疾呼,要给女子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极力提倡发展女子教育的数量和规模。1924年,孙中山把男女在教育上享有均等权利的原则写进了国民党的政治纲领,由此可见他对男女教育均等这方面的重视。

  总而言之就孙中山看来,全国的少年儿童不分贫富、民族、性别,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普及学校教育,才能够真正做到普及学校教育。

  孙中山关于普及学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务免费教育。在1912年、1920年和1922年,孙中山曾分别提出了实施义务免费教育的3种构想。

  初次提出义务免费教育的构想是孙中山在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之后,当时他就学校教育提出了由国家向受教育者提供义务免费教育的主张。即就是说对于适龄的青少年儿童,国家不但向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还不收学费,与此同时,还为受教育者免费提供书籍、衣食、学习用品等,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实行。但是,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要达到这种普及学校教育的境界,就非得有强大的国家经济不可,要国家经济大大发展,国库收入“岁用有余”,因此,他的这种义务免费教育的主张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因为当时的中国非但不富强,而且还非常地贫弱,并不是什么“岁用而大有余裕”。

  第二次提出义务兔费教育主张是在1920年孙中山在《地方自治实行法》中再次将义务兔费教育的事宜提上议程。这次提出的主张与1912年的思想主张相比较,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唯一相同的地方是学校教育仍免收学费且免费给学生提供书籍、衣食和学习用品,但分析其不同点,我们就能够感觉到孙中山关于义务兔费教育的思想主张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成熟,下面就其不同点加以简单介绍。

  首先,实施义务免费教育的主体也不再是国家,而是“公家”,即各地方自治团体,这样,各地方自治团体成为义务兔费教育的主体。

  其二,实施义务兔费教育的经费来源也较以前不同。以前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国家祉会政策”来获得经费得以实施义务兔费教育,而现在则主张通过各地人民筹措资金或义务劳动来获取经费。

  提出第三种实施义务教育的主张是在1922年1月,当时孙中山在向桂林学界人士演讲,这次主张的主要内容较前两次有了较大改变,即不再寄希望于国家或各级政府拨出经费来实行义务免费教育,因为他考虑到这个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他在演说中直接号召所有有知识的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兴办义务免费学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显而易见,这一主张较前两个主张现实多了。

  对全体成年国民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

  为什么要对全体国民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呢?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后,全体国民中懂得革命道理的人少之又少,这正是民主共和制不能实行,革命不能彻底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对广大人民进行革命道理的教育,使他们明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是为人民的国家。另外,孙中山又意识到国弱民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的科学文化知识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太低,不可能运用科学知识去创造大量财富。中国同西方差距太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人民尚不知道运用科学。他指出,中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基本上都处在用人力和手工进行生产的阶段,根本无法与西方的机器生产相比较。所以,他认为要振兴中国经济,就必须让人民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进行生产,以发展工业和农业。

  接受广泛社会教育的除了工人、农民外,还有革命党人和革命军人,孙中山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后者的教育作了大量的论述。

  关于革命党人的教育,孙中山首先强调指出,要对他们进行革命主义的教育,使他们对革命的主义有透彻的认识。因为只有透彻地了解了革命的主义,才能够去实行主义并为主义而奋斗,同时,他还要求革命党人用革命的主义去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另外,除了主义的教育之外,还得进行求团结、守纪律等优秀革命品质的教育。因为只有具有了这些优秀品质,党的力量才能凝聚在一起而强大,才谈得上去对抗敌人。

  对于革命军人的教育是孙中山教育思想中一个尤其重要的部分。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全体国民进行革命的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的。孙中山指出,对国民进行革命的教育,主要是三民主义的教育,而“主义”的教育则要通过全体革命党人的广泛宣传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做法有3个:

  一是设置宣传讲习所,即宣传学校,让革命党人先在这里学习革命的理论,接受“主义”的教育,然后再去向广大国民宣传。

  二是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来宣传革命的道理。

  三是设“讲演所”即集中一定数量的群众,进行革命主义的宣传。至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孙中山指出,社会应尽可能设置各种专门场地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来得以实施,这些专门场所,包括各种图书馆、书库、夜校、讲演班、研究所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