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二、孙思邈时代的佛教动态

二、孙思邈时代的佛教动态

  凭着这股趋势,佛教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地繁荣昌盛,在孙思邈从出生(541年)到羽化(682 年)的141 年中,还是如此在发展。虽然在佛教史上有四次毁灭佛法号称"三武一宗灭法"(446 年北魏武帝灭法、574 年北周武帝灭法、845 年唐武宗灭法、955 年后周世宗灭法)的毁佛事件,孙氏亲身遇到了一次(574 年北周武帝灭法)。

  当孙氏在西魏·大统七年(541 年)出生后翌年(542 年),一位《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渴》作者并在梁大通年间(527-528 年)曾向道家名医陶弘景讨教过道教真谛的高僧昙鸾①圆寂。

  当西魏·恭帝元年、二年(554-555 年)孙氏13、14 岁时,又有两位高僧解脱。其一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史《高僧传》作者,并撰有《涅槃义疏》、《梵岗经疏》的慧皎②。其一为《大乘广五蕴经》、《大乘中观论译》等五部佛经作者安慧③。

  当北周武成二年(560 年)孙氏19 岁时,高僧僧稠①逝世。他在佛门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撰有《止观法》讨论"系心缘级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的禅理之作。

  当北周·天和二年(567 年)孙氏26 岁时,武帝字文邑,开始还是崇佛尚道。时有还俗沙门卫元嵩其人者,上书建议"省寺减僧",意即裁减寺庙和僧侣。书中有:"国治不在浮图,唐虞无佛图而国治"等语。武帝十分赞赏这个建议,从此直到建德二年(573 年)的七年中朝庭七次召集百僚及沙门、道士等争议三教的益害。今后第二次"毁灭佛法"之祸,即伏于此时之萧墙。

  北周建德三年(574 年)孙氏33 岁的5 月,朝庭沼集僧道于京师,当众痛斥佛教邪侫不净。同月15 日下诏禁止佛道两教,捣毁佛像,焚烧佛经,强迫沙门、道士200 万人还俗遣散。并下旨告于天下,谓:"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建德六年(577 年)当孙氏36 岁时,为陈·太建九年,北周灭北齐。周把北齐境内所有四万座寺庙观院没收,尽赐贵族王公们作宅弟,勒令两教信徒还俗遣散。

  北周宣政元年(578 年)当孙氏37 岁时,佛门历史上"周武帝灭法"事件,终以周武帝的崩卒而宣告结束。

  隋·开皇元年(581 年)孙氏40 岁时,隋文帝杨坚(569-618 年)定都长安,统一大业。召高僧信行①入京,主持真寂寺(又名化度寺)。这样,佛① 昙鸾(476-542 年)又名昙峦,为南北朝时高僧,雁门(今山西县代县)人,东魏孝武帝尊之为"神鸾",时人称"肉身菩萨"。

  ② 慧皎(497-554 年),南北朝时高僧,为浙江上虞县人。以"学通内外,博训经律"又精于史乘而被人尊为佛教史学家。

  ③ 安慧(475-555 年),为南印度罗罗国人,音译为悉耻罗末底。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系德慧的弟子,真谛的老师。

  ① 僧稠(480-560 年),北齐高憎,昌黎(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俗姓孙,曾出任大学博士,28 岁出家。《续高僧传》对他评价极高。

  ① 信行(540-594 年),隋初高僧,三阶教创立者。魏都(今河南安阳市)人,俗姓王。《三阶位别录集》教又从厄运中转向光明。

  当开皇三年(583 年)孙氏42 岁时,高僧灌顶②到天台山修禅寺拜智觊③为师,直到智觊去世,未离左右。著有《法华玄义》等七部经书。

  当开皇七年(587 年)孙氏46 岁时,朝廷把尚未竣工的大皇寺及其七级浮图,摧毁烧掉,但其原因,史册上没有说明,至今成为一"谜"。同年,避北周武帝灭法之难而隐居于江南建康、彭城的高僧昙迁④,受文帝召而偕十位弟子入京,主持大兴善寺,开讲《摄论宗》道理,介绍印度瑜伽行派的唯识学说,受业者达千余人。

