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四、对史乘的熟悉

四、对史乘的熟悉

  古来文与史,好像孪生兄弟,熟于史者必工于文,工于文者必熟于史。

  在两部《千金方》中,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掌故,而且还有些是鲜为人知的,这是所有中医古今文献中所未见。《新唐书》谓孙氏"通百家说",信非虚语。如:《要方·序》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画八卦,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歧伯、雷公始创医学药学;之后医和、医缓、扁鹊、仓公、仲景、华佗的继承发扬等等,在现代看起来,这些医史不过是一般常识,只要是有水平的医生们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但在1300 多年前是鲜为人知的,非精文通史的学者莫能为言,孙氏这个总结并非易易。而且从此以后的医史,也就在这个基础上定说立论的。

  "孔宣系十翼之辞"(见《要方·序》)。指的是孔子整理及撰述部分《易经》的事。有人把《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封称为十翼。所以十翼与《易经》是同义词。孔宣指孔子,孔子文宣王的追谥虽在孔子去世1218 年之后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也就是孙思邈羽化后57 年,但文宣王的尊称肯定早就被人叫开了,到了开元二十七年,不过是通过合法仪式来承认下来而已。所以孙氏称孔宣。为什么不称孔丘?为了避讳。为什么也不称孔子?因为下联陆绩的绩是名,子字对不上去,而且绩的仄声,子也仄声,仅有宣为平声,才合式。

  "陆绩增玄翼之说"(见《翼方·序》)。指三国时人陆绩,整理了《易》经,并写有《陆氏易解》一书。

  "才非公干"(见《翼方·序》)。考唐之前号公干者仅两人,一为汉末刘桢(?-217 年),为建安七君子之一,以五言诗闻名。一为晋王祯之(?),历任大司马长吏,善于辞令。孙氏指刘指王?无法考证,但以才华而论,则刘胜于王。

  "德异士安"(见《翼方·序》),在历史上号士安者四人,但在孙氏之前仅为晋之皇甫谧①。而且接下去为"早缠尪瘵",又与皇甫谧在曹魏·甘露(256-259 年)中,也患有风痹,所以肯定是元晏先生(皇甫自号)了。

  "竟三余而勤药饵"(见《翼方·序》)。考三余两字初见于《陶渊明集·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即冬为岁之余,夜为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扁鹊为秦太医令李所害"(见《要方·治病略例》),事见《史记·扁鹊传》:"秦太医令李,自知技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项托颜回"(见《要方·少小婴方上》)。项托应作项槖(?),在出智齿时,孔子曾问道于他,但少年早死。颜回(公元前521-前490 年)为孔子弟子,享年仅31 岁。这两人,一为孔子老师,一为孔子弟子,俱目为夭折短命者。

  "杨修孔融"(见《要方·少小婴方上》)。杨修(175-219 年),三① 皇甫谧(215-282 年),东汉至西晋时甘肃平凉西北人。字士安,晚年自号元晏先生,著有《甲乙经》12 卷。

  国时人,为曹操主簿,年44 岁,为曹操所杀。孔融(153-208 年),也被曹操所害,时年55 岁。以上两人也目为不寿者。

  "骐骥而不遇伯乐"(见《要方·风毒脚气》),典出《楚辞②·怀沙》:"伯乐已没,骥马程兮。""怀颖阳之风"(见《要方·痔漏·恶疾大风》)。考古高士巢父许由隐居于颖河①之北②。所以后人称不问世事、隐居的高士为颖阳遗风。

  "亦如积橘所生土地随变"(见《要方·食治》)。战国时齐相晏婴(?

  -公元前500 年)出使楚国,设晏饮酒时,捉来一盗,是齐国人。这时晏相十分难堪,但他用外交词令来解释,说:"生在淮南的橘子,一旦移植到淮北,就可变成积了。""亦犹咎繇创律,但述五刑,岂卒其事"(见《翼方·药录纂要》)。

  咎繇一名皋陶,传说为舜之臣,掌管刑狱事务。他为舜订立包括五刑③在内的法律。《书·舜典》的"五型有服",即指此事。现在接受法律制裁者称"服刑",典出于斯。

  "魏武帝头风再发,佗当时针讫"(见《翼方·中风下》)。华佗治曹操头风,诊脉后谓:"大将军头上虽无伤痕,但必然受过创伤"。曹操一加回忆,确在讨伐吕布时,为擂木撞击,佗乃为之针灸。

  历代医学文献中,例喻史乘掌故,没有过一部比两部《千金方》的多。

  因为在文章中采用些故事来陪衬、烘托或譬喻要比挺笔直书来得内涵深、神韵足、回味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这也可以显示出孙氏的文学根基。

  ② 《楚辞》16 篇,东汉·刘向辑战国时楚人屈原、宋王、景差??等人的著作而成。① 颖河,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南。

  ② 凡山的南称阳、北称阴。江河的南称阴、北称阳。

  ③ 五刑,五种不同的刑法:一面上刺字、二割去鼻子、三截去腿、四割去生 殖器、五杀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