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中山谋略大全 > 要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

要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

  在与保皇派初期论战后,孙中山认识到了宣传在革命活动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1905年8月成立同盟会的时候,孙中山就促使了会议通过了以《二十世纪之支那》(后改为《民报》)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并寄希望此一刊物有成为党的喉舌,成为宣传和鼓动革命的园地,成为党批评和反驳敌对势力的宣传舆论攻势。

  1901年冬天,保皇派的主要刊物《清议报》报馆失业停开。保皇派所从事的抵制和反对革命思想传播反革命行动和舆论攻势,立时捉襟见时,力不从心了。1902年2月,保皇派代表梁启超在横演山下町152号创办《新民丛报》,企图以之为中心,摆出一副新的姿态,对革命派进行攻击,梁启超的这一次反扑,很快就把保皇与革命的论战推向全面,提到日程上来了。

  孙中山因为深知宣传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未雨绸缨,为与梁启超进行论战作好了准备。1903年孙中山首先发动,亲自撰写《敬告同乡书》和《驳保皇派》等文章,对梁启超的欺骗宣传进行揭露和反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日本亲自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并欲以此报为党的喉舌,作为反保皇派的《新民丛报》的主要基地和阵地。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初版发刊词中指出,《民报》发刊的目的,在于“将非常革新之学说之理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要成为盟会的喉舌,发挥喉舌的作用。在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主义随即被同盟会宣传家们概括为“三民主义”。孙中山利用《民报》这一园地,充分阐述了“三民主义”的真正涵义。使这“真正伟大的思想”,不久后就传遍了全国。

  1905―1907年间,《民报》在孙中山所规定“党的喉舌”的方针指导下,阐述了同盟会纲领,传布民主革命思想,动员华侨和国内人民投身革命斗争,影响日益广泛。其所阐述的革命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由此,爱国救亡,革命排满成为了海外留学生和爱国华侨中最有影响力的口号。这一革命气势,不但让清政府胆战心惊,也让保皇派哀叹不已。清政府官僚端方在给清政府的奏章里惊呼:“逆贼孙文演说,环听辄以数千,革命党报发行购阅,数逾数万……,人会之人,曰以百计。”梁启超也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哀呜,说:“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国中,今则得法理论,政治论以为羽翼,其旗帜益鲜明,其壁垒益森严,其势力益磅礴而郁积,下至贩卡走卒,莫不谈革命而身行破坏。……革命党者,公然为事实上之进行,立宪党者,不过为名义上之鼓吹,气为所摄,而口为所箝。”梁启超对《民报》的兴旺,甚至抱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样。1906年,他在给康有为的信中就咬牙切齿他说:“今者我党与政府死战,犹死第二义,与革命死战,乃是第一义。有彼则无我,有我则无彼。”

  《民报》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在它的影响下,散布在各地的革命报刊以及倾向革命的爱国华侨,在新加坡、檀香山、旧金山,香港等报刊一面数十种纷纷投入了战斗,形成思想战线上的强大舆论攻势。

  但《新民丛报》并不甘心,曾与《民报》进行了三次大辩论。1908年光绪暴毙使保皇派想经过光绪的复权而重新上台的梦想幻灭了。1907年,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被迫停刊。而革命派的《民报》在发挥孙中山谋定的“要发挥喉舌作用”,使得《民报》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