  开皇十年(590 年)孙氏49 岁时,文帝又召智正和尚⑤进京,住胜光寺。并著《华严疏》。对华严宗的创立及发展,有很大影响。

  开皇十二年(592 年)孙氏51 岁时,高僧慧远⑥圆寂。考慧远和尚同名者有两人,另一为东晋时人,俗姓贾,早在孙氏出世前125 年谢世。曾在庐山东林寺传法,并迎请伽毗罗卫僧佛陀跋陀罗从长安来庐山,共译《达摩多陀禅经》。在宣扬大乘般若学的同时,又提倡小乘禅数。这里谈的慧远是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在开皇七年(587 年)与昙迁同时被文帝召进京畿,住兴善寺,后移居净影寺。同年,彦琼禅师①也被召进京,住大兴寺,掌译经事务。

  开皇十三年(593 年)孙氏52 岁时,慧可和尚②卒,享年106 岁。隋文帝赐谥"正宗普觉大师"。

  隋·仁寿二年(602 年)孙氏60 岁时,客岁(601 年),诏全国建造舍利塔30 座。命令慧远同时进京,住在兴善寺的昙迁至歧州③,监造凤泉寺及其舍利塔。

  隋·大业三年(607 年)孙氏66 岁时,高僧昙迁圆寂。

  大业六年(610 年)孙氏69 岁时,有自称弥勒者匪徒数十人,入建国门闹事,夺取卫士武器,作乱。齐王暕路过,诛之。同年,日本和尚惠日、居士倭汉真福田来华留学,研究佛教经论。

  大业八年(612 年)孙氏71 岁时,结识了道宣④和尚。考道宣为律师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宏传戒律,世称南作者。

  ② 灌顶(561-632 年),为隋·唐时高僧,原籍常州义兴(江苏宜兴)人,俗姓吴。后居章安,故又称"章安尊者"。

  ③ 智觊(538-597 年),天台宗四祖之一,实为创始人,故人称"天台大师"。俗姓陈,祖籍颖川(今河南许昌市)。

  ④ 昙迁(542-607 年)博陵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人,俗姓王。13 岁时已视测《六经》,尤精《易经》,21 岁出家,精研佛家诸经,隐居林虑山的净国寺。后应召入京。

  ⑤ 智正(559-639 年),俗姓白,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人,11 岁出家。⑥ 慧远(523-592 年)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

  ① 彦琮(557-610 年),赵群柏(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南)人,俗姓李。10 岁出家,21 岁入北周武帝内殿,陪侍讲《易经》、《老子》、《庄子》,任通道观学士。

  ② 慧可(487-593 年)俗姓姬,初名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洛阳市东)人。③ 歧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④ 道宣(596-667 年),俗姓钱,润州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15 岁受业,16 岁落发。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

  山律师。后进京,一度主持长安西明寺,参加玄奘译场(专门翻译玄类常用的佛经机构),负责润文。当时道宣方从智首①律师受具足戒后。之后道宣与孙氏同进京畿,又得相聚,成为孙氏唯一的方外之交、忘年之友。

  当唐高宗·武德元年(618 年)孙氏77 岁时,高僧吉藏②被选为长安十大德统领僧众之一,住延兴寺。著有《中论疏》《二谛义》等七部佛学文献。

  武德四年(621 年)孙氏80 岁时,以捍卫佛教尊严出名的法琳③禅师,从此开始,展开了强烈的斗争以护法。就是这年,太史令傅奕(555-639 年)上书请废佛教,指斥佛教是妄言轮回功德,愚民谝钱,且僧多寺奢,大量耗费国家财富,诱使军民逃役而"害政祸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僧佛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粹"。琳乃著《破邪论》以反驳。后有道士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来污蔑佛教,又有刘进喜者,著《显正论》以贬斥佛教,琳再撰《辨正论》予以有力还击。后贞观十三年(639 年),道士秦世英,向朝廷诬告法琳的《辨正论》是"谤讪皇宗"。唐太宗大怒,下敕"沙汰僧尼"。并召琳辩对,判处死刑。

  因《辨正论》中有"有念观音者,临刀不伤"一语,所以缓刑七天,令法琳念七天的观音,然后问斩,观察念观音者,真否临刀不伤?至七天后临刑,法琳谓"这七天中,不念观音,惟念陛下",唐太宗为法琳的才智折服,免去死刑。改为流放,到益州。但在发配途中病逝。

  唐·武德六年(623 年)孙氏82 岁时,日本僧惠济、惠光来中国留学。

  同时留学在中国已13 年的日僧惠日与居士倭汉真福田学成回国。

  当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孙氏86 岁时,华严宗初祖法顺①,被召来京师,赐号"帝心",从而后人尊为"帝心尊者"。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及《华严法界观门》。

  同年,天竺波罗颇迎罗密多罗三藏法师,携梵文本佛经来华译为汉文。

  凡涉及律者,皆咨询于智首。

  也是这年,孙氏以学者、医家和道家的身份,唐太宗也召请入京。并赐以爵位,孙氏坚辞不受,但从此即脱离了隐居而寄寓长安,直至羽化。

  当贞观三年(629 年)孙氏88 岁时,玄奘法师②从长安出发,经姑臧③,出敦煌、新疆、中亚,到中印度摩揭陀国西域取经。

  当贞观九年(635 年)孙氏94 岁,高僧智首圆寂,享年68 岁。唐太宗敕令国葬。身前著有《五部区分钞》及《四分律疏》。

  弟子有道宣、道世、慧满、道兴??等。

  贞观十一年(641 年)孙氏100 岁时,高僧善导(613-681 年),赴西① 智首(567-635 年),祖籍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人,俗姓皇甫。幼年在相州云门寺出家,22 岁受具足戒。贞观八年,为太穆皇后在长安建立弘福寺。殁后,唐太宗敕令国葬。② 吉藏(549-623 年),俗姓安,祖先为安息(伊朗高原古国)人,故人称"胡吉藏"。为三论宗创始人。③ 法琳(572-640 年),俗姓陈,祖籍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捍卫佛教,不遗余力。① 法顺(557-640 年),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祖籍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18 岁出家。② 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本姓陈,13 岁出家,21 岁受具足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即以玄奘为模特。

  ③ 姑藏,今甘肃省武威市。

  河玄中寺,拜道绰(562-645 年)为师。

  当贞观十六年(643 年),太宗派使者迎道信(580-651 年)和尚入宫。信以年老不应召。后又派使者以暴力威胁,仍不肯应召,太宗为之奈何。其实道信此时仅仅为71 岁,比孙氏还小31 岁。

  当贞观十九年(645 年)孙氏104 岁时,净土宗创始人之一道绰圆寂。

  同年,玄类法师西行求法,历17 年,行五万里,"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 荚,657 部,胜利归来。住长安弘福寺,后迁大慈恩寺。从此即开始于20 年间,开译场从事译经。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大般若经》、《俱舍论》等75 部,1335 卷。参与翻译工作者,有道宣、日本僧道昭(628-700 年)、道世(?)、窥基(632-682 年)??等许多高僧。同时律宗三派之一东塔宗创始人怀素①也参予了译经工作。

  唐·永徽元年(650 年)孙氏107 岁时,朝鲜僧义湘(625-702 年)与元晓(617-686 年)结伴来中国。半途遇雨,元晓陡然产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的魔障想法而携囊返国。义湘则一人来华。回国后,高丽王朝肃宗赐谥"圆寂国师"。享年77 岁圆寂。

  当永徽二年(651 年)孙氏110 岁时,禅宗四祖之一道绰圆寂。当圆寂之前,告弟子们谓"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而逝。唐高宗赐谥"大医禅师"。当永微三年(652 年)孙氏111 岁时,禅宗牛头宗鼻祖法融①禅师,在建初寺,宣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世称其宗派为"牛头禅"。

  当永徽四年(653 年)孙氏112 岁时,日本孝谦天皇白雉四年,日本元兴寺高僧道昭奉天皇命来华深造。

  当永徽六年(655 年)孙氏114 岁时,日本僧惠日,再度来华。

  当唐·显庆元年(656 年)孙氏115 岁时,西域僧那提三藏,经昆仑国②来中国。

  当显怯邺年(657 年)孙氏116 岁时,高僧法融圆寂,有遗著《心铭》,弟子有智岩,道綦、道凭??等。

  当显庆五年(660 年)孙氏119 岁时,留学八年的日本僧人道昭回国。

  以元兴寺为中心弘布法相宗,为日本传布法相宗之始。死后据其遗嘱火葬,为日本火葬的始创者。

  当唐·龙朔元年(661 年)孙氏120 岁时,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奉敕为玄类弟子的窥基和尚,在青年参加译场,负责主译《阿毗达摩界身足论》等几部重点经论。

  当唐·麟德元年(664 年)孙氏123 岁时,玄奘法师坐化,享年62 岁。

  当唐·乾封二年(667 年)孙氏126 岁时,孙氏知友道宣律师圆寂。

  当唐·咸亨二年(671 年)孙氏130 岁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义① 怀素(624-697 年),当时名怀素者有两,前者(624-697 年),后者(725 -785 年),这里是前者的怀素。俗姓范,祖籍南阳,后迁长安。10 岁出家,21 岁时 玄奘回国,即从玄奘学佛。从咸亨元年至永淳元年(670-682 年)12 年中写成了 《四分律开宗记》等八部名著。

  ① 法融(594-657 年),俗姓韦,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县西南)人。19 岁即博通经史,入茅山依三论宗灵法师出家。曾于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立茅茨禅室,终日坐于石室中谈经参禅。因他住于牛头山,故换他的一派称为牛头禅。

  ② 昆仑国,今泰国。

  净禅师①由海道往印度求法,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只林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到那烂陀寺学习大、小乘佛教。历时20 多年,游历30 余国,于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年)回国,那时孙氏已逝世了13 年。

  当唐高宗·上元元年(674 年)孙氏133 岁时,智威和尚②在轩辕炼丹山的法华寺传教。手写藏典,昼讲夜禅。一时从者很多,内参禅者三百,听讲者700 余人。他写的《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文藻华丽,传诵一时。当凤仪元年(676 年)孙氏135 岁时,在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的慧能③上人,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④法师,智光⑤律师临台为授满分戒。翌年(677年)挂锡韶州⑥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

  当永隆元年(681 年)孙氏139 岁时,高僧智威圆寂,享年80 余岁。

  当开耀元年(681 年)孙氏140 岁时,高僧善导⑦圆寂。唐太宗在贞观十五年(641 年)御驾西河玄中寺,拜善导为师,听聆讲经。生前著有《观无量寿经疏》??等五部著作。

  以上佛教的乍盛乍衰,经常"晨为座上客,暮作阶下囚"者飘摇无定,苍狗白云,更其是"灭法"之灾,在孙氏的思想上无可避免地产生巨大影响,但孙氏从未卷入旋涡。可能他早已淡泊忘情,同时也证明他仅仅是研究而非归宗释门,当然不会挺身而出作卫佛的勇士。至于在孙氏羽化前的几年中事,对孙氏思想的影响已经无多大的激惹了。

  ① 义净(635-713 岁),俗姓张,原籍齐州(今山东省历城)人。

  ② 智威(?-680 年),俗姓蒋,祖籍处州给云(今浙江、缙云县)。因久居法华寺,故人称"法华尊者"。③ 慧能(638-713 年),为禅宗南宗创始人,尊长"禅宗六祖"。俗姓卢,原藉范阳(今北京市西南)人。卒后,唐宪宗迫谥为"大鉴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曾为其撰写碑铭。④ 印宗,待考。

  ⑤ 智光,待考。

  ⑥ 韶州,今广东韶关。

  ⑦ 善导(613-681 年),唐代高僧,净土宗实际创始人,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弟子不可胜数,被称为"弥陀化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